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

第20章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20章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被毁,与上级联络中断,弹药快要用尽,粮食早已吃完。由于没有经验,让可供食用的数
  百匹骡马跑散了。忍饥挨饿达3 大的全师被围官兵,在重兵压境之下,如何摆脱困境呢?
  终于,有人提出了采取在国内作战时各自分散突围的办法。在朝鲜战场,地形不熟、语
  言不通,分散后力量不集中,很难突破敌人的防线。
  然而,师长还是命令分散突围,最后,师长及少数跑散了的人陆续回来了一些。
  郑其贵因临危动摇,指挥失措,受到军纪处分。后来回国,先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参谋
  长、白城军分区司令员。1990年去世。5 月27日,美军又一次发起了攻击,被围人员中,
  少数抵抗到了最后英勇牺牲,其余大部分则因弹尽粮绝,无力抵抗而被俘或失败。这是志愿
  军入朝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毛泽东和彭德怀极其关心180 师的突围。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询问:“60军180 师的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彭德怀亲笔疾书电文,命令救援180 师。
  60军军长韦杰接电文后,立即命令部队接应180 师突围。但是,所有接应均未成功。
  彭德怀认为,180 师师长的作法是极端错误的。他如果不命令分散突围,是完全可以把
  部队撤回来的,因为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只是把他们与大部队隔断了。另外,美国机械化部
  队晚上是不敢行动的,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夜晚往回走嘛。12军的第91团,比180 师插得远
  多了,孤军深入,还是很有秩序地、完整地撤回来了。180 师师长只看见公路上敌人汽车、
  坦克不停地过,就慌了,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彭德怀气愤他说,这是志愿军的耻辱。
  这次会议一直到中午才结束。
  入朝8 个月了,战场的夜晚首次出现较长时间的宁静,但这种宁静不是万籁俱寂,只是
  相对于激烈的拼杀而言。在引而不发的两军阵前,时而几发炮弹打破宁静,时而照明弹又划
  过天空。在照明弹短暂的光亮下,双方士兵抓紧时间,在三八线两边修复着工事,整理着枪
  支弹药。阵地之后,双方的统帅者也在瞻前顾后,重新运筹。
  彭德怀凝视着夜空,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
  他感慨万千: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 月为时8 个月,志愿军连续进行了5 次战
  役,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从双方军事位置上看,战线从鸭绿江边又被推回到
  400 公里以南的三八线附近,同时,据志愿军统计,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其中美军8
  万人(美国公布的数字是美国战斗损失5 万人)。志愿军作战减员也达16余万人。志愿军
  在既无飞机掩护,又无坦克支援,仅拥有少量炮兵的情况下,能够同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
  作战并取得胜利,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少有的。现在,战线基本上固定在三八线附近了。
  然而,彭德怀此时的心情并不轻松,在夜幕的掩护下,双方都在准备迎接更长期、更艰
  巨的战斗。
  (4 )毛泽东预见:战争进入战略对峙阶段。
  1951年6 月初,中南海。
  杨成武走进丰泽园,眼睛突然一亮,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色的花,繁
  花从树枝开到树梢,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庭院里。
  丰泽园的颐年堂内,毛泽东召见了即将赴朝的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杨成武是1929年参加红军的;跟随毛泽东走过二万五千里;抗日战争时任晋察冀军区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重创日军,声名大振;解放战争时任纵队、兵团司令
  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刚刚接到就任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的命令。
  杨成武行军礼的时候,毛泽东很随和地打个手势,说:坐下吧。请坐。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周年之际,杨成武在北京接受采访时,深情回忆了那次难忘的
  会见:
  落坐后,毛泽东就说,我听恩来、荣臻同志说,你们兵团已做好了入朝的准备,这很
  好。
  杨成武向毛泽东报告,指战员的士气很高,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表示不怕牺
  牲,要多打胜仗。
  毛泽东说:是的,我们要有准备,思想的准备,物质的准备,再打它几个胜仗。为了取
  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
  毛泽东谈到朝鲜战场局势时说:目前,中朝军队将敌人打到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
  半部领土。战争双方已转入了战略对峙阶段。敌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所以我们还得准备打
  它几仗,现在中央已决定,今后要“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以21个军分三批在朝鲜轮番
  作战。你们这次去,对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毛泽东边抽烟边喝茶边谈。他时而拿一支烟,并不马上抽。而是说着话,手上捏弄着
  烟,把烟捏松。当几句话告一段落,才拿根火柴,使劲擦着,点上烟。他有时一杯茶喝光,
  只剩茶叶时,便把杯子端起来,用两个指尖当筷子,把茶叶扒到嘴里,慢慢地咀嚼,缓缓地
  咽下去。他还保留着湖南人吃茶叶的习惯。所有这些动作使谈话产生一种特有的气氛。大家
  都无拘无束,随着毛泽东的谈话,自由地插话,整个气氛融洽、热烈。
  毛泽东说:呵,是的,你们是京津卫戍部队。他以浓重的湖南乡音,伴以随意的手势,
  回到朝鲜战争的话题上来。谈战争如聊平常事,千军万马犹从眼底过。当一位工作人员走进
  门来,在毛泽东耳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毛泽东忽然站起身说:吃饭,我们一起吃饭去。
  毛泽东要留吃午饭,这是杨成武没有想到的。他有点为难,说:主席,你吃饭去吧,我
  们走了。
  不,吃了饭再走,一顿便饭。毛泽东边说边以手势招呼大家往门外走。
  时间近正午,颐年堂门外阳光明媚。门前空地上搭着一个简易席棚,席棚下的阴凉里有
  一张木质方桌,桌上的菜是几碟家常菜,特别一点的就是摆了:瓶酒和几个酒杯。酒是红葡
  萄酒,杯子是高脚玻璃杯小
  毛泽东举起一杯酒,说,我祝你们一杯酒!
