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

第6章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第6章

小说: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忙的大作家牺牲一些写作的时间,却换来孩子记忆丰富的童年,健康快乐的成长。谁说这是一种牺牲呢?孩子的童年不是只需要芭比娃娃和玩具汽车的陪伴,也不是只需要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直接参与,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的智商得到及早的开发,培养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正常地发展情商。无论你有多少文件要处理,多少业务要谈判,多少朋友要应酬,请不要忘记家里的小宝贝,他(她)也需要你的时间。讲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不需要花费你多少时间和精力的。即使你没有托尔斯泰那样的滔滔不绝编故事的才华,也不会画什么插图,你的孩子也一样会用崇敬的眼神看着你,觉得你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爸爸或妈妈!
时间是我的财产
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作品也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歌德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一个诗人。他一生勤奋,争分夺秒地创作和思考,写了大量诗作与小说。
歌德有个儿子,受父亲影响,也十分喜欢诗歌。十几岁的年纪,总喜欢抄抄写写,歌德有时候看着儿子抱着本不知谁的诗集摇头晃脑地念,很想和儿子“切磋讨论”一番,但儿子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很少和父亲讨论诗歌。有一次,在客厅里,他看到儿子捧着一本纪念册陶醉地念着,就走过去问:“有什么好诗?能和爸爸分享吗?”儿子歪头想了一下,倒没有拒绝。歌德一看,原来是儿子不知从哪儿摘抄了别人写的一段诗:

第19节:母爱影响孩子的命运
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
一分钟微笑,
一分钟叹息,
半分钟恋爱,
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
歌德看完后,眉头不觉一紧。年轻人啊,为什么会这样玩世不恭地对待人生呢?整首诗弥漫的是一种颓唐、迷惘的情绪。正想着,儿子得意地问到:“爸爸,怎么样?说得很有道理吧?而且,您看这用词,多简练,多精确啊!好诗!好诗!”歌德听罢,说道:“给我拿回房间好好琢磨琢磨好吗?”儿子以为父亲深深喜欢上这首诗了呢,大手一挥,爽快地说:“没问题!”
回到房间后,歌德不禁忧心忡忡,儿子受这种人生观的影响,长久下去,岂不是要堕落?不行!我也来写一首诗奉劝儿子!他思索了一会,摊开儿子的纪念册,提笔写道:
一分钟有六十秒钟,
一天就超过了一千。
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
人生够有多少贡献。
他又来到客厅,把自己的诗拿给儿子看,他跟儿子低声讲解:这两首诗,是两种计算时间的标准,反映了两个人对时间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把一生只当作两分半钟的人,实际上是游戏人生,只能一辈子碌碌无为,浪费宝贵的时光,等到老去的时候,除了徒然后悔,还能拥有什么呢?而用每一分钟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工作,将会拥有丰富的时间,比那些用年月日来计算时间的人,能做出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事,更何况那些把长长的一生看作只有两分半钟的人呢?
歌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儿子积极向上的人生的期望。他这样教育儿子,而且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勤奋上进的人。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
我的产业是多么美,
多么广,多么宽!
时间是我的财产,
我的田地是时间!
他直到将近84岁那年,在临死前,还伏在桌子上写作。这位伟大的诗人用自己的诗歌教导儿子,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对儿子的教导。
像歌德这样的大诗人,用诗歌教育孩子,真是恰如其分。珍惜时间,这是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古人为我们准备了很多诗句和谚语,孩子们可能早就听得厌倦了。当你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老话时,他(她)可能马上就会皱起眉头捂耳朵。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可以换一种贴切又有趣的方式呢?或许你觉得写首诗太为难了,那么,和孩子玩一种游戏,搜集一些歌曲,画一幅画……通过这些新鲜的方式,把珍惜时间的道理寄寓其中,他们应该会更乐意接受。时间之宝贵在于它易于流逝,往往年幼的孩子体会不到这种流逝,因为他们经历的时间不多,也无法深刻认识时间之宝贵。所以我们要开动脑筋,找些巧妙的方法去告诉他们……珍惜时间。
母爱影响孩子的命运
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法国大作家雨果从小就非常喜爱写作,母亲对他的这一爱好非常支持。在母亲的鼓励下,小雨果的写作从小就显露出锋芒。
有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组织征诗大赛。小雨果和母亲既盼望又激动,正当他全力为参赛创作新诗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病倒了,而且几天都处于昏迷状态。小雨果着急得干什么都没有心思,于是,只好把一首从前写的、自认为不是写得最好的《凡尔登贞女》送去参赛。在小雨果焦急的等待中,几天后,母亲从昏迷中醒来,一看见小雨果,就立即询问他参加征诗大赛的情况,小雨果吞吞吐吐告诉了她实情。在病榻前,母亲用无力的手拉住儿子的手,轻声地说:“维克多,你不该在难处面前退却。记住,永远不该。我要你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别奖,你要把你创作中最好的诗送去。”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小,但小雨果听得出来,那话语中却包含着她的深切期望。但雨果还是感到有些为难,低着头,担心地对母亲说:“但是,恐怕来不及了,明天就到期了。”没想到母亲的眼睛里散发着光彩,她的声音大了起来:“不,好孩子,来得及。今晚就写,明天一早就念给妈妈听,妈妈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妈妈最不喜欢碰到难事就畏缩的人。”小雨果抬头看着母亲,她的眼睛里满是鼓励和信任,还有期待。他不再犹豫,坐在病重的母亲身旁,在母亲压抑着的咳嗽声中不停地写着、改着。一夜之间写了120行诗。

