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CEO康熙回忆录-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危害的是祖父倾其一生心血建造的基业,仅此一点,便已足够。
九月十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正是这天,我遇见了另一位生平敬重的老师——伍次友。秋高气爽,朗朗白日,正是红枫遍山舞的好时节。上完一堂管理课后,我和魏东亭去校园的后山散心。每天,超负荷的学习已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难得一次清闲。在后山的凉亭上,魏东亭偶遇了多年未见的好友明珠,与明珠结伴游山的伍次友和何桂柱。
在后山下的一个小酒馆里,伍次友先生提出了他著名的“盲目扩张——大清的末路”的论断。伍次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那天的对话中,睿智的分析和精彩的论述不绝于耳,他旁征博引,用许多失败案例来印证他的论断。伍次友与明珠多喝了几杯,趁着酒兴,他们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当年在扬州,曾与明兄把酒论英雄,指点商界风云人物,痛陈企业弊症,如今还记忆犹新。酒过半坛,何等痛快!”
“今非昔比,连大清这样的标杆企业都快支撑不住了,再谈有何用?”明珠的话引起了我的震惊。
魏东亭欲岔开话题,被我制止了。魏东亭看了看我,问道:“何以见得?”
二。挑战的意义:越凶猛越成长(3)
“如有鳌拜,大清永不会起死回生。”伍次友显然有些醉意。
“鳌拜是大清的创业功臣,功劳卓著。您怎么会如此认为?”我好奇地问伍次友。
“没有功劳,他能成为大清的副总经理?但是就鳌拜而言,他的行径足以让大清走向毁灭。”伍次友说,“比如,鳌拜一直热衷于斥巨资收购牧场,却只为扩张而忽视了经营。如今大清是北京城内资金告急,城外是万千牧民无牧可放。如此弃公司、牧民利益而不顾,违背商业规则,大清很难走远。
“大清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困局,是因为在快速扩张的路上越行越远。当一个企业的资金能力和管理能力与企业规模严重失衡时,那么这个企业就离末路不远了。好端端的企业搞成这样局面,真让人痛心,不日我将写信给玄烨,痛陈盲目扩张之害。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大明的久治不愈,大顺的轰然覆灭,无一不是如此。一个营养不良,一个巨婴怪症;一个拆东墙补西墙,一个是烂泥扶不上墙;这样的企业焉能不倒?鳌拜正让大清成下一个大明、大顺!”
那年秋天,我收到了伍次友的万言书。他用大量的例证透彻地分析了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危害。为了论证他的观点,他引用了一位曾在大清任职市场经理的员工的话来揭示大清人才战略的失误:
“不可否认,大清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但当它的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紊乱到无法改变时,企业所构筑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也逐渐在坍塌。这是大清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是一个曾经以大清为豪的员工的肺腑之言。
这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如此评价大清。在外界人的眼中,大清是一个偶染小恙的经营巨人,作为一个运营二十多年的大型集团,它已成为了家族企业的标杆。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被震撼,我很难用词语形容我心态的变化。
我曾以为在外界眼中大清依然是经营完美的大型集团。在此之前,我一直以大清为傲,它的辉煌,它的创业传奇,都让我感到自豪。然而,伍先生的万言书让我曾经极力维护的虚荣与自满顷刻间消失殆尽。
3。智囊:智者倾囊相授
伍次友首先是一个学者,尔后是我的老师,最后才是我的智囊。他身材高大,面色白净,戴着一副眼镜,一袭长衫,儒雅飘逸。腋下总是夹着一本书,大都是《资治通鉴》、《史记》之类的史书,有时也是一些小品杂文集。在某些场合,他的这种形象看起来未免有些迂阔。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像某所大学里的酸腐讲师。但接触时间久了,我彻底“颠覆”了当初对他的印象。
他是一个外儒内刚的人,用明珠的话说,“他是冰下的一团火”。他不善沟通甚至有些木衲,尤其与略显油滑的明珠站在一起时,这种印象格外深刻。但一旦认定某件事,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思维敏捷、言辞犀利,这个时候他表现出来的坚决与不妥协让人觉得换了一个人。但不得不佩服的是,他的观点尖锐、一针见血,不仅很有见地,通常也是正确的。
正是这样一个人,伴随我渡过了难忘的青春年代,帮我渡过了一次次危机。他是我少年时期最为尊敬的老师,步入青年后,我们的关系亦师亦友。他从未领取过大清一两银子的薪水,但无论何时,只有我有所求,他都会尽其所能地提供无私的帮助。
当祖母建议我成立一个智囊团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伍先生。我犹记得当时祖母的那番话:“没有智囊团和外脑的企业,将是一个残缺的组织。智囊团不单是一群提供建议的人,更是一个和谐互信、各有所专的团队。好的智囊团就像给老虎添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伍先生、明珠、何桂柱成为智囊团的核心成员。虽然智囊团中每个成员的性格迥异,但共同的志向与兴趣,将他们凝聚到了一起。这种氛围在早期的创业中实属难能可贵。
