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33章

极品御用闲人-第33章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人,城门口好像有人。”外面,韩毅突然叫道。这不是废话吗,城门口当然有人了。王钰掀开轿帘,向前望去。只见城门口除了守城军士之外,似乎还有别的人在。等距离近了些,王钰才发现,那里好像站着几位宫中的公公,身后的卫士也是身着内卫禁军的服色。
  “来了!来了!李公公,王大人他们回来了。”一名小太监眼尖,老远就望见王钰的仪仗。李公公手搭凉棚一望,可不是来了吗?当即让随从们都精神着点,又让一名太监进城去报信。
  王钰的仪仗行至城门口,轿夫落轿,王钰钻出轿来,老远就拱着手笑问道:“李公公,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恭喜王大人,贺喜王大人,此番出使,立下大功啊!”李公公也是满脸笑容迎了上去。
  两人客气了几句,李公公突然肃容道:“王大人,圣上有口谕给你们。”王钰闻言,赶紧率使团全部成员接旨。
  “圣上口谕,王钰等人进京后,换乘马匹,接受百姓祝贺。”
  有内侍牵来御马,当中一匹,通身黑毛,只有四蹄如雪,正是赵佶最喜爱的“乌云盖雪”。李公公亲自将马交到王钰手上:“王大人,这可是圣上最心爱的宝马。如今赐于王大人,可见皇恩浩荡啊。”
  王钰谢过了他,翻身骑了上去,率使团成员进城。刚一踏进城门,他们才知道,京城百姓早已倾城而出,万人空巷迎接使团回国。
  “来了!那不是王大人吗?”大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从北城门口一直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头。只城门口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走了进来,人群之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大宋开国百年来,屡次受辱。此次能够得回幽云十六州,对国人来讲,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而这位王大人,早前率领国队大败辽人,扬我国威。现在又出使辽国,立下如此奇功,实在是国家栋梁之臣啊。
  王钰骑在御马之上,接受着百姓的欢呼,一时心潮起伏,本是大喜之事,但一想起老师朱夫子,心里不禁有些伤感。走过通化街,人潮越集越多,沿途都有禁军士兵维持秩序。
  “王大人,国之英雄!”
  “谁说不是,此次得回幽云各州,实乃我朝开国以为百年未有之奇功。”
  “以前传言,这位王大人是靠着裙带关系才当了官儿,人家是有真本事啊。”
  王韩两人,齐头并进,意气风发。行至御街之前,李会公又赶了上来:“圣上口谕,御街下马,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列队迎候。”这可是无上的光荣,古时,只有大胜回朝的大将军才有资格接受百官朝贺。赵佶如此安排,看来也是因为得回幽云十六州而龙颜大悦,才会给王钰一个从五品的太常少卿以如此殊荣。
  御街两侧,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分面两列,身着朝服,迎候王钰。李公公亲自托着王钰下得马来,躬身请道:“王大人,请。”
  王钰倒真有些不习惯了,这里的每一位大人,品阶都比他高。圣上实在是,实在是太客气了。
  百官列中,排头第一的,正是公相蔡京。待王钰走到面前,他拱手一揖,不冷不热的说道:“恭喜王大人。”
  王钰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可如此正式的场合,还有要讲讲客套的。于是连忙回礼道:“公相过奖了,多谢。”
  “恭喜王大人。”这是殿前都指挥使,三衙长官之一的高俅。王钰这次立了大功,他心里可能最不是滋味。那次在飘香阁,王钰当着圣上的面告了自己儿子的刁状。在殿帅府衙门,又以下犯上冲撞了自己。圣上不但不降罪,反而在王钰出使辽国以后,特意召自己去谈了话。说是如果真有其事,你二人同殿为臣,就不要计较。言下之意,就是让自己不要跟王钰心存芥蒂。可见圣上,对他寄予厚望啊。
  王钰一见高俅,心里就开始不爽了,但无奈百官都在,还是客气的回了一礼,只是什么也没有说。一路与文武百官打着招呼,独独不见童贯童大人的踪影。
  “王大人凯旋归来,可喜可贺。”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王钰抬头一看。这不是自己那位太学同学,被皇上赐爵开国侯的柴进堂吗?他怎么了在这里,难道也被皇上授了官衔?
