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76章

泱泱大唐-第76章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过无数次战役的李世民自是知道发动战事突然性的好处,因此在与李靖密议后,也在最快的时间发布了战斗的动员令。大唐建立以后,战事基本未停歇过,战争的动员很迅速,只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十余万大军已经先后从各集结地出发了,如今正在往北疆的途中。

    王易看墙上所挂的巨大但又描绘简单的地图上,有我几路大军的行进位置,从图上标示的图标来看,我几路大军行进的速度各有不同,行进方位相差比较大,但无论哪路大军,应该都应该还未与突厥人遭遇上。

    到这里,李世民停了下来,看看转头看着地图的王易,再开口问道:“晨阳,父亲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其作战的谋略不输于朝中任何一位将领,连朕都很是佩服他,想必与世果也得其传吧,今日朕也想听听对此战有何看法,该如何进军?”

    已经料到李世民会如此问他的王易在略作思考了一番后,即开口回答:“既然陛下问了,那民也班门弄斧,乱一番!”王易走到地图前,指着几个标示的地点对李世民道:“陛下,臣以为,我大军在冬天时候进入漠北,突厥人一定没有料到,即使我大军临近了,颉利闻知消息,只要我大军行动迅速,他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提防,民觉得,我大军此战取胜的关键,那就在两个字上,奇、快!”

    王易看了看脸上惊异之色起来的李世民,继续道:“奇,就是出奇兵,在突厥人没有料到的时候出兵,在突厥人没有想到过的方向行进攻击,定会打个突厥人措手不及的;快,就是行动快速,不救歼敌多少,力求击溃颉利亲领的人马,擒贼先擒王,若是能将颉利亲领的人马歼灭,将颉利击毙或者生擒,那其他突厥各部人马,慑于我大军的兵威,很快就会投降的…”

    王易接着把他后世研究这场战争所了解到的李靖及他手下各部人马的攻击方向,及他对这场战事一些没有打好地方的修补,具体到各部应该众哪个方向展开攻击,如何攻击,几部间如何协调,在战役取得初步胜利时候如何进军,如何追歼敌残部,如何攻击颉利的牙帐,如何阻止颉利残部的逃走,把这些后世研究的东西总结成一个推断,对脸色越来越惊异的李世民全都讲了出来。

    李靖在贞观三、四年间指挥的这种战役虽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还是有一些不大不缺憾的,这在战争进行时候,所有的人应该都是察觉不到这些缺憾的,即使察觉的到,也不一定能及时做出应对和调度的,但这场战事结束了,在回过头总结这场战事的经过时候,一些有心之人自然可以发现一些原本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可以明白过来若某一个时候如果做出何种布置,那对战事的进展可能会直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王易这个研究历史的人虽然没指挥过战斗,但这种马后炮还是会放的。

    王易在讲述的时候也是知道,他所讲的是基于原来历史上已经发生的那场战事而讲的,可以是个“马前炮”,但如今战争开始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随后的战事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有没有可能取得与原来历史上同样辉煌的胜利,还是个未知数。

    但他所讲的,却是让李世民惊叹不已,李世民这位皇帝怎么也没想到,今日只是突然想到,让这位已经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没见过的子进宫来陪他叙叙话,在刚刚看了一份军报后随口问问王易对这场战事的看法,却没想到这个才十七岁的子出来的一番言论,却是让人惊叹不已的。

    这怎么都不像是一个才十七岁,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年轻男子嘴里讲出来的,而是像一位指挥过无数次战役,久经战争考验的军事统帅嘴里所讲出来的。李世民是个指挥过多场战事的出色统帅,自然能听出来王易所讲的攻击方法里面的可取之处,更重要的是,王易最开始所讲的两点,奇和快,正是他在指挥作战时候一力追求的,也是此次指挥大军出征突厥的统帅李靖最讲究的,如果王易刚刚这番话从李靖、李孝恭嘴里讲出来,甚至如李道宗、李世勣、侯君集等人嘴里讲出来,李世民肯定不会奇怪,但如今却是从王易这样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人嘴里讲出来,却让他非常惊奇…

    第三十五章因为三人奏言之故

    第三十五章因为三人奏言之故

第三十六章 更加的意外

    第三十六章更加的意外

    (新的一天,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王易当然能料到他所的会有这样的效果,只是李世民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是远出乎他的意外,惊异之色只是一闪后就隐没了,依然一副平静的神色。

    李世民在看了几眼王易后,脸上有笑意起来,“好一句班门弄斧,但刚刚朕听这般,却全不是班门弄斧之论,朕听了可是受益匪浅哪,朕可是没想到,对战争如此有见地,真不愧是当年威震江淮,曾数次救下杜伏威性命的王大将军之子!虎父无犬子,此言一点不差,朕一定将所提的观点细细斟酌,并告知前方的将领,给他们做参考!”

