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梦入芙蓉浦 >

第41章

梦入芙蓉浦-第41章

小说: 梦入芙蓉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孩子应了,弯腰抱起肉团,往院子外去了。
  三宝领着杨沐和颜宁往新人那边去,一群媳妇大娘将四喜的闺房围得水泄不通,听四喜和小姐妹们在屋子里唱哭嫁歌。
  三宝被一个年长者叫住,让他去外面准备迎亲。杨沐和颜宁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反正是来凑热闹的,就一起去看热闹吧。
  吴村和杨村离得近,一般两村结亲时,都不会抄近路直接过来,而是尽量绕一大圈子,一则是为了喜庆热闹,二则也是为了掐好吉时。
  杨沐和颜宁站了好一会儿,才听得唢呐声和爆竹声由远及近。一群看热闹的孩子跑跑跳跳着过来了,嘴里嚷嚷“新郎官来喽”。紧接着吴严骑着高头大马从路弯那头出现了,这边也有人赶紧点上爆竹迎接,一时间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场面喧嚣无比。
  吴严穿着一身大红的喜服,满面笑容,显得神采奕奕。周围的人们看得艳羡不已,四喜这是交了好运了,居然最终嫁到吴家大院去了,还是吴家最有出息的儿子。
  迎亲的过程繁琐而热闹,吴严费了老大功夫才接到新娘子,三宝背着妹妹上了花轿。迎亲队伍踩着吉时的点踏上了归程。
  杨沐和颜宁跟在长长的嫁妆队伍之后,又沿迎亲队伍来时的路,拐拐绕绕,一路吹吹打打到了吴家大院。
  成亲的礼仪繁多,不是捉弄新郎的,就是为难新娘的,杨沐和颜宁看得直吐舌头,颜宁趁人不注意,挨着杨沐偷偷掐了一下他的手心,还剜了他一眼,意思是说你不用受这等捉弄了。杨沐一脸笑嘻嘻的,仿佛是自己成亲一样那么开心。
  吴家大院昨天就已经准备好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显得喜气洋洋的。吴家不比三宝家,大户人家亲戚多,此刻更是宾朋满座,院里院外都挤满了人。因为天气晴好,来的客人太多,酒席就都设在正厅和前院里,甚至院子外面都摆上了桌子,坐满了街坊邻居。
  杨沐和颜宁挤在人群中,看新人拜完堂,然后和一群同窗陪着颜先生喝茶聊天。过了一会儿,杨沐站起来,说有点事走开一下,然后朝另外一桌走去。颜宁眼光随着他的身影,看他跟蒋管事和一个中年男人说话,然后不知蒋管事说了什么笑了起来,杨沐耳朵根都红了。
  过了一会,杨沐回来了。颜宁低头问:“那人是谁啊?”
  杨沐说:“是吴严的舅舅,以前去菁州赶考的时候在他家住了一段时间。”
  颜宁“哦”了一声,心里却说:那你脸红个什么劲啊。
  颜宁没有追问,杨沐自然也没说什么。其实就是蒋管事提起当年张舅爷想让杨沐做女婿的事,他也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因为张舅爷的女儿兰月早已嫁人生子了。
  而张舅爷是很遗憾杨沐没能做自己的半子的,虽然后来知道杨母病倒他还暗自庆幸过没将女儿嫁过去,但是现在杨母病好了,杨沐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并且还没有娶亲。自家女儿早已嫁人生子,女婿也不是不好,但是比起杨沐来,那真是差上不止一点半点啊。若是当初杨母病倒那会儿,他再去提一次亲,在金钱上给予一些帮助,兴许杨沐跟自己外甥一样,也早就是朝廷命官了。也许这就是命吧,张舅爷摇摇头,心里叹气。
  中午的酒席主要是招待女方的亲戚,晚上的贺郎酒才是男方亲戚的正席,所以大家吃过午饭,又围坐在一起晒太阳、嗑瓜子聊天。有好玩的架起桌子推上了牌九,爱热闹的女宾们去了新人院子看嫁妆去了。
  颜先生去午睡了。三宝等一干娘家亲戚吃过午饭都回去了,颜宁和杨沐因为又是吴严的朋友,所以继续留在吴家,等晚上闹洞房。
  吴家大宅就是深广,即便是这么热闹的喜事,也都能找到清净之所。颜宁打量周围的书架,啧啧感叹:“吴家还真是有钱,居然有置办了这么大一个书房,这些书似乎都没怎么翻动过。这有钱人真是奢侈啊,把读书人视为性命的东西当做摆设。”
  屋子里除了颜宁,就只有杨沐了。听他这么一说,杨沐笑起来:“等我赚到钱了,就给你造一座藏书楼,你想买多少都行。”
  颜宁笑得一脸狡黠:“嘿嘿,这恐怕也是你自己的心愿吧。不过我还是很期待啊。”
  他从书架上挑了一本书,坐进藤椅里,半倚半靠着翻起来。外面阳光很好,太阳略略西斜,有两束阳光从屋顶的明瓦投射下来,灰尘在光束里变得清晰可辨,上上下下地浮沉。有一束光正好落在颜宁的身上,那光照得颜宁的耳朵似乎都透明了。岁月如此静好。
  杨沐看着光束里的颜宁出了神,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若是在那耳朵上亲一下,会不会变红呢?这么想着,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了,又不由自主地亲了下去。
  颜宁只觉得耳朵上突然温热了一下,猛然抬头一看,只见杨沐神游似的地站在自己身旁,那刚刚碰到自己是杨沐的唇?颜宁的耳朵果然腾地一下红了,嗔怪地白他一眼:“你又干嘛呢?这大白天的,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的,当心被人看见。”还好因为天冷,书房门是关着的。
  杨沐“呵呵呵”傻笑起来,果然红了呢,真可爱。
  颜宁卷起手中的书卷,抬高轻拍了一下杨沐的头:“傻了你?”
  杨沐摇摇头,嘴角噙着笑,走到一边找书看去了。其实他的意识一直处于一种漂浮状态,眼前的字仿佛一个个都浮出了纸面,一切都那么不真实,但世界又都在自己的意念之中,什么都可以不去想,什么也不用去担忧,就只有颜宁,他坐在那儿,他是自己的。

