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天才收藏家 >

第560章

天才收藏家-第560章

小说: 天才收藏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下来之后,方明看着冲茶的李华,脸上更加是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呵,看来方先生你的心情不错的啊。”

李华把冲好的茶轻轻地放在了方明和安妮的面前。

轻轻地点了点头,方明说:“这出门在外,看着这茶就觉得熟悉的啊,所以说,这心情自然也就是好的。”

方明这是大实话,出来也已经有一定的时间,虽然说因为自己现在是不缺钱,吃得好住得好,但毕竟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感觉那是必然存在的。

所以此时看到李华这泡茶的姿势,自然而然地就生出一丝亲切来。

“是的,没有错。”

李华一听方明这样说,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虽然打小就在这国外长大,也生活了几十年了,但是还是觉得不太熟悉……怎么说呢,不是说对于这里的环境觉得不熟悉,而是说,对这里没有多少的认同感,毕竟再怎么样说这里也不是我们祖宗生活的地方啊。”

“是这个道理啊,不过,能够在这里都喝得到如此正宗的铁观音,确实是很难得的事情。”

方明现在也早就已经是个品茶高手了,因此他一喝马上就喝出来了。

“哈!”

李华也笑了起来,“真的是没有想到方先生你如此的年轻,但看来也是一个好茶之人的啊。”一

第1029章建盏

“我喝得晚,但确实是喜欢,所以也就研究了一下。”

茶之一道,博大精深,方明其实接触的时间真不是太长,虽然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说精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也不敢吹大气,毕竟自己在这方面可没有什么异能。

“对了,方先生,我看你好像和我是同行?”

几杯茶之后,之前的陌生感自然就消失了,李华也就问出这个问题来,这其实就是他之前非常好奇的事情。

“是的,没有错,我们确实是同行,不过我的店可是在国内,这一次出来就是来到处看看。”

方明的回答非常的直爽,李华听了非常的高兴,说:“哦?既然是同行,那我最近正好得了一件东西,不知道能不能让方先生你也给掌掌眼?”

“掌眼就不敢了,如果能够长长见识那我就太高兴了。”

听到李华这样说,方明那是一点也不敢小视。古董店铺的水都很深,很多时候一间表面上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的店铺里却是会藏着天价的宝贝的。

“呵,方先生,你太客气了,这样吧,你稍等一下,我进去把东西给拿出来。”

李华说着站了起来往里走去。

“方明,这是怎么回事?他应该是有好东西的,但是,为什么不摆出来?”

安妮小声地对方明说,在她看来这事情有一点“不正常”,这开店做生意,如果有好的东西那不是应该摆出来的么?这样客人才能够看得到,才有可能买。

摇了摇头,方明笑着说:“在别的行业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在古董这个行业里却不是这样的。对于大部分的古董店来说,他们的主要的客户都是那些回头客,也就是说有固定的买家的。象我们这样的临时上门的买家,不是店里的主要的目标。”

“哦?原来是这样,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位李老板为什么又说进去拿东西给你看?”

“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简单来说,就是他觉得我和他是同行,有共同的话题,聊得来,所以就把东西拿出来给我看一下,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流,比如说,就像是你们女人那样,碰到聊得来的朋友,就会把自己买到的鞋子之类的拿出来给对方欣赏研究一下。”

方明的这个比喻很显然是非常的“通俗易懂”,他这样一说安妮马上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明白了。”

李华很快就重新回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盒子,在方明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就打开来,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个不大的杯子出来。

“建盏?”

方明一看李华拿出来的东西,马上就脱口而出。

“呵,看来方先生确实是高手的啊,这一看就看出来了,是的,没有错,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只建盏。”

李华把手里的东西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然后对着方明伸手示意了一下,这是可以上手的意思。

建盏也有叫天目瓷的,这是瓷器之中黑瓷代表,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在宋朝的时候成为皇室御用的茶具,因产地为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称为建盏。

烧制建盏的建窑是著名的古窑之一,这个地方出的瓷器在宋代就已经让很多人所熟知。

宋代的时候因为斗茶成风,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在要有好的茶叶之外,同时也要有好的茶具,建盏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出来的。

对于建盏的这些情况,方明是非常的熟悉的。但是,这些都是他从书上得来的资料,至于真正的建盏,他可是没有怎么样上过手,因为没有多少这样的机会,现在竟然是有一只建盏摆在这里自己的面前,他当然不会客气。于是他马上就拿了起来。

“建盏很多都是属于口大底小的形制,仿佛是漏斗一般,圈足也比浅,足根的地方往往会出现修刀留下的痕迹,也就是所谓的“倒角”,足底面则是稍向外倾斜,往往给人一种造型古朴浑厚的感觉,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建盏的手感普遍较沉。”

