首席金座活佛-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是一队妙龄少女如孔雀般上场,给客人献哈达。这是歌舞表演的序幕,是前奏曲。哈达是最好的坚贝央内库哈达,是吉祥右旋寺专门从拉萨和北京采购来的,和一般哈达不一样。
赠哈达是藏人最常见的礼节。是用以致礼的巾条式丝线织品,相似于汉族的礼帛,以白为主。藏族历来崇尚白色,视白色为真、善、美的象征,以其纯洁无瑕,代表诚挚无伪的心灵,用双手托哈达献给宾客则表示致迎、致敬、致贺、致福、致谢。
哈达分特等内库(为皇帝、达赖喇嘛和高层政府机构特织的哈达)哈达、二等素喜哈达、三等素达哈达等。有丝织和白麻织的两种,主要红、白、黄、蓝色。长度一般为二、三米不等。精织的丝绸哈达上,织有八宝吉祥图、莲花云座图、吉祥如意字等。普通的则是白色的麻织品哈达。
由于献受哈达的双方身份、地位不同,所献哈达等次、献式及其含义也是不同的。敬献给宗教上层人士,尤其是献给活佛的是华贵的桔黄色或兰色哈达。佛像或神前供的是黄、兰、白色哈达。献给普通宾客的主要白色哈达。
致献姿式也有讲究,向师长敬献时,应将哈达呈其手中或坐台上,或请转呈。呈献时须俯首躬身,不正视师长面目,不能用“惠赐”式;师长的哈达以“惠赐”式将哈达赐搭在受献者颈上;平级或非师徒关系的,将哈达互呈对方手中。“折幅展现”式呈献时,将哈达的叠缘口要面朝前,以“折幅卷叠”式向师长敬呈时将展开之一端朝前呈放在师长台坐前。不同致献方式表达的情意不同。平级(同辈)互呈哈达表友谊之情;弟子(晚辈)对师长(长辈)敬献是表达崇敬之心;百姓(下级)对长官(上级)敬呈是表达敬重和威服之意。所以献哈达既是礼仪,又有一定的规则。
抛开哈达的象征意义,哈达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呢?从藏文字面解释“哈达”中的“哈”,是布绢绸丝口面为一方之意,“达”是轻绵绸绢的名字。结合起来是一口面的绸绢丝缎。一方大小的绸绢如何衍变为交际工具了呢?元世祖忽必烈的国师八思巴是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的领袖。他奉旨回去管理西藏十三万户和主持萨迦寺的重修。他到西藏后,对故交亲友,见面馈赠一方内地拿来的帛绸,作为见面礼。人们视其为尊贵,感觉自豪,纷纷仿效,渐成风气。究其原因,藏区不产棉麻与丝绸,对布绢绸段看得十分稀罕珍贵,故交际之中,以绸绢一方为礼品,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诚意。正是这种心理促使哈达成为经久不衰、高雅又洗练的社交工具。
最早,哈达是藏族宗教礼仪中一般在向神佛敬奉的珍贵供物,也是僧侣们互相或向活佛世俗上层敬献的礼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神圣的礼仪,逐渐广泛深入民间,成为全民性的礼仪,拜访师长、探亲访友、婚姻喜事、喜庆佳节、迎宾接客、平息纠纷等都敬赠哈达。
馈赠哈达时,必须双手捧献,接方也必须用双手领受。绝对不能用一只手相送或受礼。不论年龄与职位,一般是在较重或特殊的交往中互赠哈达,下辈敬献给师长,师长不用回赠;德高望重的活佛或师长,受礼后,很多又把哈达回赠给献者表示赐福致祥。这时,上身要向前倾,并微微低头,使回赠的哈达对方能和双手举过挂在你的脖子上,也是表示感谢。所领受的哈达,人们都会珍藏起来,或挂在屋内较高、洁静的地方。
