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老师说到此处,张校长便把沈天涯抬出来,说他也喜欢《红楼梦》,对红学有些研究。这一下袁老师更觉得今天与沈天涯相识,很是值得了,反复问他有何心得。沈天涯没法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说了说自己从预算处长位置上下来后,闲在家里看《红楼梦》和与红学有关的杂书时得到的一些感受。沈天涯觉得宝玉之名是由宝钗黛玉妙玉三人的名字构成的,但宝玉不是女姓,所以叫做贾(假)宝玉。贾宝玉的命运也跟这三位女姓密不可分。宝钗代表儒,没有走通。黛玉代表道,也没有走通。妙玉代表佛,但她心如枯井,走火人魔,依然没有走通,因此叫妙(谬)玉。宝玉看见妙玉与惜春下棋,笑伺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看宝玉一眼,低下头去,脸上渐渐红晕起来。晚上回到庵内,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语,不觉一阵心跳耳热,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最后妙玉被强人所抢,落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倒是贾宝玉享尽荣华富贵,经历七情六欲,遭受种种磨难,终于大悟大彻,飘然而去,假宝玉成了真宝玉。
第二十九章(7)
沈天涯的识见并不高明,是现买现卖的,但袁老师听来,如沈天涯在政府机关里工作,天天与俗务打交道,还能在《红楼梦》里读出这些体会,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两人的感觉越发贴近了,仿佛已经忘了一旁还有一个张校长了。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三个小时。沈天涯知道自己的目的当然不是来说《红楼梦》的,于是趁袁老师说话的间隙,故意提出让袁老师来书写那幅对联,好请人刻了,校庆时挂到学校大门口。沈天涯已经摸透袁老师的修养,像他这样的饱学之士,自然懂得书写这样的对联两种人最好,一是书法名流,可为学校增色不少;二是政界显要,可给学校带来实惠。果不其然,袁老师当即拒绝了这个请求。
沈天涯正好就汤下面,请袁老师举荐几个人选,当然最好是他教过的弟子。袁老师想想,提出几个名字来,沈天涯掏出纸笔做了记录。其中就有李森林的名字,沈天涯不禁喜出望外,要袁老师介绍这些人的情况。老师说到自己教过的弟子,自然如数家珍,袁老师兴致很高地一一作了介绍。袁老师说完后,沈天涯说道:“李森林已是省里高官,如果能请他书写这幅对联,那是最理想不过的。”
袁老师这一下已经明白了沈天涯的真正意图。不过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而且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便痛痛快快答应出面找找李森林,还说:“估计森林还会认我这个多年以前的老朽吧?”
沈天涯说:“您这么德高望重的恩师,他能不认吗?我听说李省长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官,他一定还铭记着您老当年的谆谆教诲的,不然他就不会取得如此成就,登上这么显要的高位子。”袁老师说:
“这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我们做老师的仅仅有幸遇到这样有出息的学生而已,岂敢贪天之功为己功?”
事情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大超过沈天涯的期望。他抱拳向袁老师深深一拱,说:“袁老师,我代表一中广大教师学生感谢你了?”袁老师忙摇手道:“话不能这么说,学校的事也是我袁某人的事嘛,你们用得着我老夫;是我的福分。”
见时间不早了,沈天涯和张校长站起身,对袁老师说道:“今晚打扰您老这么久,真是抱歉,您老也该休息了,我们得走了。”
袁老师有些不舍。为表示自己身子骨的硬朗,还坚持得住,有意挺了挺胸脯。也许是动作力度大了点,加上年岁确也不饶人,这一挺,竟把胸腔里一股气给堵住了,一时动弹不得。沈天涯和张老师吃一惊,忙把袁老师身子扶正,一个捶背,一个抚胸,才慢慢将他胸腔里的气理顺了。
第三十章
一个风和景明的日子,由小尹开车,谷雨生和沈天涯带着袁老师上路了。
路过昌都市的时候,几个人逗留了半个小时,谷雨生特意到市委向程副书记汇报了这次行动计划。此前谷雨生就专门向程副书记请示过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规划的设想,现在谷雨生他们已将规划具体付诸实施,程副书记自然非常高兴,表示全力支持此事,若用得上他的话,他也可帮着做些工作。谷雨生说:“昌永县每一项工作都是在程书记您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如果能请动李省长,到时您也要出出面哟。”程副书记说:“这还用说吗?”
