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父母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当然,父母弥补自己过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或者与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等等。这时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孩子是很优秀,很可爱的。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七节 愉快沟通——改变卡耐基一生的赞美
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
卡耐基之所以今天的成就,是因为继母对他的赞美,激发了卡耐基,对于卡耐基来说它就像久旱的小草逢甘霖一般,唤起了卡耐基的自尊、自信、自强,拯救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灵魂,造就了他以后的人生辉煌。正因为这句赞美的话,改变了卡耐基一生的命运。
继母一句赞美的话改变卡耐基一生。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
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过头来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辜负她。
或许是受继母的影响,卡耐基长大之后成为了人际沟通大师,令他最引以自豪的沟通模式是“赞美”。
教子感悟——
赞美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赞美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因此,赞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是非观念模糊,自制力差,因此,成人的引导、奖励与赞美至关重要。赞美孩子,能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成人对孩子小小成功表示赞美,可以强化孩子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激发他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父母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也有助于融洽家庭气氛。
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孩子。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因此,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作对的事情,并及时给予赞美。不仅可以使孩子得到快乐,而且也会使孩子养成在与别人沟通中赞美别人的习惯,这样更有益于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八节 愉快沟通——母亲用爱温暖贝多芬的心灵
贝多芬(1770~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其创作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音乐的气概。由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和自身的才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成为浪漫乐派的源头。他是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作为一位音乐巨匠,每个人都会为他的音乐所折服,这就要得益于贝多芬小时候,母亲善于用爱来温暖他幼小的心灵。
父亲对贝多芬苛刻严厉,而母亲却用爱温暖了他。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里。爷爷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讲应该是多么美好的回忆,让人回味无穷,甚至让人捧腹大笑。然而,贝多芬的童年并不那么幸福。两岁的时候得过一次天花,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躲过了死神。只是脸上留下了一些难看的、永久『性』的疤痕,直到成年后还写在脸上。
在贝多芬三岁时,疼爱他的爷爷死了,从此,家庭所以的负担都落在了他爸爸的身上,由于被生活所迫,贝多芬的父亲常常喝的大醉,以此来麻醉自己。由于贝多芬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当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决心把他培养成另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好以此作为他的摇钱树。但贝多芬不具备莫扎特那样的演奏天赋,他是在父亲的棍棒下学会音乐的。当时年仅4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
由于贝多芬的父亲脾气暴躁又过于急于求成,每天规定的功课多得小贝多芬不能胜任,稍不如意则打骂呵责。贝多芬人坐在琴凳上,心早就跑到外面去了。
有一天小贝多芬趁父亲不在家,央求妈妈说:“妈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就一小会儿,回来就练琴。”
妈妈是最能理解孩子的,她也不满意丈夫的教育方法,就叮嘱小贝多芬:“去玩一会儿吧,千万别让爸爸知道了。”
“知道了,妈妈。”小贝多芬飞也似地跑了出去,像只出笼的小鸟一样。谁知他刚到街上就被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发现了,约翰大发脾气,揪着耳朵把他捉了回来。小贝多芬吓坏了,求助地望着妈妈。妈妈鼓足了勇气劝丈夫说:“约翰,孩子还小啊,才4岁……”
事后,贝多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然而,母亲温言软语的呵护和陪伴,照亮了因父亲苛刻教育而变得有些冰冷的心,使小贝多芬拥有了不少的欢乐。
1778年3月26日,父亲一手安排和策划了贝多芬生平的第一次钢琴演奏会。这次的演出非常的成功,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观众的掌声,这掌声不仅送给了贝多芬,也送给了全人类。从此,贝多芬开始了自己的演奏生涯,同时也开始了自己漫长的人生之路。
教子感悟——
用爱与孩子沟通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孩子的无比热爱中”。