  第六十五章 渔乐

  晚上喜宴上杨沐碰到了一件很尴尬的事,那时候宴席还没有开始,杨沐陪着大家坐着说话。几名穿着狐裘的打扮得非常贵气的夫人说着话过来了,其中一个说:“啊呀,这不是杨相公吗?好久不见啊。”
  杨沐抬头一看,连忙站起来行礼:“原来是张夫人,杨沐这下有礼了。”原来是吴严的舅母。
  张夫人笑眯眯地:“杨相公还像以前那么懂礼节,听说你现在生意都做到京城去了?真是有出息啊。”
  杨沐红了脸:“多谢张夫人谬赞,只是讨个生活而已。”
  张夫人对身边的另几位夫人说:“不瞒诸位夫人,杨相公是严儿的同窗,当年和严儿一起中了秀才,那才学比严儿还好呢。当初我可是看中了要给我家兰月做女婿的,可惜后来……唉,不提了,我们兰儿没那个好命啊。”
  这时她们已经已经离开了杨沐的桌子,但杨沐也得跟上啊,这会儿张夫人来了这么一句,让杨沐很是尴尬。那几位夫人都是吴夫人的姐妹,这时候都纷纷转过目光来打量杨沐,将杨沐看得满面通红。
  张夫人又问:“杨相公,你如今成亲了没有?”
  杨沐背脊一阵冷一阵热:“尚未。”
  张夫人说:“呀,还没有娶亲啊,要不我给你寻一门亲吧。”
  杨沐连忙说:“承蒙张夫人看得起,小子已经有中意的人选了。”
  张夫人遗憾地叹口气,这么好的儿郎,给别人家做了女婿,还真是有些不甘哪。
  这顿饭杨沐吃得七上八下的,总觉得颜宁的眼刀子不住地飞过来,莫非颜宁听到什么了,杨沐冷汗直流。
  晚上喜宴结束之后,就是闹洞房。碍于吴严的身份,也没几个人真正去闹,只是象征性地闹了一会,然后都各自散了。
  杨沐连忙向颜宁主动供认事实,因为他觉得这种莫须有的东西说出来不伤大雅,要是瞒下去反而要坏事。
  颜宁听了他的解释,嘻嘻一笑:“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看不出你人气还真是挺旺的,这么多人将想你做女婿呢,不错不错!”
  杨沐苦着脸,这也不能怪自己吧,又不是主动去招惹的。
  颜宁拍拍手:“成了,我看也没成什么气候,让那些三姑六婆去肖想吧。”
  杨沐心里一松,脸上就要露出笑容来。
  “不过——这几日你得听我的差遣,以消我心头不快。”
  杨沐马上狗腿地点头哈腰:“诶,好嘞,听凭颜大人差遣。”
  本来颜先生参加完吴严的婚礼,就准备要回去了,但是架不住几个学生竭力挽留,颜宁也表示很久没有回来了,想多留几天,于是便多留了两天。
  尽管是冬天,但是也挡不住颜宁的游兴。好在天气晴好,杨沐陪着他去清溪垂钓,去玉荷湾荡舟,去藕田体验挖藕的痛苦与快乐。
  说是垂钓,其实这种天哪里能钓到鱼,鱼儿都不吃饵了,不过是两个人坐在河堤下的背风处晒太阳罢了,最主要的是两人能够单独相处。
  “可惜是冬天啊,这柳树也落光了,河水也冰冷的,鱼儿也不上钩了。”颜宁将头靠在杨沐肩上感叹,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记得那年夏天,我们随随便便就钓了两条大鲫鱼呢,那鲫鱼汤是又浓又香啊。我再也没有喝过那么浓那么鲜的鱼汤了。”
