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锦衣 >

第191章

大锦衣-第191章

小说: 大锦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对手,山东人拿起书本就是齐鲁儒乡,放下书本就是大葱味十足的血性铁汉。河南呢?呵呵,同样战斗力强有北方大汉的体魄又有灵活的脑子,去了或许怎么被河南人坑杀死的都不知道。

再往北呢,京师重地,大军重重,赶过去那才是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也是不好惹。再往北乃是荒蛮之地,大片森林和游荡在其中近乎野人的土匪让倭寇们胆寒,更何况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可抢的。辽东巡抚驻军更不是吃素的,常年跟熟女真生女真蒙古人后金人战斗的战士们,野蛮而血腥,战斗力极其强悍,一直守卫着大明的东北大门,倭寇要去那里纯属自取其辱。

倭寇们实在是不愿往北去,可是被俞大猷等人逼得没办法了,不往北就是个死,去大明北方还能夺个渔船回日本,总之那里可能有一线生机。人类求生的欲望是无穷的,倭寇们硬着头皮向北挺进,他们有些后悔来大明的决定了。

不光是他们,远在海外支持这些倭寇的日本大名,幕府将军们也开始后悔听了白羽的鬼话,现在别的地方没见怎么乱,死的净是自己的手下。

第一百一十七章再度回京

之所以抗倭战争中,陆炳分南北作战,就是为了南北分别打击以及南北配合作战,迎接倭寇们的是汤克宽的以逸待劳的铁军。之前零星的作战可憋坏了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战士,也包括同样年轻的将领汤克宽。

望着南线战争不断,不断创造胜迹,建立功勋,北线的小伙子们早就按耐不住了。所以他们努足了劲儿进行防御工事。建立的防御寨都快练成一道城墙了,工程修了加固,加固后再修,简直可以称作是坚不可摧。

南线俞大猷亲自挂帅,领兵向北追击,把倭寇一步步逼到了汤克宽的势力范围当中,南北夹击倭寇岂能有好?于是乎,倭寇全军覆灭,有些千余人的大队伍负隅顽抗,退入深山之中,坚守要塞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进行最后的抗争。汤克宽不忙着进攻,把山路封锁在山下把山上的倭寇团团围住。倭寇们倒是有气节,少有投降的,要么战死,要么是在山上饿死的,或者是因为喝了过多的山泉水,食物没有规律结果得了瘟病或风寒死了。

至嘉靖十年八月,沿海倭寇被尽除,大明水师驻海外岛屿进行岛链防御。而沿海部分,也用团练民兵防御起来,众志成城之下,倭寇再也难以入侵。就算没有这些,倭寇也不会来了,自嘉靖登基以来,陆炳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对倭战斗皆取得了胜利。明军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威名,敌人闻风丧胆。

实事求是的说,其实此次的倭寇入华和陆炳有些关系,也可以说是陆炳促使了这次战争的开端。

当年陆炳登陆日本本土。把海战中俘虏的鬼虎手下赶上岛,以追赶流窜敌人,声称敌人偷盗大明军服,己方要维护大明名誉为由,进行了海陆两方面打击。拉拢小的攻击大的势力,造成了日本政局的混乱。而后的一系列措施搜刮了日本本就不富裕的财产,日本本来就贫瘠,被陆炳这么一弄,彻底乱了好多年,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以一统的政府出现。

陆炳这般做法。为朱厚熜提供了丰厚折腾的资本,所以大肆选秀女和炼丹的行动不断进行,资金也得以延续,直到四五年后才出现大规模空虚,这才开始打起了沈家和陆家的主意。同样,日本的变化也很大。百姓更加民不聊生了,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端一开,受苦最多的就是百姓了。

当百姓没有活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别的,而是活着。就这么简单。国内除了手握重兵的大名和将军们,就是和自己一样贫穷的百姓,甚至略好一点的武士,就算是内乱也没什么可抢的。其实日本武士这些年也苦不堪言,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原来的风光无限变成了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日本的大名和幕府将军们都很聪明,他们知道如果不予发泄口,人民的长矛就会指向自己,而自己则成了劫富济贫被掠夺的对象。所以他们发动了外战,宣扬大明仇恨论。从而成功的把敌我矛盾转向了大明。

