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屡次攻破了被视为固若金汤的东南海防,而且长驱直入,视守军为无物,这才使中
枢的文官惊醒,发现这低能的军事制度将要危及整个帝国以及他们个人的安全。穷则思
变,改革已成为势所必然,而改革的初步,仍在于选择有创造精神的高级将领,他必须
在战略上深谋远虑,而又精通各种战术。
踩阳东南沿海的倭寇不同于普通的海盗。海盗大多是乌合之众,只要抄掠财物的目
的一经达到,随即呼啸而去。而倭寇则不然。他们登陆以后通常要建立根据地,有时还
围攻城池。其中的成员也并非全部日本,而常常混有不少的中国人。在一般情况下,
中国人还在其中占有多数,而且可以担任高级头目。
倭寇入侵的原因,与国际贸易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朝禁止民间的海运通商,虽然
律有明文,但是实际上却无法彻底执行。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由来已久,好多不同国
籍的冒险家纷至沓来。这些冒险家所使用的船只,最大的长达100尺,宽达30尺,船壳
厚达7寸,超过了中国战舰的规模。据记载,在这些冒险家出没的极盛时期,每天有大
小船只1200余艘在中国海岸活动,数字似属夸大,但是利之所在,熙来攘往,已不在话
下。其贸易的区域从日本各岛至遇逻湾,状如一弯新月。在中国政府海上巡逻力量所不
能达到的近陆岛屿上,他们指定了走私贸易的港口。由于没有一个法庭可以解决买卖双
方间合同和债权的种种纠纷,十多个有力量的中国船主以武力作为后盾充当了仲裁者,
并因而逐渐被认为海上权威,成了海盗的头目。
这些海盗头目声威赫赫,和当地的士绅互相勾结,甚至结为婚姻之好。他们公然在
沿海修理船只,而且勒令村民接受他们的传讯。这种海上权威虽然尚属萌芽,但任之滋
长发育,则必然会威胁我们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政府。
海盗肆无忌惮的活动,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的对策。然而冲突一开,我们在政
治和军事上的虚弱即暴忍无遗。高级指挥官无法确知部下战士的实际数额,也弄不清究
竟有多少战船可以调配使用。下级军官在部队出发之前先要向地方富户勒索兵切给养。
而一旦发生战斗,有的部队干脆望风而逃,有的部队虽然敢于迎战,但由于墨守密集队
形的战术,往往造成“一人失利,万人崩溃”的后果。而可歌可泣的作战,却反而出现
于仓粹集合的民兵以及各地生员所组织的保卫家乡之情景中。
在日本方面,充当海寇的武士,山口、丰后、大隅、萨摩、博多湾、对马和五
岛列岛。他们既无统一的领导,也无长远的作战目的。起初,他们有一个空中楼阁式的
希望,以为和中国海盗的联合军事行动可以迫使中国政府开放对外贸易,而他们中的领
导人也可以受到招安而荣获海陆军将领的官衔。这些希望在总督胡宗宪发动的一次行动
之后终于成为泡影。胡宗宪以把安为诱饵,使这些海盗头目束手就擒,而后又把他们的
头颅送到北京邀功。这种措置只能激起日本的侵犯者更大规模的来犯,并且使今后的屡
次入侵更缺乏政治意义,其惟一的目的只在于劫夺财货。
这些日本海寇虽然在上层缺乏统一的领导,但下层的组织力量则不可忽视。虽然是
杀人越货,也表现了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性。据目击者记载,不论作战或宿营,倭
寇的小头目对下级战士能施以极严格的纪律管制。门对各个小股部队战法一致,也表示
了他们并非仓促招募而来的雇佣兵。他们不断地以寡敌众,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中国
官军,而中国的农民造反,却大抵缺乏这种能允
这些海寇乘坐可以装载百人左右的船只登陆。大举入侵时,常常集结30一50艘船只,
人数多达几千。在他们的凶焰最为高炽之际,可以有两万人据守占领区内的军事要地。
本地的居民在威逼利诱之下也有不少人参与他们的行列,其中有的人在以后被押送至日
本作为奴隶。他们劫掠的物品不限于金银珠宝,根据需要和可能,他们也夺取内河船只
和其他商品。有一段记载提到他们曾大批搜集蚕茧并勒令妇女们抽丝。这种情况业已与
占领军在当地组织生产没有多少差别。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2)
在入侵的初期,他们几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在于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他们
能极其拥熟地使用双刀,并且和近旁的伙伴保持密切的联系,互为呼应,协同作战。颇
为特异的是,他们的指挥信号乃是班排长手中的折扇。当双方开始接触,班长排长把折
扇往上一挥,他们的部下就以刀锋向上。当对方的注意力为这种动作所吸引,他们就突
然倒转刀锋迎头砍下。这种双刀的长度不过5尺,但在一个熟练的使用者手中挥舞,一
片刀光,使“上下四方尽自,不见其人”,可以在一文八尺的方圆之内杀伤对方。其他
常见的武器还有弓箭和标枪。据记载,“倭竹弓长八尺,以弓蹈其悄,立而发矢。……
链宽二寸,……近身而发,无不中者”,所掷的标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
