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贵女 作者:油灯(起点vip2014-05-06正文完结) >

第143章

贵女 作者:油灯(起点vip2014-05-06正文完结)-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夫人这么肯定我们都有旧衣物吗?如果没有旧衣物怎么办呢?”敏瑜不负众望的提出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没有怎么办?总不至于为了有的捐特意去做吧!
  “丁夫人真是说笑了,怎么可能没有旧衣物呢?”董夫人失笑,真心觉得敏瑜终于说了一句傻话。
  “我还真不是说笑,事实上我真没有什么旧衣物!”敏瑜认真地道:“董夫人或许不知道,我和瑾泽成亲不满一个月,我柜子里箱子里的衣物都是成亲之前才做的,别说是旧衣物,就算八成新的衣物也没有一件,要我找旧衣物,可真是为难我了!”
  董夫人真心觉得敏瑜就是那种惹人厌的刺头,也真心的想把这个刺头给狠狠的收拾一顿,当然,她也明白,暂时只能幻想一下。她忍了一口气,道:“丁夫人未成亲前的衣物呢?难不成都丢了?”
  “董夫人,您成了亲之后还穿在闺阁之中穿的衣裳吗?”敏瑜反问一声,装出了一副忍耐的样子,也不知道是忍耐董夫人的愚笨呢,还是别的。
  “我知道丁夫人定然不会穿,那不正好可以捐出来吗?”敏瑜脸上的神情董夫人看懂了,这让她心头火起,不假思索的也反问一句。
  “董夫人,我们夫妻刚从京城过来,行李里再精简还是不少,您说我会带些以后都不可能再穿的旧衣物过来吗?”敏瑜轻轻地摇摇头,很有几分为董夫人智商捉急的意味。
  “丁夫人没有旧衣物,那么这次就算了,下次再说吧!”一再被敏瑜逗弄取笑的董夫人和车秀娟一样,都感觉到了喉咙涌上来的腥味,她忍了又忍,终于决定把矛头转向他人,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对都指挥佥事卢关荣的夫人梅氏道:“梅夫人,你家最近,后天一早先去你们家取旧衣物,你看如何?”
  “梅夫人未必就能有旧衣物啊!”梅夫人还没有说话,敏瑜就凉凉来了一句。
  我忍!我忍!我再忍!董夫人咬着牙,努力忍了又忍,才开口道:“丁夫人怎么知道梅夫人家中没有旧衣物呢?丁夫人不要以己度人的好!”
  “这句话正好是我想对董夫人说的,还请董夫人不要以己度人,觉得别人家总有捐不完的旧衣物!”敏瑜针锋相对的回了一句,而后问道:“梅夫人,我想问您一下,贵府上一季做几次衣服?每次做几次?”
  这话实在!梅夫人心头涌起一阵笑意,卢关荣是薛立嗣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不止一次的说薛立嗣对他有知遇之恩,梅夫人也曾因为这个,对董夫人十分的尊重。虽然不说是惟命是从,但起码也是马首是瞻,可是她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一个让卢关荣疼到手心里,让她恨到骨子里,依仗着和董夫人有“母女般”情分,和她分庭抗礼的死对头!如月对她做的一切,她都记在董夫人的头上。
  不过,梅夫人也不会直接和董夫人唱反调,她迟疑地看着董夫人,见她点头。方道:“不瞒丁夫人,我们家每季只做一次衣裳,每次做衣裳,我家老爷,我,还有孩子们每人四套,姨娘每人三套,下人则只有一套。”
  “婶娘,你们家呢?”敏瑜又问王夫人。
  王夫人笑了说了。基本上和卢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家没有姨娘。敏瑜再问骆夫人和其他夫人,得到的答案也基本差不多。
  “董夫人,您看。各家基本上都一样,每季都是四套衣裳,换洗着穿,一季过去。这衣裳起码还有六成新,要是如果爱护一些的话,说不准还能有七八成新。七八成新的衣裳真算不得旧衣物啊,您说可是?”
