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 >

第27章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密枢使王钦若最了解宋真宗。有一次他朝见真宗时,他对宋真宗说:“陛下如真想雪澶渊之耻,老臣到有一法。”
  宋真宗眼睛一亮,问:“爱卿有何高见?”
  王钦若说:“万岁下令,重兵再进幽蓟,踏平燕幽之地,可雪前耻!”
  与中国历史其它王朝的许多皇帝相比,宋王朝的皇帝好象都比较爱好和平。宋真宗说:“河朔生灵,始得休息,联又何忍复驱于死地?除此之外,爱卿可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王钦若说:“皇上仁爱,明达于天地,是宋辽两国人民之福。如果不用战争的法子,以雪前耻,可用另一法子,以光陛下仁爱,我大宋威武!”
  王钦若拍马屁,说宋真宗因为仁爱,不发动对辽战争。而实际情况是,如果宋真宗冒险发动一场对辽之战,未必能达到目的。所以非是宋真宗不愿意发动对辽之战,实是不能也。
  但宋真宗的政治野心不能通过对外的赫赫武功达到,王钦若能有什么好法子,让皇帝感觉良好起来?
  王钦若说:“自秦政以来,仅有四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明皇。)封禅泰山;我皇可效防古人,封禅泰山,此为不世之大功业也!”
  宋真宗听后,心里一动,但又不无忧虑地说:“封禅泰山,固然是不世功业,可据古籍记载,封禅之帝,都得是天降祥瑞,而后行封禅之事!而我朝,现在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但并无特别之天瑞,以应之!”
  这宋真宗也是委屈得很啊。大宋三代皇帝,也算是勤政爱民,把宋王朝治理得还是不错啊。但不是说天上人间是有什么感应的吗?他们赵家都把天下治理得这样了,这老天爷也不降点什么祥瑞之物,表扬一下宋朝皇帝们。实在让宋真宗郁闷!
  王钦若听后,嘿嘿一笑。他说:“陛下真认为河图,洛图果是神仙所为?不过是圣人教化民众的一种方法而已。所以臣窃以为,历代封禅所谓的天瑞,多人力为之!”
  听了王钦若的话,宋真宗沉思了好一会儿说:“如行封禅之事,怕左相王旦不同意啊!”
  王钦若回答说:“此大局所需,臣与王相勾通一下,王相也是一明理之人,陛下不必担心。”
  王钦若找了一个机会,与左相王旦就皇上将封禅泰山一事,交流了一下,出乎王钦若意料之后,王旦居然反对封禅。他的理由十分明确,皇上不可贪此虚名,而劳民伤财!
  宋真宗知道左相的态度后,作了一件创历史记录的事儿:向左相王旦行贿。他找了一个机会,专门宴请王旦,宴会结束后,真宗对王旦说:“联有一坛好酒,爱卿回家与妻儿老小共饮之!”
  王旦回到家后,打开酒坛一看,居然是一坛子珍珠。所谓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王旦既吃了宋真宗的宴席,又拿了皇帝的珍珠,所以只能既嘴短又手软了。而宋真宗,作为一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大宋帝国最高统治者,为求能作封禅这样的“大功业”,居然向自已的大臣行贿。这宋朝的皇帝也作得够累! 当然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的皇帝相比,宋王朝的皇帝也是最有人性的皇帝,为征求大臣支持,不惜向大臣行贿,做法可能有所不妥,但也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臣子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王旦受了真宗皇帝的贿赂,再也不太好意思反对大伙议封禅之事了。他的思想,让真宗的一坛子珍珠给软化了。但也是所谓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啊,王旦老了之后,一直以没有反对宋真宗封禅泰山一事,引为憾事。
  在搞定承相王旦之后,老天爷又帮了一个忙。景德四年十一月,天降瑞雪。这场雪下得好啊,预示着宋王朝在经历了好几个风调雨顺之年后,来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所以宋真宗说:“瑞雪盈尺,来年麦苗有望矣!”
  他下令于崇文殿大宴群臣。真宗自已作了一首《瑞雪诗》,令群臣和之。景德四年十一月的大宋王朝的心情,被丰收的麦子,与年末的瑞雪搞得暖烘烘的。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初五。( 按序应是景德五年,因后来的天书事件,故改元大祥符) 宋真宗下令召集王旦、王钦若等大臣,于崇文殿开御前会议。
  此时春节刚过,许多臣子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里,还没有回过神来。即就王旦、王钦若也不知道今天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接到内庭通知后,众臣急急忙忙赶到崇文殿。
  大臣们都到齐后,宋真宗说:“朕所有请大家来,因我大宋王朝发生了一奇异之事。景德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朕方就寝,似睡非睡之间,突然寝室内一片大光明。光焰之中,出现一神人,神人穿一降紫色长袍,他对联说,速于正殿建黄箓道场,来年一月,上天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切记切记,勿泄天机!”
  “朕惊而起,神人忽然不见!朕当即令内庭于正殿修道场、作法事,至今一月有余。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黄色包裹,联思之,即神仙所云天书?!”