至于火器,似乎并没有为他们所重视。虽然戚继光说过乌铁由日本传来,但在记录上却
看不到倭寇曾有效地使用这种武器。他们偶而使用的火炮,看来也是在中国俘获的战利
品。
倭寇的基本战术是派遣用人以下的小部队进入村落,这些小部队的进止必在严密的
互相照顾之下。协同的信号是令人战栗的海螺声。这些入侵者善于使用当地的向导,并
熟练地派遣尖兵和斥候,有层次地展开兵力,并以佯攻、驱使难民在队伍的前面等等方
式,造成中国官军的扰乱和疑惑。中国官军根本无法对付这一套战术,即使是士气最为
高昂的部队,他们的对策也不过是仅凭血气之勇猛冲敌阵,既无有效的队形,又缺乏侧
翼和后续部队的接应,其经常遭到失败就为势所必然。南直隶和浙江两省,河流湖泊极
多,官军溃退时有如狼奔累突,被践踏或被挤落水致死者也为数累累。有一次总督胡宗
宪也在败退之中被推落水,几乎淹死。
除此以外,倭寇在和大部队官军遭遇时,还采取另一种战术,即先取守势以减杀官
军的锐气,或者制造恐怖气氛使官军陷入心理上的劣势,然后待机出击。戚继光下面的
一段记载可以作为说明:“余数年百战,但见诸贼据高临险,坐待我师,只至日暮,乘
我精气冲出;或于收兵错杂,乘而追之。又能用乘锐气,盛以初锋。又其盔上饰以金银
牛角之状,五色长丝,类如神鬼,以骇土气。多执明镜,善磨刀枪,日中闪闪,以夺士
目。故我兵持久,便为所怯。
所以,总结以上的情况,不论官方文件如何强调这一战争是政府的官军围剿海贼,
实际上却是中国的外行对付职业化的日本军人。
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兵源不是军户和卫所,而是另行在浙江省内地招募
的志愿兵。政府已深切理解事态的严重性,所以不得不批准他的组织新军的计划,并且
加征新税作为招募和训练的费用。对于这种支持,戚继光在对士兵所作的训活中就告诫
他们应该知所感激。他说:“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
三分。这很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那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思
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想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
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假手于人杀
你!”
道德义务的劝说加上群众固有的宗教信仰,使戚继光得以在所招募的新兵中建立铁
一般的纪律。上文所说的“连坐法”虽然不可能经常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但其杀一儆百
的恐吓力量已足以使部队在强敌之前不易击溃。他所制定的赏罚原则并不完全决定于战
斗的胜负。即使大败,有功者仍然要给予奖赏;相反,即使大胜,作战不力和临阵脱逃
者仍然要受到处罚。在他的一本奏折里提到1562年的一次战役:他命令部队夺取一座倭
寇占领的石桥,第一次进攻失败,一哨军官36人全部阵亡。第二哨继之而上,又损失了
一半的人员。这时剩下的官兵企图后退。在现场督战的戚继光手刃哨长,才使攻势得以
继续不衰,最终击破敌阵,大获全胜。而这次胜利,也就成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事
件之一。
这种严格的纪律固然是取得胜利的必要保证,但是它的残酷性也实在使人不寒而栗。
士兵离队小便就会受到割去耳朵的处罚,而且据传说,戚继光的第二个儿子由于违犯军
法而被他毫不犹豫地处死。这样的严刑峻法也许已经离开了通常的人情,但是,戚继光
的这一治军方针终于造成了一支坚强的部队,后来他调任蓟辽总兵,有一次在大雨中向
全军训话,唯独他从南方带来的3000名军士能几个小时屹立不动,如同没有下雨一样。
然则严峻的纪律,仅是治军方针的一面;另一方面则必需鼓舞士气。士兵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支经常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部队谈不上自尊和自
信,必胜的信念有赖于能力和技术,而能力和技术又平时的刻苦训练。
戚继光的训练方法得自专家的口授。这些宝贵的经验过去由于不为人所重视而没有
见诸文字。到俞大献才作了扼要的阐述,而戚继光则把所有的细节写成了一部操典式的
书本。
操练技术的主要着眼之点,可以说是用“辩证法”的原理来分解动作。每一个动作
都有相对的两个方面:身体有防盖和没有防盖的两个部分:一种姿式有动有静、正面和
侧面的两种因素;有攻击则同时有防御。总而言之,既有明便有阳,有阳亦必有阴。例
如操练近身武器,也和拳术或舞蹈的原则相似,任何一个姿式都可以作三段式分解,也
就是开始一稍为休总而转变一继续进行又迄于静止,用戚继光的术语来说,就是“起一
当一止”。这些姿势又按其不同的形态而有各种离奇的名目,例如骑龙式、仙人指路式、
铁牛耕田式、太公钓鱼式等等。运用这些动作,要求“左右来俱有柏拉”,“后发先
至”。至于在实战中和敌人决斗,除了熟练地掌握以上各种基本姿势和原则以外,最重
