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36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136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本王的名义下发军令,任命游击军承宣使萧充,为幽云卫戍区指挥使,任命韩毅为幽云卫副指挥使,即日上任,不得有误。”一阵沉默后,王钰突然说道,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军心。萧充是个合适地人选,虽然有一半的契丹人血统,但他在大宋军中任职多年,骁勇善战,以沉稳著称。
  “是,下官马上去办。”吴用应了一声,正要出去。
  “慢,再传一道命令,任命董平为宁夏都护府都护长官,即日启程,前往西夏主持都护府的筹建事宜。”金军意图南下,西夏这块地方,千万不能乱,必须得看守住,裁军必须马上进行。
  吴用一听,停足不前,已经向王钰建议过很多次,董平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独挡一面。这都护的职务何等重要,几乎就等于是西夏的太上皇,管着大宋在西夏的军事基地。人选万万马虎不得。
  见吴用欲言又止,王钰猜到他想说什么,遂对他说道:“吴大人,本王知道你对董平有看法。可眼下实在是找不到比他更合适地人选,先将他派过去,稳住阵脚再说,日后若有合适人选,再撤换也不迟嘛。”
  听摄政王这么一说,吴用知道,木已成舟,怕是不能改变了。可董平这个人,实在是难以挑起大梁。摄政王若用这个人,好比当年诸葛亮用马稷,早晚必出大事。吴用正焦急时,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在西北边境戍边多年,经验丰富,只是不知道王钰肯不肯用他。
  “摄政王,既是任命董平为都护,就得给他加上一个谨慎持重的副手,方可万无一失。”再三思量,王钰决定向王钰推荐这个人。
  “哦?请说。”王钰问道。
  “这个人王爷也认识,当年他依附于赵构,先是被赵构调到幽云,监视种公。后来又随赵构南下,驻守江宁府。因其嫂自杀身亡,他万念俱灰。辞去一切事务,回乡守孝。”
  王钰马上想了起来,他说地是范道远,岳飞的老上司。这个人倒是有些本事,可他一再的投靠赵构,反对自己,若不是他嫂子自杀,恐怕还不会投降。这么死硬的反对派,能用吗?
  “摄政王,范道远此人,正直不阿,极重情义。王爷若以德报怨,委以重任,他感念摄政王恩德,必以死相报。再者说,如今王爷扶天子以令诸侯,若以天子诏书相召,他岂敢不从?”吴用料定王钰心中有所顾忌,赶紧加以游说。
  “本王倒是不反对起用他,就怕他还想着嫂子自杀一事,不肯就任呐。”
  “无妨,青州知府慕容彦与他是八拜之交,生死兄弟。王爷亲自修书两封,一封给慕容知府,一封给范道远,此事必成。”
  思之再三,王钰点头道:“好!就依吴大人所言,本王即刻写信。”说罢,快步走到案边,铺开纸张,执起毛笔,却半天不见落下去。
  “呃,这个,吴大人,还是劳烦你代笔,本王盖印就是,你也知道,本王那笔臭字,实在没脸见人……”王钰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吴用忍俊不禁,应了一声,上前挥毫,以王钰的名义,写成书信两封,再经王钰盖上大印,即刻发往青州。
  吴用一走,王钰开始思考起对策来,这仗,肯定不能打。可金国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退无可退啊。
  抬头看着那副地图,王钰陷入了沉思。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没有什么办法?以前,赵在位时,用的都是赔款求和的招数,现在肯定不可能。
  完颜晟既然识破了自己的企图,心中想必是恼怒,这次还搬来了鞑靼部,摆出了势在必得地架势。如果没出什么大事,想必是不会退兵的,除非……
  目光落在蒙古草原上,王钰突然想到,大宋国内尚且有诸如赵构,柴桂这样的反对势力,金国版图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如果金国后院起火,那他就不得不退兵。
  “唉,妈的,当年怎么不多读点书,要是知道金国国内现在的形势就好了。”王钰对大宋的历史,尚且是一知半解,对这个时候的金国,甚至连宋人都不了解的蒙古,就更是束手无策了。不过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几千万人口,我就不信没有一个熟知番邦的。
