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医-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张景岳吧,他已经有一定的医术了,治病的效果也还算可以,他的学问底子也不错,天文地理什么都懂,可他的问题就是没有生活的方向,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呢?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自个儿心里也没有多大的谱儿。
所以他才会在四十九岁的时候还到处遛跶,到江湖上去转转。
但是我估计张景岳的游历也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寻访高人,和同道探讨问题,也是一个要做的事情。
当时的天气一定很好,张景岳心情舒畅地向东走去,一路风景迷人,张景岳也不禁感慨,还是旅游好啊!
然后,奇遇就发生了,在“东藩之野”,张景岳遇到了一位“异人”,这个“东藩之野”各位不要以为是在大野地里碰到的,就是在民间碰到的,我估计就是在一个什么村子里或者是胡同里,碰到了这么一个老人,两个人这么一搭话,还都是同行,于是就用行话套上了。
老人:“怎么着?也是医行里的人?”
张景岳:“好眼力!我还真是搞医的。”(怎么样?有点象武侠的意思吧。)
老人:“学医很难啊,你一定要慎重啊!”
张景岳:“您算是说着了,‘医虽小道’,可是也关系到人的性命,我哪敢不慎重呢?”
老人听完,勃然大怒(果然是异人啊,脾气都大),马上大声斥责张景岳:“谁把你介绍来的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见你了,你简直是一点都不了解‘医’这个字啊!去,去,赶快把你拿那两盒月饼拿走,别在这耽误功夫儿了!”
张景岳晕了,心想:老大,不会吧,这么不给面子?嘴上还得招呼着:“淡定,淡定,在下哪里得罪了?还望指点一二。”
老人余怒未消,喘着气说:“‘医虽小道’?你既然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为什么会是‘小道’呢?你这种认识肤浅到了何种地步?!”
张景岳一听,有点傻了,原来是自己的话有漏洞(看来江湖真的很难混啊),于是就接着请教:“先生您还得再给深入地指点一下。”
老人自己也平静了一下,掏出支烟,张景岳连忙掏出土制打火机给点上。
老人接着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啊,有了性命,才有三教、五伦,才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以我们说这个医药,它是生命的守护者啊。可是,医药的道理太深奥了,里面的学问那可大了去了,所以你没有过人的智慧,我劝您都甭来学,犯不上难为自个儿啊,而且,你这个人还必须非常的善于判断事物,善于找到问题的中心点,如果不这样,您很快就会被复杂的情况给搞晕了,回头北都找不着了,还给人瞧什么病啊?!”
张景岳听着,大为吃惊。
老人接着说:“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懂了医药的道理,那么安定社会的道理也就懂了;社会兴亡的道理也就懂了;打仗掐架进退的道理也就懂了;生死出入的道理也就懂了。”
张景岳听得也很神往,就问:“那怎么才能到达这个地步呢?”
老人说:“怎么达到?我就给你说两句吧,好好记着,我们学医,不是仅仅学习医学那些知识就完了,你应该知道,我们儒家是要让人修心的,要把自己的心修到至诚的境界,这是儒家的自我修养的方法啊;还有佛教,人家是讲究反省自己,有没有造过什么业障,如果有就要悔悟,还要持戒,这是干嘛?人家这也是修自己的心啊,要达到大慈大悲的境界。你觉得做个好的医生容易吗?一个好的医生,要同时用儒家和佛家的方法来修炼自己的心!要使自己的心精诚专一,全身心地为了患者!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那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啊!这才是医道啊!你想知道医道在哪里?医道就在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啊!”
老人接着说:“你还说医是小道,怎么能这么说医学呢?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一点都马虎不得,一丝错误都不容许你犯,‘医道难矣,医道大矣,是诚神圣之首传,民命之先务矣’!你!(他一指张景岳,张景岳立刻一激灵)不要觉得医道就是那些草药什么的事情,这样的理解太浅薄了!你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将学问融会贯通起来(必期进于精神相贯之区),领悟到医药和这个世界各种学问的关系,然后达到对医学知识的那种心领神会的境地,用你的全身心去领悟医学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明白到医道的奥秘啊!你就好好地努力吧!(斯于斯道也,其庶乎为有得矣,子其勉之)”
张景岳当时听了这番话,觉得自己是汗流浃背,很惭愧,自己的境界怎么这么低呢?
回来以后,张景岳自己说的,他“皇皇者数月”,就是心里很不安了好几个月,从他记载的这个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张景岳的心灵确实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对自己以前的思想有了很反感的感觉,医学的大门向自己打开这么久了,自己却还在迷迷糊糊地混日子,要不是这位高人的点醒,自己还觉得自己不错的:“医虽小道”,可是我掌握了若干——很是自得啊!
