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了。
谨记 高效能的父母,必定是讲原则的父母。
所谓讲原则就是一旦立了规矩,就必须执行。规矩是客观的条条框框,不是父母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须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形成什么事都认真的习惯,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了。
妈妈对蒙蒙说过,“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必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你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天,蒙蒙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好了桌子,也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蒙蒙看着妈妈,想发脾气,“妈妈,我饿了。”
“对不起,蒙蒙,我也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桌子上,但是,我们有约在先,我不能随意破坏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坏它。你饿了却吃不到面包,这只能怪你自己。”
早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应该知道,规矩就是规矩,双方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
美国有个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
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谨记 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很多方法都可以获得想要的反应,其中一类是“否定性强化”,而另一类则是给孩子们一些奖励或叫“积极强化”。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酌情而定。
父母必须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一位妈妈抱怨道:“瑞克十分在乎他的爸爸,但是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话。”其实瑞克并不傻!不难想象,瑞克的爸爸肯定是个讲原则的人。
3、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会变成一种习惯,但这是一种毫无作用的习惯!
朋友,你曾经对孩子叫喊过“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吗?一些父母习惯
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这非但让你精疲力竭,并且难以奏效。靠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靠叫喊也无法“驾驶”孩子。更重要的是,威胁和斥骂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被父母渐渐引导到了对立的方面,每一次对立,都使父母的神经以及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更严重的后果是,当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比如由于工作不顺利或夫妻闹别扭等),往往会情绪失控,突破常规的状态,对孩子进行非常严厉的惩罚。这时,冲突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轻易地被一件生活琐事彻底击破。
让我们再回到崎崎睡觉的那个场景。你说,崎崎每天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会觉得幸福吗?絮叨的命令和空洞的威胁天天在他耳边回荡:“为什么你不能改掉这些毛病呢,崎崎?”、“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儿子?”、“如果有一次,哪怕只有一次,你能主动去洗澡睡觉该多好啊。”…… 崎崎忍受着这种唠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幸运”的是,他有了一种能力,可以只听自己想听的,让其他的话语统统“过耳不闻”,这就像生活在铁路旁边的人甚至听不到火车隆隆驶过的声音,崎崎学会了忽略他周围毫无意义的声音。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现在,让我们对那部“老戏”的情节提一点修改的建议。 一开始,妈妈应该预先警告崎崎,他还有5分钟玩的时间。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台闹钟或是计时器什么的来帮助你。
当5分钟过去以后闹钟响起时,妈妈应该平和地告诉崎崎去洗澡。如果他不立刻行动,父母就应该有所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一些奖励,或是一些轻微的痛苦。轻微的痛苦是一种“否定性”信号,同样可以给孩子很好的激励。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轻微的痛苦”,我建议你试一试:有一块肌肉,紧贴在脖子后部的下面(解剖学中把它称为不规则的四边形肌肉)。当它受到挤压时,大脑就会隐约意识到:“这是危险,必须避免。”当然,疼痛只是暂时的,不会引起任何伤害,但对父母来讲,当孩子抗拒服从口头的命令时,这却是一种颇为实用并且效果明显的手段。
如果崎崎知道,当他继续拖延,那么这个“否定性”信号或其他一些轻微的痛苦就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时,他将逐渐学会在这种结果到来之前赶快行动。
这种限时措施相当有效。父母不要给孩子模糊的指令,比如:贝贝,待会儿我们要出门,你只能再玩一会儿。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不会知道“待会儿”是多久。当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我们该走了。孩子会觉得很不公平。他觉得离“待会儿”还早呢。如果妈妈说:我们10分钟以后要走,给你10分钟时间收拾东西。然后定好闹钟,等闹钟响了,告诉孩子:10分钟到了,我们该走了。逐渐地,孩子对时间慢慢有了概念,他可能知道,10分钟,等于玩具火车跑两趟。等火车跑了两趟之后,孩子心理已经做好要走的准备了。这时妈妈叫他,他觉得很理所当然。这样就会达到“父母省心,孩子高兴”的目的。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老话对父母和孩子都将受益无穷
尊重必须是双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们。父母应该友善地对待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蔑视他们,或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惩罚时,通常应该避开好奇的目光和幸灾乐祸的旁观者。孩子们不应该受到嘲笑,如果这使他们感到不舒服的话。
第 2 章“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
1、餐桌是家庭中一个潜在的战场
晚餐时,3岁的卢克就是不吃那些青豆,爸爸则下定决心非要他把那些湿漉漉的小东西吃下去。
这是拥有强大权力的父母与意志顽强的孩子之间的典型冲突,双方谁也不愿后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斥、威胁、哄骗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父亲仍然没能达到目的。眼泪汪汪的卢克紧闭双唇坐在那里,一小勺青豆还在看着他。
最后,靠着更严厉的威胁,那位爸爸终于设法把一口豆子塞进了孩子嘴里。但是,卢克根本就不肯把它们咽下去。直到临睡时,妈妈除了把孩子放到床上,让那些青豆仍留在他嘴里之外别无选择。
爸爸妈妈都很困惑,卢克怎么会那么倔强?