  “进堂兄!谢谢,谢谢,抽空咱们喝酒。”王钰颇觉意外。柴进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接受完百官祝贺,王钰与韩毅整理衣冠,在李公公的指引下,进宫面圣。资政殿上,赵佶身具龙袍,高坐上方。王韩二人快步上前,三拜九叩,高呼万岁。
  赵佶龙颜大悦,连声说道:“平身!平身!两位爱卿此次出使辽国,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封赏你们。来人,宣旨!”
  李公公手捧圣旨,站于阶前,大声说道:“圣旨!”王韩二人再度拜下,恭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政和八年,太常少卿王钰,殿前都虞侯韩毅,奉诏出使辽国。克尽职守,立下奇功。朕心甚慰,特旨擢升王钰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加龙图阁直学士,赐爵顺平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擢升韩毅为广勇军承宣使,加忠武将军,赐爵义勇开国伯。钦此!”
  “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王韩二人同声说道。赵佶这回出手可真是大方,一道圣旨下来,王钰成了从三品大员,而且殿前副都指挥使,地位在三衙之中,仅次于太尉高俅。更不用说还封了一个“顺平开国侯”的爵位。古语有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为汉代名将,一生忠勇,都不曾封侯。王钰踏上仕余不过一年多,从八品承事郎,升到从三品的直学士,这位殊荣,不说绝后,也算是空前了。
  可就凭他这次立下的奇功,谁敢不服?幽云十六州离开中原王朝百年之久,历代帝王将相都束手无策,而他王钰仅仅一次出使,就能够顺顺利利的拿回来,是问满朝文武,谁能办到?
  第三桶 第七十一碗 传授官场之道更新时间:2007…12…28 11:16:01 本章字数:5248
  “李公公。”韩毅走上台阶,冲守候在此的李都知一揖。
  李公公微微欠身还礼道:“韩大人,圣上正在作画,暂时不要进去打搅。”韩毅点了点头,与他一起站在门外。不一会儿,里面一个司茶小太监快步走出,向李公公报道:“圣上口谕,若是韩大人到了,就到殿里说话。”
  韩毅一听,收拾好官容仪表,走进了御书房。龙案前,赵佶正挥毫作画。这位风流天子,治国虽然不济,可丹青书法,诗词音律都造诣颇深,堪称一代大家。韩毅拜倒在地,口称万岁。
  “韩毅来了,来来来,过来看看朕的新作。”赵佶抬头一见韩毅,召了召手。韩毅平身上前,只见圣上刚作好一幅画。画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恢弘异常。看到此处,韩毅赞道:“圣上妙笔生花,直追唐时吴道子等辈。”
  “呵呵,安敢与画圣齐名?”赵佶放下画笔,旁边小太监递上一块锦帕。他一边擦着手,一边问道:“这次出使,听说是九死一生,你跟王钰两人都险些命丧乱军之手,有这事吗?”
  “回圣上,确有此事。”韩毅回答道,遂将当日辽国镇南王兵变一事讲与赵佶。后者听罢,微微颔首,随口说道:“卿等为国家出生入死,朕心里有数。来人,赐座。”
  “谢圣上。”韩毅坐下。
  “王钰此次出使辽国,都干了些什么,你给朕说说。”赵佶在龙榻上坐下,端起旁边的玉盏,又问道。韩毅闻言,便将在辽国所发生的一切详详细细讲了出来,赵佶似乎很有耐性,一言不发的听他讲述。
  一直说到完成使命,回归大宋。赵佶听完,看了韩毅一眼,问道:“没了?”