  “我没有说让她们捐当年做的衣裳!”董夫人真是被敏瑜给绕昏了。
  “可是她们不捐当年的衣裳,捐什么呢?”敏瑜反问,不等董夫人再说,便道:“董夫人自己也说了,捐旧衣物是老规矩,那么也是说每年都要捐,第一年,大家定然都有不少不穿的旧衣物,但是第二年呢?第三年呢?到今年不知道是第几个年头了,谁家有那么多的旧衣物?还不是只能每年做,每年捐,捐的都是当年做,次年还能再穿的衣物。”
  董夫人被敏瑜说得哑然,薛家人口简单,产业有多,光是制衣铺子就有三家,还都是肃州城最大最好的,薛立嗣的衣裳做的不多,但每个月起码也有两套,而她和薛雪玲就更多了,每个月都做七八套,就这样,薛雪玲还经常觉得衣服不够穿,遇上喜欢的款式让人再做了过来。所以,她总觉得满柜子的衣裳,哪里想到别人的柜子里的衣裳早就被她一年年给捐空了。
  董夫人有些不甘心的看着梅夫人,道:“玉馨,你们家也像丁夫人说的这样吗?”
  梅夫人知道董夫人希望自己说不,她低下头,轻声道:“丁夫人这话过了些,我每年都还是能留两套比较喜欢的。”
  也就是说真被丁敏瑜给说中了!董夫人满心不甘,却又不得不认输,她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叹气道:“看来还是我疏忽了,算了,今年不捐旧衣物了,以后……唉,以后的话以后再说吧!”
  在场的夫人们脸上都浮起一丝喜意,说实在的,她们真的怕了捐这个捐那个,不捐吧面上过不去,捐吧,这心里不舒坦,董夫人能够松口,她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以后的话也建议不要捐什么旧衣物了!”敏瑜却没有就此罢休,她看着对她怒目而视的董夫人,道:“反正,我是不会将自己穿过的衣物捐出来,给不知道的人,不是我小气而是这样太没有规矩体统了。诸位,我不知道肃州的规矩怎样,但是在京城,别说是穿过的衣物,用过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都不能轻易的流落出去。成了亲的夫人稍好一些,要是姑娘家的衣物流落出去,不小心落到了不怀好意的人手中,那姑娘恐怕只能以死明志了!”
  敏瑜这话一出,所有的夫人心中都是一凛,是啊,要是她们穿过的衣物落到了男人手中,那么她们真的是有嘴说不清了!家中有女儿的,更多了一个心眼,可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毁了女儿的名声啊!
  “丁夫人,捐衣物是好事,你怎么能……”董夫人真是被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董夫人,我知道您的愿意是好的,也知道您想做好事的心思,只是,董夫人别忘了,好心好意未必就能办好事。”敏瑜轻轻的摇头,道:“与其捐什么旧衣物,还不如随大家的意,愿意捐旧衣物的,那么一切照旧,如果家中没有的,那么不妨捐点银钱,不用多,每家捐一两银子就可以了。”
  “一两银子够吗?”骆夫人故意问了一句,道:“随便做一身衣裳也要五六两银子,一两银子够做什么啊!”
  “骆夫人不知道了吧!”敏瑜笑了,道:“我们捐衣物给什么人?是要给那些贫苦人家,你们说他们是喜欢更耐磨更结实也更暖和的粗布衣裳,还是喜欢稍微粗糙的手都能磨起毛的锦缎呢?一两银子起码够做三到四身粗布衣裳了,那还是新衣裳,而不是别人穿过的,不知道还要不要的旧衣赏。”
  董夫人被挤兑得说不出话来,王夫人却眼睛一亮,笑着道:“这个点子好!我们每人捐一两银子,现在就捐,完了明儿一早就派人去订粗布衣裳……唔,敏瑜,这个点子是你想出来的,这件事情就由你牵头来做吧!”
  “我刚到肃州,什么都不熟悉,还是找个熟悉的人来,免得我把事情给耽误了!”敏瑜摇摇头,笑着道:“最合适的原本是董夫人,她对这些事情最熟悉,不过,董夫人脸色不大好,一看就是劳累过度,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这样吧,婶娘您和骆夫人一起来做这件事情,我们呢?跟着打个下手出个点子也就是了!”
