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47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147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刀。
  “尊敬?对,尊敬,对于一个勇武善战,不屈的反抗着压迫的民族,本王由衷的表示尊敬。蒙古人的铁蹄,能踏碎一切枷锁。”王钰笑道。
  礼部尚书从这两位地语气中,听到了不和谐的味道,赶紧出来打圆场:“两位,王上亲自驾临驿馆,是为了聆听蒙古人地请求,二位有什么话,不妨坐下来说。”
  王钰点了点头,正要到上首坐下,不料,也速该立马纠正了曾大人的话:“请摄政王原谅我的鲁莽,这位大人的话说得不对,不是请求,是要求。”
  王钰看了他一眼:“要求?好,坐下来说。”
  双方分宾主坐定,曾尚书询问此次蒙古使节以及也速该本人半途而返的原因,方才知,也速该在回蒙古草原的路上,碰上了奉俺巴孩大汗之命,出使大宋的使节。于是,一道回来了。
  “汉人有话句,叫开门见山,有什么话,请直说,不必忌讳。”王钰保持着礼仪之邦的应有的礼节。
  “是,摄政王殿下,我奉蒙古王汗俺巴孩之命,向您以及大宋提出质问。按贵我双方的约定,我们的联盟是互相信任,平等的联盟。一方受到攻击,等同于对整个联盟的进攻。俺巴孩大汗想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蒙古人浴血奋战的时候,汉人却袖手旁观?背信弃义?”也速该极不友善的问道。
  王钰并没有介意他的无礼,略一思索,即回答道:“不错,这是盟约,汉人向来重信,我们绝不会失信于人。但是,我不打无准备之仗,本王需要知道,现在的事态到底是怎么样,双方的兵力布置,以及对比情况,蒙古人对此次作战的态度,决心。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本王的决定。”
  “摄政王是在怀疑我们蒙古人的决心?女真人欺压我们,向我们征收重税,视我们为下等人,女真人和塔塔儿的骑兵,在我们的草原上践踏,杀害我们的兄弟姐妹,抢夺我们的珍奇宝物,蒙古人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作为同盟,我们要求宋,辽,夏,高丽出兵支持。”蒙古使节强硬的姿态,让王钰有些不舒服。
  而且这位使节口气好大,一出口,就要四个国家支持他。没有错,西夏和高丽是大宋的属国,大宋可以命令他们出兵相助,从四面八方攻击金国,可西辽国却不是。蒙古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提出这样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意欲何为?
  第三桶 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更新时间:2007…12…28 17:59:26 本章字数:4028
  给王钰出了一个难题,他们选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发误的战争。王钰掌权以后,连年征战,虽说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扫平内忧,剪除外患,振奋了军心民心,可对国力的消耗,是极其惊人的。
  新法的推行,给大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可这些钱,绝大部分都用到了军事上。国家改革维新,目的,自然是富国强兵。可现在兵强了,大部分国人却没有感觉到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实惠。从这一点上来说,新法的效果打了折扣。
  王钰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推行变法,不光光是为了让大宋的军事力量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更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只有这样,自己的统治才能稳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有鉴于此,王钰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应该维持一段和平的局面,让新法的推行,更加深入。
  可就在这个时候,蒙古人和女真人开战了。或许他们开战没有错,因为蒙古和大宋不同,他们不存在什么朝廷机构,中央决策,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有很大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的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随时都可以集结起来作战。但要求大宋此时出兵助战,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大宋绥靖二年,年关方过,蒙古草原上打得一片火热,女真人,塔塔儿人,蒙古人,混战成一团。蒙古王汗俺巴孩数次派出使者到汴京,催促王钰进兵相助。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捣乱,西辽皇帝耶律大石,也在此时遣使入宋,建议合力围剿金国,以报契丹人亡国之仇。
  战,则影响国内建设。不战,则失信于盟友。王钰是进退两难。东北军刚刚经历了恶战,急需补充兵员装备,短时间之内,难以担负起大规模作战的任务。西北军也是一样,西征刚结束不久,部队还在休整,而宁夏都护府刚刚组建完成,部队的战斗力还没有上去,同样不可能出战。
  送走蒙古使节和也速该之后。王钰召集文武要员,商议对策。这一次,大臣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极力反对此时出兵作战,大宋应该积蓄力量,不战则已,一战就要定乾坤。王钰对这种意见持肯定态度。可西辽蒙古方面一催再催,总得有个说法才是。
  “启禀王上,汝阳王童贯求见。”王钰在屋檐下面站了足足半个时辰,让凛冽的寒风吹醒他的头脑,思考着国家地走势。
  童贯?自己这位岳父,自从被削了兵权之后。作了一个闲官,名义上是朝廷首相。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负责的事务。他时常称病不上朝,在家中读书饮酒,闭门谢客,倒也乐得清闲。很久没有见过他了,现在突然来访,总不会是来拉家常的吧?
