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975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9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没出仕,可因兄长是部堂,对于其它几部的京堂,长生也能数出姓氏。

  〃部堂里没有顾姓,可是黄公留下祖训,只允许子孙耕读传家,不许出仕?〃长生带了几分好奇道。

  〃黄公故去后,子孙不肖,家道中落,产业散尽,子孙凋零,几乎绝嗣。〃曹颙淡淡地说道。

  长生听了,皱眉道:〃就是因家道中落的缘故,这些顾家藏书才到了咱们家?〃

  他正仰慕顾景星,听了兄长的话,没有想其它的,反而想到自家藏书上。

  虽说曹寅病故时,长生年岁还小,记得不真切,可不愿意有损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曹颙摇摇头,道:〃那藏书是黄公所赠。黄公在世时,家中败像已露,不放心这些藏书,就在过世之前赠与父亲。〃

  至于闻名士林的《白茅堂集》,就是由曹寅早年在江南时编撰刊印。

  长生犹豫一下,道:〃这么宝贵的藏书,怎么会平白给了父亲……?可是因先夫人的缘故……〃

  即便曹家上下无人提及顾氏,甚至外人不少都不知晓曹寅还曾有过一房发妻原配,可曹家族谱上记得清清楚楚。

  就在前些日子除夕祭祖,长生还在顾夫人的灵位前上过香,自是记得清楚。

  曹颙摇摇头,道:〃不只是这个渊源,还因父亲是顾家外甥,父亲生母既是黄石公胞妹顾氏。〃

  就如同曹项在李家听到这段渊源时的状况一样,长生也是疑惑中带了些许激动。

  他实没想到,自己同最崇敬的大儒还有这般渊源。

  不管长生茫然无知,就连曹颙当年也是费了不少劲才知晓清楚的。

  像顾夫人那样,身为曹寅发妻,即便没有诞下子嗣,也要吃着曹家一份香火。

  顾老姨娘则没有名分,生下一子又记在孙太君名下,连上族谱的资格都没有,曹家小辈自是不晓得这段缘故。

  话题被绕了顾家与曹家的渊源上,放在颇为沉重的气氛一扫而空。

  听说即将上京的顾纳就是顾景星曾孙,长生这边就带了几许期待。

  话题跑得太远,有些事情也许长生慢慢领悟。

  曹颙便不再啰嗦,挥挥手打发长生下去……

  悠哉的日子过得飞快,似乎转眼之间就过了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这日,六部开衙。

  曹颙是乘轿子去衙门的,虽说他已经痊愈,可既然是众所周知地大病一场,总不好一下子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装装身体孱弱,说不定手上的差事还能分出去几样。

  曹颙想的很美,已经筹划着将辖下几件繁琐差事的权利,分给几位侍郎。

  六部里面,向来不缺混吃养老的。

  以前他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并非是不想偷懒,而是因曹家根骨不足,不愿因此落人口舌。

  现下么,借着这次养病的东风,说不定他真的可以悠闲。

  没想到,进了户部衙门,曹颙就被惊住。

  这个〃惊〃或许旁人看来是惊喜,可对已经决定在户部〃养老〃的曹颙来说,则是惊雷。

  原本淡定的神色也产生裂痕,他迟疑着问道:〃王爷,张大人,下官……下官……〃

  他想说自己〃才疏学浅,不堪大任〃,可随即想到这种事绝不是十三阿哥能做主的,也不会是张廷玉。

  只有宫里那位……

  吭哧了两声,曹颙方恭声道:〃下官领旨。〃

  十三阿哥点点头,道:〃虽说我与张大人也打理户部,可我有其它差事,张大人要盯着的重点也会转到吏部。户部这边,往后还需你多费心。〃

  看着眼前一个红缎子面的小方盒,曹颙实在不知当说什么好。

  先前十三阿哥举荐他去兵部,就是想要避张廷玉锋芒,去做掌部堂官。

  没想到兵部没去成,还在户部带着,可官印到手。这表示,他就是户部的掌堂,往后户部之事多是由他最后做主。

  这就是无心插柳,可曹颙却欢喜不起来。

  皇上到底再想什么?

  换做其它人,平白得了这好处早要欣喜若狂。

  曹颙却欢喜不起来,这事情委实违背他本意。

  再说,即便张廷玉不做掌部尚书,也还是掌部大学士。

  折腾一把,无非是的将那些需要张廷玉做主的户部琐事,都交到曹颙这边。

  看似体面多了,实际上却是吃了亏……


  才发现情人节到了,小九祝大家甜甜蜜蜜的。^_^(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揣测

  不管是十三阿哥,还是张廷玉,都不晓得皇上之所以点曹颙做掌印不过是几部佛经的缘故。

  在雍正看来,让曹颙做掌印,是给他增加责任,算〃惩戒〃,也算是消减他向佛问道之心。

  好好一个可用的臣子,不为自己与大清效命,去侍奉佛祖也太浪费。

  曹颙哪里晓得是因这个缘故,除了感叹造化弄人之外,还悄悄留心张廷玉的神色。
  户部从早年的糜烂,经营到现下国库丰盈,有很大一部分是张廷玉的功劳。

  曹颙从直隶总督任上回京时,户部已经整顿的差不多,他这个尚书做的就有几分占便如今又从大学士手中接过掌印之职,曹颙还真怕张廷玉嫉恨。

  像张廷玉这样〃千言万言不如一默〃的主,要是在在心里记仇,保不齐什么时候来点阴的。至于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的俗语,不过是哄人的。

