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南疆飞龙传 >

第33章

南疆飞龙传-第33章

小说: 南疆飞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残砘岜撑牙钪辽贫Q矍暗氖屏Γ僭缫不岜撑殉伦嬉逶谀涎笮朔缱骼说摹�
  单指在南洋兴风作浪,还不致影响到中原的安宁,但他们若有意东图,极易联络西南夷,或者是并吞西南夷,那都是中华朝廷所不愿见的事。
  郑和要扬威南洋,首先就是征服苏门答腊,尽驱陈氏和李至善的残余势力,成立一个统治者。
  陈祖义所拥的实力与郑和所率的大军不相上下,双方也各怀心事,不愿孤军深入,所以陈祖义极力反对到船上去受册,而郑和也不愿意以极少的军力登岸受册,他的目的不是册封陈祖义而是根本换掉陈祖义。
  派两千人登岸只是一个试探,如果陈祖义没有任何行动,这两千人就作先头部队,扎营稳住阵脚,后继以大军陆续登岸,直到能吃掉陈祖义为止。
  哪知陈祖义沉不住气,抢先就采取了行动,结果只擒下了副帅谷英,所以又派了陈永义去谈判,表现了较为强硬的态度,在意料中郑和是不会答应的,他也只是想借此拖延一下时间。
  实则他暗中知会了在肉桂岛上借海盗为栖身的弟弟陈友义和婆罗州等国,叫他们派海军水兵前来佯攻,扰乱郑和的防守,海上有乱,郑和在岸上待不住了,移师发回到海上时,他再率众由城中杀出来,叫郑和两头不能兼顾,若是在陆地上,苏门答腊再加上南洋的那些岛国,也不足与中华对抗的。
  可是他们仗着巨洋为阻,增援不便,郑和这次若是丧师而返,明朝不可能再派遣第二支大军渡洋而来的。
  郑和却不让他打如意算盘,阵前斩了陈永义,而且态度十分强硬,不但如此,他又把警告信分写了几十份,用飞箭射入了城中,让城中每一个人都知道。
  陈祖义有心背水一战,但是城中的居民有些是由中华粤一带渡洋而来,在此地已有身家,这种人多半是武师,多少也是能来几下子的,否则也无法在蛮荒之地开阔出一片天下了,日子久了,子弟相传,也有了不少后人,他们虽是陈祖义的臣民,但也具有相当的自卫力量。
  郑和的信射进城中,在这批汉人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原是大明的子民,对大明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郑和的威胁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愿意受陈祖义的威胁,聚合了一些人,趁着黑夜,悄悄地遣出城来见郑和,表示他们愿意支持明朝共取陈祖义,要求郑和能够保全他们。
  郑和之所以要把攻击的行动阐明,目的也是在争取城中汉家父老的支持,他主持全国密探,甚至于远在海外的地带,都遣有细作耳目,对各重要岛国的情形,心中都有个了解,才敢带着人出来的。
  何况他的子侄辈马大江、马大海,跟梅玉一起制伏了陈友义,藏匿在肉桂岛,也把城中的情形作了详细的票报,使他对大局能全盘了然而定谋。
  好言抚慰了城中出来的父老代表,也跟他们订定了如何配合的方法,然后就计划攻城了。
  高港颇具规模,也建起了很坚固的城堡,那是为了抗西方荷兰与西班牙人之用,那些国家的航海技术很进步,不时有大海船来到南洋一带。
  这些岛上盛产的香料、椰子等物,在西方都很珍贵,他们的水手也时有掠夺的行为,陈祖义得李至善之助,从中原运来大批的砖块,筑城为抗。
  但是坚固的城墙挡不住犀利的炮火,郑和把征西船队的火炮对准城门,一阵猛轰,把城楼轰塌了下来。