  杨成武站起身来说:主席,应该是由我们来敬你的酒。
  不,我来祝你们的酒!祝你们到了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胜仗!我们的
  战争是正义的,是反侵略的,是为了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
  大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毛泽东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抗美援朝,也就是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家。志愿军要尊
  重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谦虚谨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他们
  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拿朝鲜人民一针一线,这是胜利的基础,要和朝鲜人民亲如兄弟
  般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
  毛泽东第二次举起一杯酒:再来一杯!
  大家饮了第二杯酒。
  毛泽东说:经过五次战役,我们的战略反攻已经完成了保家卫国、援救兄弟邻邦的主要
  任务,现在实行战略防御就是要巩固前一阶段的战果。入朝后一定要眼观全局,在全局上有
  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准备持久作战,准备打阵地战,同时争取和谈,以结束这场战
  争,当前,美国一面表示要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宣称要继续抗击和惩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
  朝鲜人民军。你们在军事上必须准备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要坚持这个战略方针,不能轻易
  放弃一寸土地。不能轻易后撤……换句话说,你们20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杨成武说:主席,我们都记住了。他想代表20兵团敬上一杯酒,刚要举杯,毛泽东却
  第3 次举起酒杯:来,干了这杯酒。
  毛泽东喝第3 杯酒时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的和政治的形势。
  杨成武深受鼓舞,3 杯美酒,几番叮嘱。每番叮嘱都包含了重要的内容。
  7 月2 日,黄昏时刻,杨成武乘吉普车缓缓越过鸭绿江桥。后来,他指挥部队参加了
  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第八章 上甘岭两军鏖战 秦基伟寸土不让
  (1 )秦基伟俯瞰上甘岭,紧锁眉头。
  朝鲜半岛连绵起伏的山峦上生长着成片成片的高大的常青树木。险峻的绝壁从山岭上陡
  然直下。秋天景色非常迷人。夏日悄然离去,覆盖着茂密的林木的山野变成了金色、黄色和
  令人陶醉的红色和褐色。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朝鲜半岛两边的大海一望无涯,深透明
  净。
  1952年的秋天,接替五圣山一线防御的15军军长秦基伟爬上五圣山顶。他微蹩的双眉
  浓密刚劲,挺直的腰板显示出军人的威武健壮。
  秦基伟久经战火考验。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在战争年代,从参谋
  升任军区司令员。1949年3 月任15军军长,率领这支部队作为4 兵团先遣军强渡长江,参
  加广东、广西和滇南战役。1951年率15军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此时,秦基伟站在1061。7 米高的山顶,极目望着眼下铺展开的大地。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南麓,其南面的597 .9 高地和537 .7 高地北山,是五圣山志愿军主
  阵地前的两个支撑点,只有3 .7 平方公里。五圣山地势险峻,西临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
  金城通往通川之咽喉,是志愿军中部防线战略要点。而597 .9 高地和537 .7 高地北山象五
  圣山伸出的两个拳头,楔入敌人阵地,可以俯瞰敌人金比一线全部纵深,直接威胁敌人的金
  化防线。如果敌人一旦夺取了上甘岭的两个高地,不但解除了对金化防线的威胁,志愿军的
  五圣山阵地就会受到直接威胁。五圣山万一失守,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鲜战局就要受
  到影响。
  秦基伟不禁紧锁起眉头: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5 次战役,把美军从鸭绿江边一步一步地赶回了三八线以南。从
  此,战争格局大变,中朝部队由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先后进行了粉碎敌人1951年夏秋局