“李老板,你这只建盏确实是真的,只是说,不是太细致的东西。一般来说,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其中每一类又分大、中、小型等等,您的这只建盏是属于其中的小型器。”

李华冲着方明竖起了一只大拇指,说:“没有错,确实是这样,这只建盏是我无意之中得来的,花不了几个钱,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捡漏的吧。”

不管是哪一个人,只要是玩古董的,其实对于捡漏都有一种天然的“喜好”,很显然李华也是有这样的一种特点,说起这样的话语气之中那可是透露着得意劲的。

对于这种心态,方明是非常的理解,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建盏确实是好东西。现在的科学早就已经对建窑黑釉进行过研究,发现这是属于一种析晶釉,特点就是含铁很高的石灰釉,同时,更加是因为石灰釉的粘性极强,在烧制的过程之中会出现流动的情况,这也是形成其各种“窑变”的基本原因,当然,因为胎质含铁极高,所以在轻轻地叩击的时候会发出仿佛是金属一般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铁胎了。

“建盏胎体比较厚重,而且瓷胎里有细小气孔,也就更加容易茶汤的保温,这就让它成为绝佳最茶具。”

把玩着手里的建盏,方明轻声说道,建盏,其实流传于世的并不能说是少,甚至可以说数量还是相当的不错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真正的精品,同样不多。

比如说,建盏之中的曜变天目,就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但是,真正的曜变天目现在却是非常的少见的,最为顶尖的那些,其中的一部分却是在岛国的收藏家手里。

方明的手紧了一下,想到这个事情他的心情自然不是太好,但是,有些事情也是没有办法的。比如说,收藏在岛国的曜变天目,就算他愿意出高价,别人也不愿意卖,所以要想收回来,那真的是遥遥无期了。

李华并不知道方明此时心里的感觉,而是说:“建盏虽然说传世的也有不少,但是毕竟现在也不容易找了,我好不容易才从一个小摊子里找到这样的一件,好几年了,一直在想着能不能凑成一套的茶具,所以也就经常去那个地方逛逛,不过却是一点收获也没有,我想啊,估计我这一辈子也不可能找得到一套了。”

听到李华这样说,方明笑了起来,说:“李老板,我们这一行的,不就是这样的么?自己收集不了不要紧,传下去,儿孙说不定就能够做成这事情的呢。要我说啊,你如果真的只是想得到这样的一套茶具,那早就出钱去买了,普通的建盏还是不太难找的,特别是我看李老板你也不是缺钱的人。玩古董到一定的境界,不就是为了这个有遗憾的过程的么?”

“哈哈哈!”

李华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又大声地笑了起来,“方先生,你说得一点也没有错!确实就是这样的啊!玩古董到一定的境界,要的就是这个有遗憾的过程的么,如果没有了这个,我想其实玩古董也就没有多少的味道了。”

“是的,我们这些人,哪一个留有遗憾的?不过,李老板,这进而除了你所在的这一条街,难道还有别的地方有古董卖?如果可以,我想去看一下,我这一次出国,玩是一方面,如果能够看一下国外的古董市场,我还是很有兴趣的。”

方明突然之间想起了一件事情,就是李华刚才的话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对方手里的这个建盏是他捡漏来的,而且为了找到别的建盏,他还经常去那个地方逛一下,能够经常去的地方那自然就是一个固定的市场的了,而且看样子各式的古董那是不少的,要不李华是不会经常去的。

这个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更加不用说之前的一番了聊天李华觉得方明非常的投机,于是听到方明这样问,李华马上就点了点头,说:“是的,没有错,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也不远,也就一百来公里外的一个小镇的吧,那里有一个地方,确实是有一些古董之类的东西在卖的,属于跳蚤市场的那一类,不过是比较固定的那一种。那里的东西的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便宜,因为卖的都是二手或者是旧的东西,另外一个具体到古董上来,那可就真的是真假难辨——当然,和世界上所有卖古董的地方一样,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听到李华这样说,方明的心马上就动了起来了,立刻说:“李老板,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下怎么样走?我想去看一下。”

李华想了想,点了点头,说:“这样吧,反正我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要不我陪你走一趟?”

“哈哈哈!”

方明笑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一

第1030章仓库式?