  韩毅一时有些犹豫,王钰出使携带女眷以及和辽国重臣之女有“不寻常”关系两件事情,他并没有上报赵佶。本来这两件事情可大可小,说与不说关系不大,只是……
  “回圣上,情况就是如此。此次出使,王大人虽然言谈举止有失威仪,但尽忠职守。在与辽人的谈判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我大宋能得回幽云十六州,一则仰仗圣上神威,二则多亏王大人从中周旋。”思前想后,韩毅还是将那两件事情吞回了肚中,只字不提。
  赵佶听完,似乎很高兴,抿了一口茶,沉思一阵,突然盖上茶杯,大声说道:“不错!朕的眼光没错。王钰这个人,表面上看是不学无术,嬉皮笑脸。但遇事总会有别人想不到的办法,是个能臣。哎,对了,你现在身居何职?”
  “圣上日前降恩,擢升臣为广勇军承宣使。”韩毅说道。
  赵佶若有所思,嘴里自言自语道:“广勇军,广勇军,应该是属殿前司统率。哎,正是王钰他们衙门吧?”
  “回圣上,是的,王大人现供职于殿帅府,任殿前副都指挥使。”韩毅心知天子醉心于韵律书画,风花雪月,自己下的旨记不清楚,也不是什么怪事了。
  “嗯,朕有意安排他到高俅手下任副职,一来给他们调解调解,二来嘛,也是锻炼锻炼他。这样吧,朕拟一道诏书,把广勇军从侍卫马军衙门调给殿帅府衙门,就交给王钰统率。以后你在王钰手底下办差,多替朕观察观察他,明白吗?”
  韩毅当然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当即起身道:“臣遵旨。”
  自王钰回朝后,少不得与同僚们交际应酬,一连几日都是花天酒地。好不容易这天空闲,按规矩,他应该到殿帅府衙门上任,与前任办理交接手续。刚穿上官服准备出门,管家王忠进来报说,枢密府有人送来帖子,请顺平侯过府一叙。
  既是童贯邀请,哪有不去的道理,王钰当即备轿出门,直奔童府而去。
  到了童府,门人引入花厅,拜了媪相童贯,分主宾坐下。童贯少得要祝贺王钰立下大功,加官进爵。王钰当官这么久,官场上那套客气话还是学了不少,你来我往应承了几句,便直入正题。
  “前日御街不见恩相,下官心里一直记挂,本想今日到府上来拜望,正巧恩相邀请,不知……”王钰问道。
  “哦,近来政务繁忙,西北党项人蠢蠢欲动,山东那边梁山泊贼寇又侵扰官民,老夫是焦头烂额啊。”童贯叹道。
  梁山泊?宋江等人起事了?王钰闻言,当即回忆了一下,宋江等人起事后,朝廷好像先是派人去招安,结果招安不成,便派兵围剿,先是童贯,后是高俅,都大败而回。这可是个机会啊……
  “小宝?小宝?怎么了?”童贯见王钰坐在那魂游天外,连叫几声也不见回应。
  “哦,恩相见谅,下官刚才在想,辽国那边刚按平,西北山东又出事了,国家实在是多灾多难,唉……”王钰自知失态,便拿话来遮掩。
  童贯闻言一笑,摆摆手道:“你为官不久,不晓得这里的水有多深。这么大一个国家,哪能不出点事?西北那边,无非是想要些银子,梁山贼寇也不过就是些山野刁民,派支军马去剿灭也就是了。罢了,今天不谈国事,只叙私谊。顺平侯,你可知今天请你过来,所为何事?”
  王钰摇了摇头,推说不知。
  童贯从椅上站了起来,坐到王钰身边,满脸笑容:“你还记不记得你刚进京时,我们在飘香阁见面的事情?”
  王钰这才想起那日自己撞见皇帝与童贯,当即笑道:“怎么不记得?当时我只不过是一介小民,恩相礼遇有加,王钰都记在心里呢。”
  “这就好,实话跟你说吧,打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非池中之物。如今果然被我料中,仅仅一年多,你就做到了殿前副都指挥使,更被圣上封为顺平侯。你要知道,我枢密院虽然掌全国军务,说是统管军权,但也只是有发兵之权。而你们殿帅府衙门,加上侍卫马军衙门,侍卫步军衙门,合称三衙,负责军队的日常统管与训练,有统兵之权。统兵发兵两权分立,互不隶属,都只向皇上负责。顺平侯可知这其中的关系?”