来到省城,先找宾馆。给袁老师安排了豪华单问,谷雨生和沈天涯住一起,好商量事情,小尹住了普通单间。然后按事先做好的方案分头行动,由小尹陪袁老师到几处风景名胜游玩,谷雨生和沈天涯则去了财政厅,把曾长城和苏副局长拉到酒店里喝了半天酒。三个男人是老同学了,苏副局长去昌都市时也是打过交道的,彼此都熟,这酒就喝得随便。两位局长以为谷雨生他们是来要经费的,几杯下肚,也不用谷雨生两个开口,主动要他们给报告。不想谷雨生就拿出那幅对联,递给曾长城。
曾长城不知何意,沈天涯告诉他昌永县一中要搞校庆,他们是专门上省城来请书法名家题写这幅对联的。曾长城说:“你们今天算是找对人了,省内一流的书法家都是省文史馆员,前不久李省长还给文史馆特批了一笔经费,他们的馆长到预算局来过两回,还留了电话,说是谁要题个字什么的,就给他打电话,他给请最好的书法家,不收一分钱。”
两个人并不急于抛出真实想法,问有哪些名家,他们这些粗人久居山野,孤陋寡闻,还请省城领导开导开导。曾长城说:
“在这里谁言领导打谁屁股尸苏副局长也附和着,跟曾长城数出一串名字来。却都被谷雨生两人否定了。沈天涯说:”两位说的这些人的作品,我们也是见过的,很一般嘛,我们昌永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书法家写的字并不比他们差。“
曾长城来了毛毛火,说:“既然你们昌永的书法家写的字那么神,你们又何必浪费汽油跑到省城来?还把我和苏局长叫出来,替你们找人,给你们瞎操了一番心。”苏副局长也帮腔道:
“曾局长提到的那几名字,我家老李也常在我面前提到过,确实是省内外久负盛名的书法大家,一般情况下,就是出高价也要不到他们的字,连老李也轻易不会向他们开口的。”
苏副局长说的她家老李就是李森林,过去的李副书记是现在的李省长。她这一提,正合谷雨生和沈天涯的意,他俩就是要把话题往李省长身上引。谷雨生说:“苏局长言过其实了吧?
我们不说李省长的地位,就凭他的情操和名望,那些书法家也断没有理由这么牛气的。“沈天涯也说:”是呀是呀,我听说李省长在文化界很有威望的,他提出的文化立省的思路深得文化人士的拥戴。“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夸着李省长,让一旁的曾长城终于明白了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他也就转而对苏副局长说:“我曾在一次书法展览会上见识过李省长题的字,功底不在那些书法名流之下,而且李省长胸襟开阔,视野高远,具有政治家的大家风范,这又是一般书法家没法比的,所以他的字境界格外高远,我看苏局长你得帮帮这两位朋友,请李省长动一下如椽之笔。”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苏副局长哪还好意思推卸?只得说:“我可以跟老李说说,至于他答不答应给你们题字,我也不敢打包票哟。”沈天涯说:“李省长也许会题写,我在《昌永县志》里见过李省长的大名,他还是昌永一中的校友呢?”苏副局长讶然道:“是吗?我怎么从没听他说起过呢?”沈天涯说:
“那可是四十年前的旧事啦,李省长父亲因打成右派,全家下放到昌永县,李省长就是在当时的儒林中学现在的昌永一中初中毕业的。”苏副局长说:“原来有这样一层瓜葛,怪不得你们盯住了他。好,这段时间他刚好在家,我把你们的意思跟他说说,尽力促成此事,也算是他对母校的回报吧。”
谷雨生别提有多高兴了,说:“苏局长你真够朋友。”敬了她一杯。沈天涯也敬了苏副局长的酒,说:“我们还找到当时上过李省长课的一位七十六岁的袁老师,他对李省长当时在校就读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就是他建议我们来找李省长题写这幅对联的,而且他本人也来了,要把这幅对联亲手交给他的学生。”
曾长城见两个人把准备做得如此充分,暗自感叹他们办事的老到。转头对旁边的苏副局长说:“连老先生都出了面,李省长看来不好拒绝了。”苏副局长说:“你们也真是用心良苦,好吧,今晚我就跟老李说说,你们把手机开着,等我的电话。”
苏副局长没有食言,第二天早上就打电话告诉谷雨生和沈天涯,说她家老李愿意和自己的老师见见面,时间就定在下午五点,他要亲自到宾馆去拜见袁老师。两人一听,简直是喜出望外,相互搂抱着在屋子里转了一个大圈。又立即告诉袁老师,袁老师也很激动,说:“森林做了这么大的官,对旧时的老师还这么尊敬,真是儒林中学的造化。”
中午,几个人就点了好酒好菜,提前慰劳了自己一番,然后又购了好笔好墨好纸,放到袁老师单间里,只等下午李省长过来大笔一挥了。
第三十章(2)
下午五点正,李省长的小车进了宾馆。跟他同来的还有苏副局长和省长秘书。三个人一下车,早就等候在楼前的谷雨生沈天涯几个,立即就簇拥着袁老师奔了过去。师生两位要走到一起了,突然都停了下来,仔细打量着对方,仿佛要从时间的深处把逝去四十年的记忆找回来。只见袁老师先迟疑了一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接着点了点头,肯定眼前这位大人物就是自己教过的学生,最后老泪纵横了,上前紧紧抓住了李省长的双手。李森林也受到了感染,眼睛模糊起来,忽然双臂一绕,就把老人瘦弱的身子拥人胸前。