可现在在看看自己,修养差得太远了,在登山医学顶峰的路途上,自个儿那简直还是在半山腰啊。
后来,张景岳在写那部巨著《景岳全书》的时候,是按照“入、道、须、从、性、理、明、心、必、贯、天、人、谟、烈、圣、贤、大、德、图、书、宇、宙、长、春”二十四个字来分集的,他把前面的这位异人的训话故事写进了“道”这一集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了。
张景岳从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终于看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于是,他放下了一切杂念,从此专心致力于医学。
一个人,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情,那是必须要抛弃一切乱七八糟的杂事儿的,只有用心精诚,才能做到最好。
各位网友都是处于人生的上升期的朋友(我估计没有七十几岁的老爷子来看我的帖子),所以上面的这些文字大家可以细心领会,各个行业里都是如此。
我们的张景岳本来学的东西就多,各门学问都会,现在他再这么一努力,结果您一想就知道了,他的医学水平那是突飞猛进啊。
终成一代名医
有的时候,你的学问到了,可是境界没有上来,所以总是觉得不能融会贯通,等到突然在境界上有了突破,突然将学问都融通了,那你就达到了一种“自由境界”,各门学问都开始联系在一起了,以前各种病可能都是模模糊糊的,现在来龙去脉,各个病之间的联系,哪里是根结,就一清二楚了。
比如说现在的张景岳吧,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这天,有位叫王蓬雀的同志来请张景岳看病(这个名字比较的酷),这位小同志在三十出头,患了咽喉病十几天了。
第196节
张景岳来到了蓬雀同志的家,刚看到这位同志的时候,也愣了一下,为什么呢?您看这哪儿是一般的咽喉炎啊(中医叫喉痹),这位整个的脸都肿了,脖子也变粗了,喘气很急,声音也哑了,喉咙里都肿了,连喝水都费劲了。嘴里还起了口疮(口腔溃疡),这份儿疼啊,简直无法忍受,直把这位蓬雀同志疼到了什么地步呢?他需要用一个丫环来靠着后背,不能躺下睡觉已经几天了(看来这位蓬雀同志家里是有点钱,只是不知道这位丫环是否睡觉,估计得几位轮班来)。
张景岳看了,也觉得很严重,于是就开始诊脉,手一搭脉,张景岳就知道了,这位是个虚证啊,因为他的脉那是又细又数,微弱得厉害,以前好多中医都认为数脉就是热,就是我们的张景岳同志重新把张仲景的脉法又给整理出来了,他说这人如果虚弱得厉害的时候,元气大虚,这脉也是数的啊,各位需要识别啊。这就是人家张景岳提出来的。
再问这位蓬雀同志什么问题,他的声音简直轻微得象不能发声(声微似不能振者),张景岳又忍不住问了一下:“你这些天都服用了什么药物啊?”
丫环赶快把其他医生开的方子拿了过来,张景岳一看,都是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之类的苦寒药物。
张景岳明白了,这个患者本来体质是阴虚,结果病了以后用得都是苦寒之药,这就使得下焦更凉了,肾经里寒冷得象冰窟一样,阳气飞腾,跑到了上焦来了。
这个病,如果再稍微晚一些,或者再继续服用苦寒之药,就要出问题了。
于是,张景岳马上就给患者开了镇阴煎,熬好药后,用冷水给冷却一下,然后让患者喝下去。
这个镇阴煎是什么方子呢?它是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放在新方八阵的热阵中,方子的组成是:熟地、牛膝、炙甘草、泽泻、肉桂、制附子。
这个方子里面的熟地用得很多,张景岳说要一到二两,这儿份量现在看可能很大,但是这是经验,这种情况熟地就是要大量地用,几十克是正常的,熟地这味药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讲。
实际上,熟地和生地是一个药材,都是地黄,这是中医使用的最早的药材之一了,早在张仲景的汉代就用了,生地黄是可以起到滋阴、凉血的作用,如果把生地黄给蒸熟了,就变成了熟地了。具体的蒸法也非常的复杂,是要把生地黄放入锅里,洒上酒,然后蒸,蒸完了,拿出来,放在太阳下暴晒,然后在重新拿回去蒸,再暴晒,这样一共作九次,做成的就是熟地了,所以各位看清朝时候的医案,好多江南的医家开方子都是“九蒸熟地”、“九制熟地”的,就是说要炮制得法。
您该问了,有必要这么麻烦吗?其实这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方法,现在通过分析,发现炮制前后的地黄中有效成份的含量明显的不同,可见古人是通过经验与效果来改进这些工艺的。
那么熟地这味药有什么好处呢?原来,它是补精生血的,各位记住了,在补血的方子里,我们都可以用到熟地,比如著名的四物汤,那就是熟地加上白芍、川芎、当归啊,又比如六味地黄丸,那主要的药物也是熟地啊,熟地这味药有个特性,虽然它主要是滋养肾精的,但是它和什么经的药配,就可以补什么经,比如,熟地配合白芍使用,就可以兼补肝经的阴血,和柏子仁配合使用,就可以滋补心经阴血,配合龙眼肉,就滋补脾经的阴血。