    “陛下过赞了,民只是信口胡,纸上谈兵而已,陛下不责民胡言乱语就很满意了,”王易赶紧施礼作谦虚状,“陛下,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必须要由大军的统帅及各分总管随机应变,随敌情的变化做出调度才行,民觉得,既然陛下已经将前方战事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李尚书,那自然是对李尚书的指挥才能信任有加,民如此一个匹夫子所言,自然不能与李尚书等诸将军之谋略相比,如何能给他们做参考!”

    “哟,臭子,不是很傲吗?怎么这样假惺惺谦虚了?哈哈!”李世民笑骂了一句,再又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道:“朕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自然作为统帅应该问询更多手下将领的主意,知道属下将领一些必须的提议很多时候可以为统帅提供非常有用的参考,这番观点,还有朕自己的一些想法,自然是要传给前方的将领看看!”

    听李世民如此,王易也不再故作谦虚,话时候把腰杆也挺直了,“陛下,民觉得,有李尚书在前方领军作战,再有陛下的一番指示送往,那陛下自可放心,这一战突厥人定会遭受沉重打击,甚至会一蹶不振,颉利能不能逃过一劫,都很难,陛下自是在宫中坐等前方传来的捷报即可!”

    “哦?!对李尚书指挥的战事这么有信心?!”

    “是的,陛下,大唐所有战将里面,民最佩服的就是李尚书!民也觉得,由他节度诸军,指挥这场战事,胜利一定是属于我大唐的!”在李世民面前,王易一点也不掩饰对李靖的崇拜。

    历史上记载的,李靖指挥过的大战役无数,基本没有败绩,在大唐一朝,有这般出色军事才能的,差不多只有李世民一人可以与其相比,但李世民现在已经当了皇帝了,若让当了皇帝的李世民去指挥作战,所考虑的谋略可能又与没当皇帝之前的李世民大不一样,打败仗都不一定,就从后来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当断不断,最终导致亲征高丽的战事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因此,虽然大唐一朝名将无数,但最让王易敬佩的,还是从无败绩,善始善终的李靖。

    李世民听了王易这番话后,神情严肃地看了王易一会,随即露出一丝笑容,还拍拍王易的肩膀,这才道:“晨阳,药师知道当在朕面前了关于对突厥出兵的必要性后,可是对称赞有加,原本还想会会,与面谈,只可惜出征事忙,就错过了!放眼天下,不要如这般年岁的,即使在朝中深居高位的,能得药师如此称赞者,也屈指可数!今也在朕面前赞起了药师,这不应该是巧合吧?少字!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惜!”

    “陛下,民只是一介匹夫,如何敢当陛下以英雄相称,更不敢与李尚书相提并论!”汗颜,实在汗颜,在听到李世民这番话后,王易心内有点飘飘然起来的同时,又有点担心,万一哪一天露馅了,关键时刻没有应对的招招,那该如何是好?恶补吧,所有东西都恶补一下,包括冷兵器时代领军作战的事,面前这皇帝不定哪天会让他带兵出征的。

    身边有那么多参加过多次战事的将领,一些行军作战的事他们自然清楚,好好学习一下,应该会大有用处的,当然其他一些为官之道也要学一下,看情况李世民不授他的官都不罢休了。

    “匹夫与英雄,并无实际的区别,在成为英雄前,大部的人不都是匹夫吗?哈哈!”李世民又笑了两声,“这番话朕听了甚是有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既然委以药师节度诸军,自然一切军事布署都由其裁定,相信药师一定会给朕一个大大的惊喜的!来,我们到那边坐下!”

    李世民看似心情很好,在对王易笑着示意后,自个先下了殿,走到一案几边,坐了下来,唤进来人,吩咐上一些酒菜来,让王易也在他身边坐下。

    “又要陪这皇帝老儿喝酒!”王易心里在打着嘀咕,却也不敢推辞,依言在李世民身边坐下。

    “晨阳,在大军出征的时候,朕还担心粮食的问题,但从江南道来的一批粮食却是让朕大大放心!”李世民从案上挑出一本奏折,扔给王易,“看看,杭州刺史李弘节给朕送来的奏报上,今年杭州一带粮食大丰产,总产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三倍,此次他进京述职,也押送了十万石稻米过来,这十万石粮食,可是解决了朕的一个大难题!”

    王易接过这份原本他不应该看的奏折,略略翻看了一下,里面果然记着今年杭州一带粮食大丰收,各官仓暴满,收的税粮已经堆积不下,在李弘节回京之时,也通过运河漕运往长安送来十万石粮食的事,当下大为惊喜地道:“陛下,此是大好事,民也没想到,因为西湖的疏浚,杭州一带的产出会翻上几倍…”

    李弘节回京,很可能不只叙职这么简单,有可能是因为在杭州任内成就突出,回京任职了。

    这时酒菜也上来了,李世民举杯敬王易:“贞观元年时候,杭州刺史李弘节还上奏请求朝廷赈灾,但就一年过去,到了贞观二年,官府就有粮食库存,及到今年,竟然可以额外提供十万多石的粮食,这让朕如何会不高兴!晨阳,为杭州带来了新生,来,朕敬一杯!”