  董夫人的脸色是够差的,但绝对不是劳累过度,而是被你给气的!不少人腹诽着,但却没有人提出异议,她们只觉得大大的吐了一口怨气,甚至还有人立刻应和着,一点都不迟疑的掏出荷包,捡了一块大概差不离的银裸子,而后笑着道:“这是我认捐的!”
  有一就有二,不大的一会,骆夫人和王夫人手上便拿不下了,各式各样的银裸子堆在茶几上,闪着柔和的光茫,她们身后的丫鬟机灵的上前帮忙,很快,在场的二十多位夫人都捐了银子,与捐“旧”衣物相比,捐一两银子实在是太方便也太便宜了,而有些发愣的董夫人又明白了什么叫做大势已去……(未完待续。。)
  ps: *咳咳,看过好些穿越女捐衣服的光辉事迹,灯就纳闷了,连个荷包都不能流落出去,穿过的衣裳就能随意的拿出去了吗?真是好奇怪啊!

☆、第二百二十章 气病了?气病了!

  九月十五这天,习惯到南市坊楼前领馒头的人都扑了一个空!
  肃州大善人董夫人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带着满满的两筐大白馒头出现在坊楼前,脸上带着悲天悯人的慈爱笑容,和身边的人一起,将一个个冒着热气,软乎乎,白胖胖的大白馒头递给围上去的人,一边忙碌,一边好脾气的道:“一个一个来,馒头管够!”
  这可是比天降红雨还有稀奇的事情!
  谁不知道,自打肃州出了一个董夫人,初一十五的免费馒头就是雷打不动的!除了瓦剌来犯,战事吃紧,董夫人带着一群娘子军帮忙,无暇他顾的特殊时刻,巳时整,董夫人便会出现在坊楼前。天晴天阴,刮风下雨,冰雪交加不管多恶劣的天气都不会阻挡住董夫人的脚步,可是为什么今天……难道瓦剌来犯了?
  有这样念头的人不止一个,有那种胆小的,都不敢去北门看个究竟,一溜烟的奔回家,叫着不明所以的家人一起,翻箱倒柜的收拾细软,准备逃生。稍微胆大一些,则回家取了些银钱,冲到米粮铺子里,大袋小袋的把粮食买了往家搬——哪次打仗不缺粮啊,不过是缺多缺少的不同罢了。
  不过,肃州民风素来彪悍,胆小畏缩的终究还是少数,更多还是胆大之人,这些人不准备逃离,也没有回去囤积粮食,而是直接去了北门,想看看是不是猜测成真了。
  他们自然是一个瓦剌兵都没有看到,北门大开,守门的兵卒尽忠职守的守着大门,脸上一派悠闲的表情——肃州守门的兵卒都是从肃州大营抽调过来的,每三天一轮换,对于被操练的躺下就能打鼾的他们来说,守门这几日是难得的休息日,自然觉得悠闲惬意。
  瓦剌没有来犯。董夫人却断了今日的布施?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真的比天上下红雨更令人难以置信,谁不知道董夫人乐善好施之名,又有谁不知道对于董夫人来说,做善事才是顶顶重要的大事,年纪稍长一些的人还记得,当年董夫人挺着一个大肚子,临盆在即都没有断了初一十五的布施啊!
  薛家出了什么大事了吗?这是在确定瓦剌没有来犯之后的第二个念头!
  需要提一句的是,董夫人布施馒头最早的对象是肃州的乞丐和家境贫寒,吃不上饭的穷人。但实际上领馒头的却多是家境不好,又爱贪小便宜的和一帮闲汉,这些人每逢初一十五便早早的候在坊楼前,占据了有利地势,领上两个,女人孩子能省一天粮,男人也能省一顿。至于乞丐和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却不多——不是那些人不想要,而是……唉,怎么说呢。初一十五的南市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
  这回,那些已经习惯了初一十五领几个免费又好吃的白面馒头,为自家省粮食的精明人,打着关心的幌子。呼朋引伴的往薛家走去,他们自然不会承认,他们心头还抱着另外的念头——或许到了薛家能领到馒头甚至更好的东西。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他们到了薛家门口,薛家的门子一如既往的客气,没有半点架子。满脸的亲切笑容,知道他们的来意之后,叹了一口气,无奈的告诉他们,董夫人病了,临时取消了今日的布施!至于更让他们觉得亲切的白面馒头则连影子都没有见到。
  满怀希望的人只好咂摸着嘴,满心失望的散去——看来,他们只能回家吃了,唉,又少省了一天的粮食!