  “请岳父大人进来。”王钰忙说道,下人还没有走,他又改口了:“算了,我亲自去迎接。”童贯在西北的时候。虽然想要王钰的性命,可被削去兵权后,似乎沉寂下来,在去去朝廷危急之时,他散尽家财,帮了王钰一把。这件事情,让王钰铭记在心。
  靖王府大门外,童贯青衣纱帽,打扮得像个寻常百姓,也没有穿官服。一眼看去,谁能想像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太监封王掌兵的人?
  “岳父大人。”王钰刚走下台阶。就躬身拜了下去。受事为君臣,居家为翁婿,在王钰生活的那个时候,也称岳父为爸爸,这就是说,岳父也和父亲一样。
  童贯似乎没有料到王钰会对他行大礼,几乎是在同时,伸出手去,一把搀住:“王上,折煞老臣了,快快请起。”
  王钰执住岳父的手,两人相顾无言,一阵对视之后,同时笑了起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将他迎入正厅,王钰执意请他上座。
  “爹!”闻讯而来的童素颜惊喜的叫道。自从西征回来之后,父亲和丈夫地关系一直不太明朗,西北兵变,王钰虽然没有对童素颜细说,但她多少从耶律南仙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一直都在担心,今日父亲亲自到王府,这可是个好兆头。
  一见童素颜,童贯慌忙起身拜道:“臣童贯,见过娘娘。”父亲拜女儿,这是有原因的,由福王赵建议,两宫皇太后下旨,尊相父摄政王为王上,他的正妻,从今以后则有别于其他王妃,也称娘娘,地位与帝王的嫔妃相同。王家如今的地位,已然同皇室没有区别。
  听到父亲拜自己,童素颜一时不知所措,肃立在童贯身边的王钰笑道:“岳父大人见外了,这是在家里,您是长辈,理应我们拜你才是。”
  “是啊,爹,您今天怎么来了?”童素颜连忙说道。
  “哦,在府中呆得久了,百无聊赖,所以来看看你。”童贯望着女儿,满脸慈祥的笑道。这普普通通地一句话,听得童素颜立马掉下了眼泪。王钰知道,她这是为老父伤心,童贯一生除了她之外,再无子女,唯一的义子童师闵,也让自己给杀了。
  想到此处,王钰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在政治斗争中,亲情,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抬起头来,打量着岳父,不到一年,他苍老多了。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的皱纹已经遮盖住他今日的威严。
  心中一阵酸楚,想起当年自己穿越到汴京,若不是童贯一路提携,甚至冒着与蔡京一党翻脸的危险,自己焉有今日?
  “岳父,您坐。”伸出手去,童贯,王钰小声说道。
  “好好好,我坐,我坐,女儿,别哭。”童贯地眼泪也湿润了,女儿的眼泪击碎了老父地心。细想一下,这又是何苦来着,争了一辈子,百年之后,仍旧不过是一捧黄土。
  “素颜,过来。”王钰叫道,童素颜顺从的站到了丈夫的身边。夫妻二人面对着童贯,行跪拜大礼。童贯身子一颤,瞬时老泪纵横,望着面前恭恭敬敬跪拜在地的女儿女婿,一声长叹,感慨万千。
  “好了好了,一家人团聚,这本该高兴才是……”童贯强颜欢笑,伸手搀扶起女婿。
  “吩咐下去,准备酒宴。把那四川的沱酒取出一坛,本王要与岳父大人把酒言欢。”王钰起身后,对妻子说道,童素颜满心欢喜,丈夫今天的态度,显然已经忘记了仇恨,家和万事兴啊。
  童素颜一走。童贯恢复了平常神态,与王钰分坐左右后,直接表明了来意:“王上。”
  “岳父,本王还是喜欢听您叫我名字。”王钰轻笑道。
  童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说道:“小宝啊。岳父今天来,是有件事情想问你。可又害怕你会多心。”
  这时,下人奉上茶水,翁婿二人品过茶后,王钰说道:“岳父说哪里话,你我是一家人,有什么多心不多心地?”