第二天早晨,妈妈在卢克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小堆糊状的豆子。
在这场冲突中,很明显,卢克赢了一分,而他的父母却是零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30斤重的幼儿就这样打败了一个150斤重的成人。
餐桌是家庭中一个潜在的战场。在该吃什么这个问题上,父母很容易遇到孩子的挑战。你能设法取胜吗?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像卢克这么倔。但是确实有许多孩子都会在吃饭问题上和父母较量一番,这是他们很喜欢玩的一场游戏。
一个倔强的小孩就像一位优秀的将军,他会聪明地发现一些有利地形以阻击“敌人”。在两代人经常发生冲突的方方面面——吃饭、睡觉、梳头、穿衣、作业等等,只有吃饭时所有的优势都在孩子一边,而且每天他们都有3次赢得对抗的机会!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紧闭自己的小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强迫孩子吃他不想吃的东西吗?只要和任何一位有经验的父母或祖父母聊一聊,他们都会告诉你这实在很难。糟糕的是这些冲突还有相反的一面,如果你禁止他们吃不该吃的东西,孩子们反倒吃得很欢。比如,很多父母都不想让孩子吃太多的甜点,“好,安妮,就两块饼干,今天你不能再吃了。”而孩子却往往惦记着更多的饼干,他们会用可爱的声音和父母讨价还价,“妈妈,今天再吃一块,这是最后一块!”父母要是一心软,得,孩子就又赢了一分。
2、对于孩子的“故意挑衅”,父母应该严厉回击
对付不吃或吃得很少的孩子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美味佳肴放在他的面前,如果他声称不饿,那么立即把盘子收起来放进冰箱,让他高高兴兴地走人。放心,孩子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回到餐桌旁。他的肚子会告诉他:“快让我吃东西吧!”
发生这种情况时,绝不要给他提供什么甜点、小吃或糖果类的食物,只需把先前的食物重新拿出来,热一热让他吃。如果他还是反对,那么再让他到外面去玩吧。1—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过后,继续这套步骤,直到食物——所有的食物开始看起来和闻起来都美味无比。从那时开始,餐桌上的战斗将成为历史。
“饿他一天,他就会吃的!”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这个赢得“餐桌上的战斗”的简单法则。但是,只有少数父母能够在疼爱和规矩之间找到一个可接受的平衡点。更少的父母能真正意识到,很多时候,引起每天3次令人头痛的餐桌战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弱,而是孩子的主观“挑衅”。
谨记 对于孩子的“故意挑衅”,父母应该严厉回击,直到取得胜利。即使是在餐桌上!