  杨沐没有作声,也没有反驳他,那鱼汤之所以无与伦比的鲜浓,是因为当时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少,又隔了经年的岁月,用浓浓的怀恋之情炖制出来的。
  过了许久,杨沐在他耳边轻轻地说:“我今天给你再炖一锅鲫鱼汤吧,没有豆腐,我们放点萝卜丝。”
  “好。”颜宁答,一会儿又睁着困惑的眼望着杨沐,“不过我们哪来的鲫鱼呢?”
  杨沐说:“杨大伯家今天干鱼塘,走,我们去捉条大的来。”
  颜宁好奇心顿起:“我们自己去捉鱼吗?好啊,现在就去。”
  杨沐说:“我们去看看吧,天气太冷了,你就别下水了,看他们捉就好了。”
  “那你呢?”
  “杨大伯家的事,我总要去帮忙的。我们总是受着他们的恩情,能出力的时候端着不去,会被人说闲话的。”杨沐也是个壮劳力了,他和杨大伯家素来亲厚,没有不帮忙的理由。
  “行,我去看你捉。好多年都没看到捉鱼了。”颜宁率先站起来,伸手拉起杨沐。于是地面上铺着的干稻草只剩下两个浅浅的臀印。
  冬天干鱼塘是南方的一大特色,水乡尤甚。民间有个传统,年夜饭上一定要有一尾全鱼,以示年年有鱼(余),所以养鱼的人家会在腊月里,将养了一年甚至几年的鱼打捞出来,赶在年前卖出去。干鱼塘的场景很热闹,会有很多帮忙的人,也有很多买鱼的左邻右舍,当然会有更多看热闹的人,所以你只要看到田野里哪儿围了很多人,就差不离是在干鱼塘了。
  杨沐拿着钓竿,领着颜宁往一处人群走去,那是杨大伯家的鱼塘,前年和去年只拉过大网,没有清底,所以今年清底的话,通常会有长了三四年的鱼,这些鱼会有七八斤甚至十来斤重。这样的情况是很为大家喜闻乐见的。
  人们看见杨沐和颜宁,都纷纷笑着打招呼:“杨沐你也来了啊?”
  杨沐笑一笑:“带朋友过来看看。”
  一边对颜宁说:“一会儿我下去,你就在上边看着吧。”又在人群中看见了桂元,便唤了一声。桂元高兴地跑了过来:“杨叔叔,颜叔叔!”
  “桂元这个钓竿给你,你先回去提个桶子来,一会儿我们要买鱼。提过来之后你就陪着颜叔叔玩,我下去帮忙捉鱼。”杨沐嘱咐桂元。
  “好的。”桂元认真地点头,为杨沐交给他这个任务感到很光荣。
  下边鱼塘的水已经快见底了,有两个人正在努力地车水。一群男人光着脚,将库管卷得老高,准备拉网捞鱼。网是结实的细绳大眼网,这样是为了网大鱼。
  杨沐也脱了鞋袜,将库管卷到膝盖以上。
  “冷不冷?”颜宁问他。
  “还好,一会儿忙起来就不冷了。”杨沐说。
  颜宁搂着杨沐脱下来的长外衣,心想幸亏不是在京城,否则不冻死才怪。
  杨沐又添了一句:“没事的,真的。”
  杨大伯年近花甲,却也老当益壮,裤子卷得高高的,此时正在下面指挥,看见杨沐:“铁蛋你也来了啊,太冷了,我们人手也够了,不用来帮忙的。”
  话是这么说,人家这是在跟他客气呢,你能帮上多少忙是一回事,你去不去帮是另一回事,这就是人情味世故。所以杨沐笑起来:“大伯,不冷的,好歹我也算个壮劳力呢。”
  杨大伯就是喜欢杨沐这点,这孩子特别懂得感恩,每次从外面回来,都少不了要给自己家捎带礼物,吃的、用的,甚至是药材补品,样样都不缺。