  官场就是大墨缸,想要半点颜色不沾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是黑的多少的问题。

  像张廷玉这样,出身相府,又从进士熬到大学士的,侍奉两代帝王,皆被倚为心腹,城府岂是一般人可比的。

  张廷玉神色坦然,面带微笑冲曹颙高点点头,似乎是十分乐意交出手中印信。

  十三阿哥亦没有避讳张廷玉的意思,笑着说道:〃如此年纪,就成为掌部尚书,还真当闹你一顿好酒。不过念在你大病初愈,爷也就不折腾你,你将家中窖藏的好酒孝敬爷几坛……〃说到这里,又指了指张廷玉道:〃张大人那边你也不能省了,将你那边的好茶预备两包。〃

  张廷玉摸着胡子点头,笑道:〃若是旁的,老朽不敢应承;是茗茶的话,则是有些雀跃期待。〃

  任是说都晓得,张廷玉为官清廉,即便是外官冰敬炭敬,也只肯收百两之礼,超过一百两的礼物,任是多大的情面,他也是使人婉拒。

  可他还有个嗜好,就是爱品好茶。

  张家虽是桐城望族,可京城居不易,张廷玉的俸禄又有限。自打雍正登基以来,每次张廷玉升官,都伴着赐银,还有内供好茶。

  谁都晓得,特等好茶有价无市,价值绝非只有区区一两百两银子。

  张廷玉接了十三阿哥话,主动开口讨茶,并非是没见过好茶,不过是向曹颙表达善意。

  他这个前掌部,对于转印信来说,是十分乐意帮忙的。

  十三阿哥故意要孝敬,的亦是如此,不愿两人因印信转让之事生了嫌隙。

  曹颙心中领情,忙道:〃难得王爷与大人不嫌弃,下官感激不尽。〃

  同曹颙的茫然无序不同,张廷玉与十三阿哥都以为自己猜出皇上此举用意。

  六部之中,吏部与户部最为重要,一个是官员任免,一个是全国赋税。

  两部都交到张廷玉手中,张廷玉的权利就过重,远甚与其他几位大学士。将户部印信交出去,独留下吏部的,也是帝王的制衡之道。

  至于为何不干脆调离张廷玉,另选他人为户部尚书,则是因户部的重要xìng,使得皇上不愿让户部再有人事动荡。

  毕竟,户部尚书这个位置是在是太肥,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像张廷玉、曹颙这样保持住操守。

  皇上又是疑心病极重的,信不住旁人也是有。

  为了这个缘故,张廷玉不仅心中没有对曹颙生芥蒂,还颇为庆幸继任自己为掌印的是曹颙。

  换做是其他人担任新尚书,为了凸显政绩,少不得要在户部大展拳脚。

  户部整肃没两年,若是引起什么动荡,张廷玉也扯白不清。

  曹颙则不会,同僚一年半,张廷玉也瞧出曹颙不是爱多事的xìng子。即便做了掌印,也是〃萧规曹随〃。

  至于十三阿哥,也举得皇上是在分张廷玉的权,也是在安抚因病丢了兵部掌部得曹颙。

  虽说曹颙调任兵部尚书的消息,外界并不知晓,可曹颙这个当事人却清楚。

  外头都说皇上寡恩薄义,可十三阿哥却晓得,皇上亦是xìng情中人,觉得哪个好了,怎么也不会亏待。

  户部掌印尚书易人,这也是衙署里的大事,不是几人私下交接就可以的。

  三人说了几句话,十三阿哥便叫人将四位侍郎与十几个郎中都传召过来。

  不是向大家交代什么,而是通知众人,因皇上对张廷玉另有重任,所以户部印信转由曹颙执掌。

  张廷玉也对众人提及,自己往后会常驻吏部,户部恐不能时常抽身过来,希望诸位同僚齐心合力,协助曹尚书如何如何,云云。

  不管是谁做掌部堂官,对司官来说,牵扯的利益并不大。

  可对不少司官来说,曹颙与张廷玉不同。

  张廷玉与曹颙虽只差一级,可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

  曹颙在户部做过郎中,做过侍郎,辗转至尚书,可谓户部老人。

  张廷玉却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学士后才点的的户部尚书。

  张廷玉并非骄横之人,可大学士的名号、天子近臣的身份,还是使得众司官对其敬而远之。

  加上张廷玉执行圣意,整顿户部,手段并不温和,也积些一些宿怨。

  听说曹颙取代张廷玉做掌部,这些人当然是心中欢喜。

  几位侍郎心中,则是各种滋味俱全。

  按理来说,张廷玉既要执掌吏部,曹颙又是大病初愈,这两人在户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们腾出地方,那说不定就会从他们四人中点人委署尚书。