  然后是千余名藤甲兵打头,这又是一支新兴部队,每个人都左手持藤盾,右手持长刀,藤盾以老藤编成,浸以桐油,坚能抗利兵,且又十分轻便,用他们来冲锋,箭矢、石块都没有作用,一下子抢进了城中。
  陈祖义总算尝到了天朝大军是不可轻侮了,他有五千名精选的甲兵,再加上由各岛征来的蛮兵万余人,号称有两万之众,以为能够硬拼一下的,因为郑和还有一半人留在海上,登岸不过万人而已。
  哪知战事一起,他才知道那些蛮军不过是乌合之众,被前锋杀了一些之后,立刻四下夺窜,逃避一空。
  他的五千名甲兵,原来倒还是可以一战的,哪知平时没有把城中的汉家百姓带好,因为他对这些同胞也不十分爱惜,平时暴征苛敛,也都是以汉人为对象,只有汉人才较有钱,才榨得出油水。
  直到有事时,这些汉人就趁机扰乱了,本来他可以利用街道房屋,进行巷战,只要守住路口,就能阻住大军的。
  哪知道居民们在后军捣乱、放火、射冷箭,打开门户放进明军,两头夹攻,一下子把他的守势整个击溃了,退守皇宫中时,只剩下两千人不到,被郑和团团困住。
  他慌了手脚,才再度派了个代表出来,情愿无条件投降,但是郑和更狠,给他的答复竟是“杀无赦”了。
  投降之路既绝,那是逼得他拼命了。
  郑和也没有办法,他是应那些父老之请而如此的。陈祖义是海盗出身,他的那些部属也都是估恶不悛的海盗,接受陈祖义的投降也好,另行拥立新王也好,只要还是那批人,他们的作风不会改变的。
  大明朝如果想在这些海外岛屿上建立新的秩序,惟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消灭这些恶人,另外选出一些喜爱和平的移民出来重组王国。
  所以郑和狠下心作了答复。
  副帅谷英被救了出来,与他同时被俘的一千多名官军也得到了释放。
  谷英的火很大,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当然他心中也暗恨郑和,明知陈祖义有二心,仍然派他登岸作替死鬼,可是郑和是主帅,为了战略需要,牺牲他也没道理可说。
  谷英只有把满肚子的怨气,发泄在陈祖义身上,再度请缨,要求攻打皇宫。
  郑和这次也爽快地答应了,而且拨了五千名健卒给他。陈祖义部属不到两千人,这是稳吃的局面了。
  谷英挥军猛扑,更把攻城的火炮拉了几门来,对准宫中急轰,这一来陈祖义更守不住了,只好再带人突围逃出来。
  谷英猛追猛杀了一阵,又诛敌千余,陈祖义弄得只有两百来名亲信追随着,流浪在苏门答腊。
  郑和整个占领了高港,他要安抚民众,册选藩王,做朝廷建藩的工作,那倒不太困难,高港的汉家移民不少,也有好几千人,都颇有势力。
  郑和选了子弟最多,势力最大的一支族长,立为苏门答腊高港新王,又将势力较次的几支大族,一一分别册封到其他较小的岛上为王,使汉家天声,永定海外。
  不过,那些新经册立的国王,都认为陈祖义是隐忧,一旦明军东返,陈祖义可能会卷土重来,恳求郑钦使大人务必要消灭此一大恶寇。
  郑和也答应了。
  他知道这些新册立的国王战力都不足,每人才不过几百子弟兵,要用来镇压当地的土著蛮人,已经不够了,绝对无法再与陈祖义相抗的。
  于是他责成在谷英身上,着令他必须要枪杀陈祖义,谷英受了命令,感到很痛苦,他不伯打仗,私心中对陈祖义也恨到了极点,但陈祖义那两百来人四下流窜,行踪极难把握。
  军令催得急,他只好带了千名健卒,一路窜追猛打下去,好在他也是干密探出身,动用了密探那一套。
  陈祖义的那些人,有些已与土著相处多年,可以混在土著堆里了,搜索极为不易。
  谷英也找了一批土著当响导,追到一些村落中打听消息,那些向导们找到了土人们问了一阵,却始终没有消息。
  但是谷英很精明,派人四下搜索的时候,居然找到了不少新鲜的猪、羊骨头,那显然是很多人吃食过的。
  …
  闯荡江湖 扫描,高林 OCR 