  “这就好,我听说,蒙古人,契丹人。都在催你进兵?”童贯虽然是个闲官,可在朝中余威仍在,他又是摄政王的岳父,满朝文武,谁敢不敬他三分?所以,这些朝政机密,他还是知道一些。
  王钰没有隐瞒,坦诚的说道:“不错,小婿也正在为这件事情发愁,愿岳父教我。”
  摇了摇头。童贯自嘲地笑道:“教倒不敢当,只是有些意见。不吐不快,算是臣对王上的进谏吧。我认为,近五年来,国家一直连年征战,北到幽云,南到广西,都有战事。战绩虽然卓著,但是国家的底子也给掏空了,这就是去年朝廷财政危机的根源。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方才用之。战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童贯这话,隐隐约约在批评王钰有穷兵黩武之嫌,可王钰并没有介意,点头道:“岳父见教得是。”
  见他如此大度,童贯心中稍定,又继续说道:“眼下,东北战事刚刚平息,无论如何不能再轻启战端。蒙古人催促进兵,还可以理解为燃眉之急,可契丹人也催促进兵,就有从中作梗之嫌了。小宝,你还记不记得,当年在上雄,你打得耶律大石一败涂地,现在,他建立出兵,恐怕也是知晓了我们国内的情况,故意给你出难题。”
  “是啊,战则动摇国本,不战则失信于人,小婿如今也是进退两难。这些日子,正苦思对策,不知岳父有何见教?”王钰此时,已经猜测到,童贯此来,必有解决的办法。不要看自己这位老丈人是个太监,他能掌兵权数十处,而且取得了不俗地战绩,绝非常人可比,姜,还是老的辣嘛。
  “小宝,你说得很对,战与不战,对我们都不利。现在,金国国内打得一团糟,他们的皇帝又年幼,做不了主,大臣之间,互相争斗,这正是上天赐给我们地良机。此时,对我们最有利的办法,就是坐山观虎斗,等他们打个两败俱伤,我们去坐收渔翁之利。”童贯地意见,与王钰不谋而合。
  不过王钰想得更远一些,他提防女真人,可更担心蒙古人。一旦蒙古人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势必会发展壮大,如果他们统一了草原,必定就会挥师南下,图谋中原。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惊人地,这在历史上,已经得到了证明。
  对大宋最有利的态势,那就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常年征战,打是两败俱伤,最好再加上一个契丹人。那整个亚洲,就再也没有谁是汉人的对手了。
  “岳父,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场战事持续下去,而蒙古人又不会责怪我们言而无信。”几经思量之后,王钰问道。
  “贤婿,世上没有光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又想从中渔利,又想图个好名声,这是不是有些……”童贯欲言又止,因为他感觉后面的话,对摄政王有些不敬。
  “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王钰补充了一句。说完之后,两人都大笑起来。
  “不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地利益。你如果想在这场争斗之中获利,就得作好纵横阖捭的打算。朝秦而暮楚,就像作生意一样,左右逢源。现在,金国仍旧处在优势地位,蒙古人虽然打得猛,但据我估计,在没有第三方势力介入地情况下,他们奈何不了女真人。但为了不破坏宋蒙同盟,我们仍旧需要作出一些姿态来,又不能在实际上对女真形成威胁。”
  不得是佩服,童贯不愧是作了多年枢密使的人,他对问题的见解,一针见血,深谋远虑。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解除兵权之后,这位老臣反而看得更加清楚了。
  “岳父的意思是……”王钰猜到一些,但不敢肯定。
  “东北军,西北军,都不动。”童贯说道。
  王钰冥思苦想,突然明白过来,看着岳父,试探着说道:“您是说,登州水师?”
  第三桶 第一百六十九碗 赵出云杀进靖王府更新时间:2007…12…28 18:01:03 本章字数:4385
  “这是您大喜之日所戴的凤冠。”一名俏丽的小丫环到赵出云的闺房。摄政王的一块心病,总算就要去除了。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别说是在皇室,就是寻常百姓家,女儿长到十六七岁,也该寻思着找婆家了。可咱们王府这位郡主,在闺中待字,一直等到了三十出头,当年那个刁蛮任性,汴京一霸的出云郡主,等成了大姑娘。
  其实王府上上下下谁都知道,郡主这是在等相父摄政王,现在好了,两位摄政王成了亲戚,从此以后,王家和赵家就是一家人了。
  “拿开,我不想看到这些。”赵出云坐在梳妆台前,面对着铜境怔怔出神。嫁给那个负心郎,是自己十几年以来朝思暮想的,从当年的爱之深,等成了现在的恨之切。这应该怪谁?怪他?或是怪自己生在帝王家?
  “郡主,王爷吩咐了,让您这两天把新装定好,以免到了日子慌手脚。”小丫环生怕惹这位喜怒无常的郡主生气,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听不懂人话?本郡主说了,拿开!”赵出云果然火了,一巴掌打掉她手中的凤冠。
  赵广刚踏进女儿的闺房,就瞧见凤冠落地,踏进闺房的一只脚下意识的缩了回去。但想到刚才福王说的话,又犹疑不决起来。前思后想,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王爷。”奴婢们退到了一旁,大气也不敢出,近来,王爷两父女闹得很僵,咱们这些作下人的,可千万小心些,别让他们当了出气筒。
  “行了。都下去吧。”赵广偷偷打量了女儿一眼,小声说道。奴婢们像逃命似的窜出了郡主的闺房,赵广暗叹了口气,来到女儿身后。只见她正盯着铜境中的自己,双目无神,面无表情。
  说起来也奇怪,十几年前,这小丫头吵着闹着要嫁给王钰,丝毫不顾及自己郡主的身份和女儿家应有的矜持。现在让她嫁了,她反倒坚决不同意了。女儿心。海底针,捉摸不透啊。
  不声不响地坐了下去,赵广却不知道话从何起,按说这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自己的性子。可自己这个宝贝女儿,从小被自己和徽宗皇帝骄纵惯了,普天之下,只有她一个人敢去揪徽宗皇帝的胡子,敢到妓院去捉他的奸,而徽宗还得躲得她。
  “儿大不由娘。女大不由爹,呵呵。”赵广像是说给女儿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赵出云不为所动,沉声说道:“父王,女儿已经明确表过态了,我不会嫁给他。”
  “为什么?你不是喜欢王钰么?”赵广不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