第20节: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在母子共同的期待中,半个月后,这120行诗使维克多·雨果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别奖。《凡尔登贞女》也同时被评为“金鸡冠花”奖。儿子的成绩是母亲最好的补药。雨果母亲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小雨果感到满足极了。
获“双奖”的事情很快就成为过去,但是母亲“要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别奖”的坚定话语,却一直在雨果脑海中萦绕,一直激励他更加勤奋地投入文学创作。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组织征诗大赛,雨果的《摩西在尼罗河上》又被评为“金鸡冠花”奖。按照美文研究院的规则:凡一人连得三次诗奖的,都有资格被聘为院士。这样,雨果这个年仅18岁的小伙子竟成了研究院的院士。当雨果兴奋地回家把这一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紧紧抱着儿子,噙着眼泪半天说不出话。1821年,当法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时,雨果和当时法兰西研究院的许多老院士一起,被邀为该会会员。这对他来说,无疑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更感到自豪的是他亲爱的妈妈。从此,这位刚刚20岁的年轻人,就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引起了法国文坛的瞩目。母亲的心血和期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后来,雨果相继创作了《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这两部世界名著,成为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母亲的教育能影响和创造着孩子的命运。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是雨果的骄傲,而这位闻名于世的作家……自己的儿子确是雨果母亲的最大骄傲。有些时候,母亲就像是孩子的上帝,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最为熟悉、最离不开的,就是母亲。母亲对儿女的期望往往会成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的不息动力,从而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期望?你怎样对待孩子属于自己的那份爱好或者天赋?其实,无论是多么高明的钢琴老师、多么知名的舞蹈老师,对于孩子成为音乐家或者舞蹈家所起到的作用,都比不上你的十分之一呢!或许你不相信,但是事实上,不论古今中外,母爱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罗兰还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罗曼·罗兰虽然是以其文学创作闻名于世,但是众所周知,他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最为著名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写的就是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他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他曾说过:“在我生命的历程中,音乐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爱,也可能是我最后的爱,我像女人爱孩子一样爱它。”
这种对音乐的深挚的爱好,一方面或许是天生的,一方面来源于母亲的启蒙和支持。罗曼·罗兰出生成长在法国外省的一个小城市,虽说家里并不穷困,却没有很好的学习音乐的条件,他没有像巴黎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从小就有音乐老师。但是,当母亲发现了他对音乐的兴趣之后,便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他弹琴,虽然母亲技艺不高,但是,却给了儿子许多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使他对于音乐的兴趣更为浓厚了。这对于孩子音乐天赋的启蒙,是十分重要的。
后来,他们举家搬迁到巴黎,母亲这时发现孩子不仅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而且有很高的天赋。这时候,她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儿子有这样的天赋,想好好让他发展;发愁的是会不会耽误他的学业。犹豫了一阵子,她最终被孩子对音乐强烈的渴望打动了,她决定支持儿子学习音乐。但是令她为难的是,一时没法给儿子找到合适的学习音乐的专业场所。在巴黎,她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可托,也缺乏关系。
但是这位母亲锲而不舍地为儿子寻找着老师和学习音乐的地方,她生活的重心几乎就是打听这些。只要一听说哪儿有音乐家,她就想尽办法送儿子去学习,往往她的诚心打动了老师,儿子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一段时间以后,她惊喜地发现儿子的琴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教过他的老师。她想,必须为儿子寻找更好的老师了。这时,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学琴的一个老师,就住在巴黎,叫约瑟芬·马丹,这位钢琴家不仅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而且还认识著名的作曲家肖邦。于是,她便去拜访自己小时候的这位老师,恳求她指点儿子。果然,后来,罗曼·罗兰从她那儿受益匪浅。
平常的日子,母亲还从并不十分宽裕的家用中拿出钱来,每星期给儿子买一张夏特音乐会的门票,让他去听音乐家巴德鲁、科洛纳、拉穆勒的演奏。多年以后,罗曼·罗兰回忆起来,还非常感激母亲每周给他的这三个小时,让他完全忘记了一切。在这三个小时中,他为莫扎特无邪的快乐、贝多芬的雄伟强大、普格的温和所深深吸引。在这儿他还领略到巴黎最新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