  部攻势、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
  稳定下来,而且进行多次胜利反击,使敌人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迫使他们前来谈判。
  从1951年6 月开始,朝鲜战争就形成了边打边谈、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十分复杂的斗争局面。
  能否守住北朝鲜这半壁江山,金日成担心,毛泽东也关注。
  秦基伟嘴角又露出一丝笑意。秦基伟对自己的部队充满信心。部队从前沿阵地送来一大
  卷信。这些热情洋溢的信里报告:上甘岭前沿的战斗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在一封士兵的来
  信中写着如下的誓言:“要攻,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
  地决不会让给敌人!“
  士兵们这种行动,更增强了秦基伟的信心和责任感,他决心要指挥好这一战役。
  秦基伟向板门店方向望去,想到:“10月8 日,美国在板门店宣布无限期休会,同
  时,纽约将要召开联合国大会。不难估计:美军要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秋季攻
  势,以打破战场上的对峙状态,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是横贯朝鲜200 多公里的战线上,敌人
  会从哪一点上发动进攻呢?“
  “敌人在东线已连遭惨败,西线志愿军阵地也固若铜墙铁壁,敌人不会到那里去碰壁
  的。他们从中线突破以拉平这条战线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中线长达60余公里,在这样长
  的宽正面上展开全面进攻,敌人是没有这个力量的。如果进攻,它可能选择一点,这一点选
  在哪里呢?平康是平原,便于机械化部队运动。但是,凡是对敌人有利的地方,就必然是我
  们守备最坚固的堡垒,这一点是敌人从历次的惨败中得出来的结论。因此,他们从平康进攻
  的可能性不大。“
  秦基伟凭直觉感到,“敌人的进攻点很可能选择在五圣山前沿的上甘岭一线。这些日
  子,美军第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到金化视察了3 次阵地,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部队逼近
  上甘岭前沿进行联合兵种作战演习,侦察机反复进行低空侦察,并不断以小股部队的出击来
  侦察志愿军阵地的地形……。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烟幕遮盖下进行的。他们白天用汽车装载
  少数兵员西运,夜间却把大批大批的兵员运到这里来,看来,美国将军们想声东击西,以保
  证他们在主攻方向发起攻击的突然性。“
  一切迹象表明,敌人的秋季攻势要开始了。覆盖着五圣山的郁郁葱葱的松林,似乎也感
  到战火的迫近,忐忑不安地骚动不息。
  (2 )一天内,30万发炮弹把上甘岭岩石炸成了粉末。
  10月14日,黎明提前来临了。
  3 时,排山倒海般的炮火,突然打破夜空的寂静,敌人向597 .9 高地、537 ,7 高地北
  山开始了毁灭性的轰击。
  秦基伟感到,大地忽然震动起来,坑道顶上的沙石哗拉哗拉地落下,烛火跳动了几下熄
  灭了。
  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向上甘岭阵地开始进攻了。
  敌人向这个共3 。7 平方公里的狭小高地上,一天发射了30万发炮弹,飞机投掷了500
  枚重型炸弹。透过浓浓的烟雾,只能看见太阳暗黄色的轮廓;大火熊熊不熄,浓郁墨绿的松
  木烧成了炭柱,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花岗岩的石头炸成了粉未,山头都被削平了。敌人集
  中了7 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分成几路向阵地扑来。
  隆隆的炮声牵动着秦基伟的神经,他遥望着笼罩在烟雾中的前沿阵地,他深信,自己的
  士兵一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战后,他欣慰地看到一位步兵连长高永祥写自战地的报告:
  15军45师135 团1 连坚守在“537 .7 ”高地北山上最前沿11号阵地。当敌人炮火向
  这个山头开始猛烈轰击时,箱子上的油灯被震得跳了几下,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最终熄灭
  了。一个用弹箱做的柜橱,也吮当一声倒在地上。一阵疾风,把几个士兵的帽子吹跑了。
  坑道里黑洞洞的。这时负责观察敌情的一位士兵气喘吁吁地来报告,半天没听到他说
  话。连长高永祥着急他说:“你被炮弹吓昏啦!什么情况1 快说!”
  那个士兵向前迈了一步,大声说:“我报告完了,连长。”这时连长高永祥才明白,由
  于炮声震耳欲聋,自己竟没有听到报告,士兵又重新报告了一遍。
  坑道里所有的人包括轻伤员都霍地站起来。
  不一会儿,那个士兵又跑进坑道报告:“敌人炮火延伸了,步兵已接近前沿50米。”
  高永祥想向营里报告,但电话线断了!派人回去,已是不可能,暴风骤雨样的火力网是
  无法钻过去的。只有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