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59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159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呵呵,萧充久居边关,不曾看过内地如此美景,一时神往,倒是分了神了。”萧充马上镇定下来,将自己地奇异举动轻松的掩盖过去。说完之后,轻咳两声,直接向帐内走去。林冲抬头看了看几十步之上的那几匹战马,若有所思。
  酒是王钰家乡所产的陈年沱酒,一打开酒坛,奇香四溢。肉是烤得外脆内滑的肥养,滋滋的冒着油泡。正上方,王钰松松垮垮的坐着,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下首地左右两方,排着八张小几,右首的第一张,却没有人坐。
  “行了,下去吧。”挥了挥手,摒退士卒。王钰站起身来,众将的目光齐刷刷向他望去,盯着他的右手,那只手,不经意之间,已经按上了刀柄。察觉到部下们目光有异,王钰身子起了一半便停住了。
  “怎么了?本王脸上长花了?”王钰开着玩笑。可将军们却笑不出来,因为他直起了身子,缓缓拔出了弯刀。而后,他提着刀一步一步走了下来,每当他经过一位将军的面前时,后者都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王钰在萧充面前停了下来,转过头去看着他,萧充不敢直视他地目光,心里如同乱麻一般,悔恨方才已经及早的逃脱。
  “萧充,你久在边关,认得这把刀么?”王钰举起刀,向他问道。
  “这是蒙古弯刀……”萧充并不惊慌,也不敢惊慌。在这位名震四海地摄政王面前,如果露出丝毫破绽,那么今天第一个试刀的,恐怕就是自己。
  “不错,这就是蒙古人用的弯刀。你们谁能告诉本王,弯刀与我军制式的砍刀相比,哪里?”王钰将刀举起,环示于众人。没有一个人答宋历来与契丹人,女真人作战,可还没有同蒙古有过直接冲突。
  “本王告诉你们,弯刀灵活,而且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广,造成的创口也大。但是,它致命的弱点就在于,杀伤范围较窄。将军们,在前线带兵的是你们,不体察敌情,知己知彼,怎么指挥作战?”王钰这话似乎有些责备的意思,众将诺诺连声,心里暗想,这是在开始找我们地。
  “蒙古弯刀,蒙古弯刀……”王钰盯着刀看了半晌,突然冷笑道:“在本王看来,它只配作一件事情。”
  众将抬头,向他看去,只见王钰提着那把刀半蹲下去,一手扯住烤养的肥腿,一手将刀割了下去。一条肥美的羊腿被割了下来,众人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
  提着淌油的羊腿,王钰来到右首第一张桌前,将其轻轻放到桌上的盘子里面。随后擦了擦手,望着那空荡荡的座位,神情一片肃穆。
  “林冲。”王钰突然叫道。
  “是,王上。”林冲起身候命。
  “刘邦有一首什么歌,挺有气势,本王读书不多,一时想不起来。”
  “回王上,大风歌。全文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林冲立即回答道,同时,他已经知道这个空座位是给谁设的。
  王钰听罢,频频点头,嘴里念道:“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啊,我华夏从来不缺猛士,正是这些猛士们洒血断头,才让我们地民族延续了四千年而不亡。这个座位,本王是替已故种公师中设立的,他一生精忠报国。战功赫赫,数次力挽狂澜。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唉,强敌未灭,先损大将……”王钰说话时的悲戚之情,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没想到,种公去世这么久,王上仍旧念念不忘。
  “本王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地军人!”王钰大声说着,走到自己案前,端起酒杯。对众将说道:“将军们,谨以此杯,祭奠种老将军,以及历次对外作战中牺牲的忠魂。”
  七名将军同时起身,默哀片刻,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气氛有些悲壮,有些让人不安。诸将开始弄不明白,王上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把我们召集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缅怀先烈?
  可王钰迟迟没有揭晓答案,他不住地劝酒。与众将把酒言欢,追忆着当年在幽云前线的峥嵘岁月。每一场战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也说得分毫不差。
  渐渐,已经有人开始忘记今天所处的“险境”,与他大声的谈论着当年的往事。
  “啊,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应该从全线地守势转入进攻了。边患的问题不能再拖,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只有将女真,蒙古一举歼灭,才能从根本上剪除我大宋的威胁。”半醉的王钰突然话锋一转。
  听到他提起此事,颇有几分酒意的将军们望向了他。或许,咱们今天真的误会了?
  “但是!”王钰一掌击在案上,“大战之前,本王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每个人都明显地感觉到心头狂跳了一下,终于说到正题上来了。但是什么?什么事情放心不下?恐怕,稍后从摄政王嘴里说出来的话,足以决定我等的生死。
  王钰醉眼朦胧,强按着桌面撑起身来,摇摇晃晃了向下走去,在大帐中央立定,目不转眼的盯着手中那只酒杯,梦呓似的念道:“诸君记得本朝开国时,太祖皇帝的一个典故么?”
  再也没有比这更明显,更露骨地话了。萧充手中的酒杯,突然掉落在桌面上。本朝太祖皇帝最出名地典故,莫过于杯酒释兵权!王上今天召集我等前来,就是要削去我们的兵权,夺去我们的性命!