这个项目吉塘仓监督着操练了三四次,训练姑娘们先认人,再认身份、地位,然后熟练敬献哈达的姿态、分寸,做到万无一失,皆大欢喜。在礼仪上的差错,往往引来宾客的不满,导致关系的僵化别扭。这其中的利害,绝不是一条哈达能说清楚的。
第一个节目是安多藏区传统的酒宴“鲁”体民歌,由两位少男少女合唱。他们盛装艳服,手捧三道蓝的精致小龙碗,碗中盛着多半碗当地最负盛名的酒娘酿的青稞酒,碗沿三角型地点着三撮黄澄澄的新酥酒,碗沿外缠着一圈洁白羊毛。新酥油和白羊毛,都象征甜蜜幸福的生活和纯净诚实的敬意。他们左手手挽手,右手高举酒碗在半空,翩翩旋转,边唱边走到客人跟前。曲罢便双手捧酒碗高高敬过头顶,敬给尊贵的来宾。
来宾若有酒量,得大口呷一下,若不饮酒,则用无名指和大姆指扣环,沾酒弹洒三下。弹洒的三滴必须是向天、向地、向虚空。吉塘仓考察过教民的这种民俗意蕴。有人说是向佛法僧三宝致敬,有人说是向父、母、祖先敬礼,有人还说是向天、地、神灵供养。他觉得第三种说法有道理。第一种说法违背佛的教诲,佛门戒律中规定比丘不饮酒及非时食(过午不食),在佛龛前没有供养酒的做法,在佛殿经堂里不允许有酒味,饮了酒的不能朝香膜拜各种佛和护法神。这些,倒不是因为酒的缘故,佛门认为酒是粮食之精华,它本身是没有罪的,有罪的却是人。人喝了酒后乱性,乱性则理智下降,人性减弱,兽性反潮,变得人不像人。第二种说法也显得勉强。如果你在自家喝自家的酒,这个理由还说得过去,可如果你做客,喝别人的酒,或者参加部落集会,喜庆吉宴,上面的说法就苍白无力多了。只有第三种说法较能站住脚,即藏人祖先在泛神崇拜时期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就有了栽培青稞的能力。人们把这一切归功于天地神灵的恩赐,所以第一杯酒弹洒向天地神灵以示祭祀感谢。弹三下的民俗很可能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他们献的这首鲁体民歌歌词编得很精致,原先是比兴三段词,改成了一段词,歌词成了——
宽广的金滩上,迎接尊贵的来宾;
马队仪仗连天,花雨满天降落;
仁慈宾客面前,跳起欢乐歌舞。
第二个节目是安多弹唱表演,是八个小伙、八个姑娘男女声龙头琴二重弹唱。这也是东部藏区很富特色且诙谐、轻松、活泼、幽闲的艺术文体。小伙子们英俊潇洒,用哈达为彩带胸吊龙头琴,洋洋洒洒地弹唱着欢快轻松的曲调;而八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轻拨吟唱,婉转低吟,让人如醉如痴。
弹唱叫“扎聂”(六弦琴、妙音器乐伴奏之意),也称为“冬木兰”(弹唱之意)。它很能代表安多藏人独特的民歌风格。
弹唱形式历史悠久,据说在吐蕃统一青藏高原之前,古象雄国(今阿里、于阗等地)就很流行“札聂”弹唱。一把六弦琴,白天随着游牧的帐圈行走,跟在牛羊屁股后自弹自娱;晚上在六弦琴弦伴奏下,举家自娱,或是朋友聚会,弹唱说笑,悠闲自乐。
弹唱自由活泼,歌词随意填充,比兴无固定格位。天上人间,父母亲人,山川虫草……自由飞翔,任意展开,情景交融,以抒发自己的情绪为重。
在唱词结构上,“札聂”体把“鲁”体、“谐体”、“拉伊”糅合在了一块。或四言六句,或把“鲁”、“谐”的原词添加减删,自由发挥,取其真情、优美、形象、含蓄、深邃等长处,舍弃雕琢、重复、套话、老话等缺点,使内容更加精炼、直爽、逼真、通俗、深情,沁人心脾,感人肺腑。