  第三桶 第一百五十六碗 薛禅金刀更新时间:2007…12…28 17:33:37 本章字数:5882
  幽云前线,一片阴霾,据斥候回报,上雄城内,兵繁。从金国国内赶来的援军,出平川关,经咸都,已经与上雄驻军会合。总兵力,恐怕会逼近二十万。被王钰任命为幽云最高军事长官萧充,一上任之后,与众将商议,决定一面加固城防,一面调兵遣将,意图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消极防守。
  但随后,摄政王的军令传到前线,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按兵不动。这道命令,让前线将士大为不解,历来对外强硬的摄政王,这次怎么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人家快打到鼻子底下了,还按兵不动?可不管如何,军令如山,萧充马上执行了王钰的命令,收缩防御,坚壁清野,决定以逸待劳。
  远在京城的王钰,在给幽云前线下达了防守的命令之后,也忙活开来。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对金国国内形势有所了解的人。这件事情,让王钰意识到一个问题,宋军的情报工作,做得不够好。以往侦察,情报,刺探等事务,笼统的归纳在枢密院,而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情报机构,这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古训,是相违背的。宋军,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专业的情报机构。
  这时,王钰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在鄂州认识的淮西卫指挥使刘三石。刘三石在宋军之中,名声不太好,一来他脾气古怪,不善于逢迎之道。二来,这个人有些“不务正业”,平常就琢磨一些旁门左道。所以,尽管他曾经剿灭过洞庭湖的水贼,却不得升迁,连兵员装备也没有给他补充。一纸调令。刘三石被免去指挥使的职务,征召进京,听候枢密院的安排。
  “哪儿疼?牙疼?是不是上火了?”童素颜站在一边,神色略显焦虑的问着耶律南仙。而后者,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王钰那半边肿得老高的脸。王钰自己呢,则坐在太师椅上,一面让耶律南仙在他脸按来按去,一面聚精会神地看着军报。
  “哎,说起来倒也真怪啊,你说他二十万大军。也跟我军一样,按兵不动,在等什么呢?”这个问题,让王钰百思不得其解,按说兵贵神速,打得就是一个措手不及。金军大部队已经集结完成,可还在上雄城内。不见行动,这有悖常理吧?
  正说着,下人来报,枢密副使吴大人求见。一听吴用来了,王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吴用此来。必定是带来了好消息。童素颜见王钰有公事在身,便引了耶律南仙和红秀二人退出了书房。
  不多时。吴用快步赶来,人还没有进门,声音倒先传进来了:“摄政王!好消息!”一听这话,苦了半天脸的王钰立刻眉开眼笑,这八成是找到人了。
  “王爷,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这天子脚下,就有一位熟知番邦的奇人。”吴用看来心情也不错。这段时间,求贤令发出去那么久,愣是没有一个人来应征。谁料到,要找的人,就在京城外。
  “谁?人呢?”王钰往吴用身后一瞧,不见人影。
  “在府上候着,没有王爷钧旨,这靖王府可是随便能进的?”吴用笑道。
  “嗨,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些虚头巴脑的。赶紧把人带进来。”王钰苦笑道。不一阵,人来了。王钰一看这个人,就觉得有些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可一时想不想来。
  那人年近六十左右,鹤发童颜,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见了王钰,展颜一笑,躬身拜道:“摄政王殿下,别来无恙否?”
  王钰干笑着还礼道:“有劳先生过问,一切安好,不知您是……”
  那人与吴用相视而笑,随即说道:“王爷贵人多忘事,不记得当年招安梁山的事么?”
