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的生活质量 >

第7章

我的生活质量-第7章

小说: 我的生活质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耄爰芽隙ㄊ且偎换岵呕岢隼吹模⒆佣际钦庋褪窃绲搅耍彩窃谂员咔谱牛饶慵辈豢赡偷氖焙蛩耪境隼础M蛲蛉盟挥邢氲降氖牵崽崆罢驹谀抢锏人U馊盟牒玫慕疟救看蚵伊耍Φ匾种谱】裉男模故侨梅爰芽闯隽怂南残斡谏�
  冯佳还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样子,她把手伸给王祁隆,说,你好啊!然后回转身把一个又小又瘦,像打1840年那阵儿刚从大烟炕上抬下来的烟鬼一样的男人推到他面前,说,这是阿强。又跟阿强说,这就是王祁隆。
  王祈隆足足有三分钟没有明白过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阿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但很快他就闹清楚是怎么回事了,阿强是冯佳带来和他们一起吃饭的。他的心沉了一下,但面上并没有露出什么来。他说,那我们就先吃饭吧!
  他们进了面馆,坐好了,要了三碗热干面。王祈隆看看冯佳,又看看那个阿强。
  阿强说,我们这么几个老大的人,只吃碗面算怎么回事啊?
  他没等王祁隆表态,就要了两个小菜。凉拌皮蛋黄瓜,红烧麻辣小黄泥螺,外加两瓶啤酒。阿强咕咚咕咚把啤酒倒在两只碗里,推给王祁隆一只,自己也拿了一只,互相碰了一下说,喝!哥们!
  然后一气喝了个碗底朝天,嘴上粘着白沫说,我一个人就可以干两瓶!
  那一阵儿王祈隆好像变成了客人。那阿强说喝,王祈隆端起碗就喝。冯佳说,吃啊!王祈隆就拿起筷子夹菜。
  他们把菜和面都吃完了。三个人缓下来,坐着喝面汤。喝了很长一阵子,冯佳和阿强都看着王祈隆。王祈隆突然明白,该他算帐的。
  总共是花了差两角不到七元。不知道阿强有没有喝晕,王祈隆是晕了。接下来的事情都是冯佳指挥着他干的。她让他买了电影票,又让她在电影院门口的水果摊上买了二斤橘子和半斤花生米。找到坐位,阿强很轻松地就在王祈隆和冯佳中间坐了。从头到尾,王祈隆那天连冯佳的衣服角子都没能碰一下。
  电影散了场,冯佳干脆就没有再回学校,她和王祈隆道了别,就挂在阿强的胳臂上走了。
  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消失在昏黄的路灯下,王祁隆的心像被水浪冲击的江堤一
  样一块一块地坍塌下来。江边上的晚风是有些凉意了。
  如果……。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王祈隆一句台词也想不起来了。
  本来是场游戏,可王祈隆玩得过于投入,就真的有些陷进去了。这中间又莫名其妙地横出来一个阿强,王祈隆塌了方的心情恶劣到了极点,竟然比爱了一场又失恋还要失落。回到宿舍,躺在被子里的时候,他不再单独想念他的中学同学李晌姑娘了。他把他心仪过的姑娘来了个沙场秋点兵。那些姑娘也真听话,听到招呼应声而来,都千依百顺地粘在他的手上,直到让他的激情喷射而出。这样他才觉得心里舒服了一些,慢慢地睡着了。
  王祈隆以为,冯佳第二天总要给他解释一下什么的。冯佳却什么都没说。本来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让王祈隆万万想不到的是,又横生出来一些枝节。首先让他难堪的是那丑婆娘马秀秀,她和潘明军一起碰到王祈隆,就开玩笑说,什么时候也请我们吃饭看电影呀?
  王祈隆真想回敬她,看见你这个样子,不吃已经想吐了!