    “多谢陛下,”王易依言干了杯中酒,在放下酒杯对李世民作一礼后,朗声道:“陛下,民觉得,水稻种植及稻麦复种技术,一年多熟制应该尽快推行开来,杭州一带气候温暖,与杭州差不多气候的其他江南道、山南道地方,及比杭州更南的江南道其他地方,还有岭南道、剑南道诸地,都可以推行此种种植方式,相比较如今大部地方的一年一熟制,一年多熟制,及稻麦复种,精耕细种,广修水利,可以让粮食产量成倍增加,杭州一带就是最好的例证,民恳请陛下能考虑一下!”

    这事王易已经差不多在李世民面前第三回了,但他却始终没看到朝廷有什么具体的措施采取,李世民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王易希望朝廷能早日采取此道,因此又起了这个话题。

    “朕已经让民部的官员下去到杭州一带考究一番,并责令江南道、山南道、岭南道、剑南道、淮南道的各州官员,细查各地种植情况,从明年开始,在各州的官田中改进种植方式,广种水稻,并稻麦复种,同时令交州都督广收占城稻种,引至岭南、江南、山南几道,准备试种!”李世民话间满是笑意,再举杯道:“晨阳,来,朕再敬一杯,为天下百姓都能吃得饱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朕感激…替杭州的百姓、大唐所有的百姓谢谢!”

    李世民这句确定性的话,让王易非常受用,他原本还担心因为这些建议从他这个年轻的子嘴里讲出来,不被李世民听到心里去,如今看来,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了。

    但李世民这话份量太重了,王易可不敢承受,忙作一稽首大礼道:“陛下言重了,民只是在翻阅前人的书籍时候,看到过一些相关的记载,平日又闲着无事,也就令庄上人改进种植方式,并让他们想办法拿到占城稻,在看到收成远比现在的种植方式好后,才斗胆向陛下进言的,陛下能听民这样一介匹夫之言,民即是感激异常,无论如何都不敢当陛下刚才之!”

    “子,又来这样了,朕敬酒,都不喝吗?”。李世民故意皱着眉头,再举杯,“来,随朕喝了!”着就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了!

    王易没话,只得将杯中酒干了。

    李世民放下杯子,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片,放到嘴里嚼了起来,又似漫不经心地问王易道:“晨阳,随一道来长安的那些人,现在何处?”

    王易心内一震,赶紧应道:“是,陛下,他们都在长安城里,民原本想带他们来见陛下,但知道陛下这段时间事务繁忙,因此不敢来打扰!”

    “待过些日子,再带他们来见朕吧,朕自有赏赐给他们!”李世民这话时候没什么特殊的表情,话锋也很快转了过去,“准备一下,过两日朕准备去九嵕山秋猎,随朕一道去!”

    “…秋猎,是陛下!”王易惊叹了声,再大声应道。他不是太能理解李世民的举动,按理,北方战事将展开,李世民不应该有心情去打猎,应该在宫中等着前方的消息传来,不成真的听进去他刚才的话,相信李靖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将战争的事完全放下心来了?

    还有,叫他也一道去,更是意外,难道这是进一步恩宠的表示?

    第三十六章更加的意外

    第三十六章更加的意外

第三十七章 两个意外的猎手

    第三十七章两个意外的猎手

    长安城往西北方向的官道上,大队的人马在行进,旌旗飘飘,羽仗威严,这是天子出行的队伍,没有闲杂人员敢靠近来看热闹。

    有唐一朝尚武,唐初时候更是如此,为了向天下百姓表示朝廷重视武备,同时也让那些高居朝堂之上的臣工们不忘武事,锻炼一下身后,保持那份武性,在秋将尽,冬将至,各种野兽膘正肥时候,皇帝都会带着大臣及大群禁卫军们,外出秋猎。

    今年也是如此,皇帝李世民不顾诸多大臣以前方战事正在进行,天子应该居于朝堂上,时刻关注前方的战事,运筹帷幄,不应该再外出打猎为由的劝阻,执意要往他最喜欢去的九嵕山一带打猎。

    李世民在批驳魏征等一力劝阻的人时,以天下未安,四夷未服,朝廷应该重视武备,作为皇帝的他自是不能疏于箭枪之术,宫中禁卫也需要展露一下他们身手为由,强硬地坚持了已见。

    魏征等人最后也没办法,皇帝的也是在理,如今前方战事正进行着,只得退而求其次,要求皇帝这次秋猎的规模不要太大,少带一些人,时间短几日,李世民也同意了。

    不过皇帝秋猎,规模自然不会,这不,浩浩荡荡数千人马从长安出发了,绵延数里,旌旗招展,马啸嘶鸣,百姓看到躲避不已,好不气派。

    王易也率着几名手下杂在秋猎的队伍中往前行去,这已经是从长安出发的第三天了,大队人马,还有大量的车驾行进速度很慢,一天只有四五十里,长安至九嵕山有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按这样的行进速度,至少要三四天才能抵达。

    据传报的消息,今日晚间还是不能抵达九嵕山的,应该明天中午时刻才会到达。

    自当日被李世民宣进宫,了许多事,又在宫中陪这皇帝喝了一通酒后,王易在回到府中时,也马上把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