  第一拨人“关心”的人离开之后,董夫人便知道了自己闹出来的动静,她冷笑一声,对身边的薛雪玲道:“玲儿,看到没有,这就是名人和凡人的不一样!我敢肯定,不用到中午,满肃州的人就都会知道,我病倒的消息!”
  “那是!娘是谁啊!”薛雪玲连连点头,道:“也就娘了,要是换个人,就算是病入膏肓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多人关心。娘,是不是该让人透透风,说你是被某些黑了心肝的人给气病的消息了?”
  “娘啊,早就安排好了!”董夫人微微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道:“必然会有人打听娘的病情,而那个时候,自然有合适的人把这风声给透出去,到时候……哼哼,等到满肃州的人都在议论的时候,丁敏瑜就知道什么叫做舆论的力量了!”
  “娘算无遗策,女儿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薛雪玲笑嘻嘻的凑了上去,董夫人被女儿的饶舌逗得开心大笑,把她一把揽到怀里,笑着道:“你这张贫嘴啊!”
  就在母女俩笑着打趣,等着看敏瑜被人口诛笔伐的当口,敏瑜也得了这个消息,她微微的思索了一番之后,便让人备车,自己直接去齐府,秋霜却去了张府,请王夫人去齐府议事。
  王夫人一贯做事干净利落,敏瑜才坐下喝了两口茶她便到了,三人坐下之后,敏瑜也不拐弯,直接道:“骆夫人,婶娘,董夫人生病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吧!”
  “这么大的事情能没听说吗?”王夫人冷哼一声,道:“你也不必理会,她就这个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闹出大动静来,别说是她生病了,就算是他们薛家的猫啊狗啊生病,也能闹个满城皆知。”
  “婶娘,您觉得董夫人真是病了吗?”敏瑜微微一笑,道:“昨日宴会上可看不出有半点不妥,今天就病倒了,不觉得蹊跷吗?”
  “你的意思是……”骆夫人皱紧眉头,道:“你是认为她压根没有生病,来这么一出是奔着昨天的事情去的。”
  敏瑜点点头,道:“或许是我小人之心,但是,以董夫人的性子,应该不会因为一小小小的病痛就破了初一十五布施的惯例。”
  “你说的有道理!”王夫人点头,道:“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便是临产在即,还挺着大肚子去布施,等到生了孩子。刚出月子便又不辞辛苦的去布施,以她的性子,要真的是生病了,一定会一脸病容的去露脸,让人赞叹她生病都不忘做善事,而不是让人上门打听,除非她病得就只剩一口气了!只是,她想算计什么呢?”
  “除了我以外,她还能算计什么?”敏瑜笑了,道:“婶娘别忘了。她昨天可被我气得不轻,我敢肯定,只要有人打听她的病情,定然能够得到她被人气病了的消息。你们说除了十恶不赦的坏人,谁会刻意针对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董夫人呢?”
  敏瑜的话让王夫人脸上带了几分焦急,道:“不行,不能让她这么坏你的名声。敏瑜,我这就找人。一定把这件事情给压下去。”
  “婶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事情压下去可不是什么好办法!”敏瑜笑着摇摇头。道:“再说,神通广大的董夫人能用的人,定然比你我多得多,要把事情压下去。恐怕是有心无力。”
  “那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任由她坏你的名声吧!”王夫人有些着急,道:“敏瑜,有的时候吐沫真能淹死人。你可不能大意啊!”
  “婶娘,不用着急!”敏瑜一点都不担心,笑着道:“我只说不防,也不打压,并没有说不应对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