  招安梁山?那可有些年头了,当时自己才是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一转眼过去十年了。王钰绞尽脑汗,又一再的打量着眼前这个人,前思后想,总算想起来了。
  “哎呀,闻老夫子!失敬!失敬!”王钰几个大步跨上前去,一把执住那人的手,摇了又摇。你当此人是谁,正是北宋有名地大儒,闻焕章。此人在士林之中,声名卓著,被推为一代大儒。当年高俅领军征梁山,连战连败,还特地请旨,要求调这闻焕章,入军参谋。
  高俅最后战败,自己也被捉上梁山,但这并不说明闻焕章徒有虚名,只因看不惯高俅飞扬跋扈,所以效法三国徐庶,不为高俅设计而已。日前,见王钰发布求贤令,于是毛遂自荐。
  “当年梁山一别,老夫子风采依旧哇。”王钰客气的说道。读书人在大宋地位很高,更何况是闻焕章这样的饱学鸿儒。
  “哪里哪里,倒是摄政王威风不减当年,哈哈。”故人相逢,总是让人喜悦的。两人寒暄一阵,分宾主坐下,王钰执礼甚恭。用完茶后,闻焕章直接说了明了来意。
  “王爷,实不相瞒,老朽平生喜欢闲云野鹤的日子,除了读书之外,最喜游历四方,比弱冠之年算起,至今已经四十余年,游遍大宋各地。日前,老朽刚刚从金国回来。”
  嗯?从金国回来?目前宋金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这闻焕章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敢单枪匹马,游历这有些太扯了吧?
  见王钰微笑不语,显然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话,闻焕章解释道:“是这样的,兰州地刘焉刘大人,与老巧是故交,早在王爷西征之前,老巧就从兰州出国门,老将军派遣亲信护送,乔装改扮,一路深入草原,游历一年才回京。”
  没等王钰说话,吴用在一旁接过话头说道:“闻老夫子不但博学多才,对于奇门遁甲,五行八卦,周易算经,甚至是岐黄之术,都有所涉猎。此次游历。深入草原各部,对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外族,传授医术,悬壶济世。在当地,可是被当作神人一般呐。”
  这么一说,王钰信了,奇门遁甲这肯定是扯蛋,但是这悬壶济世的医术,相信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所急需的。那些人,过的是游牧狩猎地生活。甚至还没有脱离原始社会,闻焕章地学识,对他们,可是新鲜东西。
  “此交,老巧有幸结识了蒙古乞颜部地首领,合不勒汗。那是一位孔武有力,一顿饭能吃一整只羊的勇士。可他生了怪病,性命垂危,是老朽是汉人的医术,将他救活。合不勒汗为了感谢老夫的救命之恩,遂赐我薛禅金刀,并与我结成安答。”
  如果王钰从前认真读书的话。他会为这个消息感到振奋的,因为合不勒。是铁木真的曾祖父。
  “王爷,所谓的汗,也就是……”吴用怕王钰不明白,急欲解释。
  “所谓的汗,也就是首领地意思,安答,是兄弟的意思,薛禅是对蒙古有重大贡献,并且德高望重的人。薛禅金刀。是这种人的荣誉象征。”王钰轻笑道。吴闻二人闻之色变!王爷长在中原,却对蒙古如此了解?他们哪里知道,王钰这句话,不是是从金老先生的小说里面看来的。现在才知道,金老不是在胡吹。
  “先生,请问,这乞颜部在蒙古草原是什么样的地位?势力大么?兵力有多少?现在地蒙古草原,是怎样一种局势?”这些问题,都是王钰急欲知道的。
  “回王爷,乞颜部蒙古一位首领海都汗所建立的。他也是合不勒汗地祖先。现在的蒙古部族,从过去地分裂之中。渐渐形成统一,共同推举首领,这就是合不勒汗。现在地蒙古草原上,势力最大的,还是要数塔塔儿,也叫鞑靼,他们臣服于女真人,被女真利用,攻打蒙古诸部,蒙古人对塔塔儿和女真人恨之入骨,但是又不得不对他们卑躬屈膝。我观合不勒汗胸有大志,意图统一蒙古草原。”闻焕章将自己知道地事情,合盘托出。
  王钰分析着他的话,现在的蒙古草原,已经从过去的分裂状态,渐渐向统一迈进。早晚必定会成为女真人的心腹大患,这是历史上已经证明了的,不用怀疑。而以乞颜部为代表的蒙古诸部,又与女真人,塔塔儿人有深仇大恨,这倒是个机会。