玩古董的人,兴致上来了,那自然是不会再等。所以,方明李华马上就开上车,直接就走人了,至于安妮,她自然是跟着方明一起走。

一百来公里的地方不是太远,李华又是识途老马,所以很快就到了。

下了车,方明抬头往前一看,发现李华所说的这个地方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大一点的集市,虽然还没有走进去看,但他马上就感觉到这个地方其实就得一个“杂货铺。”

“方先生,这个地方原来其实是一个废物处理厂,也就是说整个城市的破旧的东西才会收集到这里,然后进行分类处理。旧的东西那自然难免地会有重新利用的可能,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人把一些还能够用的东西挑出来摆出来卖,随着时间的过去,这里的市场也就越来越大。最近几年来,有人看出了这里面的商机,于是就进行投资改造,变成了一个专门卖各式的旧货的地方。”

“这样说的吧,在这里,只要你想象得到的东西,都可以找得到,日常的生活用品如电视机之类,又或者是旧汽车之类,那都是应有尽有。当然,其中和我们有关的,就是那些古董或者是说艺术品,比如说油画之类,也是有很多的。至于我通常来这里就是去瓷器一条街,那里有很多的破旧的瓷器,我就是去那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刚才方先生你看到的那一只建盏,就是我在这里淘到的。”

一边往里走,李华一边给方明低声地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呵,看来最开始的时候这里是没有我们华夏的古董的吧,后来才出来的吧?”

方明这下基本上明白这个地方是怎么样来的。至于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这里毕竟不是国内,正常的情况之下是不会形成这样的一个专门卖各式奖瓷器的地方的,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有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我心独何为做生意,那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的——所以才在这里开了店,慢慢地就越来越多,终于是形成了“一条街”这样格局的。

“是的,没有错,确实是如此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对于这里的情况是非常的熟悉的,这样的一条街确实形成的时间并不是太长。”

说到这里,李华停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了笑意,说:“这几年随着我们的国家的强大,华夏的所有一切都引起了国外人的兴趣,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瓷器,说老实话吧,大多数的外国人对于瓷器这样高深的东西又有什么研究?他们只是看着好看就会买,所以其实在这里工艺瓷器是很有市场的,那些人会买回去当装饰品。正是有了这样的需求,所以这里才会出现这样的地方,当然,现在的外国人也有一些是高手的,或者是说他们对于现代的瓷器已经不太感兴趣,也想着在自己家里摆几件旧的东西,因此这里的破旧东西也是非常的多的。”

方明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所谓的破旧的东西那其实说白了就是作旧的,在漫长的时间里,华夏早就已经发展出无数的作旧的办法,更加青海说现在可是高科技时代,方法就更多的多,同时,欺骗性就更加大,不要说那些咐知道皮毛的外国人了,就算是研究古董多年的高手很多时候也是会打眼的!

李华对于这里最熟悉的地方当然就是所谓的瓷器一条街,所以他直接就

把方明往那里带。

所谓的“一条街”,其实和之前李华的店差不多,也就是一样一百来米的地方,不过,和传统的古董店不一样的是,这里那就是仓库式的。

街道的两边是四层的楼房,然后被划成一个个几个百平米的大的仓库,走进去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满地都是一个个大的架子,上面摆放着很多的瓷器,大的一人高都有,小的也就拳头大小,甚至更多的就是直接堆放在地上。

仓库,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仓库,区别只是货物是各式的瓷器罢了。

“哈!方先生,这样的地方,还是第一次来的吧?”

看到方明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李华也不由得乐了起来。

“是的,还真的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

方明还真的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你也知道的,最近的的二三十年来,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古董那可真的火热无比,现在确实就是所谓的‘盛世古董’的年代了。因此,凡是和古董沾上边的,那都是火热得很,瓷器这些就更加不用说了。”

方明指了指面前那乱七八糟地堆放在地上的瓷器,接着说:“这些玩意,如果在国内那可都是宝贝得很,都是要摆在古董店的摊子上的,至少也是摆在小地摊上吧,哪可能是这样一堆望不到边地挤在架子上或者是地板上的?”

李华虽然是生活在国外,但是毕竟是圈子里的人,所以对于国内的情况还是非常的了解的,当下点了点头,说:“是的,你说得没有错,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说,其实在国外收藏这一行,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至少遇到好东西的机会是比较大,但是,这就得要看眼光了。”

“嗯,对了,李老板,我问一个问题,这里这样多的瓷器,都是怎么样来的?不会是国内来的吧?”

眼前这大大小小的瓷器,粗略估计恐怕要在两三千件,而且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仓库”,这里估计也得有个十个八个这样的仓库,加起来那是一个不得的数字。如此大量的瓷器,方明是非常好奇这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从国内来的?

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毕竟这里的瓷器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的,属于现代的、仿的、作旧的之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漂洋过海确实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