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后话了。
因为开心,大家一直玩到天色黑下来,才每人端着手,怕弄花画好的指甲,回了各自的院子,滕琰也不例外,王蓉给她画的兰花非常漂亮,她没舍得洗下去,所以晚上睡前和第二天早上时,就由别人给她用布巾沾水擦脸和手。
再见到燕王是初六的晚上了,燕王在军营里住了一夜,正好赶在晚饭前回了王府。滕琳及时赶过来侍候,自然在燕王面前秀了一下她新画的指甲,她的指甲留得要长一些,尤其是两个小指,画了翠竹图案更显出手指修长,再配上湖绿的衣裳,整个人都生动起来了。
果然,燕王打量了两眼,这是滕琰所看到的燕王第一次注意布菜的滕琳,不由得替滕琳庆幸,总算得到燕王的一点青睐了。但燕王确实是一个不懂风情,又从一贯把工作排在最前面的人,吃了饭,他无视滕琳离开前有些忧怨的目光,看起了滕琰整理好的折子。虽然是新年,各地都没有什么大事,但还是免不了要有一些事情要报到燕王这里的。
但燕王和滕琰最主要的事情是做新年的规划。燕地的税收已经有了最后的数据,今年是个丰收年,交上来的粮食几乎与前燕国最好的时候持平,自从去年秋天后,吴国不再给燕地拨付粮草了,而燕地,自给自足完全也没有问题。
还有就是收上来的银钱,却是比前燕国最好的时候还差了不少,这也是必然的,其实就是粮食产量也是比犬戎之乱前差得多了,只不过几乎所有的田地都要交粮,过去那些世家大族免租的事早已取消,才能使交到官府的粮食总量维持与过去持平,
现在的问题是燕地急需发展,要用钱的地方到处都是,而收上来的钱支付军饷、官员的俸禄这些日常的支出后,剩下的就有限了,而燕王却是有太多的计划要实施。
一向对钱不太上心的燕王此时皱着眉头看着滕琰列出来的一排排数字,半天没说一句话。滕琰第一次看见燕王如此地地愁眉苦脸,她能够理解,燕王并没有多少发展经济方面的经验,什么事都恨不得一蹴而就,但事情哪里是那样容易的。
严格说起来,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就是再富裕,也都面临着钱不够用的问题。如何分配投资的方向就是一个大问题。滕琰笑着说:“王爷还记得史书上写的,汉初时,天子尚不能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天下穷困至此,可经过几十年间,到了武帝,能派出十几万匹马去打匈奴。现在,燕地的情况比汉初要好得多,您要是这样愁,那当初的汉高祖岂不是愁死的?”
燕王苦着脸笑了笑说:“滕公子不愁么?”
“这不是愁就能解决的事啊!”滕琰要从容得多,“我们先把要做事情都列出来,按急迫的程度排出一顺序,接着就可以决定怎样做了。”
最后挑了重新耕种因战乱而荒废的农田,加强教育和建设边城等几件事情做为今年的重点投资。
下面就是具体的操作了,如何制定政策吸引农民多耕种,在云中、北宁和九原的一部分已经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是迁些人口过去,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人,还是让军士屯田比较好;至于新城的建设,原来就有一定的规划,倒是不用再费太多心思,只有教育确实是个大问题。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基本上都很重视教育问题,从汉代甚至更早就开办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前燕这方面的工作自然也有,不过比起南边的吴国来,就逊色得多了,再经过犬戎之乱,官学早就全部停办,只有以半山书院为首的几家私学还在勉力支持。
任命王沂就是想把官学的体系全部重新建立起来。燕王和滕琰在大的方向上商议出了一个概框,看看天色,也是该睡觉了,明天把王沂找来一起定出详细的方案。
燕王在进屋子前突然说了一句,“你怎么也做那些无聊的事?”
滕琰一怔,什么无聊的事?
看燕王指了一下自己的手指,顺着燕王的目光,她低头就看见了指甲上画的花,就笑着说:“不漂亮吗?我倒很喜欢呢。昨天,王爷去了军营,我和几个侧妃凑到了一起,玩得特别开心,大家都画了。”
说着把手伸到燕王面前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觉得这不算是无聊。”
燕王有些失望地说:“我以为王妃与别的女人都不一样,不会做这种女儿态。”
滕琰不以为然地说:“我再与别人不一样,也是女人,当然也喜欢女人的这些东西。”
燕王哂笑了一下说:“人皆云,女为悦已者容,王妃是为谁而容?”
