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 >

第44章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管了军需的工作还使滕琰见到了邓郡尉,现在应该称他为邓将军的,他被燕王任命为手下的第九个将军,率领原昌平守军改编的一万人。
  同他一起来看滕琰的还有他的儿子邓锋。邓锋从京城出来就跟着燕皇到了平阳,平阳城犬戎破的时候,他护卫着周王、安宁、安静两位公主逃了出来,曾经在山中落草,后来遇到燕王的大军,周王和两位公主被送到了昌平,他也回到了昌平的家。自然而然地,又随着邓将军出兵了。燕王也很给邓将军面子,封了邓锋做偏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燕王确实有容人之量。
  滕琰想起自己和邓锋还没有谋面就有了两次交集,一次是邓家都不知道的,她那时怕嫁给一个有三妻四妾的男人,就自己暗地里挑了两个本时代的好男人,邓锋光荣入选了,还有一次,邓郡尉看上了她做儿媳,想让她嫁给邓锋,可邓锋不在昌平城内,自然也就不了了之。真是山不转水转,他们还是在军营中见面了。
  邓锋的外表非常象他的父亲,身高体长,健美壮硕,浓眉大眼,鼻直口方,浅棕色的皮肤更显出刚阳之气,见了滕琰,亲热地上前拍着她说:“公子的事,我都知道,要不是公子,父亲恐怕未必能守住昌平,现在也不能好好在这儿,今晚天我请你喝酒,好好谢谢你!”
  滕琰被他的大手拍得晃了几下,斜眼看邓将军的一脸不自在的表情,明白邓锋别的事都清楚,只除了自己是女子这一条。凭着两家的交情,他自然要与自己交好,不过滕琰当然不会介意邓锋拍了她。只一面,她对邓锋就有了极好的印象,光明磊落,坦荡大气、热情阳光。她同邓锋一样,也想好好地维持两家的世交。
  当晚,邓锋果然带了两坛好酒来了滕琰的帐子,见了飞珠,嘴巴半天没合上,好不容易才憋出来一句:“别人说公子带了个侍妾进了军营,我还不信,以为他们是抵毁你!”
  见飞珠出去了,又诚恳地说:“公子,听父亲说,你从小就没去过军营,大概是不知道,这军营里带着个女人,是不吉利的。再说,你还小,那种事做多了,身子就亏了,你看你的小体格!你看我们家,家规就不让早娶,也不让纳妾,就怕把身子淘空了,我都二十了,还是童子身,你看看我。”说着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咚咚作响,“你还是把她送回家里去吧,跟我天天练练拳,我保你过一两年就能长成我这样。”
  滕琰不知说什么好,她怎么练也练不成邓锋那样啊,只好笑着转过话题说:“邓偏将押送军粮也很辛苦呀,这一路上能吃好睡好吗?”
