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

第223章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李约瑟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其内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多国文本,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可惜就是这样的一本神书,经过满清百五十年的统治之后,却几乎已经在中国绝迹,甚至于世上连知道这本书的人都没有几个!

    在明代,《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算法统宗》、《瘟疫论》等等……在这些科学著作的背后,不仅有高水平发展的农业,还有高水平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及各行各业。所以神著一出,就‘竟相翻刻’,闹得一时‘纸价腾贵’不在少数。《天工开物》问世以后,第二年就被刻印出版。几年后,书商杨素卿认为有利可图,决定再度翻刻。雕版已成,未及印刷,明朝却已经灭亡。到了清初,杨素卿经过几次改版,才得付印。但是杨本以后,便无人翻刻了。因为情况变了!!

    在满清的高压文字狱下,《天工开物》已经很难广泛传播了。

    中国自古就有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尤其是在大量的古籍之中。满清入关后,为巩固其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经常性的进行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

    禁书,这一名词在满清治下变的是那么的泛滥、不值一文。

    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都要进行修改或毁灭。《天工开物》就是其中之一。如其《佳兵》章中就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其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以及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都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因此早早的就被满清统治者给予销毁。

    钱大昕注意到《天工开物》之时,市面上早就已经不予流行了,除了少数的藏书和世家书库中,你一点它的影子都看不到。

    待《四库全书》修编,满清政府借收书之名更是销毁了不止一本《天工开物》。那是一场中华古籍的浩劫。

    梁纲到来之时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可是他与王贞仪有联系,王氏研究天文、算法等等的时候,梁纲就自己所知的一些提点过王贞仪,其中就有提到《天工开物》。也正是那时,梁纲才知晓,原来在满清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晓有这本神书在呢!

    事实上如果梁纲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百度一下《天工开物》,他会更加郁闷的发现——中国自从清末开始以来流传着的《本,其中绝大多数竟然都是来自日本。

    西历1771年,日本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即菅王堂主人),发行了刻本《天工开物》,这是《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也是第一个外国刻本。从此,《天工开物》成为日本江户时代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当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界,使之兴起了“开物之学”。

    而那时,正值乾隆中期的清王朝,《四库全书》已经蓄势待发,即将正式编修。

    红巾军占领了浙江之后,梁纲就开始于《天工开物》的寻找。

    江南繁华之地么,富家士绅多,爱好藏书和收录古籍的也多,说不定就有呢!

    而事实也不出梁纲的所料,宁波天一阁里就有。而且还是《天工开物》最早的刻印本——涂本。

    拿到了这套书时,王贞仪等人还没有赶到南京,梁纲就把他收入了自己的住处。随后等到王贞仪一行人抵达南京后,梁纲就把其随之送到了它该去的地方。

    钱大昕是担任太学祭酒个把月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出的,就是眼前这个李锐透的消息。因为他虽然是钱大昕的弟子,可是主攻的却是天文和算术,在了解到科学院的真正意思之后,即可就从太学跳槽进了科学院,然后就见到了《天工开物》。可那时这套书正在刻印,又怎么可能送到钱大昕这里来?所以,钱大昕心里虽急的发痒,却也只能等刻本出来后才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抚摸着纸墨崭新的《天工开物》,钱大昕苍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悲切,“终成绝响,终成绝响……”

    “成为绝响的又何止是衣裳,是冠发?……,绝文断种才是真正的绝响,禁锢、败退才是真正的绝响啊……”

    古天竺,佛宗的发源地印度,现在又是个什么情况?

    可怕的猜想再度袭上钱大昕的心头。所谓知道的越多,害怕就越多。

    如果没有红巾军,印度的那一幕幕,会不会也在中国身上……?

    千年不朽之帝国,华夏子民,无限荣光的天朝上国就真的要倒在那些洋夷脚下?