  王钰听他一说,才算了见识,没想到宋朝的军制这样奇怪。统兵权与发兵权还分开来,当即问道:“请恩相明示。”
  童贯颇有深意的望了王钰一眼,冲他招了招手。王钰会意,伸过头去。
  “我朝历来有文官带兵的惯例,圣上将你调到殿帅府,就是希望你熟悉军旅之事。而且,我猜想,圣上此举,还有一层意思。他日高俅或是升迁,或是告老,那这殿帅府太尉,可就是你王钰了。本来,按常理,圣上就算想提拔你,也绝对不会这么快。只是谁也不会想到,幽云十六州会在你手里重归大宋。这可是千古奇功,所以圣上才有理由让你一步登天。”
  王钰闻言一惊!童贯是皇帝的宠臣,肯定善于揣摩皇帝的意思,他既然这样说了,想必不会差。可高俅也是赵佶的宠臣,而且据说在当今天子还在当王爷的时候就认识了,凭着踢得一脚好球,混到今天的地位。比较一下,自己跟他的发迹道路,何其相似啊。
  “小宝,圣上如今对你恩宠日盛,你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过,有一句话,我得提醒你,只是不知道顺平侯愿不愿意听。”童贯说到此处,又卖出了关子。
  “大人有话直讲。”王钰急忙说道。
  童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我当你是自己人,所以有些话不得不告诉你。向来高处不胜寒,官儿做得越大,危险也越多。你升得这么快,朝中难免会有人不满。你年少气盛,我就怕你意气用事,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比方说蔡太师,当日你在朝堂之上戏弄于他,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后来,我还亲自替你向他致了歉。
  他的根底,可比你深厚得多,就连我也要对他礼让三分。记住,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若是些小官小吏,你就是要打要杀,也随你。可对那些重臣,你应该以后辈自居,专心替圣上办差,只要圣上高兴。别说是一个顺平侯,哪怕是县公,郡公,国公,皇上也会舍得给,毕竟,你的身份不同。“
  童贯一席话,听得王钰如拨乌云而见青天,都说官场黑暗,一不小心就得摔跟头。自己虽说立了些功,可毕竟只是孤家寡人一个。在朝中没有什么朋友支持,说得白一些,也就是没有党羽。
  一念至此,王钰突然想到,眼前不就有一个现成的么?自打当了官儿,自己跟这位掌管军权的枢密使关系一直不错,何不跟他拉拉关系?
  王钰心里刚这么一想,就听到童贯问道:“小宝啊,今年贵庚啊?”
  “哦,二十……二十二周岁了。”王钰又撒谎,他其实今年只有十九岁。只是当时李师师问他时,他多说了三岁。
  “可曾婚配?”童贯问到这句时,王钰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他今天专门找自己过来,难道是为了……
  “嘿嘿,家贫貌丑,农村户口,谁肯嫁给我呀。”这是王钰以前曾经说的一句话,这时听童贯一问,便随口说了出来。
  童贯闻言大笑道:“哈哈,这话别人说也就罢了,你王钰如今堂堂众三品大员,又是圣上的近臣,谁敢小瞧你?这汴京城里,指不定多少人家想跟你攀亲呢。说到贫嘛,老夫倒是替你操了一回心。我听我府上管家说,你现在还住在一个小院里,这可跟你的身份不合。这么着吧,你我不是外人,你这次立了大功,我也没什么好送你。我在东门夜市那头有一处宅子,空闲多时了,你若是不嫌弃,就搬过去住。”
  “这怎么行?我怎么有要您的房子,大人好意,我心领就是了。”王钰假模假样的推辞道。童贯见时机已到,终于说出了今天请王钰来的目的。
  “小宝,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