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学会尊重他的父母是很必要的——这绝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心,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他对所有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幼年时对父母权威的看法,会演变为成年后他对长辈、老师、领导以及其他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们的看法的基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拥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会影响,孩子在这种关系中经历的瑕疵和困惑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出现。
要让孩子懂得尊敬父母,还有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到10岁时能够接受你的价值观,那么就必须在他更小的时候赢得他的尊敬。如果一个孩子在15岁以前成功否定了父母的权威,当着他们的面嘲笑和坚决反对他们的权威,那么他就会形成对他们的天然蔑视。
“爸爸和妈妈真是又老又笨!我可以随意摆布他们。当然,我知道他们很爱我,但是,我真的认为他们很怕我。”一个孩子可能不会说出这些话,至少不会当着父母的面表达这些意思。但每次当他以机智胜过长辈,并在公然的反抗和争吵中获胜时,他都会想到这些。以后,他可能会以更加明确的行为表达他的无礼。并且,如果他认为父母不值得他尊敬的话,他就可能进而反对他们的原则和信仰中的任何东西。
在冲突中,严厉回击孩子的故意挑衅是父母维护自己权威的一个方面。严格意义上来说,父母的权威并不是通过父母在对抗时的胜利树立起来的,相反,父母的权威是在平时父母和孩子的交往中一点一滴地树立起来的。在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中,父母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原则,如果孩子违背某些原则,一定要和他们沟通,为什么这些原则不可违背。父母要有耐心,出了问题要和他们讨论,让孩子学会从其他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他们也许有他们自以为正确的道理,但从其他的角度看,他们的理由或后果却是有害的。通过反复的讨论,不仅有助于父母的权威地位的树立,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只是父母的“应声虫”。
有权威的父母,孩子对他们既尊重又亲近,他们对父母的建议不会抱有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的父母,通常不会受到孩子的故意挑衅。但是,比如说,如果孩子实在挑食,而父母又不采取迂回战术,一场冲突恐怕也在所难免。聪明的父母,不应该仅仅在冲突中取胜,更应该事先预见到冲突,避免冲突。
琪琪5岁,她的弟弟2岁,他们对菜花深恶痛绝。父母知道,与其每次费尽口舌,不如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于是他们在餐桌上经常讲故事,“呀,今天琪琪采了几个蘑菇?几个大的?几个小的?弟弟愿意当小灰兔还是小黑兔?你们比比谁采的蘑菇多?小兔子应该吃蘑菇才会变成大兔子。”父母让姐弟俩当兔子采蘑菇,而菜花就是他们的蘑菇。这个方法奏效啦。两个孩子似乎忘了他们原来与菜花的深仇大恨,非常乐意吃菜花。爸爸还做了个小不倒翁,不倒翁摇到那个碟子旁边,孩子们就要吃那个菜。游戏改变了餐桌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孩子们高高兴兴,再也不挑食了。
有些父母认为吃饭就要像吃饭,但是在刚才的例子里,我们发现游戏并没有分散孩子吃饭的精力,相反,游戏密切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且父母避免了潜在的冲突,赢得了胜利。
3、如何区分“故意挑衅”与“失手”
在严厉回击之前,父母首先必须清楚,孩子做出的某种令人不快的行为是否真是对他们的权威地位、对他们作为父母的领导地位的直接“挑衅”。
美国有个医药发明家,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他决定自己去拿牛奶。可是,当他打开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时,却没有拿稳,手一松,整罐牛奶打翻在地上。当时,这个小孩子吓呆了,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淌满整个厨房的地面,他想妈妈一定会惩罚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妈妈走过来看到了一地的牛奶,却说:“哇,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孩子听妈妈这么一说,顿时就不害怕了。接着,妈妈又说:“你好厉害哦,妈咪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后来,妈妈拿着拖把、扫帚,和孩子一起把厨房打扫了一遍,整个厨房反而因此变得干净无比。这时,妈妈又把儿子先前打翻的大牛奶罐,装满了水,放进冰箱,然后再教他,怎么拿才不会把罐子打翻?——必须用双手一起拿,罐子才不会松掉,才不会打翻在地上。
这个孩子把事情做砸了,结果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根本不是那种“故意挑衅”行为。孩子打翻了牛奶罐并非出于“故意对抗”,所以他绝对不应受到父母严厉的回击。
因为孩子“失手”而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孩子不应该受到责罚,这是父母必须懂得的道理。
但是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