  班里的同学显然是都知道了,见了王祈隆挤眉弄眼的,或者故意说,又有内部片子了哇!王祁隆只当没听见,又天天去阅览室抢座位了。他再见了冯佳,看都不看她一眼。冯佳赶着向他解释说,我什么都没说啊!肯定是我们在一起吃饭大家看到了。
  王祈隆连头都不扭一下,直直地走过去。
  冯佳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在他散步的时候追在后面说,王祈隆,对不起!
  王祈隆紫着脸,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这次他说话了:请你离我远一点!
  冯佳跟在他后面哭了,冯佳说,我根本没想到会伤害你。我和阿强上大学前就定了的。阿强有工作,他在钢铁公司上班,一个月可以拿四十多块钱。冯佳说,我家里条件不好,我爸爸一个人的工资怎么可以养活十口人?我上大学的费用都是阿强给的啊!
  说到这里,她已经完全被自己打动了,哭得越发伤心起来。
  王祈隆站了下来,他看着这个城市女大学生冯佳,一时百感交集。他看到了在她的优越和高傲下面,掩盖的那些脆弱。就像那些繁花似锦的霓虹灯,白天看起来无非是些苍白而又冰冷的玻璃管子罢了。对于一个高不可攀的城市而言,王祈隆觉得也不过如此。因为农村的贫困是单纯的,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而已;而城市的贫苦却是双重的,既有物质上的贫乏,又有精神上的恐惧。他们更像是踩在高跷上生活,一脚踏空就会呼呼啦啦塌下来。看到了这一点,他忽然找回了曾经失去的自信。他本来想说些更有男人味儿的慷慨激昂的话,可是,他告诉冯佳的是,你还把笔记交给我吧!
  漫长的四年大学生活,王祈隆觉得象是踩着一个鼓点走过来的。过去了,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没有曲折,也没有浪漫。这种日子给他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给今后的生活也不应该留下。好像是一头扎进了一个悠长的隧道,见到光明,也就是走到了旅途的尽头。
  王祈隆他们就要面临毕业分配了。
  从不求人的王祈隆,也开始羞红着脸,向班主任打探情况。
  七八级的大学毕业生当时还是很受宠的,除了按计划分配,一些缺少人才的单
  位甚至会直接跑到学校去要人。王祈隆的学习成绩是全优,班主任私下里跟他透露,根据他的条件,可以留校,或者到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再去进修两年,按研究生待遇,条件是毕业后留校当老师。而且基本已成定局。
  王祈隆就要变成一个武汉人,而且要做武汉人的先生。不管这座城市让他经历
  了什么样的打击,他觉得让他还手的机会终于来了。妈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暗暗下定决心,他要征服这座城市,他一定要让他妈的武汉人看看王祈隆是什么人!
  分配结果在大家忐忑的期盼中终于拉开幕布。有许多人哭了,更多的人却是在欢笑。门口的小饭店里到处都有毕业生们欢快的影子。王祈隆傻了,全班四十多个同学,只有五个人分到了省会以下的小城,而且全是农村来的孩子。
  王祈隆捏着那张派遣证,就像捏着自己的命,去见了班主任。他多么希望是他们搞错了啊!但班主任明白无误的表情,却一下子浇灭了他心中的全部希望。班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班主任说,我不该告诉你太早,原来定的留校名单里确实有你,现在是换了李成一的。王祈隆闹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李成一家就是武昌的,父母都是官员,可他是他们班学习最差的一个。
  所有的屈辱顷刻之间全都回来了,他刚刚激起的雄心壮志反过来像一记耳光煽在他的脸上。
  但王祈隆没有倒下,他什么都没说。他又想起他在见冯佳之前突然冒出来的那句话来,反正还年轻!这句话用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泛在心里的滋味却是一样的。但不管怎么说,还得打起精神面对新的生活,面对家乡的亲人。
  他心里还站着他的奶奶啊,二十四岁的王祈隆!
