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哈里 S 杜鲁门-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容忍这样的事,而斯大林表示理解。在谈了一点德国工业生产的事后,大家为丘吉尔送行,希望他还能回到会议上。于是,斯大林宣告休会,等英国代表团自英国回来后再开。
在英国代表离会后,杜鲁门开始兑现对中国的承诺。他来波茨坦时曾带着一份号召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要与丘吉尔商谈,成为中、美、英三国首脑们的联合公告。丘吉尔接到草案后马上加以研究。斯大林当然不参加公告,因为苏联同日本仍保持着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但杜鲁门私下和他谈了这事,希望得到谅解。他又和丘吉尔联合致电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指示他从速取得蒋介石的赞同,要蒋介石应邀发布这项公告,并把中国列为发起的『政府』之一。在丘吉尔回国之前,他转告杜鲁门,他对公告的措词表示赞同,并同意由杜鲁门自行处理发布这项文件。
电报在7月25日晚8点半到达重庆,赫尔利把它马上递交外长宋子文。电报译毕后,便由赫尔利专程赶到黄山,亲自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赞同这份公告,但要求将自己的签名提到丘吉尔前面,以显示他的声誉之高。
7月26日晚9时,杜鲁门从柏林发出了这项联合公告。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地投降。这就是后来被称作“波茨坦公告”的最后通牒。
7月26日,杜鲁门一早便乘飞机到法兰克福,慰问驻那里的美军士兵。这天,他收到了丘吉尔在伦敦发出的邀请电,请他在会后赴英访问。第二天,英国人仍没有回来。杜鲁门抓紧时间与助手会谈,制定策略。
丘吉尔终于没有回到会议上来,他们的保守党在竞选中惨败给工党。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上台,7月28日,他随同新的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来到了波茨坦。他们首先拜会了杜鲁门,互相沟通一下情况。
当晚10点,三国首脑开了第一次夜间会议。也是第十次会议。斯大林首先代日本『政府』递交了一个有条件投降的建议书,杜鲁门不屑一顾,他同时对日本人不考虑“波茨坦公告”感到气愤。接下来的辩论是围绕意大利问题展开的,主要焦点是它对盟国的赔偿问题。同样,讨论得不可开交,又是不欢而散。
当杜鲁门回到住处时,国内传来好消息,参议院以89票对2票批准了联合国宪章。这是杜鲁门外交事业的一个胜利,表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一次失败。他立即给新闻界写声明,深深地感谢参议院,“它们行动实际上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
第二天,斯大林因病不能开会了,于是会议延期。这天,莫洛托夫外长拜访杜鲁门,表明美苏矛盾的两个焦点是波兰问题和德国赔偿问题,他相信这两个问题解决后,整个波茨坦会议就可以结束了。杜鲁门对这两个问题给予了答复:一,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的建议书,“沿波罗的海以东一线,经过史温曼德到斯德丁以西至奥得河,再从该区沿奥得河到尼斯河东段合流处,又沿尼斯河东段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前德国领土,包括本次会议所获致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地区和前但泽自由市地区,将统归波兰管辖,上述领土不应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内的一部分。”二,俄国可获得德国赔偿总数的50%。
最后,莫洛托夫提出了对日作战的近因问题。他希望英美正式提出请求苏联参战的要求,并且在对日作战前,苏中要签订一项协议。杜鲁门对后一个建议感到很突然,在送走苏联人后,他急忙与英国人进行了会谈,商量对策。
杜鲁门认为太平洋战场的胜利是指日可待的,没有苏联人也可以。苏联在这时参战,是表明他们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这一点很清楚。他不想让俄国分享英美在亚洲长期艰苦作战的胜利果实,这对美国战后在亚洲的地位也不利。但英国人和他的顾问们都希望苏联尽快参战,加速日本人的灭亡。杜鲁门最后作了让步,同意邀请苏联参战。
第十一次会议在7月31日进行,关于德国赔款、波兰边界的讨论还算顺利,也许大家都太厌倦了。
第十二次会议在8月1日下午召开,这是杜鲁门留在波茨坦的最后一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德国黄金和国外资产问题,德国战犯的名单,引起了一些小的争论。在审查了会议的各个委员会所同意的各项问题之后,只剩下最后的公告和议定书留待最后一次会议解决了。最后一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在晚上10点40分举行。会议主要是敲定议定书和公告。议定书将是各国最后的妥协,因此在文字推敲上发生了冗长而无聊的辩论。杜鲁门又一次显示出烦躁,他对辩论不感兴趣。议定书最终得到了三国首脑的同意,而公告问题却又一次争议起来,直到凌晨,公告草案得到批准。杜鲁门建议这个拖沓的会议该结束了,于是,1945年8月2日凌晨3点钟,波茨坦会议正式闭幕。
几小时后,杜鲁门到达加多航空站,开始回国旅程。在归国途中,他在英国的朴利茅斯港登上“奥古斯塔号”军舰,并同英王乔治六世在英国“荣誉号”军舰上进行了会谈。他谢绝了延长在英国的访问的邀请,也拒绝了丹麦、挪威和法国的邀请,马不停蹄地奔回美国。