  居然发现了天书!众大臣议论纷纷。
  王旦、王钦若对视了一下,心领神会,他们两位连忙下拜说:“必是天书无疑,陛下仁孝及于上天,今天下息兵戈,而且屡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天道不远,人间有验。今神告已至,天书果降,是我等臣民有幸,也是我大宋之盛事!”
  众臣一看承相都下拜了,他们也赶紧下拜高呼万岁。多啧啧称奇,有人说此是历朝历代未有之奇事;也有人说天书之说,只是在古籍里传闻,今却独现于我朝,此当今皇帝盛德,感动上天;等等。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朝堂上气氛热烈起来,就要把崇文殿的屋顶给掀翻了。
  看着大伙有点乐过头了,王旦大声说:“陛下,臣以为天书启封之际,宜屏左右!”
  众臣听到承相发话,安静了一点。宋真宗扫视了一下群臣,说:“天书里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如果上天谣示缺失,宜于从卿共勉;若是警告联躬,朕当自修,岂可隐而不知?”
  大臣们彻底安静下来,细细一想,也是啊,天书还没有从屋南角取下来,谁也不知道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虽然近数年国家还不不错,但果真好到十全十美?
  开会众臣,也不是个个都尽心尽职,也许有人还作了什么亏心之事,让天书当庭广众之下,指谪出来。这以后还怎混下去?
  如果天书真是警告皇帝的什么不德之事,大伙儿刚才的高兴,不是过头了吗?所以大伙都不作声了,等宋真宗发话。
  宋真宗下令,众卿都到承天门去。大臣们来到承天门,真的看到承天门南角兽吻上挂了一黄色包裹。隐隐约约还能看出,里面写了许多字。宋真宗看到天书后,先带领群臣向天书下拜。然后令内待小心翼翼地,把天书从屋角兽吻上请下来,令大臣当众宣读,天书名即为神人告示的《大中祥符》。书云:“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天书是替宋王朝唱歌的,一些心里有鬼的大臣松了一口气。这天书太通晓人意,说大宋王朝能传七百世。还好,比秦始皇谦虚了点,始皇帝是想把大秦王朝,一世然后二世,二世然三世,传之万世,还要不竭。
  天书出现时间为1008年,还1126年,北宋就给金朝灭了。一百一十九年,才一世略多一点,如果给真宗降梦的神人是真,明明许了宋“七百世”,而才过了一世,就让金国灭了北宋,他老人家说话也太不算数了!
  天书一出,祥瑞已现。次日群臣入贺,宋真宗于崇文殿赐宴。改元大祥符年。并令吏部尚书张齐贤等,把神人降天书事件奏告天地、宗庙,及京城各大寺院。
  这“天书”如果属实,降天书的神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他降天书之前,居然没有把要降天书于宋,与天地间、及京城各寺院的神灵们通一下子气,等天书降了之后,还需要宋真宗让他的吏部尚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跑着通知有关神灵,这降天书的神太失职了。
  几个月之后,全大宋的臣民,知道了天书事件。大祥符元年三月,兖州吕良等千二百八十七人上书,要求皇帝封禅泰山。宋真宗忙让引进使曹利带进皇宫。他却对吕良等人说:“封禅大事,历代帝王都不敢轻言封禅,卿等忠心可嘉,但所议之事,日后再说。”
  吕良等人说:“国家受天命五十年,已经至太平;令天降祥瑞,应有皇帝告成于泰山,上可以报天地,下可以应民心!”
  宋真宗还是不太好意思答应,所以说:“此大事,不可以轻行!”
  让左右重重赏赐吕良等人缗帛,令曹利好好招待吕良等人,还给他们一大笔回兖州的路费。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吕良等人书行为,是兖州地方政府幕后策划。他们在建议皇帝封禅事件上,抢了首发,虽然被拒绝,还是甜在心里。而且因为泰山其时划归兖州管理,皇帝封禅泰山,是兖州的光荣,地方官或当地乡绅可借机把兖州的品牌做大,当然还可以做点其它投机事宜。比如对于当地官员来说,接好驾,让皇帝与朝里的大臣们满了意,他们或许会多了许多机会。等等,把在拥护皇帝封禅这件事上,兖州官民可谓是万众一心!