  见了奶奶,王祈隆故意说是他自己要求回家乡的。奶奶听了孙子的叙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但她什么也没说。王祈隆已经看出了奶奶的情绪,知道她是什么都不想说了,自己的分配很显然让她失望。他违了心意拉起奶奶的手说,不是我不想再到北京念书,也不是我不想留在武汉。奶奶,我只是想回来守着你老人家。离开了你,我觉得我什么也不是。
  本来很倦怠的奶奶,却一下子激灵起来,他拉住孙子的手,脸色一下变得像一张白纸。她的眼睛在孙子的脸和手上游移着,手哆哆嗦嗦好像控制不住。从孙子去上大学,她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看过孙子。她发现孙子长了一双出奇的大手。
  细腻修长,像一张蒲扇。
  王祈隆被奶奶的神情吓坏了,他坐在床上抱住奶奶,问,奶奶,奶奶,你怎么了?
  奶奶一下松懈下来。没等到孙子说完。她坐在那里像睡着了一样,眼皮耷拉下去。奶奶老了。奶奶脸上的皮松松地胯下来,在十五瓦灯泡的照耀下,像一堆枯树根。
  第三章
  王祈隆是毕业的第二个礼拜到阳城地区农业局报到的。
  回到了家乡,他身上的力气好像突然又回来了,举手投足都充满了自信。就连他身上洗得雪白的衬衣和蓝咔叽布裤子,都重新变得雅致起来。他有足够的信心,他是大学毕业生,那在当时是个说起来就让人啧啧咂嘴的资历。而且,他王祈隆可是被地区农业局亲自去省人事厅挑选回来的。
  王祈隆想像着他去农业局报到的情形。肯定是会受到热烈欢迎的,因为据说他们这个地区整个农业口就他一个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局领导要是接见的时候,他该怎么样说;在机关为介绍他而召开的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他当着大家的面该怎样说。他这几年的书是没有白读,算是出过门,见过世面的。他提前把什么都想了,他甚至想好了对领导分配给他的工作他如何干出好的成绩来。积攒了十几年的文化知识还没有真正派上过用场,他一定会好好利用,成就一番事业。
  哪怕仅仅是为了奶奶!
  之所以毫不犹豫地来报到上班,他就是为了奶奶啊!不枉奶奶这么多年的灌输,王祈隆现在自己都觉得他是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他自己想,成就事业也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里。奶奶对他回到河南好像有些失望,他对奶奶说,实际上也是对自己说,我会干好的!
  王祈隆洗了头,换了衣服,把自己弄得整整齐齐,踌躇满志地到阳城地区农业局报到了。
  农业局设在行署办公大楼的四楼上。陈旧的苏式红砖楼,尘土在外面墙上积了很厚,里面显得暗无天日。办公楼虽然破旧,但政府威严的架子还在,所以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王祈隆的好心情。但是接下来的一切,显然不是王祈隆所能想象的。
  王祈隆没有见到农业局局长,副局长也没见到,他只见到了办公室管人事的老张。五十多岁的老张似乎是个好人,他透过老花镜使劲地看了王祈隆一会儿,说,领导都去开会了,你先到行署招待所里住下吧。过去没来过阳城吧?没事你先在城里转转,有什么事情就找我。
  阳城是三国时期的古城,这个曾经被历史上好几代君王做过统领天下之地的小城,现如今早已风华褪尽,显露出岁月深处的疲惫和麻木来。王祈隆在城里一连转了三天。在灞陵桥,看着关公辞曹处的纪念碑,想着当年关公就是站在这里,作别曹操,踏马西去,过五关斩六将,心里竟凭添出一些感慨来,联系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更是有了欲说还休的况味。
  三天里,王祈隆每天都是先要到农业局报到的,人家还没有上班,他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好在那老张还不烦,总是不紧不慢地说,来啦?然后打开办公室的门,先把他让进屋里坐下,倒上一杯水。这些个程式化的动作,却让王祈隆很感动。老张做完这些动作之后,就把自己埋在报纸堆里,好像把王祈隆给忘了。直到他感觉到王祈隆的尴尬来,才会问些不疼不痒的官面上的话,却始终不提王祈隆工作上的事。这样一来,王祈隆反而不好直接问了。老张是个兢兢业业的机关公务员,并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有时候看起来非常热情洋溢,想着他会说出很多话来,可说了一两句就没有了。王祈隆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说,我先走吧。那老张也不挽留,说,走了啊?王祈隆逃也似地离开老张的办公室,手心里竟积满了汗水。
  老张确实是个好人,但有时候和好人在一起会让你更累。
  有时候王祈隆拘谨地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有人手里端着一个茶杯,踱着方步走进来。人家一进来,他就赶忙站起来,一副谦恭的样子。哪知人家看也不看他,过来站站、看看,有时候说句话,有时候连句话也不说就走了。他站了几次,老张就说,你别站,他也不认识你,站起来干嘛?王祈隆说,怕是人家领导过来找你。老张笑道:领导哪里会下来找我?再者说了,要是领导真过来,我不早就
  站起来了!
