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

第11章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11章

小说: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有“清华制造”的公司是最多的。
  2000年11月3日下午两点半,我来到清华创业园,感觉这个地方很神秘,我坐电梯的时候也瞪着眼,希望能捕捉到异样的东西。慧点公司在创业园有办公地点,在六道口的创业广场也有地方,而且那边比这大得多。我来错地方了,汤涛不在这边。碰巧公司的一位行政人员也要去创业广场,于是她带着我一块去。两个地方离得很近,骑自行车一刻钟便到。
  公司二楼靠楼梯的地方有一处茶几,我和汤涛相对而坐。他递给我一份公司材料,我很想马上就听到他和同仁的创业故事,于是闲聊几句就问到:你是不是认为创业是你面临很多种人生选择中最好的选择?
  应该是吧。做为清华的学生来讲,会有很多的机会。上本科的时候我考托,上研究生的时候准备考G,后来没考。其实我们走这条路是有机遇因素的,它的起步跟别的创业公司不太一样,它最初在清华的时候是一个研究中心。1996年清华成立了一个中心,叫做广东南海·清华信息产业中心,是广东省科委、南海市政府和清华合办的,做Internet的研究,在1996年搞这个很新了。当时每年举办一个叫南海杯网络设计大奖赛,全校性质的,征集各种各样的网络设计,那时候的作品跟现在比可能很幼稚了,把几台机器联在一起干一点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我们有7个人做一个网络软件,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做的过程中学校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另外,有一个办公自动化的公司找到我,说有一个网络软件,你有没有兴趣做?我们就决定做点东西,就以这个项目为原型做了“北斗”,这是慧点之前第一个产品原型,然后,这个产品在1997年的南海杯上获得了一等奖。
  从这以后,我们进入了这个中心,一直做到1998年。其实在这以前所做的事情都跟学生创业没有很大的关系,只是课外科技活动,学习知识。这个中心给慧点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它是以科研为目的的,气氛很活跃,可以接项目。
  当时1998年决定成立一个公司,有十几个人,也有一些成果了。本来也想过大家毕业后才组建公司,但毕业以后要把大家聚到一块很难,因为出国的出国,进外企的进外企……于是选择在毕业前组建团体是合适的。
  做公司风险最大的时候是在你开始有想法到产品出来之前研发阶段。这段是没有收入的,只有投入。慢慢地,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市场资源的积累,开发技术的积累,产品的积累,还有我们自己资金的积累,所以公司做起来并不难,整个就是水到渠成。
  那时候汤涛他们做公司还属于私活,不敢像现在的学生创业那么大张旗鼓。公司做了一年,学校和老师都被他们瞒得严严的。公司成立后不久,就有单可以接了,但这时候他们正面临研究生毕业,准备答辩,所以压力很大。
  毕业以后,公司的规模开始扩大,大家全身心扑在公司上后,发现研发能力增强了,于是多接一些单来做,就招了一批程序员,公司从十几个人立马扩大到二十几个人,在这期间投入做新产品。
  当时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做出了很好的产品,但在整个市场推广上非常费劲。公司的成本上来了,而产品又在研发又没法推广,1999年下半年我们非常艰苦。怎么样把我们以前用学生的眼光看这个市场的态度转变成商业化的公司管理?这个经历也是痛苦的。
  在1999年的8月份,公司进入了清华创业园,在这以后感觉整个市场机会很好,但后来的总结是,那时候的机会更多的是融资的机会,而不是市场的机会。我们也引进了两笔融资,是2000年的春节前签完协议的,2000年的春节后资金到位,但这整个的运作是在1999年的下半年开始的。当时我们市场人员可以找,但资金跟不上,所以先找到钱。
有人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知识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而风险投资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或者“催长剂”。高科技与新兴服务企业的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谨慎的传统投资模式已不可能给其提供充足的资本,于是风险投资应运而生。
  风险投资在美国出现于二战之后,硅谷是风险投资的诞生地,风险投资和硅谷的高技术创业者们一块儿成长,和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以及太阳微系统公司一块儿成长。风险投资和硅谷的创业者们一起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才铸造了硅谷今天的辉煌。
  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国家科技部下属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于1985年注册成立,因各种原因于1998年关闭。最近几年,新的风险投资公司相继成立,新一轮的风险投资浪潮即将席卷中国,风险投资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热点。
  我问汤涛,在吸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是困难还是容易?有没有深刻的感受?