面对富裕的大明,别说是坏人了,就是好人也得动心思,于是乎大批倭人成群结队的来到大明掠夺,成为了倭寇。嘉靖之前倭寇大部分是汉人借了倭寇的名字去抢夺。嘉靖初期有了琉球附近诸岛叛军的加入,而到了嘉靖九年开始,倭寇成了真正的倭寇,日本人成了主力军。

陆炳造成了这场灾难,不管是否是有意的,但是他的举动的确造成了这样的事实,万幸一场灾难也由他熄灭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熄灭,狼子野心的日寇很快就会再次死灰复燃,就在不远的几年后,只不过这是后话了。

按照陆炳的想法,应该出兵驻扎日本,彻底剿灭其狼子野心。但皇明祖训有言不准征讨,故此陆炳也不好公然违抗,就算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下了圣旨也得被驳回,毕竟这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所立的。

至此,大明四面疆域战基本结束,广西古田和西域诸国皆陷入混战。广西狼兵和古田叛军互有输赢,两边都是猛打猛冲的套路。古田叛军较讲究智谋,但装备差而且韦银豹和王振虎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权,面合神离,互相少有配合,实力严重分散,韦朝奉更是阴险,看似支持韦银豹实则是坐山观虎斗,谋定而动看来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明军方面,名义上管辖的狼兵同样作战勇猛,套路是冲冲冲杀杀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胜在大明提供的军械好,粮草也齐,一时间兵强马壮,和古田叛军不相上下忽悠输赢。但这些都变成了广西民族内部斗争,大明已经不用消耗实力了,只需要驻边防守便可。这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静等着两虎相争双双而伤。

西北,土鲁番汗国被陆炳和叶尔羌汗国各瓜分了一大半,剩余的政权紧缩战局,做是死搏斗。出乎陆炳预料的叶尔羌没有被灭国,反而越战越勇,足以称为陆炳重视的合作伙伴。土鲁番被三分天下,亦力把里被陆炳控制,乌兹别克汗国见机不妙便撤军了。混战局面虽然仍在继续,但想来也是接近了尾声。

大明边疆终于太平了,陆炳功不可没,当陆炳要加固战果的时候,却有圣旨到,宣陆炳回京,让其协理锦衣事。

陆炳再度匆匆赶回了京城,路上就得到了自己探子的详细报告,原来张璁和夏言又掐了起来。对于夏言陆炳愈发的讨厌,这种厌恶甚至超过了张璁,张璁是个小人,夏言则是个耿蛋。自己一瞪眼小人就会偃旗息鼓但耿蛋则不会,他们以耿直的性格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一条道走到黑。这种性格在非战事叫宁折不弯坚守道义,但在战时就成了不懂事儿了。

这种脾气秉性导致他们有时候会不分时宜的做一些,这让陆炳不禁暗自恼怒。战事交给了其他人,但那个惹祸多端的密十三却再也没出现过。就好似他们在跟陆炳绕弯弯一样。山东的纪联洪没碰到,在北京的段清风也没碰到。

陆炳在西域得到线报,发现了密十三但他们迅速隐藏了行踪,而在陆炳在古田作战的时候,他们又绕到了海岸作战。若不是有少林十八位武艺高超的武僧,只怕是白羽又要兴风作浪力挽狂澜了。当然少林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一名高僧被打出内伤,而住持悟须亲自上阵还被打断了一只胳膊,也万幸有陆炳这才医治无碍。

再往后,陆炳就找不到密十三了。战局进入平缓期。陆炳决心把整个事业的重心放在西域的开拓和保密工作上,在不伤害朱厚熜的情况下开创自己的霸业以及保命的实力。为国尽忠不可假公济私是陆炳的宗旨,但陆炳打下西域的兵力财力大多是自己弄来的,这就与朱厚熜无关了,更何况他替朱厚熜收复了大明丢失已久的嘉峪关及周边,也算仁至义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是而已。