  第四天,老张看到王祈隆就露出了笑脸。老张说,批了批了!领导批了,让你去地区农校当老师。我现在给你开信,今天就可以报到了。
  老张只顾自己高兴,他没有注意看王祈隆的脸。年轻人的脸唰一下白了,老半天才蹦出来两个字:农校?
  是啊,是啊,是咱们地区的农校啊!
  我不是农业局要回来的人吗?怎么会去农校?
  唉!你没弄明白,农校还不就是农业局的嘛!农校就是属于农业局管理的。
  王祈隆想一想,老张说的是没错,农校确实是农业局系统的。而且这个事情,和老张也说不清。王祈隆说,张科长,我想见见局长。
  什么?老张的眼镜差点掉下来,你想见局长?
  是!王祈隆的情绪已经反映在声音里了。
  老张半天没说话。他把王祈隆的派遣证仔仔细细叠好,放在自己面前,像在思索一件重大的工作部署。停了一会儿,说,年轻人啊,我看你是个很稳重的人呢!
  王祈隆看着他,没说话。
  局长忙得很啊,我想见他都很难。我建议你还是先去报到吧,等你熟悉了情况回头再说。
  王祈隆觉得自己的心和身子正在一点一点地往地下陷,脸上的表情不知是气愤还是悲哀,有一种被拐卖的感觉,血一波一波地往脑门子上冲。
  老张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王啊,你还年轻,有一份固定工作已经不容易了!我孩子他们年龄比你都大,还在家待业呢!好好干,什么都得一步一步来。老张又说,小王啊,我在农业局都干了三十多年了,混了个科长还是副的。年轻人,干点事儿容易吗?
  王祈隆就这样进了距阳城市内还有五公里的农校。学校坐落在三国时期的一处遗迹旁边,据说这曾经是魏国的一个演武场。学校院子的东南角还有一座古庙,古庙边上有几棵柏树 ,粗大的树干腐朽弯曲,大概很有一些年龄了。学校很有可能原来就是在庙院里设的,不知道刚建校的时候,有没有让学生们在宽敞的庙堂里上过课。现在的学校显然是比原来的庙院扩大了几倍,抑或是十几倍。
  倚着庙堂往后走,是几排矮矮的青砖瓦房,房子的年龄大概比王祈隆还大。院子里普通的树都是有些资历的了,好像都有灵性似的,不管生长在哪里,就像天生就应该在那里一样,雄踞一方。学校院子里大块的空地都被学生和老师家属种上了各种青菜,春季里还种上一些瓜果和花生,这既体现了农校的特色,也使院子里到处都是绿色。这个学校每年的招生名额很少,几个年级的学生加在一起也才几百人,即使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学校荫荫的绿色也会遮盖住他们,好像农校的主角是植物而不是人。院子的西边有一条河,河面不宽,水流量也很小了,可是水却是出人意料的清澈。傍晚有河风吹起,人走在河堤上,是多么的清爽啊!
  这里其实是一个很神仙的地方,只可惜和王祈隆的想象差距太大了。他又太年轻,那个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