    想着满清的种种,钱大昕不违心的说,还真有很大的可能。

    “幸好还有红巾军……”钱大昕眼前似乎浮现起了一排排火枪,一列列大炮,浮现起了一艘艘遮天蔽海的战船。

    一股喜悦转而又浮现在那苍老的面孔上。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六十五章 拉壮丁式的征兵

    三百六十五章 拉壮丁式的征兵

    时间进入八月。

    以阳历算这就是金秋十月了,收获的季节使得江南大地到处漾荡着欢笑。

    不纳税了,小民士绅都高兴。限制地租了,小民就尤为的高兴。

    看似五成的地租还多得很,可是对比起往年几乎没有少于六成的租税来,眼下被红巾军不得超过五成的律令限制的地主们已经是真正的大善人级了。

    而且日后红巾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了,没有‘浮收”,也不要‘加派”。

    满清过去是正赋少,地方加派多,陋规就更多。康熙皇帝好名声,‘盛世滋主人丁,永不加赋’,可地方上还有‘劝募’和‘义仓粮’,杂七杂八的加派就更多了。那里像现在,只要缴个正赋就完事了,稍微算一算,人就能知道,税赋这一块比之过去真的要少交了很多。

    战争期间,江南的局势动荡是必不可少的,粮食产量等等也都要受到影响。可是梁纲相信,只要今年一过,整个江南就将立马稳定下来。

    对于富足且战乱影响冲击不大的江南之地来说,一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已经足够他们挺过来了。

    八月十五庆丰收,丰收过后却又象征着别离。

    因为在秋收过后,梁纲一纸下诏,全国范围内大征兵——每省一万人,只多不可少。

    再次西征的詹世爵部,中秋节前就已经打到了武昌城,随军水师更是纵横长江,直杀到了荆州城下,沿江拦腰一斩,将湖北大江南北彻底分成了两截。

    紧张北运中的夏粮通道完全瘫痪,消息传到北京,也无可避免的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直隶科消息,整个河北粮价都在猛涨,北京城尤为突出。

    广东的张世龙部,合同江西两团,也已经将吉庆部堵围在了粤北连州的湘粤交汇地代。但清军凭险固守,一时半会还穿不出来捷报。

    安徽战事同样进行顺利,陈虎、南向阳两部联手进攻,额勒登保虽然不俗,可手中实力有限,到底也是支撑不了。现在已经推入了毫州。虽然还在安徽境内,但梁纲已经可以放开了说——两淮之地,现已经尽在其掌控之中。

    水师七营也在逐渐当中,海南岛正式纳入红巾军麾下,梁纲渴望已久的石碌矿产也在第一时间内进入到全力开发之中。

    可以说,八月份的红巾军,一切事情都是顺利的。让梁纲唯一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就还是——兵力。

    南向阳部现在已经掉头从皖北南下了,他需要迅速增援湖北战场。因为单凭詹世爵部,啃下武昌这块硬骨头还能做得到,可战罢后想再往西进就很难了。

    梁纲手头的兵力不能动,因为他们还需要留着看家用。毕竟连州战场投入了太多的兵力,现在红巾军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可都已经处于了空虚状态,除了逐渐起的地方守备军外,没有一营一团的正规部队驻扎。

    手头力量的短缺让梁纲下定了主意,秋后立刻进行招兵。连同这段时间教化过来的俘虏,梁纲准备此次一次性扩军八万人,十三个团旅。

    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外加湖北少许。

    梁纲等于已经控制了六个省,占据了大半南中国。这六省之中,每省招兵一万,可以说安徽、江苏二人是毫无负担的。

    安徽,其环境就不用说了,要招兵那是容易得很。而江苏则是南北分化厉害,贫富悬殊太巨。扬州以南的苏南,那是全国最顶尖的富庶,其以北的苏北却又是一涝再涝,困苦的很。

    大运河沿途的数以万计的漕丁,单是这一群口,江苏省便是再招募一万人也是绰绰有余。

    而余下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四省中,江西、福建是处于中等地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问题都不甚大。浙江和广东,一万兵额却就是真正的让人作难了。

    黄钺这几天心情都有些紧张,自己刚刚适应了巡抚的位子,南京那儿就派下来了一项苦差事。

    一万兵额,在浙江哪里招的来啊!?

    俗话说得好,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红巾军虽然军饷很具诱惑力,可是对于环境富庶和经济复苏中的浙江来说,这股诱惑力还诱惑不来一万个新兵。

    兼之,之前红巾军就已经在浙江招过兵了,人源就已经被砍去了一部分。而且时间还不到一年,老百姓固然是不抗拒红巾军的统治了,也有许多人受到了反清思想的洗礼,可是时间毕竟短暂,人们心底对于北边的满清依旧还有着丝丝怯意未除……