陆炳这次并没有八百里加急的回京,事情没有这么急。再说这三十的坎儿刚刚迈过去,按常理,这正值壮年,是各个状态达到巅峰的时候,但自己身体就已经感觉有些下滑了,陆炳不禁在想。是不是该给自己休个假了呢,这些年的确太累了。一直在战斗的陆炳,身上大伤小伤就没断过。

张璁和夏言不是第一次掐架了,上次是因为夏言的上疏,夏言从礼学上建议朱厚熜分天地祭祀,先前大多是天地祖先一起祭拜的,朱厚熜以礼治国故此欣然同意。到了权利的问题上,任何事情都是十分严重的,比如夏言办的这事儿在张璁看来就是争权夺势的行为,用陆松的话说。夏言闲的没事儿撩拨张璁干什么,张璁可是条疯狗。果不其然,两人就此掐了起来。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不尽张璁意的,不光是天地分开祭祀的提案被通过了。而且帮助张璁抨击夏言的内阁霍韬还折了进去,直接入狱,前途堪忧。而夏言则因为这本奏折,进了侍读学士,官居四品,继续着自己的传奇升迁之路。

这是发生在嘉靖九年的事情,也就是全面战争刚刚开端的时候,当时陆炳就有些责怪两人不懂事儿,不知道朝野一心全面抗战。而今,嘉靖十年,两人又针锋相对了起来,颇有些不死不休的感觉。

这次是张璁主动出击了,本想等着陆炳回来,好好地治一下夏言,结果没想到战况持久,足足打了一年半的时间,张璁实在是憋不住了。于是在自己的威慑下,张璁对夏言展开了车轮战,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夏言进行一言一行的观察,一旦有纰漏和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就开始上疏抨击。

一次两次的圣上可能会护着夏言,时间久了,圣上即便是知道夏言是被人故意整治,也会产生两种想法,第一,夏言人缘不好。这一点得引导圣上的思维,因为人缘不好意味着不会结党,只对圣上一人效忠,但同样意味着不会做人没有领导能力。

第二,夏言是个麻烦不断的人。若是天天有人来告状,听得时间长了朱厚熜就会对夏言产生厌恶,对于相对老牌的张璁来说,只需要把夏言搞臭就足够了,一旦失去了在圣上眼中的热度,搞死夏言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张璁立功心切做了一件蠢事儿,已经蒙蔽了双眼的他开始攻击孔子,称其不配圣人之名云云的。天下门徒多是儒生,官场之中也是读着四书五经考上功名的。但关键时刻无人敢言语,只担忧张璁自身的权威和背后陆炳的权势,若是孔圣人在世,只怕也要气死过去。

圣人门生也不都是窝囊的,有一个年轻的翰林叫做徐阶,他违抗张璁,力争到底,并且在张璁的论点中找出很多漏洞,就宛如当年张璁在杨廷和的话里话外找漏洞一样,也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这让夏言可算看了笑话,但夏言也不仗义,并未对徐阶伸出援手,而徐阶也无力在全面与张璁这样的大佬抗争,于是乎徐阶从一个京官被发配到了地方上,成了福建延平府的一名地方官员。当然,对比那些因为忤逆张璁而被整死的,和生不如死的人来说,徐阶这个结果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第一章御儿干殿下

张璁与夏言之争屡战屡败,屡屡受挫,但他并不气馁,稳定了心神,再次攻击夏言。起因是这样的,夏言以前在行人司任职,和行人司的司正薛侃是好友,而薛侃交给了太常寺寺卿彭泽一份上疏。上面提到了让朱厚熜立一位皇室宗亲培养,以便随时可以立皇储,不像朱厚照驾崩的时候那样没有继位者手忙脚乱两眼一抹黑。

薛侃给彭泽的意思是让他帮自己掌掌眼,结果彭泽前脚送走了薛侃,后脚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张璁。张璁鼓动彭泽上奏朝廷,告诉皇帝,因为张璁知道这是皇帝逆鳞,不能随便触碰。