 

 
 : 
 

 23 018 





 
第十七章 凯旋而归
 
  于是,谷英吩咐把村长全家都缚了起来,叫人间村长道:“这些肉骨头是哪里来的,合起来几乎是两头猪五头羊,而你们村中人口不到一百,怎么吃掉那么多的肉?”
  村长结结巴巴地道:“是我们昨天祭神,全村的人狂欢参加祭奠,所以吃得多了一点儿。”
  谷英冷笑道:“是吗?来人哪,把村长的儿子给我杀了,剖开肚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残余的肉食。”
  村长的儿子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被几个壮丁架着,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当场被剖开了肚子,里面倒是有未消失的残肉。
  谷英不动声色冷笑道:“村长的儿子自然要招待陈祖义,陪着一起吃喝也不足为奇,再把他的孙子、孙女儿肚子剖开来看看……”
  那两个孩子一个才七岁,另一个才五岁,被抓起来后,却吓昏了过去,行刑的人挺刃要剖腹的时候,村长的妻子却忍不住了,哭着扑倒在孩子身旁,叫出了一番话。
  陈祖义和他的残部确曾到过此地,今天早上因为听说追兵将至,才匆匆躲到山上去了。
  谷英冷笑地问村长道:“老匹夫,你怎么说没见过陈祖义呢?
  原来你在欺骗本帅。”
  村长只有叩头道:“大人请饶命,陈大王还抓去了小人的第二个儿子为人质,胁迫小人不得泄露行藏。”
  谷英冷笑道:“可是本帅要杀你大儿子时,你仍在一边不作声,是否你认为二儿子比大儿子重要?”
  村长叩头道:“小人以为天朝王帅不会杀人,只是吓吓小人而已……”
  谷英怒道:“本帅杀了你的儿子,就是不仁了吗?你藏匿匪徒,罪当灭门,本帅就杀给你看看,以后是否还有人敢藏匿帮助陈祖义。”
  当场下令,将村长全家大小九口,全部枭首示众,然后又把部队开上山去。
  陈祖义是闻风逃匿了,可是谷英在村中的一番霹雷手段也收到了效果,再也没有人敢藏匿他们了,也没人敢隐瞒他们的消息了。
  甚至于他们才到一个地方,那儿的居民怕受到波及,立刻暗中前来通报,谷英也闻讯立刻追杀而去,他把一千精兵分成两路,一路休息时一路则紧追不舍,赶得陈祖义疲于奔命,却没有一点办法。
  终于他在陆地上待不住了,趁乱逃入一个海边的渔村,杀了村中的渔民,抢了几条渔船逃入了海口。
  他们两百人也因为逃亡和被各处的老百姓及土著零星拼杀,剩下只有四十来人。
  若不是郑和绝了那些人的求生之路,他们很可能会杀了陈祖义,献首而降了。
  但是郑和就是狠到了极点,绝对不接受任何一个陈祖义部属的投降,他们在高城有一次投降的机会,那一次降顺者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安排在新的王国中就职,统领训练土著,也有一部分被收编到郑和的摩下,补足阵亡的将士缺额。
  后来跟着陈祖义逃亡的人,必杀无赦。
  这批由李至善训练过的密探,生来是不安分的,郑和深深了解这批人的毛病,决心予以彻底清除。
  陈祖义抢走的渔船并不大,无法在海上作远途航行的,他们一定会向其他的岛屿停泊的。
  郑和立刻下令,封锁每一个大岛,然后再派兵逐个清查每一个小岛。
  这是逼迫陈祖义投向肉挂岛,那原是陈友义停栖的根据地,也是一个十分秘密的好窝穴。
  陈祖义是迫不得已才来的,岛上还埋着很多宝藏,也有几条大船,他想移转到海上逃亡,到西方避难去。
  哪知陈友义已被梅玉击溃了,陈友义本人也投降了,梅玉和盘托出了一切。
  首先是各岛来支援陈祖义的水兵,被陈友义拦了回去,然后他们就守伺在肉桂岛上。
  ”
  陈祖义狼狈不堪地登了岸,立刻被一批生龙活虎般的汉子包围住缴了械。