波茨坦会议,是解决欧洲战后秩序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杜鲁门作为总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正式表演。会上他与斯大林的争端,已暴『露』了美苏日后争霸世界的端倪。杜鲁门在这次会议上虽然大都扮演着中立者的角『色』,实际上他一直在争取对苏联的遏制,对欧洲的控制权。通过波茨坦这块小小的舞台,杜鲁门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了。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哈里 S 杜鲁门 第六章逼日投降——辉煌时代
1945年7月间,日本作为唯一残存的法西斯帝国,仍然执『迷』不悟,死不投降。这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战重点都已转向了它,中国战场、太平洋海上战场都开始大规模的反攻,日本节节败退,这时的问题只是日本何时投降的事了。也就在这关键时刻,杜鲁门作出了惊世之举。
美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从罗斯福总统时代就开始了,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的一大批核能专家被美国人网罗起来,创造这个“核神话”。在杜鲁门继任后,他十分关心原子弹的研制进程,经常敦促陆军部长史汀生加紧工作。
美国原子弹的整个发展是从军事上的考虑出发的,它的设计是由著名的物理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建议的。在汇集英美两国知识的总政策下,原子弹的研究在绝对保密的条件下着手进行,这是科学、工业、劳动和军事的联合力量的成就,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制造原子弹的任务被交给了以莱斯利·格罗夫斯少将为首的所谓“曼哈顿区”的工兵特种部队。因此这个计划也叫“曼哈顿工程”。
史汀生曾告诉刚上任的杜鲁门,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的计划将在四个月内完成。在杜鲁门离开美国赴波茨坦时,在新墨西哥的阿拉默果尔多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在大西洋上航行中,杜鲁门焦急地等待着试验的消息,前途未卜,没有一个科学家敢肯定大规模原子弹爆炸的结果。
7月16日早晨,杜鲁门高兴地接到了史汀生的电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符合了科学家们最乐观的期待。第二天,史汀生乘飞机来到波茨坦,详细地汇报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全过程。杜鲁门认为,美国拥有无敌的轰炸力量,这种武器,不但能彻底扭转战局,而且能扭转历史和文明的方向。显然,杜鲁门对原子弹的作用夸大其辞。在整个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严密地保守了这一秘密,他一天偶然对斯大林提到他们拥有了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武器,但斯大林佯装不在意,只是希望杜鲁门用它来好好地对付日本。
说到对付日本,美国三军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已经在波茨坦会议前制定好了击败日本的详细计划。陆军的计划着重在1945年秋在日本的最南部——九州——作水陆两栖的登陆。但这就意味着,到1946年的深秋日本才会投降。同时,登陆计划也将使盟军损失惨重,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必须有苏联军队的支援。
杜鲁门对这一计划不感兴趣,他心里已经开始考虑用原子弹去打击日本了。在原子弹试验真的成功之后,他马上与军事将领们讨论如果用它来攻击敌人,会在物质上和心理上将产生什么后果。在波茨坦会议上,他也小心翼翼地与斯大林讨价还价,希望苏联早日出兵,这样即使不用原子弹,日本的投降也是指日可待了。然而,斯大林一直不愿屈从于美国人,这更坚定了杜鲁门使用原子弹的信心。
日本公开拒绝“波茨坦公告”后,杜鲁门恼羞成怒,决定立刻使用原子弹打击日本人。他的专家委员会建议,投掷原子弹之前不必提出特别警告,目标应该选择能够表现原子弹强大破坏力的地方,必须用原子弹来“袭击”敌人。杜鲁门非常赞成专家们的意见,他宣称:“原子弹是一种战争武器,使用它时要依照战争法则所确定的方式。原子弹应尽可能投到靠近极重要军事意义的军需生产中心。”
最后确定的可供选择的目标有四个:广岛、小仓、长崎和新。这些目标是按作为第一次攻击的顺序排出的,选择的顺序是依照这些城市的军事重要『性』的大小而定的,当然,轰炸时的气候因素也得考虑进去。为什么不选日本的首都——东京呢?杜鲁门的解释是,东京是日本文化和宗教圣地,它的毁灭也许会更加激起日本人的复仇火焰,这与美国的计划相悖。
第一次利用原子弹武器袭击敌人军事目标的车轮开始转动了。杜鲁门亲自授权斯波茨将军指挥下的空军战略大队,可以按具体情况轰炸预定目标,并要求他在8月3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快投掷第一颗原子弹。斯波茨选择了第509混合大队的特殊b…29小队来担负轰炸任务,七架经改装的b…20型飞机,以及飞机驾驶员和全体机上人员,都整装待发。同时,舰艇和飞机都在赶运原子弹的材料,装配炸弹的专家正前往太平洋马利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将从这去创造美国的壮举,日本的悲剧。