  不算太容易。我们公司有很多技术挺值钱的,但1999年下半年的销售业绩达不到你想卖的价钱,人家投资要看你的销售,所以比较麻烦。1999年学生创业掀起热潮的时候,我的感受特别深,就是在清华创业园几乎每星期都有几拔投资人过来跟你谈,但大部分人都是用很陈旧的眼光来看待创业,他们不是想做风险投资,而是一种投资行为。比如我这个公司是50万,他们看了一眼想一想:那我是不是投资100万就可以控股呀?这种思想……他们过去很多是做房地产的,做期货的,做建筑材料的等等做传统行业的。当时我们公司估价是1000万,我们说我们公司值1000万,他们说不能接受这个价钱。现在这两家投资人投进来以后,一年的时间他们的投资翻了10倍,我们公司已经值一个亿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眼光的问题,当时那些投资方的眼光还没到这一步,他们还认为我投100万能占你们60%的股份,原来的50万占30%的股份,退一步说我可能占51%,你占49%,这样的话你也赚了。他觉得他投100万进来我们占大便宜了,他们很多是这种想法,但是到了今年就好多了,我们接触的投资人基本上都认同了这一点,风险投资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说,你作为这个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个人接受的挑战或者考验有哪几方面呢?
  首先是心理上的挑战,我接触一些毕业以后的同学,相比之下,我们的压力非常大,毕竟是自己的公司嘛,所以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一到下班点我就马上回家了,你永远不可能处于这种状态,你总是觉得要做的工作是做不完的,我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在想今天有个事情该怎么做明天有个事情该怎么做……两年来,我天天处于这种状态,所以对你心理上是非常大的挑战。
  创业的激情是波动的,在你成立公司的时候激情肯定很高,通宵达旦地干,但这种激情能否一直持续下去是个考验。当你公司的业务发展不满意甚至退步的情况下,你怎么样去坚持这种激情,这对一个人的心理确实是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这两年来在这方面提高很多。
  我说,很明显你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追求必定有放弃,那你放弃了些什么呢?有没有不甘心放弃的东西?
  有啊。按我们的说法就是,我们是一群俗人。生活挺单调的,工作、吃饭、睡觉,基本上就这三个,很少有娱乐,连平时的爱好也基本上扔掉了,书也看不了,原来想毕业以后锻炼锻炼身体但也没时间了……我觉得年轻人干一番事业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但是应该有一个发展计划,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懂得如何分配时间。
  要订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并不是伸手就可以拿到的,要努力去蹦,蹦着了这个目标下一个目标就会更高,这两年来我一直处于提高自我能力的状态中。
  其实我觉得作为IT企业来说,所有的人不可能一辈子做技术,年纪大一点都会从做技术朝做管理转变。在一个刚创立的企业去做,会有很多尝试的机会;在一些大的企业或者外企,它会给你很正规的培训,这是很好的,但它们给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你从做企业开始,很多事情都是你从来没有碰到过的,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那你要怎么办?你要学习,动脑筋去想,你老是这样的话,你各方面的能力肯定会提高很多。
  我可以想象,我要是毕业以后去一个国企的话,那做得好的话,我现在也只是个科长。做企业以后,我经常出去接触的是某某公司IT的主管,或某某公司的副总这一级别的人,交流的时候我会学到很多的东西。他们好多是社会阅历比较丰富,跟他们去探讨一些问题,包括跟他们去讨价还价,签合同……所有这些都是你学习的过程。
  我说,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务实,你是怎么看待这一代大学生的?我觉得这是一代很有抱负的大学生,因为他们赶上了很好的机遇,外界环境的开放,新东西源源不断地进来……这一代大学生相对于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心会更高一些,自己会有一个更高的理想。大学生始终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涉及到的知识层面非常广,这一代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很强的。
  现在大学生创业是个好事情,但是要慎重。我也接触过一些大学生创业公司,也见过他们的作品,我感觉是学校里的事情跟社会上的事情还是有差距的,就是我刚才说的,你是以技术为导向还是以市场为导向?很多大学生他们所处的社会范围很小,所接触的人也很少,如果是做适合校园用的东西,也许会找到很好的定位,但是要做供社会上人们用的东西,那就会有很多问题出来了。很多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而是从技术角度设计产品的,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往往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觉得,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去创业,但如果你没有好的想法还要创业,那就不值得了。去年清华各个系的团委组织很多关于创业的活动,请创业园的老总或副总去跟学生讲一讲:创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曾经参加了一个系里的座谈会,有一位学生就这么问我,他说:“我现在想创业,你觉得我应该做什么?”我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该做哪些东西?”他说不知道,纯粹就想创业。那我说我建议你先把你该学的课都学了,什么事情别去做,创业是水到渠成的,当你有一个想法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有外界的推动力推
  你去创业;当你没有好的想法,没有成熟的机制的时候,你想创业也创不出来。
我说,知识创造财富,创造神话,你对流行的“知识英难”和“知本家”两个概念有什么看法?