  大帐中突然死寂一般!就连林冲也默然无语,低垂着脑袋。
  “嗯?怎么了?都不说话了?”王钰笑道。
  “回王上的话,本朝太祖皇帝最有名的典故,莫过于杯酒释兵权。”刘焉似乎完全没有把危机放在心上。
  “嗯,不错。当年太祖皇帝对一班禁军将领说,我得天下,是靠你们。但是得了天下,我又睡不踏实。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怎么做?那班将领第二天集体辞去了军职,交出了兵权。”王钰如数家珍一班讲述着这个著名的故事。
  摄政王的意思很明显了。这是在暗示我等,要知道进退,懂得轻重。
  一片沉默之后,萧充第一个站起身来,几个大步走到帐中央,面对着王钰,以五体投地的姿势跪拜下去:“王上,臣无德无才,难堪大用!愿辞去军职,告老还乡!”
  第三桶 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赏三军更新时间:2007…12…28 18:29:56 本章字数:4081
  帐里突然一下子落针可闻,只有那火上的肥羊“滋滋响。萧充的领头,让将军们无所适从,每个人都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自己该不该站出去表个态。今天这个宴会,恐怕是个鸿门宴,摄政王想要削除我们的兵权。
  “嗯?你,说什么?”王钰眯着眼睛,疑惑的打量着低头跪拜的萧充。
  “臣情愿辞去军职,卸甲归田,以养天年,请王上恩准。”萧充仍不抬头,大声的重复了一次。将军们坐不住了,第二个出来表态的是种师道,他的说辞与萧充一般无二,也说自己年老体迈,不堪重用,愿辞去军职,交出兵权。
  呼延灼等人仍旧犹豫不决,只有林冲,刘焉二人稳如泰山,一言不发。情势有些微秒,王钰端起酒杯想再喝一口,却发现杯中已空,不耐的皱了皱眉头,将酒杯扔在了地上。这小小的动作,也让跪在地上的两人浑身一颤。自古以来,宴会之上,掷杯为号的先例举不胜举。
  好在,酒杯落地之后,不见任何异动。将军们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王钰转过身,想重新坐回上首,或许是因为酒醉,步履不稳,一个趔趄几乎摔倒。林冲眼疾手快,霍然起身一把扶住。王钰抬头看了他一眼,苦笑道:“孤若站立不稳,肯出来扶一把的,也就只有你了。”
  “王上当心。”林冲小声说道,继而垂手肃立,放开了他。
  王钰回到上首坐下,盯着帐下跪拜的两人,良久无言。好大一阵之后,只听他叹道:“两位将军要辞去军职,交出兵权。那你部数十万人马,让本王交给谁去统率?”
  见王上过问,萧充自以为摄政王已经默许了他的请辞,略一思索,突然想到幽云军中自己的副手韩毅,是摄政王的亲信,王上要削我的兵权,想必是为此人铺路,遂回答道:“副使韩毅可当大任。”
  “韩毅?他指挥过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么?他有丰富的战场经验么?他地资历威望足以震慑群雄么?”一连三个问题,问得萧充哑口无言。使得他实在弄不明白。摄政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若是真要罢我兵权,那我已顺水推舟,举荐了王上的亲信,可他为何有此一问?
  “林冲,呼延灼,董平,刘焉。你们之中,还有没有人要交出兵权,辞官归田的?”王钰转向余下众将,沉声问道。
  一阵沉默,众将不知如何自处,许久。老将刘焉起身拜道:“回王上,兰州重镇。面对金国西辽两大强敌,臣在此地经营多年,熟谙敌情。官职兵权,固然重要,但臣并不眷念。可臣不认为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西北军情。臣年近八十,廉颇虽老,壮心未已,愿作北伐马前之卒。”
  众将闻言,不禁为他捏一把汗。好个不晓事的老将军。你不交出兵权也就罢了,反倒在摄政王面前夸起口来,一旦触怒王上,恐怕下场难以预料。
  可这还没有完,刘焉话刚说完,林冲也拜道:“王上,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为国征战,当仁不让,臣自认为有能力统率全军,若北伐开始。臣愿作先锋,不打下金国。死不瞑目!”
  林冲啊林冲,亏得你还是王上布衣之交,结拜兄弟,在此关键时刻,竟与王上唱起反调,岂不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事情已经如此明朗,你何必抓着兵权不放。
  王钰闻言,微微颔首,叹了口气,以手拊额,作沉思状。良久,听他唤道:“萧充。”
  “臣在。”萧充急忙回答道。
  “孤且问你,你是汉人,还是契丹人。”王钰这个问题,让萧充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不敢贸然回答,因为眼前这位年轻的统帅,越来越让他摸不透了。如果一个不小心,回答错了,恐怕就有杀身之祸。
  “臣,臣是汉人。”思之再三,萧充回答道。
  “汉人?哼哼,可你的父亲是契丹人,你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么?”王钰冷笑道。
  萧义预感大祸临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索性一头磕在地上,只等谕令一下,引颈待戮。
  “头抬起来!本王只是半个军人出身,可也知道,军人就算是死,也要昂首挺胸!”王钰似乎对萧充这样的态度十分不满。
  萧充战战兢兢的抬起头来,正迎上王钰凌厉地目光,一个机灵,又低下头去。王钰再度起身,几个大步跨到萧充面前,伸出手去。萧充稍微一怔,伸出右臂,王钰亲手将他搀扶起来。
  打量半晌,只听他说道:“不管你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在本王心里都无差别。待将来海内一统,不论汉回蒙苗,女真契丹,都是我华夏臣民。自古皆贵中华,而轻狄夷,本王独爱之如一。”
  萧充大感意外,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没等他回过神来,王钰已经颁下谕令:“传本五谕令,从今日起,全军乃至全国,再有议论汉夷有别者,定从重处治!”