  邓锋当皇宫里的侍卫也好几年了,虽然是个直脾气,但人聪明,也懂得查颜观色,见滕琰不接这个话,也就不提了,毕竟还不熟,看在两家的交情上他才多说几句。马上就接着说:“辛苦也是应该的,就是燕王瞧不起我们燕地的兵将,一直不派我们燕地的兵去打犬戎,只是让我们运粮、打杂。公子,你能不能给我们求个情,让我们去攻城,听说郑军师特别赏识你。”
  打仗的事滕琰真不懂,也不想参合进去,也不接他的话,只是热情地让邓锋与自己对坐,喊飞珠去厨房要几个菜,又取了葡萄酒,她可不打算喝邓锋带的烈酒,虽说酒精浓度也不高,但自从她发现了这里有葡萄酒后,就只肯喝这一种酒了。
  酒逢知己,几杯下去,他们已经十分投契了。没有犬戎的进犯,邓锋与滕琰恐怕永远也不能相识。话题自然就是这一年多昌平郡和平阳郡的事情。
  邓锋是海量,一大坛酒下去了,也只露出一点醉态,借着酒劲,脱去上衣,露出健壮的上身,拔剑起舞,一边高歌,歌词是《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身似矫龙,剑如闪电,滕琰被深深地感染了,邓锋是在宣读他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啊!这份渴望战斗的热情,正如作出这首诗的秦人一样。做为后来归降的部队,燕王现在不愿意重用他们,邓将军和邓锋还没打上一仗,邓锋自然是不甘。
  在军营里过了几天,滕琰现在也理解了这些热血男儿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她拿筷子敲着坛子,也一同吟颂起来。
  舞毕,邓锋又倒了一大杯酒,一口气喝了下去,惆怅地说:“当日,平阳破城时的惨状,世弟你是没看见啊,犬戎人把咱们燕人当狗一样屠杀。”要不怎么说酒是个好东西,一顿还没喝完,邓锋和滕琰已经是世兄世弟相称了,邓锋很快又打起精神,接着说:“我那时就想,我们居然被蛮夷欺负成这样,总会有一天我们会把帐都讨回来!就冲燕王只靠几万人马,把十万犬戎人打得丢盔弃甲,我誓死追随!非打到犬戎人的老家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四章

  “好!”郑军师站帐篷门前含笑叫好,燕王也站在那里,应该是刚刚进来的。郑军师向邓锋赞赏地一笑,又转过头来对滕琰说:“滕公子和邓偏将很熟?有好酒偷偷地喝,也不请燕王和老夫。”
  滕琰和邓锋赶紧起来行礼,滕琰替邓锋高兴,他刚才的一番言语,燕王和郑军师听了,自然是高兴,说不定想上战场的愿望就实现了呢。所以赶紧用眼神示意邓锋,让他上去表决心。
  邓锋果然机灵,马上跪在燕王面前请战:“请燕王派我出战,我愿为马前卒!”
  滕琰在一旁敲边鼓:“邓家与犬戎人有世代的血海深仇,世兄又亲见犬戎人屠杀燕人,心里一直憋着火,燕王要是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出战,世兄必会不惜肝脑涂地,报效燕王。”
  “那好!我给你个机会,攻城时让邓将军负责一面城墙,看你父子能不能第一个破城?!”燕王扶起邓锋,拍着他的肩膀答应了。
  邓锋激动不已,马上说:“王爷就看我们父子的吧!”
  燕王庄重地鼓励他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邓偏将勉之!我巡营路过,听有人高歌《无衣》,歌声慷慨,故而过来,邓偏将好气魄!不愧为燕地的好男儿。”
  于是添酒回灯,重开宴席,燕王滴酒不沾,滕琰来了后就没见他喝过酒,郑军师同滕琰差不多,只是拿着酒杯偶尔喝上一口,邓锋也不敢再豪饮,气氛就不如刚才热闹,滕琰见要冷场,就请邓锋再舞一次剑。
  刚刚燕王说他们巡营中听到邓锋的高歌,才循声而来,估计是没看到舞剑,至少是没看全。滕琰虽然不太懂,但也明白邓锋的剑术不错,也算是给他个表现机会。
  出乎意料的是,燕王也练过武功,而且不是花架子,他也下场同邓锋一同对舞,从邓锋的神情就能看出来。滕琰在昌平时就知道邓将军一身功夫了得,三五个彪型大汉根本不在话下,也听说过邓锋早得真传,功夫不错,而且正当血气方刚之年,真动起手来,邓将军也未必是自己儿子的对手。
  真正的好功夫都是练出来的,不下苦功根本就不用想,没想到高高在上的燕王居然喜欢练武。
  同邓锋舞了会儿剑后,燕王兴起,嫌帐篷内施展不开,非拉着邓锋、滕琰和郑军师一起去校场骑马演练骑射,滕琰做为观众,跟着大大开了一回眼界。
  天色已黑,校场挑起了一圈的灯笼,闻迅而来的将士挤满了校场周围,但又鸦雀无声。邓将军挤到滕琰身旁,小声问了句,“锋儿不会惹祸吧?”