第21节:世界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罗曼·罗兰曾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母亲使他的天赋得到及时的教育和完善,虽然他后来没有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文学家,也使得他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的父母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兴趣培养和天赋启蒙的重要作用,梦想着孩子成为钢琴家、小提琴家的父母不在少数。但是你能否也像故事中的母亲一样为儿子的爱好遍寻名师、费尽周折呢?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要发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必须及时利用家庭实际的资源,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名师出高徒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以上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其作品以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莫泊桑并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父亲是一个商人,而母亲却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可怜的莫泊桑出生之后不久,他的父母就分居了。莫泊桑跟着母亲生活,他们住在海边的一座别墅里。幼年的莫泊桑还体会不到家庭不幸的痛苦,整日无忧无虑,又聪明又活泼,母亲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她亲自教他读拉丁文,启发鼓励他写诗。但是,她常常看着儿子出神地想,仅仅靠自己教育儿子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儿子成才,必须给他找一个好老师。这样,也可以弥补她因为没有给儿子一个幸福家庭的愧疚。
于是,母亲开始到处打听,给儿子寻找一个好老师。莫泊桑的舅舅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和当时的大文豪福楼拜曾是好朋友。由于这层关系,莫泊桑的母亲也和福楼拜比较熟。她有一天忽然想,如果让福楼拜来做儿子的老师,多好啊!但是,他哪能轻易就给一个普通孩子做老师呢?母亲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决心尽最大努力,争取让福楼拜教导儿子。于是,她开始加紧对儿子学习的指导,培养他对文学更深的爱好。不失时机地鼓励儿子多写东西,而儿子一旦写了,她就仔细地保存下来,哪怕有时只是一些散乱的片断。因为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给福楼拜看,得到他的指点。莫泊桑看到母亲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不好意思写一些敷衍了事的诗歌或文章给母亲留着……那样实在太丢脸了!因此,他常常独自在房间里苦苦思索,或者去海边散步寻找灵感,或者读一些大家的作品充实自己。就这样,他的写作进步越来越大。
没有找到福楼拜做老师之前,母亲为儿子找的老师叫布耶,也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人物,并且,他和福楼拜也是好朋友。莫泊桑的母亲的一番苦心,老师布耶时常看在眼里,非常为之感动。他有一次正好要去拜访福楼拜,想到莫泊桑母亲的心愿,他就带上了孩子一起去。临行前,母亲把莫泊桑的作品挑出一些让他们带上,希望可以得到大师的指点。果然,到了福楼拜家以后,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这些诗作,和他们一起分析,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他还爽快地答应收莫泊桑做自己的学生。
莫泊桑欢快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一边在胸前划着十字,一边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是啊,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后来,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点之下,莫泊桑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