北宋集团著名的智囊王安石在变革失败后,曾总结道:“对立紧张的氛围是智囊团的杀手。”他说,智囊团成员之间的尖锐矛盾一旦爆发,往往会对企业变革产生致命影响。分析北宋变法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司马光、王安石为代表的智囊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个都是著名的学者、专家,两人一样的坚持执拗,双方拥趸势均力敌。他们之间的不和谐,让北宋提前进入了衰退期。
二。挑战的意义:越凶猛越成长(4)
伍先生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他将这些被人们称为“三教九流”的人变成了一个高效的智囊团。许多人看来,伍先生是一个外柔内刚、不懂圆融的书生,事实并非如此。他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与和他人和谐共事的能力,他善于将所有人的智慧毫不保留地挖掘出来,并能清晰、迅速地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
这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话题。和他们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一种热情、充满激情的氛围。我们经常通宵达旦地加班,深夜,我们会上街一起喝啤酒、吃正宗的涮羊肉;周末,我们一起爬山、郊游。我们一样不喜欢呆板而冰冷的工作氛围;不喜欢那些整日紧闭的办公室大门;不喜欢那种烦琐的繁文缛节和虚礼;不喜欢总是中规中矩地穿着同一套衣服。
每周一次,我们聚在何桂柱的酒馆里,畅谈人生与理想,事业与目标。那段时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我们可以为一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也可以为一个好创意而手舞足蹈。在这里,我渡过了少年时代最难忘记的一段时光,没有尊卑,没有大小,所有人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兴奋着——那便是振兴大清。而这一切得益于我的老师伍次友。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向伍先生请教很多问题,问题无所不包。他对大清似乎有一种不解的缘,他十分关注大清的动向,每一次动态他都会仔细分析。这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每次我都要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仔细地记录。每天的早会中,我都刻意对照着伍先生的分析,寻找着大清的结症。我惊异于他的分析竟如此准确,因为一切就像他所预料的一样,在大清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在一次早会中,我向所有的高管层宣读了伍次友的观点:过度扩张,使得资金链吃紧;多元化让大清看起来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企业,但是在优势领域,大清并未做到最好;决策速度落后于竞争对手,导致许多重大项目落入他人之手;多头管理让企业决策陷入混乱,管理架构需要重构;非盈利项目占据了大量资金,需重建业务组群。
我的发言犹如一颗炸弹投入了油锅,引起了在场人员的议论。我让所有人感到了意外,包括我的祖母。所有与会人员都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我,仿佛从不认识我一般,不同的眼神里夹杂着不同的内容。大家本来以为今天和往常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例会而已。
显然,我的发言打乱了原先安排的会议日程。未等我讲完,鳌拜就打断了我的讲话:
“对不起,董事长先生,我们今天开的是例会,您的议题能否在周五的月度总结大会上讨论?”毫无疑问,鳌拜并不想让我对公司批评更多。大清的盈利率每年巨幅下滑,要追究责任,鳌拜首当其冲。鳌拜将我的发言看成了是我对他的讨伐。
这并非一个意外插曲,这是我蓄谋已久的一次发言,是我对大清近年来发展的一次盘点。直到现在,我还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也许是最简单的人最无畏,最无知的人最勇敢。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伍次友先生五条建议的含义,但十二岁的我十分明白:大清问题很多,大清需要改变。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十分信赖我无比尊敬的老师、我的挚友伍次友先生。一个与大清完全无利害关系冲突的人是不会说谎的,更何况他并不知道我的身份。
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这番言论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也没有意识到鳌拜脸色由红转青的变化,但从祖母赞许的眼神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做错。不出祖母的意料,周五的月度总结大会因故取消,我的五条建议也被无限期搁置了。回到家,祖母对我说: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就应该谋定而后动;不鸣则已,一鸣成功,这才是制胜之道。大清目前的现状,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改变。”祖母的话点醒了我。
我为大清做过些什么?我改变了大清什么?我没有给大清带来任何的变化,大清像一艘巨轮撞上了冰山,而我却成为了旁观者。要改变大清,就必须先改变自己。
二。挑战的意义:越凶猛越成长(5)
在许多员工的眼中,我只是一个每天听听早会、受人摆布、坐享富贵的三太子罢了。这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接收不到我心里喷薄而出的勇气,看不到我稚嫩外表下的内心成长。家族的荣誉是我毕生所求,它甚至超越了大清本身,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自尊心而已。