滕琰也挑眉一笑说:“我偏信女为悦已而容。”对于这样的质疑,滕琰前生没少遇到过。一个女人,事业有一点的成绩,就要被人标上女强人的标签,然后就把她从女人的行列中清除了,好象这样的女人就不应该爱美,不应该享受生活了似的。
其实,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女人取得成功,这种成功并不是一定要以失去自己的女性天性为代价的,前世的滕琰就努力成为一个外表和内在都美丽的女性。
只不过,在几百年前的现在,更确切地说在滕琰扮成男装从军时是没法实现的,可是一旦有了机会,滕琰也会打扮自己的。而且打扮自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每一个女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是没有男人来欣赏,也会由然而生一种自信和荣光。滕琰不指望燕王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但她不愿让燕王误会,更希望燕王能够尊重自己,这样就足够他们进一步的合作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临时有事,没更上文,在此致歉,今天一并补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二天,燕王把王沂叫到外书房议事,也让滕琰参加。滕琰还是把自己漂亮的指甲洗干净了。在女人只能在内院绣花的时代,她已经够另类了,还是低调些好了。
王沂按品穿上了官服,虽然还是原来俊秀的面容,但看起来有些陌生感,尤其是见滕琰也出现在外书房时,那种不自在就更明显了。
燕王若无其事地开口了,“王妃对于设立官学颇有见解,茂才也畅所欲言,我们先定出一个方案来,等开印后,尽早把官学建起来。”
王沂拿出了一份折子,他任命后的几天并没有虚度,看他的材料就知道他做了不少的准备。
按王沂的方案,设立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体系,其实是把学校和教育管理单位融为一体。中央官学做为燕地的最高学府,无论是入学还是定期的考核都是极为严格的,但入了官学的学子就直接有机会授官。地方官学则延续古时郡曰学,县曰校,乡曰庠 ,聚曰序的旧制,在燕地广设学校。此外还有针对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等的专科学校。
就连滕琰也认为王沂的设想是非常全面的,中国人自古以来一贯注重教育,也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教学系统,王沂的设想可以说是集其中的大成,但这些在教育体系中只能算是一株大树的树冠部分,至于学官与学生的规定和设置,官学经费的来源与支出、管理与经营,甚至与科举制度之关系等等,这些相当于大树的根系和树干的东西都要仔细商议。
滕琰便提出了一些在现在教育中已经成功验证了的经验,王沂端起上来的茶,用品茶来掩饰一下他的吃惊。其实王沂之所以几次求娶滕琰,正是觉得滕琰才智过人,不过再怎么能干,也不过一个女子,今天滕琰给他的冲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但王沂经历了这几年的坎坷,很快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赞了一声说:“王妃大才,还是在我的意料之外。”
滕琰笑笑不答,但燕王坦白地说:“王妃就是滕瑾。”
看来王夫人一直没有对王家泄露滕琰的秘密,所以王沂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来。滕琰也没想到燕王这样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秘密,虽然他们也商量过将她就是滕瑾的事在合适的时间透露给一些人,这样对滕琰管理燕地的政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但王沂是不是合适的人却有待考虑,毕竟他现在的官职还是太小,但滕琰很快也就释然了,那天燕王告诉王沂自己推荐了他就是为今天做准备的,王沂现在官职不高,但将来却不可限量,早早将这样的人说服,以后自然对滕琰参政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这样算计人心的事情,燕王做得非常得心应手,滕琰一直自愧不如,因此只能信服。
于是滕琰笑着说:“这件事瞒了这么久,很不应该,但表哥应该能理解我的苦衷。其实,我一直很感谢表哥对我的欣赏和帮助,现在燕王打算让我继续参与燕地的政务,希望我们以后能一起愉快合作。”
王沂没说话,而是反复打量着滕琰,他的眼光直截了当地落在滕琰的脸上,甚至有些无礼了,看来这个消息对他并不容易接受。
滕琰不动声色地看着王沂,当初王沂来向滕瑾求婚时,也曾经这样看了滕琰一会儿,可他并没有认出滕琰来,现在他一定也想起了那天的事情。也好,燕王这样釜底抽薪,干脆还把王沂曾经求娶的事一起解决掉,要不然王沂一直面对滕琰总会有些尴尬。
燕王静静地坐着,给王沂时间还消化这件事,直到王沂终于想通了似的垂下了眼睛,才说:“本王相信你能够将燕地的学政做好,王妃原本是你的表妹,她内举不避亲,举荐了你,你也不要辜负她的期望。”
王沂面色如常地抬起头来,对着燕王和滕琰行了一礼,严肃地说:“我定不会辜负王爷和王妃的期望。”
剩下的时间大家在认真的工作中渡过,一天下来,也有了大概的纲要,具体的细节当然还要逐渐完备。
燕王突然说了一句,“王妃在燕都外有一所女子学校,不如说出具体的规程来让我们借鉴借鉴。”
这一下,就是滕琰也有些吃惊了,她收留孤女,燕王知道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非常清楚自己为孤女们办了学校,这些她刚刚开办时间并不长,而且一直保持着绝对的低调。
但滕琰心怀坦荡,吃惊后也不介意,而是笑着说:“我那里并不成什么规模,只怕你们见了会见笑。不过若是将来,官学要是能将女子也列入其中,倒是一件好事。”
滕琰的话说完后,不用燕王和王沂回答,她也知道,女子进官学,现在看还是不可能的,不仅是社会习俗上不能接受,更深刻的背景是社会生产力达不到支持这个方案的水平。就是男子尚且不能都读书认字,更何况女子呢。
所以她自己就转了话题,详细将她在庄子上为这些孤女办的学校做了一下介绍。她也知道,这一两百名孤女的教育在燕王和王沂眼里并不够看,只是她引入的一些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是他们需要的,故而重点说明了这些。
燕王和王沂听得很仔细,很多事情也拿出来问,特别是她将不同年龄的女孩分成了几个年级,统一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最后,燕王决定第二天,大家到滕琰的庄子上看一看。
定好了时间,王沂就告辞了。滕琰和燕王回翠薇殿,路上滕琰就问燕王:“王爷如何知道我在庄子上建了学校,为收养的孤女办学的?”