  也无所谓打斗了,这二十几个人一直在逃亡奔命,迭经海上风波,手脚都软了,根本不堪一击。
  陈祖义大叫道:“友义,你也背叛我了。”
  陈友义做了个无奈的苦笑:“大哥,不是做兄弟的不讲情义,是你太不公平了,你自己南面称王,稳居一地享福,我这个兄弟却要成天冒着性命危险在海上做海盗。”
  陈沮义道:“那才是发财的捷径,我们占地为王,不过是些荒岛,哪得多少油水,你在海上才能发大财。”
  “发了财你占了大部分,拼命却全是我们的事,不过这些话也不必说了,大明的郑钦使大军西征,你和大明朝作对,注定了是大输家,兄弟不想跟你一起送死。”
  “我也是叫李至善给坑了,他说西征大军不堪一击,怂恿我全力一拼。”
  “对这位舅舅大人,我早就认为靠不住了。”
  陈祖义只有一叹,俯首无语,似乎也只有认命了。
  梅玉缚了陈祖义,送到了郑和的帐前,郑和对梅玉倒是十分客气,亲自迎出了帐外道:
  “咱家又蒙侯爷赐助,擒得元凶,使得西巡任务得顺利完成,不胜感激之至。”
  他改口由小侯称为侯爷,是因为老侯爷梅殷在牢中被放了出来,仍然袭了侯爷,但梅殷却实无颜在永乐的驾下做官,他是建文帝的不二忠臣。
  不过他也知道,倔强下去除了贻祸家人之外,于事无补,永乐是太祖的儿子,天子易鼎却没有易姓,朱家人算起来闹的是家务,天下反对的声浪已经淹不及闻了,他老太爷再反对也没有用。
  灰心之余,老侯爷出家修行去了,这算是一种无言的抗议,而且他也明白,永乐之所以保住他们梅家的侯爵,不是为了他梅殷,而是为了他的儿子梅玉。
  他出家与否,关系却不太大,侯爵是世爵的,他不干自然而然落到了梅玉头上。
  永乐的诏命是交由郑和带来的,朝廷似乎算准了郑和此行能碰上梅玉,所以把诏命交给郑和颁下了。
  梅玉初听郑和的称呼,倒是怔了一怔道:“钦使大人,莫非家父已有了什么意外吗?”
  “老侯爷看破世情,在栖霞山学禅去了,上表奏请归爵,主上念府上世代忠贞,未允所请,所以把爵位转到侯爷头上……”
  “既是家父奏请归爵……”
  郑和一笑道:“侯爷要弄清楚,老侯爷只是上表奏请归爵,这准不准还在主上,如果少爵不肯接受这个世爵,少不得又要吵上栖霞山,把老侯爷再度拖入尘世,这似乎不是孝顺之道,老侯爷好不容易才跳出红尘,享一下清福,少爵该成全老人家的一点苦心才是。”
  梅玉一呆,只有苦笑道:“我们不是矫情方命,而是我常年不在家中,无暇理事……”
  郑和道:“侯爷倒不必为这个担心,目前老侯爷已经交出一应的兼差,主上也没有颁下什么新的任命,所以也没什么公务,至于侯爷的新职,主上也没有明确的吩咐,只颁给了下官一份空白的委任状……”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侯爷想干什么,就填上个什么2”
  梅玉倒是一怔。
  郑和又道:“当时咱家也弄不清主上的意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假如侯爷填上个机密院正使,要登图拜相,主上也照准吗?侯爷可想知道主上是如何回答的?”
  “这个倒是难以想像,不过皇帝一定笑我自不量力。”
  “那就错了,主上说:梅玉那孩子,文武两途都无人可及,他真要肯出来掌辅天下,倒是老百姓的福气,只是我想那孩子生性怡淡,怕不易网罗他。”
  梅玉倒是一阵热血沸腾,微微激动地道:“皇帝真是如此说吗?”
  郑和道:“这是在御书房中,对几位阁老说的,侯爷尽管可以查证的。”
  梅玉却淡然一笑道:“我找谁查证去,御书房中的谈话,于例属于绝端机密,就算真有此事,也没人敢证实。”
  郑和笑道:“侯爷也无须证实,反正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