  滕琰笑着看了过去,慈父的心肠都是一样的,邓锋不止武艺出众,人也精明,现在与燕王搭上话了,很快就会有出头之日,邓将军也不是没有识人之明,只是关系到自己的儿子,一时看不清。别的也不好多说,滕琰只小声说了一句:“燕王已经答应攻城时让你父子负责一面城墙。”
  邓将军脸上的笑意遮掩不住,静下心来关心滕琰几句,他是最知道滕琰的底细的,又嘱咐她,要有什么不方便的事就找他,还特别加了句:“锋儿是个实心的,你有事也可以叫他做。”
  滕琰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这是想让自己成为他的儿媳的心还没灭呢。可是她已经有了陆伯甫,要不邓锋真是个不错的人选。
  一旁的郑军师见邓将军与滕琰小声说话,也对邓锋和滕琰的关系非常关心,细问了一回,知道他们今天才见的面之后才罢了。
  突然鼓声大作,燕王和邓锋都换了铠甲,骑着战马,从校场的两头进来,燕王还是一身红,手拿长戟,邓锋是一身白,手拿长刀,两人打马相向,马越跑越快,当的一声,戟刀相交,身体具是一晃,两马错身而过,一个回合。拨转马头,马如疾风,又是一个回合,转眼间,十几个回合过去了。
  这是古代战争中将对将的打法,滕琰也曾在昌平见过,这次离得近,看得更清楚。这种交锋,比的就是力量,力气小的,武器一下子都能震飞了,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比如马就很重要,越是高头大马越好,据高临下,人借马势。另外就是看技巧了,动作一闪而过,小动作不好分辩,她的水平不够,眼力不行,只能看看热闹。
  又过了会,燕王就停下马,笑着说:“邓偏将勇猛,承让。”这是说邓锋胜了。
  虽说战场上不可能是靠一个人的功夫好就能取得胜利,有多少名将还是文人呢。但有个好身手在军中确实是很有威信的,这一下邓锋就出了名。旁边观战的将领们哪能只看不动手,好几个人就到燕王前面要求与邓锋比一场,。接下来的几场就是真刀真枪地打了,邓锋一连胜了几个将军,最后与燕王卫队的一个叫宋十二的,打成了平手。后来其他将领间又比了几场,校场的灯一直亮到三更天,不用说,滕琰半道就悄悄回了自己的帐篷,再好的戏看几场也就够了,她明天还得早起,要做事情多着呢。
  不过这件事带来的后续影响就是邓锋和滕琰交情越来越好,三天两头就来她这儿一趟,用邓锋自己的话说,要是没有这个世弟,他还在运粮草呢。对于这话,滕琰明着没反驳,心里并不同意。邓将军和邓锋对于燕王手下的将领不熟,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
  邓将军也好,邓锋也好,都是亲身将过兵打过仗的。尤其是邓将军,能带领昌平人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守城一年余,确实是真有本事的。
  滕琰看来,邓氏父子总体的军事水平要高于燕王手下的将军,燕王的八个将军是在练兵时从校尉和下面的军官中提拨的,虽然经历的昌平、平阳两郡的战斗,但做战经验并不多,以燕王和郑军师的识人之明,求贤若渴,连滕琰这样的人都能用,邓家父子早晚会得到重用。
  在滕琰这里的偶遇就是提前了这个过程,滕琰甚至怀疑这个偶遇是否真的是偶遇,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郑军师的心机可是深不可测的,做为他的学生,燕王也是个有心计的主。要不是这样,燕王也不能在半年时间就拿下了两个郡,而且京城也既将在握了。比武那天,郑军师还仔细问了滕琰和邓锋相识的过程了,他可不是喜欢无事闲聊的人。还有一点证明就是,滕琰事后询问邓锋知道的,燕王的武艺也相当不错,虽说不一定打得过邓锋,但也差不了多少,那天他们都没尽全力,也许燕王就是想通过校场比武给邓锋创造一个时机?
