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医-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方很是愤怒:谁,谁说中医好的?我看中医就是伪科学,太可恨了!越吃越重,我不瞧大夫了!
别人就劝了:您别生气,回头等您身体好了,镇东头河边有帮人在那儿一边温酒一边辩论呢,您可以去参与一下,不过现在还是得看医生,这中医和中医啊,很不一样,有的医生一看就准,有的医生却不准,这区别就在……(这位挠挠脑袋没有想起来,我替他说吧,就是中医诊断的水平上,有的学好了,就看得好,有的上中医诊断学的时候光逃课了,所以一看就错)。
老方同志经人这么一劝,本来想提起笔来写几篇揭露中医是伪科学的文章来着,想了想,也是,等身体好了再和中医战斗也不迟,就让下人接着请医生。
结果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李中梓来了以后,没有理会老方同志的情绪,坐下来就开始给他诊脉。
各位,李中梓擅长的是什么呢?诊断学啊,后来他的著名的《士材三书》(李中梓字士材)的第一本书就是《诊家正眼》,里面主要讲得就是脉法,李中梓痛恨于自己的家人被误诊了,所以在中医诊断上下了大功夫,他的脉法那是当时的一绝啊,要么人家怎么就把自己的侄子李延罡培养成了脉学专家,而且还写出了《脉学汇辨》这本专著呢,人家擅长的是脉诊啊。
第210节
李中梓手一搭脉,没有什么感觉,各位,中医在诊脉的时候手指的用力是有讲究的,一开始要轻轻地按,这是取的浮脉,如果有些外感病,此时的脉就非常的明显了,然后用一半的力,这是中取,一般人的脉位应该在这里,这里的脉象是很关键的,再使劲,就是沉取了,这是诊断里病的,一些病位较深的病,要从这里看出。
这位老方同志的脉是“脉伏于下”,什么意思?就是李中梓沉取都没有取得,是再使劲,推筋按骨,才摸到的脉象,这种伏脉说明了什么?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中说:“故其主病,多在沉阴之分,隐深之处”,他还说有的病是“火邪内郁,不得发越”,有的是“阴气壮盛,阳气衰微”,因此要分清楚阴阳和寒热两个极端。
那么李中梓的手指在伏脉中感受到的又是什么信息呢?是振指有力。
大家这回该清楚了吧,这么有力的脉象,绝对不是阳虚,阳气快没有了的脉象,这是火郁于内的脉象,火在里面出不来了,此时外面的冷都是假象啊,中医的术语说这是“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啊,千万别被蒙蔽了。
李中梓当时就提出,这要使用泻火的药物来治疗。(欲用苦寒之药)
老方同志一听,更晕了:我说什么来着?是伪科学吧,我身上都这么冷了,还要泻火?你有没有点科学的精神啊?知道不知道在我们科学领域里寒和热是对立的啊?不服药。
结果愣是挺着,没有服药。(骇而弗从)
李中梓也没有办法啊,只好退回。
等到半个月以后,李中梓又被请来了,原来是老方同志受不了啦,身上是越来越冷,这么下去太难受了,干脆,我也不管了,还是你来看吧。
李中梓再次诊脉,果然热势越来越旺了,他就问老方,说:“我说你体内有热,你不相信,但是如果有热,应该有两个征兆,一个是你的小便,一定是非常的黄,另外一个是你不喜欢喝热水(因为体内太热,人体本能地排斥热的饮料)?”
老方同志仔细一琢磨,对啊,我的尿是很黄,我也的确不喜欢喝热水,看来还真有可能?
于是这才同意让李中梓开方试试。
李中梓开的方子是:黄柏三钱、龙胆草二钱、黄芩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栀子一钱五分、生姜七片。
这个方子里面都是些苦寒的药物,是清三焦之火的,黄柏清下焦之火,龙胆草清肝胆之火,黄芩清肺经之火,黄连清心经之火,栀子是泻三焦之火从小便而出。李中梓说是用生姜做药引子,为向导之药。
这种方法是朱丹溪等医家的路子,李中梓是寒热两大学派都吸收,在他这里没有什么派别,该用什么就用什么,他是中医历史上非常全面的一位医家。
这个方子趁热服下去之后,没多大一会儿,老方同志就觉得腰间开始松快了,服了三付以后,那些很痛苦的腰膝疼痛,就消失了。(三剂而痛若失矣)
然后,李中梓给老方同志调理了一下,用的是人参固本丸,每天服用二两。
一个月后,老方同志就痊愈了。
病好了以后,老方同志逢人就打听,那个温酒聊天的地方在哪儿啊?我怎么找不着啊?