要的乃是佯攻,亦即声东台西,出其不意。
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
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各地的拳师、打手、盐果以至和尚和苗人都被招聘入伍。等到他
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
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拥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
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在接战的时候,
全长12尺有余的长枪是有效的攻击武器,它的局限性则是必须和敌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如果不能刺中敌人而让他进入枪杆的距离之内,则这一武器立即等于废物。所以,戚继
光对一个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队长1名、火决1名,战士10名。这10名战士有《名手
操长枪作为攻击的主力。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长方五角形藤牌,
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圆形藤牌,都以藤条制成。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手执“狼究”,即连
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丈三尺左右。长枪手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携带“税把”。“钱扔’
为山字形,铁制,长七八尺,顶端的凹下处放置火箭,即系有爆仗的箭,点燃后可以直
冲敌阵。
这种的配置由于左右对称而名为“鸳鸯阵”。右边持方形藤牌的士兵,其主要的任
务在于保持既得的位置,稳定本队的阵脚。左边持圆形藤牌的士兵,则要匍匐前进,并
在牌后掷出标枪,引诱敌兵离开有利的防御的位置。引诱如果成功,后面的两个士兵则
以狼笑把敌人扫倒于地,然后让手持长枪的伙伴一跃而上把敌人刺死戳伤。最后两个手
持税把的士兵则负责保护本队的后方,警戒侧翼,必要时还可以支援前面的伙伴,构成
第二线的攻击力量。
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个12人的步兵班乃是一个有机的集体,预定的战术取得成功,
全靠各个士兵分工合作,很少有个人突出的机会。正由于如此,主将戚继光才不惮其烦
地再三申明全队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并以一体赏罚来作纪律上的保证。这种战术规
定当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敌情和地形许可的时候,全队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横队
和敌人拼杀;也可以把两个税把手照旧配置在后面,前面8个士兵排成横列,长枪手则
分列于藤牌手与狼完手之间。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3)
以藤牌、毛竹、铁叉作为标准武器质现了戚继光的部队仍然没有脱离农民气息。但
如果认为他不了解火器的功效,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他在实战中运用过火器,和将领讲
解火器的利弊,并在麦折中提到了火器的重要性。然刚终戚继光的一生,他仍然以上述
的鸳鸯阵法作为主要的战术。这倒不是由于他因循守旧,而是牵涉到很多不易解决的复
杂因素。
让战术全面现代化的建议,曾经被名将俞大欧提出过。他准确地指出,倭寇的特长
是拥习陆战,水战的技术反而低劣。俞大诚主张,以有效的战船和火炮歼灭倭寇于海上,
根本不让他们有登陆的机会。在战术原则上,在他所著的书里也明白指出:“海上之战
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铁胜小铁,多船胜寡船,多镜胜寡统而已。”,他给总督的禀
帖中,曾经请求把陆军军费的一半用来配备水师。但纵使俞大欧的声望和战绩都十分卓
著,这些有益的建议却始终没有被采纳,因而壮志未酬,贺恨以殁。
然则俞大就本人也不可能理解,他的建议,所牵涉的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
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他要求亲自率领“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如果一旦成为
事实,有关各省的财政就要从原来小单位之间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