  十多天后,以兖州为主,还在山东其它诸路进士八百四十余人,主动跑到皇宫前门,上请愿书,恳请皇帝封禅泰山。
  这动静可是闹大了。天下普通老百姓都有如此高的政治觉悟,宰相王旦等人坐不住了,他作为帝国千百万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如果不再表现表现,也对不起真宗皇帝的一桷珍珠啊。
  所以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及各路地方官,还有和尚道士,什么算命的,打掛的,三教九流之人,共计二万四千余人,以大游行的方式,跑到皇宫前门,恳请皇帝封禅。第一次上表,真宗给拒绝了,理由是:此议不妥,封禅大事,联现在还不配封禅。
  臣子们不服,说皇帝是伟大的谦虚,如果没有当令圣上,及历朝皇帝的精心理政,那有我们美好的现在?我们要吃水不望挖井人,我们万众一心在要求皇帝陛下封禅于泰山,把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告诉天,告诉地,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许许多多为我们大宋王朝牺的前辈们;永远记住今天美好生活的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所以臣子们不不达目的不罢休,上了五次表,第五次宋真宗才勉强同意。但同时下诏:一,封禅大事,本着节俭第一原则,既不可草率从事,又不可有失国体。令有关部半年时间准备,计划于大祥符元年十月行封禅大功业。
  二,所有与封禅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不得借皇帝封禅之事,骚扰民众。封禅所用工役不得无偿调用民夫。包括兖州兵丁都不得随意调用。
  三,诏皇帝所经州县不午以皇帝过境名义,修建行宫,侵占农田。等等。
  一切按排妥当之后,宋真宗天书事件,以宋真宗得封禅于泰山而结局。
  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京畿
  一.狡兔死,走狗烹。
  “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京畿”这句谶言,据《明史》记载,是出自于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年间。明建文帝朱允文,是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标第二子。因朱标英年早逝,朱标长子早夭,按古代皇权传承“立嫡”原则,所以朱允文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朱允文继承皇位。其时的大明王朝,被朱元璋铁腕治理了三十余年,最初和朱元璋一起出来打天下的,一大批开国元勋、革命英烈们,经过明太祖一次一次的整治,如空印案、胡惟庸谋反案、蓝玉案等,能保全声名的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等六人。其中徐达,据传在其害瘩背时,被朱元璋赐烤鹅毒死。(按祖国医学理论,在人体某部位有感染或炎症时,不能食用某些肉类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传统中医理论里,把这类食物,叫做该病种的发物。鹅是瘩背患者的发物)而常遇春则是英年早逝。其它四位开国元勋,只有汤和活得最长寿,这个人绝顶聪明,看透朱元璋猜忌的性格,所以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示还乡,而且绝口不谈国是,所以能得安享晚年。
  朱元璋诛杀功臣,不遗余力。在明王朝的萧何——李善长,被朱元璋赐死后,他的太子朱标,也看不下去了,所以向朱元璋进言:“皇父诛杀太甚,恐伤和气!”
  一个天天想着杀人、整人的皇帝,无法创建和谐社会的。朱元璋是一聪明人,他明白儿子说这话的意思,也明白儿子对自个儿的忠心。但他认为,儿子朱标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当即命人找来一根长满了刺的棘杖,扔到地上,让朱标捡起来。
  朱标不明白皇帝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他看着长满木刺的棘杖,想拿起来,却无法着手,所以面有难色。看着朱标的狐疑与犹豫,朱元璋却哈哈大笑。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朱元璋对朱标说:“江山如棘杖,朕所以杀戮诸臣,是想为你去刺也!”
  古人曾云:伤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以“伤人”,代其“防人”。这家伙的冷酷与无情,与提出“宁可让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一个德性!
  可惜朱标不能理解朱元璋的行为,他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臣!”他还是想指责朱元璋杀戮太甚,朱元璋见连最靠底的话,都跟儿子说了,儿子居然不领情,所以大怒,顺手拿起茶几,想向儿子砸过去。朱标急中生智,把一直藏在怀里马皇后的一幅画像拿出来,扔给父亲,就逃走了。朱元璋打开画儿一看,是一幅马皇后在危难之中,背着儿子们的逃难图。其时马皇后已死,夫妻情深,看着从前打天下的艰难岁月,朱元璋老泪纵横,所以也就放过了朱标一马。但因为朱元璋的猜忌、多疑的品质,让大明王朝从血雨腥风之中,有了一个开始之后,又在血雨腥风之中,跨出了他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二.朱元璋想法办孟子。
  朱元璋对待功臣们的态度,不是以人为本,他没有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打算。但他对待知识分子——当时社会的文化精英们,与对待开国功臣们的态度,有所不同。
  朱元璋称帝后,恢复了儒学的国教地位。因有人对朱皇帝说; 想让大明王朝传之万世; 世世不竭; 还得抓国家的政治理论建设。有一个法子是可行的,象前朝的许多皇帝们一样; 重用儒家信徒; 以孔孟为师。因为孔夫子几千年之前; 就提出“君君臣臣”的理论。在儒家思想里; 君就是天!
  朱皇帝翻开那些对于他来说,可能还是比较深涩的“子曰诗云”; 因为多是古文; 所以许多内容,他只是看过字熟,所以下令文臣给他逐字、逐句地讲解。才听个大略。 他觉得这孔子说得太好了!有许多的话; 简直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胃里、肺里!所以他下令全国人民学习夫子的文章; 明王朝所有的大臣; 更加要加强对孔子文章的学习; 而且要写出每一个人的心得体会;武臣; 不得少于三百字; 文臣不得少于五百字。写好后; 交到史部; 作为年终考核重要考核依据。一时间; 孔子的文章把南京的纸也卖贵了!
  命令下达后,朱元璋自己也是更加勤奋地学习儒家文章。不懂就问,不通就听,经常与朝臣们讨论经籍深夜达旦。大朝王朝变成了一个崇尚学习的王朝。中门使看后,好象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