    反正诸多原因种种相加,黄钺这个浙江巡抚,是相当担忧此任务的完成情况。

    对于这个任务黄钺采取的是分派方式,一万人额按照治下各府的人口浓度,比例分配。

    单着繁盛的杭州府,就分到了足足一千个新兵名额。可把地方官给愁坏了。任务完不成,不但府县武装部受处分,黄钺挨了训也肯定不会忘了他们。

    昌化县。

    这里是杭州府最西面的一个县,从这儿再往西就是江西了。可它依旧是浙江的中心城镇之一,特产昌化鸡血石,也是早早的名扬在外。

    作为此次新兵招募的诸多地点之一,昌化县分到一百一十七个名额。县武装部忙活了好一阵子,却也才招募了不到二十人。

    如果换做是招募城管、警察,甚至是地方守备军,可能则一百一十七个名额现在已经全部满员了。可招募正规军,这就没几人主动响应了。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宣传语说的漂亮,比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迈进了一步。可眼下时候却不能否认,中国老百姓的思想境界真远远没达到这个地步。

    在红巾军的统治下,老百姓固然是享受到了一些福利,可这点利益是远不及‘新中国土地革命’那时给老百姓带来的利益巨大的。老百姓都是明察秋毫的,红巾军给他们带来福利,他们就对红巾军拥护热爱,可拥护热爱的程度也是和利益的大小相当的,两者间历来都是相互联系也成正比的,红巾军带来的利益小,他们对红巾军的感情就自然的比不上那时疯狂拥护。

    对此,梁纲没什么好说的,一切自己心里清楚就是。付出才会有回报,自己只是付出了一分,能收获眼前的这些就足够了。

    白坞村,昌化县成西南。

    今天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可是因为村长白贵北不平常的举动而使得整个村子都为之轰动。

    路旁两侧看热闹的人群簇拥下,白贵北领着自己的儿子白喜,还有村中的一个壮丁,拎着铡刀,拿着标枪,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年轻汉子望着县城而去。

    “三儿那孩子真是可惜了,能干也能吃苦,现在朝廷好,税粮轻,只要下劲干上两年就能娶媳妇了。可被送去了军里,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活着回来。白贵东那老东西忒不是个玩意了……”

    “可不是。仗着自己是族长,就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了。三儿这孩子要是有个长短,老嫂子可怎么活啊……”

    “还不是盼着三儿家的那几亩地。现在打仗可都是枪啊,炮啊的,不到跟前人就没了,三儿这一去,万一回不来,那几亩水田……”

    “日后交粮交死他这个老东西……”

    众人的议论纷纷却也挡不住白贵北一行人的远去,白喜听了也是默不做声。虽然他们家跟白贵东是一门子至亲,可是父子俩对这个大哥大伯,真的是没啥子好说的了。

    白三强扭过头,最后望一眼身后的人群,母亲的身影终是没有出现。现在的她,还能起的床来吗?

    “看什么看!”一杆子抽在白三强的脊背上,四人中最后的那个壮丁,白贵东家下的奴才,当然是以主人的话为天命——不让白三强好过了。“快走——”

    照那白贵东的想法,白三强最好是刚入军就死翘翘,抚恤银下到手里,身为族长的他能刮一刮不说,也可趁此将白三强的母亲送到宗里去‘供养’起来,而后那几亩上好的水田自然也就落入他的手中了。

    红巾军定下的税赋很让白贵东肉疼,所以他也就打算在今年年底进行分家。为此,白贵东现在希望实现的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在分家时让自己五个儿子,人人都能有上九十九亩九分田。

    挨了一棍,白三强扭过头默不做声的忍受着,他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反抗或是顶嘴叫骂,只能让自己受更大更多的苦而已。

    自己日后还要报仇报复呢,现在必须忍受。

    “红巾军,当兵……”

    人生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可供自己选择,白三强虽然看不到这条路的尽头,也不知道走上这条路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全部的希望都倾注进这条自己毫无知解的路上。

    想到曾经看到的清兵在村子里的光彩,白三强眼睛中一抹犀利的目光闪过,自己一定要活下去,然后风风光光的回来,回来孝敬母亲还要好好地问候一下狗日的白贵东……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六十六章 新币

    三百六十六章 新币

    即便是光明的羽翼下也还有阴暗在生养。

    人世间的不平事,永远也不会消失。白三强的遭遇固然有些可怜,但是一点不影响一面,总体而言,红巾军的势头仍旧在稳定和坚定的步步高蹬。

    而当一股力量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货币,自然也就油然而生。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明清两季之前,金银只是为辅。进入明代之后,白银始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

    官方的铜钱白银兑率一直都是1000:1,但是之前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