师生俩就这么拥着进了袁老师的房间,然后紧挨着坐在一起,谈起了当年李省长在儒林中学时的旧事,谈到得意处,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谈到那些已经作古的老师,两人同时感叹唏嘘。谈够了,笑够了,也感叹够了,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李省长盛邀袁老师和在坐诸位共进晚餐。谷雨生和沈天涯在一旁暗想,李省长能给予这么好的机会,今天还有什么事情办不了的?就在心里千恩万谢起袁老师来。
在席上,李省长和袁老师自然要坐在一起了,李省长还拿过服务员手上的酒壶,亲自给袁老师倒酒,敬了他三杯。话题也更广泛了,从过去到现在,从学校到社会,无话不谈,无所不及。当李省长问到学校的变化时,袁老师作了简要说明,就把校庆的事说给了李省长。李省长说:“好哇,我这个四十年前的弟子,也没什么孝敬母校的,给学校批点小钱吧。”还点着谷雨生的名字,说:“小谷你也在这里,快点把报告拿来。”
还没等谷雨生答话,袁老师就从兜里拿出那幅对联,递到李省长手上,说:“这是校庆办征集到的一幅对联,我当年就特别欣赏你的字,故特意带了来,如果你觉得还行,就动动笔,把它写出来,好带回去做了匾,校庆那天挂到校门口。”李省长拿过对联细品起来,说:“不错不错,立意挺贴切的,对仗也工整。恭敬不如从命,我这就试试,看能否写得像样。”
谷雨生和沈天涯马上离席,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纸笔墨。谁知省长秘书动作还快,已在席旁韵一张好像是事先摆放好的方桌上摊开了随身带来的宣纸,并着手研起墨来。原来李省长昨晚听苏副局长跟他一说,今天就让秘书把自己平时常用的工具带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李省长出了席,来到方桌旁。其他人也跟着围了上来,争着要给他递笔扶纸。却被袁老师抢了先,拿起狼毫,双手捧给李省长。李省长说:“那怎么行,要老师递笔,岂不折煞我也?”袁老师发自内心地说道:“哪里哪里,有你这样的学生,老师就是给你变马骑也是幸福的。”
听袁老师如此说,其他人便不再跟袁老师去争先后,把研墨扶纸的事都留给了他。李省长凝足了神,运足了气,开始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李省长的功底确实不薄,一笔一画真是力透纸背,一张一驰犹如行云流水,一开一合仿佛气贯长虹,看得周围的人目瞪口呆,想不到堂堂一省之长,忙不完的公务,还身怀绝艺,写得出一笔这么上乘的字来。到最后一字落成,全场掌声雷动,既是为李省长喝彩,同时也是为昌永一中得了这么好的字而热烈祝贺。
搁笔重回未曾结束的酒席,再掀高潮。李省长究竟在昌永生活了好几年,尽管父亲是去那里接受改造和管制,但对那一方水土还是颇有感情的,见还有主持县里工作的副书记谷雨生在坐,免不了要问及昌永的经济和建设。谷雨生就趁机说了他们正在筹建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的事,李省长听了,觉得生态效益这个提法不仅具有创意,而且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又符合省内外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给予了充分肯定。
得到李省长的赞扬,谷雨生哪里还敢犹豫?忙拿出《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工程规划》,双手呈给李省长。李省长当场就翻看起来,边看边不住地点头,嘴上说:“很好,很好,这个规划很好嘛,我要给有关部门打打招呼,把你们这个典型给树起来,让昌永成为全省真正的生态效益示范县。”
谷雨生别说有多兴奋了,当即说了邀请李省长去参加昌永一中校庆和检查指导生态效益县工程的想法。李省长没有立即答复谷雨生,说还要回省政府看看近两个月的日程安排,要谷雨生回去听他的消息。袁老师一旁说道:“森林,你一定要回去一趟,昌永虽然变化不大,但那里还留存着当年的青山绿水,这可是外面再也不可能见到的世外桃源。”李省长说:“行,我力争成行吧。”
有李省长这句话,谷雨生几个此行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回昌永后,谷雨生就做好计划,一边大力筹措校庆事宜,一边着手生态效益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只等李省长到昌永来视察指导了。在官场上混过来的人就知道,像李省长这样重权在握的大人物,他去一个地方,可不仅仅是去检查视察,而是带着银行去送现钞的。所以昌永的筹备工作搞得格外卖力,几乎是倾注了全县所有财力物力人力。还有自县城到国道的公路扩建工程,谷雨生亲自上阵督战,终于提前如质如量完成,并验收合格,投入营运,算是为李省长的视察铺平了道路。
昌永县上下企盼已久的李省长视察昌永县的这一天转眼就来到了。提前一个星期,程副书记就将谷雨生还有沈天涯几个召到昌都市,并把市直有关部门也通知拢来,专门就接待李省长的工作做了专题研究,对李省长到达昌都和昌永后的具体行程,视察路径,吃喝住宿以及安全保卫等事宜,进行了科学的部署布置。李省长离开省城,向昌都市方向出发前,程副书记就带着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开向昌都市边界,守株待兔,静静恭候李省长大驾光临了。
两个小时后,呜呜嚎着的警车从省城方向开了过来,李省长的车队终于到了。李省长和省直计划财政农林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