因此,无论你的孩子他是什么,在你眼中他都应该是最好的,应该用爱去感染孩子,用爱去熏陶孩子,用爱让孩子信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在母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为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去”,要着眼于他们的“将来”。面对孩子所做任何事情,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发现不对就破口大骂,大加训斥,以致使大家都不愉快。再就是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要在严厉中加上满满的爱,并且让他们感受到,更要让他明白:父母是在关心你、爱护你,是为你着想才对你严格要求的……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从而理解了做父母的苦心,这样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苛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失望;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怀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累累的硕果。更重要的是,爱像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教给了孩子如何爱别人。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九节 愉快沟通——安徒生与父母做朋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作家,众所周知的“童话之王”。他的作品被译成世界各国的文字。他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状,被『政府』誉为“伟大的丹麦人”。代表作有《丑小鸭》、《美人鱼》、《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和《豌豆上的公主》等。
安徒生的作品不仅受到亿万儿童的欢迎,而且为许多成人所喜爱。而安徒生能创造出自己的“童话王国”,这和小时候父母与安徒生能以朋友的方式与他沟通是分不开的。
父母和安徒生做朋友,让他快乐度过了童年。
安徒生小时候一家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由于这里住着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祖母有时还要去讨饭来补贴家用,所以那些贵族地主们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而安徒生也经常受到那些富孩子的嘲笑。
父母亲眼看安徒生成了一个没有玩伴的孩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他们陪安徒生玩,和他一起唱歌,小小的木房里充满了笑声和歌声,在空闲的时候,他们还陪安徒生一块做木偶给他玩。
到夏天的时候,父母还带着安徒生到森林里去野餐。每次野餐总是把家中仅有的肉类和『乳』酪全部带去,以求尽兴。置身于大自然中,小安徒生是最快乐的,他热爱周围的花草、虫、鸟;他好奇地端详着它们,他要探究花草的种类和虫、鸟的区别。他把灯芯草做成小船放入河中,让它顺流而下……
安徒生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有时候当他提着小吊桶到附近的小村去索取牛油、牛『奶』之类的东西。傍晚经过小山丘时,他心里就会担心,会不会有幻影、魔鬼之类的邪物出现?脑子里充满了荒诞怪异的念头。他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看到的特殊的人,甚至父亲给他做的玩具,诸如万花筒、活动玩偶等等,来编织出梦境中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故事。
安徒生的父亲喜爱文学艺术,由于战争,几乎没有人来找他做皮鞋,他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这样他就有了大量的时间陪伴安徒生了,他每天都要给安徒生讲很多故事。如《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
有时候,父母亲专门让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经验,用来扩大他的眼界和丰富精神世界。
教子感悟——
要想和人沟通愉快,就要和他做朋友
家长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传统观念的我们时时走不出“父是父,子是子”的误区,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动辄训斥,打骂,这样自然和孩子难以沟通,形成人为的“代沟”。孩子在苦闷,焦灼,烦恼中寻找自己的生活,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经验,往往遭受不必要的挫折。
要知道,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和周围人际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和困难,也将面临更多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事情,这时就需要父母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孩子,而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否则只会换来孩子的逃避和欺骗。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做父母的素质必须跟得上时代上,否则必将被淘汰出局。因此,作为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都要打破传统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许多陈旧的观念,用朋友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做法我们都可以去尝试。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十节 愉快沟通——田汉家中的相互理解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漱人、汉仙等,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小说家、诗人、文艺批评家。他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曾在全国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他一些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这个时期是田汉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对左翼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领导和推动作用。
田汉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田野自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田汉的爱心教子,使孩子步入成功之门。
田汉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名叫田野,田野从小聪明伶俐,兴趣广泛,她经常和田汉一起谈天说地,有时他们之间还开个小小的玩笑。
田汉由于工作忙,常常东奔西跑,因此常常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很多,总是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女儿,面对如此情况,女儿从来没有怪过他。因为田汉的妻子常常这样对女儿说:“爸爸太忙,我们要理解他。”
有一次,田汉从外地出差回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女儿田野已经睡下。尽管他很想念女儿,但他没有惊动熟睡的女儿。第二天早晨,他轻轻地走到女儿床前,用自己的脸去贴女儿的脸。田野微微睁开眼,田汉就一下子躲到了床下。田野朦胧着双眼,以为自己在做梦,又把眼睛闭上。这时田汉又用嘴巴去亲吻田野的小脸蛋,田野睁开双眼,原来是爸爸。她衣服没来得及穿上,一下子跳起来搂住了田汉的脖子……
面对女儿的理解,田汉非常欣慰,同样的他也非常理解女儿。
在吃完晚饭时,田汉一家和其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