  杨大伯笑眯眯的:“那好,你裤子穿得厚了点,卷不上去,那就拉最边上的网索吧。”最边上的网索,是不需要下深水和深泥的。
  杨沐从善如流,接过网索,准备拉网。
  剩下不多的水里已经有鱼在翻跳了,不过都是些受不得浑水呛的鳙鱼、白鲢和小鱼,大草鱼和大青鱼还都蛰伏在水底呢。
  等所有的人都准备就绪,杨大伯发话了:“好了,我喊一二三,大家开始一起用力。一二三,走!”
  杨沐拉着重重的渔网,踩着冰冷的泥水往水塘的那一头走去,虽然很吃力,但是很快乐,一种收获的快乐。
  鱼们因为空间缩小的缘故开始翻腾跳跃,不停地撞击着网子,刹那间,整个渔网和水面都热闹起来。
  岸上的人都在七嘴八舌地惊喊,讨论。“哇,好大的青鱼,怕有十几斤重吧。”
  小孩子的声音:“哇哇,我看到了,一条好大的金丝鲤鱼!”
  “是的,我也看到了,有两条,都好大!”
  “今年虽然干旱,但是杨大家的鱼看来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啊。”
  “是啊,收获真不少。”
  颜宁一会儿看看渔网中的鱼,一会儿瞅瞅杨沐,心里一边激动一边高兴,这里也有杨沐的功劳呢。
  捉鱼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尤其是当你伸出双手,两手都掐不住大鱼的腮壳时,那种挑战更有成就了。
  杨沐看准了一条大鲫鱼,青黑色的背,银白色的肚皮,足有一两斤重,看起来鲜活无比,他伸手一抓,掐住了鲫鱼的腮壳,哈哈大笑:“颜宁,拿桶子来。”
  颜宁连忙小心地提着桶子走过去。杨沐说:“好了,别再过来了,一会儿鞋子该湿了,我过来。”
  颜宁看着那么多鱼,实在有点心痒:“要不我也脱了鞋子来吧,看起来很好玩啊。”
  杨沐过来将大鲫鱼放进桶里:“得了,小爷,你从来没做过这事,别受了寒。乖乖上岸上去吧,这里都是泥水,仔细弄湿了鞋子。”
  颜宁有些遗憾地“哦”了一声,提着大鲫鱼上了岸。
  杨沐又下到水里,一手摁住一条大青鱼的头,一手抓住尾巴,往上一翻,将那条六七斤重的青鱼抓起来了,扔到盛鱼的竹筐里。他知道颜宁正看着自己抓鱼呢,要多抓一些以弥补他的遗憾。
  抓完鱼,杨沐的脸上也沾上了泥水,衣服已经快辨不出原色了,外衣上沾满了泥浆和鱼身上的粘液。用颜宁的话来说:“你现在闻起来就如同一条大青鱼。”
  杨沐也不计较,只呵呵笑,洗干净手脚,提着水桶里的鲫鱼领着颜宁和桂元回家去了。本来杨大伯叫他们晚上去他家吃全鱼宴的,但是颜宁惦记着杨沐的鱼汤,而第二天他就要回曲县去了,所以晚上杨沐要在自家为颜宁做鱼汤。
  那条大鲫鱼本来是要买的,但是杨大娘白了杨沐一眼:“嗬,合着就该吃你家的东西,一条鲫鱼也要来跟我算账?再多抓几条回去。”
  杨沐笑起来:“够了,够吃了,谢谢大娘了啊。”

  第六十六章 有心栽柳

  回到家,杨母早就烧好一锅热水等着了。杨沐洗了个热水澡,马上生龙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