在唱腔调式上,吉祥右旋寺教区对其进行了改造,糅合进了当地的大量传统民歌,创造有自己的一套唱腔,如“桑达罗”、“阿玛来”,“阿卡班玛”(班玛大叔)、“勒哇罗罗”(可敬的歌手)、“索南周强”(福运的小龙)、“亚伊热罗”、“拉拉拉茂”、“纳杂措”(同龄人)等等。情绪的跳动变化都流泻在音符上。它的曲牌还代表着一定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固定成一定的调式。只要情绪和调式谐调合拍,唱词可自由填充,如怀念之类,可以是父母,师徒朋友,也可以是情侣恋人。
第一部分第四章 佛兄与佛珠(4)
弹唱体民歌的内容大体这样几种类型:
1。赞颂天地佛祖、故乡及美满生活;
2。怀念亲人、故乡类的;
3。祝福;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对幸福生活的企盼,是弹唱体民歌的永恒主题;
4。游戏玩耍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有随意打笑逗趣的,也有知识性的问答。
第三个节目是康巴气息浓郁的弦子舞,紧接着又是西康热烈的锅庄舞。
高潮过后,穿插进了东藏安多地区的嘎尔舞。嘎尔舞是歌段、舞段混合的表演唱,模仿性极强。泽旺选择了两个联唱表演,一个是“我唱着跳着上蓝天”,一个是“我兄弟俩撞肩头”。
小伙子的舞队,像一朵轻盈的白云飘来,又似一群膘壮的骏马撒欢:
那高高的云空,是大鹏翱翔的天地;
我飞呀飞,飞上云空,伴着大鹏跳起嘎尔舞;
那宽广的草坪,是青年狂欢的天地;
我跳呀唱,逛着草坪,伴着朋友跳起嘎尔舞。
而“我兄弟俩撞肩头”则漾溢着滑稽味,动作性更强了。剽悍的小伙子们唱道:
咱弟兄几个撞肩玩,肩碰肩看谁力气大;
咱弟兄几个换帽玩,帽换帽看谁福分大;
咱弟兄几个摔跤玩,摔归摔看谁本事大。
康区的舞蹈“才让措姆”(长寿湖之仙女)和“埃玛央久索拉”。以悠扬、委婉、抒情的音乐把大家的心神泡进了一种纯情、超脱的情景中。
泽旺把大寺的佛乐队、法舞队也纳入了表演的序列中。
艺僧们表演了法舞、鹿舞、牦牛舞和狮子舞,还演奏了各种僧乐。
压轴节目是热巴舞,它把欢乐情绪推上了顶峰。
看罢节目,泽旺把吉塘仓请到二楼坚贝央的会客厅。
会客厅里铺着从宁夏买来的三道蓝地毡,西宁织的八宝吉祥图案地毯。西藏江孜买来的金龙双腾飞的地毯铺在正中地板上,而新疆的薄地毯挂在正面墙壁两侧。整个墙板都是木板镶嵌,如同一个细致密合的木盒子。墙板上油了红漆,每个隔板中间的板壁或画了佛本生图或挂有无量寿佛、无理光寿、观世音菩萨的诏卡卷轴佛像,整个会客厅布置成了一座藏传佛教的艺术画廊。
两人坐在和西方沙发差不离的卡垫上,谈起了刚才观看过的节目的内容效果,编排次序,服饰美工,又谈到了接待的规模、形式、程序等等。
吉塘仓的情绪有点亢奋。他说道:“国民政府委员长和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莅临大寺,这可是吉祥右旋寺建寺三百余年来最大最大的喜事,是莫大的荣誉,是佛祖赐的洪福,一定得借这个机会大大弘扬佛法,让吉祥右旋寺的声誉、福运,像‘风马符纸’一样飘向虚空。”他建议:“办个酥油彩塑展览,再让现场表演绘制唐卡的十二道工序,凡是咱藏人独有的各种艺术,全让委员长和大师看个够。”说到后头,他激动地喊道:“天晴时快晒奶酪,风大时快抖皮袄。咱藏人有啥?不就是有点文化当支撑,有点文化做底蕴嘛!”