我要戳穿大清乌托邦的谎言与假象。我要向所有人宣告,这并非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1664年三月,我向伍次友坦白我的身份,并表达了我渴望改变大清的意愿。他的建议是:与其与鳌拜正面针锋相对,不如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来树立大清新的价值标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大清的价值体系;通过这个平台,树立自身的权威,培养一个高效的核心管理团队,从而在未来的革新中处于强势地位。
伍次友建议我先接管公司某个业务部,创造真正属于我的事业。这个想法得到了祖母的支持,祖母也期望我也能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领导力的企业领军人物。
这并不是一次逃避,而是一次历练。过去我一直考虑如何利用董事长的职位改变大清。很显然,一个缺乏核心团队、不具威信、没有实际管理经验和领导力的人想要从根本上革新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企业,很难在一朝一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执行,方能完成革新大任。要成为一个革新者,就必须成为一个创新者。
祖母无时无刻不在磨练我的管理能力,但在具体的事务处理上,我仍旧缺乏经验。一个没有做过低层员工的经理人,是一个不成熟的经理人;缺乏基础经验的所谓高屋建瓴的管理,不可能是成功的管理。没有具体的实操经验,就很难判断一个计划和项目的可行性,所谓的决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不希望成为赵括,如果了解大清都做不到,我如何能打败我的对手鳌拜?
我必须要有革新的底气,这依靠不了别人。只有亲身经历困难和失败,方能规避困难和失败。我可不想在没有做好准备前,就掀起浩然大波——脆弱的大清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在众多业务部中选一个作为全新的事业平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的备选方案中,有两个选择对我是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一个是特许经营,另一个是广告。
在当时一群广告人“不做皇帝,就做广告人”的鼓吹下,广告成为了最热门、最时尚且最赚钱的行业,也是集团内最年轻、最具活力、赢利率最高的公司。
我个人的意愿是将广告经营作为创业平台,而伍次友的建议是让我进入特许经营领域。他认为,虽然广告公司是热门行业,但广告业是一个创意工业,过度依赖设计师和策划师的个人技能,并不能彰显一个企业领军者的综合管理水平,对于我重建大清价值观的意义并不大。而特许经营在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上的要求更高,这对于重新树立大清的价值观更具有标杆作用。
“既然你有勇气接受挑战,为什么不让挑战来得更猛烈呢?”他盯住我,双眼灼灼发光。
我接纳了他的建议。广告公司已经有一个非常能干的总经理,还有一个充满激情的管理团队,贸然换人并不妥当。再三权衡之下,我决定加入特许经营的事业团队。
晚饭的时候,我告诉了祖母我的决定。她并不惊讶,她赞同我的决定,而且给了我一些忠告:“你需要有充分的应对困难的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要退缩,要积极应对而非消极回避。”
她还告诉我:“你现在要去做的是一份事业,并不是一份工作;你要学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要学会快速反应,任何决定不要超过四十八小时;还有,要给自己留下退路。记住,你是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普通经理人。”
在我敬爱的祖母眼中,这一天我已长大成人。
三.挫折:最有价值的一堂课(1)
第二天,我在早会上宣布了我的决定。
我告诉那些高级经理人:我接管特许经营事业部,并非不再承担大清董事长的责任和义务,相反,我的决定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大清的责任,因为大清要的不是一个无所作为、少不更事的董事长。我还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仍将参加集团的早会,参与公司的决策。
在会上,我踌躇满志。这个决定是我的个人决定,我希望我这个决定能够为公司带来一些改变,这便是我的初衷。
有段时间公司传言,我将会“到某个公司去锻炼”。对此,我加以申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下放锻炼”,而是一个事业的开始。我将和我的全新团队打造一片新的天地,相信不久的将来,能给大家一份满意答卷。
1。大清的“后宫”:初识官僚主义
这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早会,鳌拜并没有反对我的计划,相反,他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且拥抱了我。也许他认为,我的“出走”对他而言,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会后,苏克撒哈热情洋溢地鼓励我,并给了一些业务上的意见,他说,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比什么都重要。
1664年初夏,我结束了中华大学的课程,开始了我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为了减轻我的压力,祖母任命苏麻为我的助手。
苏麻是我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女人。在我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