8月6日,杜鲁门乘坐“奥古斯塔号”巡洋舰正往美国航行,传来了震动世界的历史『性』消息,陆军部急电:“大型炸弹于8月5日华盛顿时间下午7时15分投于广岛,初步报告指明轰炸完全成功。这次比前次试验更有成效。”杜鲁门相当激动,他对周围的人高喊:“这是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几分钟后,第二封电报汇报了详细的轰炸情况,一切顺利。杜鲁门告诉军官们,太平洋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在华盛顿发出关于原子弹的新闻公报之后,杜鲁门在船上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首先,他对所有献身于原子弹研究事业的人表示感谢。接着,他重申:如果日本拒不接受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必将遭受原子弹毁灭『性』的打击。最后,他强调必须保守原子弹生产的秘密,使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日本人还是没有投降,于是杜鲁门命令空军继续寻找时机轰炸日本。8月7日午后,杜鲁门乘船返回美国,晚11点回到了白宫。这时,斯大林正同蒋介石『政府』谈判,准备参加对日作战。苏联的要求是继承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大部分权利,并且要参与分配日本在东北的“战利品”。参加谈判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感到苏联的条件太苛刻,难以接受。但杜鲁门闻讯后,致电蒋介石,要求中国向苏联让步,以使它早日对日宣战,蒋介石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出卖中国利益的要求。苏联原准备是拖延参战时间的,但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的开花似乎也把他们的美梦炸碎了,眼看美国人要抢夺胜利果实了,苏联也不甘落后。莫洛托夫于8月8日召见美国大使哈里曼,向他宣布,苏联将于8月9日对日本处于战争状态。杜鲁门在中午得到这一消息,立刻举行一次特别简短的记者招待会,他只宣布了这一消息,“俄国已向日本宣战。”
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降落到长崎的消息再一次震惊了世界。这颗原子弹原计划被投在小仓,但当飞机飞临该市上空时,正好阴云蔽天,飞机绕了三周仍找不到目标。而新因为路途遥远而被排除了。最后,轮到了长崎。
长崎的气候也不好,但云雾的消散却给轰炸者一个机会,显然,轰炸又圆满成功。
日本帝国主义者终于动摇了。8月10日上午,杜鲁门收到无线电监听员的报告:日本『政府』今天向瑞士和瑞典『政府』发出转致美、英、中、苏的照会,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公告”。这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照会,但杜鲁门知道日本马上就要投降了。果然,中午的时候国务卿贝尔纳斯带来了从瑞士公使馆转来的日本『政府』的正式照会。杜鲁门于下午2点召开紧急会议,草拟了致日本照会答复的文件,并决定立刻将答复电告伦敦、莫斯科和重庆,征求三国首脑意见。电报中说明了日本被占领后天皇和日本『政府』的地位、日本『政府』最终形式的确定、盟军的占领等问题。8月11日,各国最终答复,基本同意电报内容,但英国和苏联提出了措词上的一些修改。当日,贝尔纳斯将正式答复转交给瑞士代办赫尔·格腊斯列,经伯尔尼转东京。
既然日本投降了,杜鲁门就面临着如何占领日本及其势力所及地区的问题。杜鲁门态度非常明确:“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不能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他的意图是排斥苏联染指日本,这样美国可以独占日本,而一旦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凭借它临近中国和苏联的天然位置,美国就在苏联的家门口安下了“炸弹”。杜鲁门的意图可谓“阴险”。
同时,杜鲁门向海军上将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发出命令:决不许因日本人就波茨坦公告公开发表的结束战争的建议,而放松对日本攻击的警惕,无论是日本人还是盟军都没有停止战斗。他还命令陈纳德将军指挥战略空军航空队向日本人口集中地区散发传单,把和平谈判的情况通知这些地区的日本人民,以动摇民心。他的第三个举措是致电盟国,美国已选派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驻日最高统帅。在同一封电报中,他还就日军在各战区的投降目标提出建议。接下来,就是等待日本投降的最后消息了。
8月15日早晨,瓦达曼司令官告知杜鲁门,伯尔尼收到了从东京打来的密码电报,杜鲁门以为那是期待的消息,结果空欢喜一场。但下午2点,又一封密码电报从东京传到伯尔尼,4点零5分杜鲁门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消息:日本天皇正式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停止了。7点钟,杜鲁门在白宫接待了蜂涌而至的新闻记者。杜鲁门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正式文本,并命令盟国部队停止武装行动。
杜鲁门刚刚欢庆完对日战争的胜利,苏联的麻烦就开始了。1945年8月16日,斯大林致电杜鲁门,基本上不反对美国关于分区投降的建议,但日本的千岛群岛应归苏联所有,日本北海道北半部的日军应向苏联军队投降。斯大林的意图也很明显,他看穿了杜鲁门独占日本的野心,他当然不能容忍美国把势力扩张到苏联的眼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