泽旺连连点头:“活佛点得深刻,我还真没有想那么远。”,话虽这样说,但吉塘仓从泽旺的语气中感受到的只有滑腻腻的应承和不冷不热的敷衍。他乜斜了泽旺一眼,见泽旺眸中闪烁一半真光一半虚光,明朗中藏着诡秘。他明白,像泽旺这类在争权夺利圈中摸爬滚打的人,永远不会把全部真心奉献给别人,不会把自己的心迹展示于太阳底下。他们是在阴谋、陷阱、谎言、欺诈中长大的。他们时时得面对阴谋和欺诈,不得不绷紧全部神经。同样他们对别人也施予阴谋和欺诈,也不能不绷紧全部神经。他们不相信文化,只相信实力和诡计。文化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种旗号,一种装饰,一种娱乐和开心方式,好比往心里添进去的一点白沙糖而已。他们认为世界就是用权力的笔勾画出来的。谁有势力谁就是这方土地的主人。当然,这种想法也不完全是强词夺理。说实话,吉祥右旋寺教区的大大扩展,政教权力的强化巩固,多一半还凭的是佛父、佛兄的武力。没有坚贝央的佛父佛兄,前世坚贝央留下的破摊子真不知会烂到啥程度,吉祥右旋寺的下场也不知是啥样子。佛父佛兄打下了这一片江山。但他们是不是真的为吉祥右旋寺打天下,那还是说不清的一团谜。他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担心历世坚贝央和各级佛僧教民闯出的天下成了泽旺家的天下。泽旺兴致勃勃地提起了仪仗队的组织。果然,他注重的是显示武装。
保安司令部的编制是三个民兵骑兵团、一个专业的保安大队和手枪队。泽旺说他准备让三个骑兵团倾巢而动,命令各部落自行筹备马、枪、弹、服装和半个月的干粮。这一点在藏区是不成问题的。早在吐蕃帝国时期,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军团,就是没有辎重后勤的野战队伍,全靠自行筹备辎重,这已经是传统成了规矩。虽说枪弹贵些、缺些,但几年前被委任为“剿匪军第三路军独立支队司令”时,他就以堵防红军为名,向国防部申请批发了一批枪枝弹药,多数还压在库中,拿出来完全可以装饰门面炫耀威风。他决定仿照吐蕃军团以马的毛色、枪缨颜色来区别的做法,第一团全是白马,着绛紫色氆氇衫子,漂白绸大襟衬衣,武汉制的藏青色礼帽,马靴;第二团则全是青马,穿七八月宰杀羯羊之短绒皮缝制的白皮皮袄,边沿和领子镶豹皮,头扣船形翻卷的白毡帽,脚上清一色的牛皮卷鼻花氆氇长腰子靴;第三团全是枣骝马,身着挂绸布面子的雪白羔皮袄,边沿、领口及袖子上都镶有巴掌宽的水獭皮,衬衣是花缎子料织绵缎镶边,华丽尊贵。这种装束既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又衬托了藏家汉子剽悍英武的雄姿,让蒋委员好好浏览一下藏人武装的风采,留下强烈的印象。说不一定委员长随从中有拍电影的,上了电影,咱吉祥右旋寺和保安司令部就名扬天下、身价倍增了。
三个团的武装全是叉子枪。高大的马,魁梧的汉子,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再加上高高伸出的三尺长叉子,那就给长枪平添了几分气势和威猛。
武装仪仗队准备从十里外的尕拉山插箭垛脚下列队迎候,一直排到司令部门口。其间穿插汉、回市民代表致敬团,他们将表演高跷、旱船、秧歌社火,以表达欢迎之情。上下塔哇及十三庄妇女盛装艳服,跳锅庄、嘎尔舞来推动欢迎浪潮。
吉塘仓啧啧赞叹泽旺的安排精细别致,特色浓郁,色彩鲜明,独具匠心,既表现了虔诚专一的敬仰之心,又不失分寸展示了藏人的风采,两全其美,面面俱到。
泽旺说得心花怒放,他兴致勃勃地说:“活佛,三里长的大寺转经道,是佛法所在,仁慈弥漫之地,我不准备部署武装人员,请你安排僧侣仪仗队编排节目。”
吉塘仓急忙摇手笑说:“使不得,坚贝央上师是寺主,他如何指示我就如何去办。鼓如何敲,舞就怎样跳,你可不敢把我火炉上烤啊!”
泽旺摆摆手:“这也是佛弟坚贝央的意思。”
吉塘仓愣了一下,心头掠过不悦,暗暗嘀咕:“怎么绕了个弯子让俗官来指挥我?这不是意味着让俗官掌管大寺的事务吗?泽旺的手真长,已经通过他兄弟伸向了寺院。政教大权由他来独揽,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看吉塘仓沉吟不语,泽旺好像猜出了吉塘仓的几分心思,让侍从添茶:“上师,你多心了。我上午去请佛弟坚贝央也来审看歌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