  即便不能升户部尚书,可只有户部尚书出缺,其他部堂的尚书转过来,那后边就
  是一连串地人士调动,保不齐谁就能有幸更进一步。

  没想到,张廷玉去执掌吏部的情况下还占着户部的缺,而传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颙,不过是看着神容苍白些,实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养的样子。

  现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颙成为掌印尚书,而张廷玉也没有换地方,众人心中的失望无法言表……

  等到众人退下,曹颙也在纷乱中寻到一丝头绪。

  只是他不晓得,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样,只当是皇上在分权。

  皇上再信任张廷玉,也晓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权势。

  等到回到自己官厅,蒋坚与左成都在这边候着,给曹颙道喜。

  虽说一个部堂两个尚书品级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颙既想着顺其自然,对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着听了两人恭贺。

  京城里消息向来传得最快,曹颙升为掌部尚书之事,没两日便人尽皆知。
除了曹府诸人外,最欢喜的莫过于伊都立。

  即便曹颙劝慰开导,可他心中难免依存愧疚,在衙门里做事亦带了十二分心,实怕闹出什么篓子。

  没想到,这春节过后就有转机,曹颙成了户部掌印官。

  论起排位与体面,户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却了心事,听了消息的当日就来到曹府,在曹颙面前便恢复几分本xìng。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觉得自己圆满,可是还是觉得有遗憾之处。

  至于再进一步之类的想法,他脑子中偶尔闪过,随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绩怎么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没什么发挥余地;只有边疆乱起,大军出动,才能显示兵部的本领。

  现下虽说边疆乱象已齐,可军国大事,不是一句话就能成。

  兵部功勋,暂时无望,伊都立心里就踏实下来,行事也从容许多。

  此时下无人,伊都立就不掩饰自己的抱怨,对曹颙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着,真是半点也不敢行差……听说这两年有几个新班进京,要在搁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颙闻言,不由失笑。

  对于伊都立来说,最心爱不是听戏捧角,而是多情好色。

  早年在山西时,走门路的士绅赠不是没有送美人的。

  伊都立虽不敢纳妾犯律,可也留下两个相貌出众的为婢女在身边时候。

  如今回到京城,花花世界,却与伊都这个人无缘,如何不叹息。

  这才是〃才山易改本xìng难移〃,只是这毕竟是伊都立私事,曹颙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笑着听了。

  伊都立是落衙后才的曹府,在曹府用的晚饭。

  酒过三巡之后,伊都立不再提衙门里的差事,而是赞起自己的嫡出三子。

  什么曾养在祖母跟前良善本分,什么可文可武,什么孝顺知礼。什么他们夫妻已经合计好,往后留次子次媳在家服侍,长子、三子都要分户出去。

  曹颙开始,还不太在意,有一句没以一句地应和伊都立;听到后来,却是觉得不像。

  曹颙不敢接这个话茬,便寻由子岔开话。

  直到从席上下来,安排人送伊都立回去,曹颙还有些走神。

  大学士之孙,嫡幼子,搬出府另住,不用在公婆身边侍候,这确实是门不错亲事。

  可孩子的xìng情,不是肖父,就是肖母。

  兆佳氏还把,不过是脾气硬些;伊都立本xìng也不坏,可风流好色的秉xìng改也改不了。

  有这样一个老爹,伊尔根觉罗氏三子再好的长处也都被遮住……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御下

   待伊都立走后,曹颙回到梧桐苑,对妻子提及学士府三公子之事。
   曹颙只是随口一说,初瑜却是连连摇头。
   〃不成,学士府是八旗勋贵,他们太夫人与夫人又都是大家子出身,见惯妾室通房那一套,想着是多子多孙。不说旁人,就是和硕额驸福僧阿,迎娶二格格前,也有几个房里人,直到大婚之前,才打发出去。〃
   曹颙自是晓得世家大族的陋习,点了点头道:〃你放心,我没有接伊都立的话。他也不过是想要探探我的口风,见我如此,也当晓得我的意思。〃
   说到这里,夫妻两个对视一眼,心中都觉得沉重。
  世家大族规矩繁琐,怕累到女儿,小门小户出来的,又担心人品教养不周全。
   即便是人丁单薄的宗室旁支,也是不保准的。
   就如同当年的塞什图,身是独子,寡母又明事理,可成亲没两年,还是惹出多少是非。
   曹颐更是〃贤惠〃起来,主动为丈夫抬了两房妾室,自己专心教养两个儿子。
   〃天慧要是儿子就好了……〃初瑜叹了一口气,道。
   要是儿子的话,即便娶的媳妇不贤惠,顶多让其〃病养〃便是;是女儿的话,不管怎么处置女婿,名声受累的还是女儿。
   曹颙挑挑眉,道:〃也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有一日你我不在,只要天估、恒生出息,能给天慧做靠山,天慧就不会受委屈。若是天佑、恒生都不成器,那还有她几个叔叔、几个舅舅。我就不信,他们还真能束手旁观。〃
   曹颙是长兄,初瑜是长姐,两边的小叔子、小舅子,多受他们夫妻照拂。   初瑜的脸上有了笑模样,道:〃是我关心则乱,总担心女儿嫁人就被欺负了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