燕王指了指滕琰身后的四个丫环说:“你入王府带进来的人都有人去查一查的,去的人正赶上庄子里大兴土木,自然就清楚了,回来说了一句。我原来见你收留了那么多的孤女,本来也有些奇怪,自然让人详细问了一下。”
王府的保卫工作自然是严的,但滕琰也没想到能严到这种程度,但也很快就释然了,燕王从小在皇宫中长大,有很强的疑心病,他身边的保卫工作确实做得很好,就连她跟在燕王身边时,也受到了严密的保护,当然现在也一样。
不过,燕王也就势问她:“王妃因为自己是女子,就对女子分外关心,才为这些孤女办了学校?听说王妃花了不少的钱建房子,请老师,有这样的精力,还不如办一所私学呢,那样岂不是更能出人才?”
滕琰看了一眼燕王,心知燕王虽然能容忍自己这个异类,但对女人有学识颇不以为然,笑着答道:“在北上的路上,看到孤女确实是可怜,也没想那么多,就收留了她们。”把自己进王府前到庄子里看到的和想到的对燕王说了,又正色说:“其实,女人的才智对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聪明睿智的母亲才能培养出色的孩子。所以我教育这些孤女虽是出于怜悯,但也是为燕地为王爷培养未来人才的母亲。”
燕王反驳说:“只听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自然是比母亲重要,王妃的想法与别人不同呢。”
滕琰笑了笑,其实现代科学证明母亲对孩子智商的影响要比父亲大,更何况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照料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也大,但这些要怎样对燕王说呢?“古有孟母三迁教子,现在民间也有俗语说,一代好儿媳,三代好子孙,这就是明证。”
“那将来王妃一定会教育出好子孙的了?”
滕琰怔了一下,怎么说到了自己?侧头看了一眼燕王,却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也是燕王从来不开玩笑,大概他也不会开玩笑的,他确实在向滕琰求证。
滕琰可不是那种一说什么就会脸红的大家闺秀,再说燕王现在与她就算够不上无话不谈,也是很亲密无间的,当然是纯粹的友谊。所以滕琰也认真地说:“将来,我当然会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过眼下呢,还是得先想燕地的学政,还有我收留的这些孤女,我总得为她们负责。”
没想到燕王问了一句,“那是不是王妃的学校,我也要出点银子呀?”
滕琰知道燕王是认真的,就笑道:“其实,我现在所做的这些用的都是燕王的银子呢,将来如果需要,我会向燕王求助的。”确实,没有燕王大手笔的赏赐,她也没实力没底气做这些。
看燕王感兴趣,就把她对于孤女们的打算做了一个介绍。
第二天,城门一开,燕王就带着滕琰和王沂出了燕都,滕琰本来坐在马车里,但因为燕王马骑得快,车子虽然能跟上,但颠簸得厉害,也半路上了马,一阵疾驰,很快就到了庄子。远远地就看见一片青砖墙,围了很大的一片地,里面重重的房屋,颇有规模。
滕琰虽常听刘妈妈来汇报情况,但也是第一次看到,心里由然而生出一股满意之情。到了大门,外面并没有挂牌匾,门房里有几个杂役见几百人的卫队,早就迎了出来,并派了人到院外找了刘妈妈和刘庄头过来。也是因为事先并没有派人带信过来,所以倒把学校和庄子里的一干人吓得不轻。
直到他们看清了身穿皮袄,头戴皮帽,脚蹬皮靴,外面披着披风的滕琰微笑着向他们示意,才放下心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王并不理会滕琰客气地让他到庄子里休息一下的建议,而是直接就要进学校看一看。滕琰笑着拦在了燕王前面说:“这里是女学,除了老师,是不许男人随意进入的,燕王与王侍郎要想进去,也应该先由学校的管事进去让学生们做些准备再进。”
燕王脸上一滞,刘妈妈在后面拉了下滕琰的袖子,上前对滕琰说:“王妃说的规矩并不错,不过,过了初六,我们这里就正常上课了,并不用再准备些什么。”
滕琰知道刘妈妈怕自己的话让燕王不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