  “先生,想必你也知道,眼下女真人在东北蠢蠢欲动,意图犯我边境。可国内需要是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深化新法的推行。朝廷不想打这场仗,敢问先生,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办法?”王钰谦虚的问道。
  闻焕章闻言大笑,吴用与王钰均不解其意。
  “王爷胸有成竹,又何必来问老朽?否则,您也不会发布这求贤令吧?”闻焕章笑道。
  王钰笑而不语,半晌,方才拱手说道:“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王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托付给先生去办。还望先生不辞劳苦,替朝廷走这一遭。”
  闻焕章既然来了,早料到王钰会有事情交给他办,当下站起身来,正色道:“为国效命,当仁不让,摄政王只管吩咐就是。”
  “好,本王欲任命先生为大宋使节,前往蒙古,游说合不勒汗,共同抗金。”王钰说道。
  “嗯,蒙古人与我们有共同的敌人,相信合不勒汗会非常愿意与大宋结成同盟。”
  “如今西夏尽在我掌握之中,先生有我亲笔手札,再加上那柄薛禅金刀,应该通行无阻。本王就在京师,静候先生佳音了。”王钰语重心长的说道。
  但愿闻焕章此去,能与蒙古人谈妥,相约一同攻金。如此,女真人就会腹背受敌,莫说解除眼下的危机,就算将来,大军北伐,他们也是急先锋。只要与蒙古联合,再加上西辽国,女真人是三面受敌。
  闻焕章走后,王钰似乎还是不太放心,又走到那副地图面前,沉默不语。不时的发生叹息之声。
  “王爷,闻老夫子已经同意前往草原游说,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吴用深知王钰的脾气,见他这般模样,想必心中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
  王钰几度欲言又止,伸出右手,在地图上不停地划着。口中念道:“你不知道,我是真不情愿和蒙古人合作。可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权宜行事了。养虎为患啊……”
  吴用虽然嘴上说着王爷英明,深谋远虑,可心里却不以为然。想那不毛之地,化外之民,干地是游牧狩猎地勾当,过的是茹毛饮血的营生,何至于让王爷如此忌惮。他哪里知道,就是他眼里的蛮夷外族。以星火燎原之势,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任何军队,在蒙古铁,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先生,拿刀来。”一阵沉默之后,王钰突然说道。
  吴用虽不解其意。但还是出书房吩咐下人,取过了一柄尖刀。王钰接过,就在书房的柱子上刻划起来。吴用在一旁仔细看着,但见王钰一笔一划,刻下了“蒙古”“铁木真”这五个大字。
  刻完之后,王钰盯着那些字样好半天。竖起手指道:“千万不要小看蒙古人,等着看吧。早早晚晚,他们会是我们的劲敌。”
  大宋绥靖元年七月初,王钰秘密任命闻焕章为大宋使节,由他亲自挑选卫队护送,经西夏境内,入蒙古草原,游说蒙古部落。闻焕章的使团,给蒙古乞颜部可汗合不勒,带去了大宋皇帝的诏书。和摄政王的书信,以及大批地金银,药材。
  这件事情,王钰之所以不愿声张,一来是怕女真人察觉,二来是怕朝中大臣反对。因为在这些读着四书五经,念着之乎者也的大人们眼中,蒙古人,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以如此的礼遇,去结交一些茹毛饮血的蛮子。这是不是有失大国风范?
  就在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