各位千万不要以为这种“真热假寒”的情况是少见的,其实很多,前些日子有个网友说:朱丹溪不是大家,他用苦寒清热,伤了阳气,错误很严重。其实这是对朱丹溪的偏见,后来有些医家这么说,现在很多学习中医的就跟着这么说,其实这都是没有怎么经过临床的人才会有的想法,在临床中,寒热两种情况都会,不可偏废一边,各位经过多了就知道了。
我顺便拿自己的家人来说事儿,我的母亲当年患上了肾小球肾炎,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患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患的(其实也有些遗传因素),整天光顾着忙工作了,后来因为不停地感冒发烧,一检查才发现的。当时尿检红细胞满视野,腰酸欲折,在我们当地的最好的西医医院里住院半个月,打抗生素,尿中白细胞是没有了,但是红细胞依然是极高。最后出院的时候,主治医师和我谈话,说你母亲血压高、血糖高,所有的不利因素都有了,这个病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以后会一步步进入肾衰阶段的。(西医第五版《内科学》写到:“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病变均为缓慢进展,最终将至慢性肾衰竭。”)
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治疗过肾病,听了以后很悲观,和父亲在外面的饭馆中,按照医生的话交代以后,父亲都哭了。
出院回家的时候,母亲是被搀扶着上楼的,其虚弱如此,在家里就是一个冷,比别人多穿几层衣服,永远是最厚的袜子,还要穿几层,晚上睡觉自述腿冷如冰,要暖水袋才能睡觉。
当时母亲的朋友有些是各医院的中医主任等人,给开了补肾的药物,也不见好。
就在那个前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了赵绍琴教授经验培训班,我就托人报名来学习了,赵老是中医温病大师,中医肾病领域的权威,他的观点是肾病很多情况是热邪潜伏在肾经,不是寒,不要温补,不要补肾,我学习了以后,恍然大悟,回到家里,就给母亲开了凉血活血的方子。
当时母亲的舌质鲜红,无苔,脉数。但是母亲开始不同意,说冷成这样了,还要凉血(母亲也是中医)?该用热药啊。
后来做了工作,就服用了我的药,结果从服药开始,尿中的红细胞就每周开始下降,很快就在镜检下剩下七八个红细胞了,这样没到一年,这个肾病就彻底的痊愈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尿检一直完全正常)。
等到病好了,母亲才感到身上都热了,也不用穿那么多的衣服了,现在我回家,看到母亲穿得比我都少,再也不用穿大棉鞋了,整天出去和老太太们弹琴,跳舞,是个积极的文艺活动分子,她自己说,现在的身体比患病前要好很多倍,身轻体健的,妹妹在家里生孩子,全靠七十多岁的母亲一个人忙。
母亲经常说:我给了儿子生命,儿子现在又救了我一次。
其实我从医以来治愈了很多患者,但是我最自豪的,真的就是给母亲的这次治疗,因为我当时真的体会到了母亲倒下时心里的痛苦,后来痊愈后我心里的欣喜也是加倍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吧朱丹溪放在故事的第一个医家的原因。
别说人家的理论如何的伤阳气,如何的不合理,那是你没有见到这样的患者,或者你根本就给误治了,要知道朱丹溪的理论也是可以救命的,中医历来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对寒证有热药,对热证有凉药,此为不易之理,各位千万别跟着乱喊,奔着一头就去了,别学偏了。
顺便说一句,现在出版了一本《赵绍琴温病讲座》的书,是根据赵老的讲课内容整理的,还附带讲课的光盘,各位如果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温病大家,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讲得那叫一个精彩。
第211节
日期:2008…11…5 15:35:38
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
这题目看着有点晕,怎么跟绕口令似的。其实,在临床中还真有很多这样的病例,如果你判断不好,那么就容易出错,这就好比是破案,那个真凶有的时候会伪装成最善良的人,还跟着在边上出主意呢,如果你识别不出,那可就要坏事儿了。
前面我们讲的故事是真热假寒的,患者实际上里面是个热证,但是外表却表现得跟寒证似的,蒙了好多医生,下面,我们在讲个反过来的例子。
这户人家的男人叫孙久久,这位孙久久同志的老婆病了,患的是痢疾,这痢疾闹得可不是一般的重,一共泻了四十来天了,这么个泻法儿简直是不让人活了,到现在那是口干,身上还发热,吃不进去什么东西,肚子里胀,完谷不化(中医术语,意思是泻出来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也是请来了好多医生,大家都说:啊?有这么严重的邪热?来,我再给您多加点儿清热解毒的药。
这是一个正常的思路,痢疾吗?这当时是有热毒了,有热毒当然要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了,于是开的都是黄连等药物,一共泄痢四十天,服用了三十多天的清热解毒之药。
结果现在我们这位孙久久同志的夫人病情愈重,已经连续五天什么都吃不进去了(绝谷五日),已经处于很危险的阶段。
此时如果不找一位业务过硬的医生是不行的,这样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各位还记得李中梓最擅长的是什么吗?诊断啊,他的拿手好戏那就是脉诊,此时李中梓把三根手指往这位患者的手腕上一搭,就感觉这个脉似乎很大,而且还跳得特别的快(脉大而数),这种脉象似乎是一个实热证,但是别急,我们的李中梓诊脉没有那么简单,只见他接着就在三根手指上一用力,又使劲按了一下,结果他发现还没等自己怎么用力呢,这脉再一按就空了(按之豁然),什么意思?这脉轻轻一搭的时候感觉似乎挺有力的,稍微一按就空了,跟什么都没有了似的,这就说明里面是虚的,虽然有热,那是在外面的假象,因为这个脉象轻取的时候察的外表的情况,重按察的才是里面的情况。
李中梓这下心里就明白了,他就问这位女士,说:“你的肚子疼的时候,喜欢用手按着吗?”