  言毕,又回视萧充,问道:“卿还要辞官归田么?”
  萧充沉吟不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头脑都有些不清楚了,王钰视之,也不催促,转向种师道:“老将军,令弟是本王深为钦佩之人。血战沙场,战功卓著,临终时都还在任上,先贤楼上挂第一口钟,永警后人。本王希望,你们同胞兄弟,都作国家的擎天巨柱,撑起西北半壁江山。”种师道面有愧色,诺诺连声,思的丰功伟业,和死后的极尽哀荣,不禁有些惭愧。
  “好了,闲话少说,趁着今天你们七位卫戍长官都在,本王有一件事情要宣布。”王钰大步走回上首,却是龙行虎步,十分矫健。
  众将顿首,听见王钰命道:“来人。”帐外有人轰然应诺,随即步入帐内,众将视之。乃徐宁也,他手中捧着一样东西,仔细一看,居然是诏命。
  将军们慌忙起身,于帐中集体跪听宣旨,王钰因为特权,上殿不参,下殿不辞,所以不必起身。
  “制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华夏有史四千余载,每逢盛世,其兵威之巨,远播海外。震慑宇内。我朝自开国以来,一战契丹,二战党项,虽各有胜负,但于我泱泱大国,实不相称。今举国安定。百业兴旺,然女真蒙古。虎视于北,契丹余逆,坐望于西,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幸赖诸将,舍生忘死,征战沙场,保我社稷安宁。特嘉奖如下。”
  “林冲。”
  “臣在。”
  “加兵部尚书衔,进上柱国,晋爵燕国公。领太原,汾州,晋州牧,节制辖区内所有文武官员。”
  “萧充。”
  “臣在。”
  “加兵部尚书衔,进上柱国,晋爵幽国公,领幽州,云州牧,节制辖区内所有文武官员。”
  “呼延灼,晋爵河中郡公。领庆州牧,加食邑两千五百户。董平。晋爵银州郡公,领夏州牧,加食邑两千五百户。种师道,晋爵谓州郡公,领延安牧,加食邑两千五百户。刘焉,领兰州,熙州,西宁州,秦州牧,加食邑三千户。望诸卿精诚团结,克尽职守,待海内一统,宇内澄清,朕必重赏之,钦此。”
  “臣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罢诏命,众将方知王上苦心,今日宴会,非但未取我等性命,反而加官晋爵,更开大宋先河,以武官领州牧,节制所有文武官员,权柄之大,前所未有。其目的,就在于为北伐作准备,将指挥权,行政权高度集中,以求高效。可恨我等,先前妄自猜度。
  “怎么样,各位国公,郡公,朝廷给了你们最大限度的权力和奖赏,要是打不好仗,你们对不起我王钰,对不起朝廷,对不起国家。”王钰高深莫测地笑着。
  萧充有着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一时感激涕零,上前三步,再三哭拜道:“臣自弱冠从军,上峰同袍皆视充为外族,其心必异。得王上知遇,几度擢升,臣诚惶诚恐。今王上以大权加身,充愿效死命!充有一言,不吐不快,乞王上恕臣之罪。”
  “幽国公有话,不妨直说,孤恕你无罪。”王钰笑道。
  “是,臣先前来时,妄自猜度王上用意,实乃万死之罪。今王上对臣委以重任,充若再生二心,天诛地灭!死于五雷轰顶之下!”萧充说罢,连磕三个响头,血流满面。
  “哎,幽国公言重了。本王提到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实则为了警戒各位,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才能成大事。若互相猜疑,同床异梦,则我北伐大业,必然功败垂成。诸位将军,都是朝廷的柱国之臣,本王对你们,是绝对信任地。回到辖区后,整军备战,待本王军令一下,当一往无前。今日,本王允诺,北伐开始之后,首破上京者,封王爵!擒获敌酋者,封郡王!”
  当日宴会,众人把酒言欢,十分畅快。宴会结束之后,诸将各回京城,准备来日启程回到各自防区。众将先走一步,只有林冲留了下来,与王钰同行。
  春光明媚,暖风拂面,王钰似乎有些醉了。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一直无言。林冲比他短了半个马头,亦步亦趋的跟在旁边。徐宁领着卫队,远远相随。
  “林大哥有话想说吧?”王钰突然问道。
  林冲很久没有听到过这个称呼,一时有些讶异,正想说话时,好像想起什么,摇头道:“王上英明果敢,一切安排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