最近朱厚熜的心情不太好,原因有几个,第一就是老生常谈自己没有孩子的事情,算上正德十六年自己即位开始,这都过去快十一年了,自己还没孩子,别说皇帝就是平头老百姓也早急了,更不要说子嗣为大需要用孩子稳定社稷的圣上了。

其次最近皇后越来越让朱厚熜讨厌,陆炳护着张氏皇太后朱厚熜知道,调查之下也知道陆炳和先帝交情颇好,但朱厚熜倒并未因此事多想,因为他了解陆炳,也明白陆炳的义气所谓。

现如今陆炳出去替自己打仗了,自己正好可以趁机整治一下张氏太后,当然首先要砍断张氏太后的肢足,本来就被贬的张氏兄弟再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就在这时候,朱厚熜自己的皇后却不开眼的出来求情,后宫不得干涉朝政这本就是禁令。皇后一犯再犯,让朱厚熜想起了最初发现皇后和张氏太后的关系。以及蒙骗自己的耻辱,岂能不生气。这也算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张皇后算是撞到枪眼上了。

家和万事兴,和皇后闹了矛盾不开心,朱厚熜能不憋火吗,而今却看到了这样的奏疏,那头“嗡”一下就爆炸了,整个人都陷入了十分不好的暴走状态。

果不其然。薛侃的言论一出,让心情本就不好的嘉靖皇帝更是雪上加霜,于是乎让皇帝公然丢脸的他入狱了。

张璁指使太常寺寺卿彭泽状告薛侃,想利用薛侃奏请上去的奏折先下手,从而牵连出夏言致其与死地。但这样堂而皇之的上疏,不免就等于在揭露薛侃的同时,把朱厚熜没有孩子的问题再次提到朝堂之上。但这也给朱厚熜来了个由头。可以彻查朝野,因为在朱厚熜看来,这次贸然上疏说自己没孩子的事情是故意恶心自己,是折损天威有预谋的决定。

一场大调查开始了,突破点首先选在了薛侃身上,但不管张璁找了多少人。利用多少审讯能手,威逼利用都用上了,薛侃就是死活不松口,坚决不把祸水引到夏言身上。张璁又不能公开用刑,毕竟这是皇帝主抓的案子。自己私下授意已经够冒险了,若堂而皇之的严刑拷打。只怕要惹小心眼的朱厚熜不高兴了。

但是两名官员孙应奎和曹卞站了出来,让张璁回避办案,事情越闹越大,闹到了朱厚熜的面前,于是张璁被避让出来,案子接向了正轨。张璁与陆炳整人的方法不同,陆炳通常是找到蛛丝马迹,从而深挖,牵扯出大头来,若是没有什么过错,陆炳会挖个坑引君入瓮后弄个人赃俱获,然后才开始整治他人。别看陆炳做事蛮横,政治斗争中却略显阴毒。

张璁则不同,他有自己的一套,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他所提供的理论大多是经不起推敲的。无中生有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在指使者势大的时候还算好使,但这个案子的主审是圣上,于是乎谁的后台也不好用了。张璁也算是个文人,政治斗争的风格确实简单粗暴,正好和陆炳反了过来。

最终夏言虽入狱,但并未受到牵连,太常寺寺卿彭泽因为陷害夏言,无中生有被发配充军。而这次争执的导火索,行人司司正薛侃则被贬为庶民。公开揭皇帝的短,能有命活着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嘉靖十年年底,夏言升礼部尚书,而心灰意冷的张璁给在外征战的陆炳写了封信后,就向嘉靖皇帝朱厚熜致仕了。朱厚熜允许张璁暂时历任,回家休养,回家或留在京城的宅子里都不是问题。

陆炳赶回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深秋了,陆炳没有回家,直接入宫。风尘仆仆的陆炳入了宫,被朱厚熜招进了后花园之中,陆炳抱拳单膝行礼道:“臣参见圣上。”

“炳哥,快起快起,这里又没有外人。”朱厚熜迎了上去,把陆炳拉起来,还顺手拍打着陆炳身上的灰尘。

陆炳看到朱厚熜身旁还有一女子,自己没见过但看服侍应该是个嫔。外臣通常情况下见不到嫔妃,但一旦见到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