孙夫人很吃惊:“对啊,我肚子一疼,就喜欢用手按在那里,感觉舒服一些。”
各位,这也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法,如果肚子痛喜欢按,这说明是虚痛,如果怕人按,一按就跳起来,这是实证。
李中梓又接着问了一个问题:“您的小便是清的还是黄的?”(看来那个年头看病的时候也不讲男女有别的,连小便的颜色都问了。)
孙夫人回答:“是清的啊,这些日子尿一直是清的。”
这下李中梓就完全清楚了,原来,这是一个命门火衰,火不生土的病证啊。
这叫什么?这叫内真寒而外假热,实际这个人是寒证,肾阳非常的虚弱,中医认为火生土,肾阳如果不足,那么它所生的脾土就会出现问题,最多的问题就是泄泻。
于是李中梓就开了附子理中汤(现在药店卖的是附子理中丸,原方的成份是:附子、人参、干姜、白术、茯苓、甘草)。这个药主要就是温补脾肾的,主要的治疗位置在脾经,对于脾经虚寒的吐、泻、疼痛等效果非常的好。
这个方子煎好以后,患者的家属要给孙夫人喝,李中梓告诉家属:等一下,等药冷了再服用。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患者是外有热证,此时在喝热气腾腾的药物,恐怕会引起反应,所以就告诉等药冷了以后服用,这叫“暗度陈仓”服药法。
这个药喝下去以后,只这么一付,肚子的疼痛就止住了,六付以后,身上的这个虚热就退了,也开始吃饭了,这个时候李中梓就又给开了金匮肾气丸,一共吃了二十来天,此病就痊愈了。
这个病来势汹汹,但李中梓的治疗却有些轻描淡写的感觉,可是病就好了。
可见,这个诊断太重要了,你是一个庸医还是一个良医,这个区别在哪里呢?首先就在这个诊断的水平上,诊断的大方向对了,寒热分清楚了,阴阳分清了,其实即使药物有些偏差,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不会出现重大的问题,您说他开个蒲公英,我们开个紫花地丁,这也差不到哪儿去,但是如果您诊断水平低,连大方向都给搞错了,这可就容易出问题了。
有位叫章鲁斋的政府官员,当时在云间做县令呢,后来到朝廷做了官,就在当县长的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叫章凌九(这个名字很有性格)的病了,症状是吐血,发热,遗精,盗汗,体格特瘦,看上去很衰弱。
这县长的儿子病了当然要请好多医生了,这些医生来了,一看,发热?这是热证啊,但是县长,您儿子这个热是虚热,是阴虚,阴虚生内热嘛,您没看见他晚上盗汗吗?
章县长哪儿懂啊,一听,有道理,于是就让他们开方子,结果,服用了两个月,没有任何效果。
当然医生们感觉很没有面子了,这是给县长的公子看病啊,就这么走了显得自己太没有学问了,于是临走又放下一句话,说:“县长,以后您儿子可千万不要服用人参,这种阴虚的病服用人参一定会死的!”
章县长一听,感觉很有道理,还感谢这些医生呢:“谢谢了啊!慢走!”
这些医生走了,可章县长回头一看,自己儿子的病还没有好啊,这就又请医生,这次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等李中梓来到章县长家的时候,这位章凌九同学已经病了有两个月了。
李中梓诊了脉后,抬起头,对章县长说:“这个小伙子是脾肺气虚啊,这需要用大量的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来治疗。”
第212节
章县长听完,差点一个跟头晕过去:“不会吧?大哥,这差得也太多了!前面的些位临走还特意告诉我,千万别服用人参,服用人参这小命就保不住了,现在老大你又让多服人参,我听谁的啊?”
李中梓看了看前面医生开的方子,心想:这都哪跟哪儿啊,这明明是个气虚证,这帮兄弟愣给看成了阴虚证了,甭问啊,一定是上学的时候中医诊断课逃课来着啊!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可就问章县长了:“他们说一定不要用人参,那他们能够保证能把此病治好吗?”(此医能任决效否)
章县长一听,对啊,他们也没有治好啊,于是回答:“不能啊。”
李中梓说:“如果他们不能,现在我却能,那你接受不接受我的治疗方案呢?”
您别看章县长是本县的大官,但是此时也没了主意,只好说:“接,接受!”
李中梓就接着说了:“那你先去买五斤人参来,用这些人参,我保证三个月,把一个健康的小伙子交给你!”
章县长听得直咬牙:“什么?五斤?”
李中梓又说了:“这还没完呢,我还有个条件。”
“啊?什么条件”
李中梓:“我在看病的时候,千万别在找其他的医生来牵制我,否则会功亏一篑的。您能答应吗?”
章县长一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