  邓锋没等开始攻城就参加了扫平京城周围县城的军事行动,不过,很快他就无事可做了,到了深秋,京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几万犬戎人被彻底与他们的老家分隔开了。在几次出城袭营遭到挫败后,犬戎人彻底龟缩在京城内,摆出了严防死守的架式。
  现在只有攻城一件事了,其实,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一段时间,燕王和郑军师并没有急于动手,他们要把准备工作做得万事俱全。
  不得不说,燕王和郑军师战术水平超高,他们指挥军士搭土台,制云梯,安装投石机,准备战车,各式各样的攻城用具,让滕琰大开眼界。
  现在滕琰终于明白昌平城当初能够保住是多么的幸运。犬戎人不擅长攻城她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差距这样大。只说攻城的器械,拿攻城用的车来说,就有好几种:临车,车上建了十余丈高的塔,兵士站在上面投石、射箭;冲车,很多人推着撞城门;棚车,车上用生牛皮蒙盖木棚,以避矢石,人藏在棚下,挖城墙脚;钩车,车上有大铁钩,逼近城墙后,钩住城楼城墙,系上长缆,用牛拉,促进楼倒墙塌;登城车,高车上有跳板,搭墙形成悬楼云梯,直接可以登城;抛石车,能把大石投入到城中。
  不用说,有了这些器械,攻城容易不说,更重要的是减少伤亡。滕琰没事的时候替燕王算了算,从吴国带来的八万人马战争减员不到五千人,可以算是奇迹了。
  现在燕王手下去掉派到昌平、平阳的官员和驻兵共有一万人左右,再加上平阳和昌平郡先后投降的两万人,总人马在八万多点,与他当初进入燕地时基本持平。
  而城内,犬戎人在昌平郡和平阳郡损失惨众,只有不到五万人。
  形势逼人,城里城外两种情绪,城内的人免不了忧心仲仲,可城外正相反,一队队士兵井井有条地干着活,军官们在旁监督指挥,热火朝天中竟有些安闲的感觉。
  想起犬戎人曾将昌平围困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而眼下被围在京城,惶惶不可终日,一报还一报,真令经过那场灾难的滕琰开心,也为她增添了无数的工作热情。
  
                      
作者有话要说:  下午有加更噢!




☆、第七十五章

  滕琰和燕王、郑军师在燕王的大帐里,商议的不是如何攻城,攻城已经不是问题,攻下城后的工作,才是重点:原来燕国真正掌控土地的只有四郡和京城,等攻下了燕国的京城,加上昌平和平阳,从数量上看是占了燕地的大部分,从经济、人口、文化等诸多方面来看,则更是基本等于拿下了燕国的全部。
  燕地是燕王的封地,攻下京城后,应该是成立新的燕国的时候,虽然是吴国的蕃属国,但在管理上却几乎是独立的,要做的事千头万绪。
  他们已经商议了好几天,也拟定了不少的章程,滕琰同这两个上司也更熟了。三个有各有特点,燕王从小在皇宫长大,眼界不凡,郑军师满腹经纶,滕琰是见识深远,很快就惺惺相惜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念虽然时有不同,但都擅于听取接纳各种意见,也很好沟通,这样一来,工作做得很顺利,大家也都心情愉快。
  但不可能永远都是和乐的气氛,真的涉及到个人的利益时,矛盾就出来了。
  只是郑先生和滕琰都不是为了个人争利益,而是要推。
  燕王收起了面上的微笑,目光在郑军师和滕琰身上扫过,还是用波澜不惊的声音说:“那么,将来,先生将隐居山林,公子则一心修道,只留下本王了。”
  本来是讨论将来的国相人选,郑军师一力推辞,滕琰当然也不能干,她只是个临时帮忙的,于是燕王就不满了,说出了上面的话。
  毕竟是在皇宫中长大的,燕王的表情总是十分端正严肃,其实他也经常露出些微笑,但这种微笑过于程式化,让看到的人并不能从心里感到放松,滕琰觉得还是他面无表情时气场更加温和些。
  不过,现在燕王的无表情不再是真的无表情,一种寒意由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