由于熟地是补血的,如果和一些去除外邪的药物一起用,就可以在把外邪去除以后,立刻由阴血来补足,比如在著名的阳和汤里,熟地是和麻黄一起用的,在麻黄把邪气散出后,由熟地来填补正虚的情况,这个方子对治疗寒性的闭塞性脉管炎、阴疽、慢性骨髓炎等的效果都非常的好。
其实生地和熟地都对风湿有驱除的作用,有的老中医就用生地七八十克,配合一点附子麻黄等热药,治疗风湿,效果非常的理想。
我们的张景岳那是古今医家里面对熟地的应用最有心得了,经常随证使用,疗效非常的好,所以后来人送外号“张熟地”。
在这个方子里面,张景岳使用量达六十克的熟地,目的是赶快把患者的肾阴给补回来,他认为患者的咽喉肿痛都是因为肾阴虚,导致的肾中阳气无所守,本来人家肾中的阴阳是抱在一起的,现在阴没了,阳当然也就飞了,阳气向哪里飞呢?是向上飞,所以就出现了咽喉部位的肿痛,这个道理看似玄妙,但是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患者,这种患者什么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吃了很多,越吃越重,反复地发作,有的几乎治疗了几年,当然,不都是咽喉肿痛,还有口腔溃疡,多少年都不好,其中就有这样的。
方子里还用了牛膝,牛膝是味补肝肾,强筋骨的药,药性是往下走的,所以如果下焦有虚弱之证,尤其是下肢,那么用了牛膝的效果就更好了,牛膝有怀牛膝和川牛膝之分,怀牛膝的滋补作用强,川牛膝的化瘀通络作用强,张景岳这里应该用的是怀牛膝。
方子里的炙甘草有通血脉的作用,同时甘草可以利咽消肿。
泽泻是泻肾经的水湿的,张景岳把熟地和泽泻一起用,这用的是金匮肾气丸的思路,使得熟地补肾却不增加水湿,方子里的附子和肉桂都是补肾阳的,用的量都不大,就一二钱,这是稍微的补点阳气,您该问了,上面都肿这么厉害了,还补阳?其实这就叫“引火归原”,这是中医理论的妙处,尤其是肉桂,用了以后,就能够把上焦的虚火给引下来,这是屡试屡效的方法。
这个方子张景岳是用来治疗吐血的,那种阴虚,阳气飞散导致的吐血,这种吐血经常是来势凶猛,非常的骇人,同时还治疗阴虚导致的喉痹。但是在治疗喉痹的时候,要把药放冷了再服用,这叫“暗度陈仓”服药法,这么服药不至于引起上焦的难受。
这个方子的灵感其实来源于金匮肾气丸,但是熟地的用量大了,所以治疗的病证就改变了,这个用法后来被晚些年的傅青主学去了,傅青主就创立了“引火汤”,和这个思路是一样的,现在我们理清楚了,中医理论就是这么一代代传递的,各有来源(现在的李可老中医就特别擅长用这个方法,据他说很多五官科的疾病都是这个证型的,大家不会识别而已,所以久治不愈)。
这个方法我经常用,对于此种证型的口腔溃疡、咽喉炎疗效非常的好,一般三付药基本恢复,但是要看清舌象,舌质一定是红的,如果舌质白,还有另外的方法。
我们把话题说回来,再看看这位蓬雀同志,他把凉的药,慢慢地就喝下去了一付,然后就睡着了,等到第二天起来,惊奇地发现自个儿的脑袋变小了(原来是肿着的),而且,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居然咽喉全都好了(“过宿而头项肿痛尽消如失”,看看,效果就是这么的快)。
然后他就走出来见张景岳,张景岳这个时候已经来复诊了,但是张景岳居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人了,因为在张景岳昨天的记忆了,这位的脑袋个儿特大,非常的“巍严”(这个词张景岳用的很搞笑),今天出现的是一个面容清瘦的书生,大家伙一介绍,张景岳才知道这位就是患者。
于是就又开了调补气血的药物五福饮(这也是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是新方八阵里补阵的,主要成份是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炙甘草),这个病就痊愈了。
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怀疑,这位张景岳治病的路子怎么和大家不一样啊,治疗咽喉肿痛不用消炎药,倒用起补药来了,能行吗?
现在服了,十多天的病,那么重,人家一晚上就给治疗好了,真是高人啊!大家一起竖起大拇指——佩服!
这位蓬雀同志本来都觉得自己要死了,现在非常的感谢张景岳对自己的恩情,从此就和张景岳成为了莫逆之交。
说实话,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打心眼里佩服张景岳,他从《易经》的理论出发,深刻地领悟了人体阴阳的关系,开创了这个治疗方法,那真是功德无量啊,我临床用过,我深深地知道这个方法的价值,但是非常遗憾,后世清代的温病学家对张景岳诋毁得很厉害,结果现在很少有人看张景岳的书了,这些方法知道的人也不多,大家都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病,导致那么多的咽喉炎、口腔溃疡患者久治不愈,有的十几年都生活在痛苦中,很是遗憾啊。
第197节
日期:2008…10…15 18:06:42
天下之病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