  从做高新技术产业来讲,知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块产业在拼什么呢?我用十万块钱做出来的东西,你十万块钱能不能做出来?知识的积累是很关键的,而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来讲,要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你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你看不到这个方向,你只能道听途说,别人告诉你什么然后你做什么,前两天做无线手机好你就做无线手机,或者做网站好……都是人云亦云,你没有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企业很难说它有生命力,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特长在哪里你应该做什么,因此我觉得“知本家”这个词起得特别好。
  我觉得在高科技企业里,它的老总(CEO)应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光靠“知本家”是不够的。作为成功的企业来讲,CEO主要是感觉市场方向,还要有冲锋陷阵的猛将,在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里,财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这些需要专门人员来做,而这些人来自传统企业会更好,因为它需要多年的积累,以及沉积的东西,所以,在一个企业组合里,“知本家”应该是和职业经理人结合在一起的。 
  我问汤涛有没有比较欣赏的知识英雄,他立马回答说有,而且点出人名来,就是比尔·盖茨!这位创造神话的英雄对中国青年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一次又一次地从创业者那里听到“盖茨”这两个字。
  比尔·盖茨这个人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微软的一次次转型,我觉得每一次都摸准了什么市场来卖,而且摸准了怎么样去打败一个竞争对手。比尔·盖茨也是学工科出身的,包括王安电脑,这些公司的CEO都是学工科出身的。但是有些公司走到了了技术的怪圈里面去,王安也有很好的技术,但最后失败了,可微软就不一样,他的很多东西是按市场需求来做,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推出它的新的发展方向,原来做操作系统,后来做到了office这些东西,然后做NT……像比尔·盖茨每个月还要抽出一定时间去编程序,这也说明了他的知识还在不断地积累,说明了他在不断地思考一些东西,同时又把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外界有很多人在评价这些处在浪尖上的创业公司,慧点科技也不例外。那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的汤涛,又是怎么样评价自己的公司的呢?我问起了这个问题。
  我们比创业之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应该说预想中的事情都做到了。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我对公司有一种既爱又恨的感觉,有时候面临一些问题,的确是千头万绪,必须是一点点来。
  最后我问到汤涛个人将来的打算,没想到他先考虑到的是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和公司员工的利益,他希望公司能上市,这样才能对得住大家。公司上市是他奋斗的一个目标,他认为把第一个目标实现了才能去想下一个目标。将来某一天公司上市后,他希望机会合适的时候去学习一些专业化、系统化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三十五、六岁之前都可以去学习,自己现在还年轻,还有10年的时间。
  人物印象:
  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采访汤涛的,因为他是我这次作系列访谈中第一个要采访的创业者。我跟汤涛不认识,是我那位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朋友(也是清华毕业)把他介绍给我的,当时那位朋友给汤涛打电话联系采访时,我嘱托他多说一些“好话”,没想到那位当官的朋友大声说:“你放心,这点面子他总能给我吧!”唉,想想也真是,我多虑了。我暗地里想:中央办公厅的朋友介绍的,哪敢不接待呀?
  汤涛在公司等我,专门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作访谈,尽可能不受干扰。他看起来很深沉,十分稳重。他说话连贯性很强,该说的说,没有多余的。我俩的访谈只被打断过一次,那是总经理姜晓丹来找他签字。
  很少听到他笑,也很难看出他脸上表情的变化。我曾经听过一位外校的女生说:“每一个清华学生都是那么的深不可测。”汤涛大概正是属于那位女生说的“清华学生”吧。是的,清华学生的底蕴是很深厚的,前程是不可估量的,那么我们完全能够相信:由那么多清华学生的智慧汇聚成的慧点科技,它的前程也是不可估量的。
   西部人的悲壮
创业者档案:韩磊,1978年生于西安,1997年9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为四年级学生。1999年9月与两位同学成立叮当工作室,后加入三位同学于2000年4月一起成立“好不好”网站,被誉为“交大第一家网站”,由于6位创始人要完成本科学业,该网站于2000年9月关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