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决定一生的机会 >

第21章

决定一生的机会-第21章

小说: 决定一生的机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你不去创造机会的话,那么就会被社会埋没。试想,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而没有创造机会,或只是做做白日梦消遣一下,他还会有今天的辉煌吗?所以我们要善于创造,把握机会。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未出名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人了,但仍旧不被人知。白居易初涉长安,由于自己没有名气,所以他想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于是便『毛』遂自荐,到当时的社会名流顾况处。顾况一听,有一个叫白居易的人,顿时讥讽道:“长安米贵,要在此地居住下来可不容易!”但当他读完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对白居易的评价就大不一样了。一见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有味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叹道:“有如此之才,白居亦易!”于是,立即召见,并大力推举了他,使得白居易很快便在京城长安名声大扬,站稳了脚跟。可见,机会都是靠自己创造的。

    很多人知道,一个人要创业需要机会,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没有机会,这是失败者的推诿。许多名人的成功:富尔顿由发明小小推进机而成为美国的大工程师,夏夷发明的缝纫机,贝尔发明的电话……他们都是靠自己创造机会的。

    美国亚默尔公司创始人菲力普?亚默尔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里,他的个『性』与一般的孩子不同,他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对学校的那些管人的纪律也不习惯。他是一个爱动而又容易发火的人,经常与同学争吵打架,后来他因一次打架事件被学校开除了,于是他只好回到家里帮父亲干活。17岁那年,一天他听到加利福尼亚洲发现黄金的消息,他感到自己富有的机会来了,便带着锄头,带着黄金梦来到加州碰运气。到了加州之后,他才知道采金并不容易,大片荒原上挤满了采金人,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亚默尔像大家一样拼着命干活儿,太阳火辣辣地暴晒,汗水不住地流淌,他还是依然做了下去。

    在那个山谷里,气候干燥得要命,水资源奇缺,在这里水同金子一样宝贵。这就启动了亚默尔的灵感:与其如此艰苦地挖这未必能挖到的金子,还不如搞些水来供给这些挖金子的人。于是他便放弃了采金这个工作,把手里的锄头掉转了方向,去挖了一个水沟,把河水引进挖好的水池里。水经过细沙过滤,已变得清澈可饮了。他又把这些水分装在壶里,到工地上去卖。这是一笔投资极少,而收益极佳的生意,在短短的时期内,他已有了5000元的收入,许多人没有挖到金子,而他却靠水成了一个小富商。

    当许多人的黄金梦破灭,四处走散之后,亚默尔却找到了“以水换金”的发财机会。可见,很多勤奋的人缺少的并不是机会,而是要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机会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那些成功者会为自己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只有会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才会取得与别人不一样的成功。

    海菲大学毕业后,到上海一家公司应聘,当了文员。她勤勤恳恳地工作,但也不满足于现状。她清醒地看到现有的工作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她决心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没过多长时间,细心的她经过调查,发现公司的企业文化气氛不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不强。她想,自己是学企业管理的,何不发挥这一特长,为公司创办一份内部刊物。经过深思熟虑,她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向老总提出来。老总不仅对此很感兴趣,并且十分重视,当即拍板让她筹办。半年过去了,经过海菲及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内部刊物办得有声有『色』,还在行业评比中获奖。海菲也因其出众的才干及不凡的业绩,受到了老总青睐,当上了总经理助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明白,要用行动去实现理想。作为求职者入职后,不仅要摆正位置,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还要有主见、有创意,更要学会为自己创造机会,只有会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机会偏爱有心人,它只留意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懂得追求它的人,只喜欢有理想的实干家。倘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一处逆境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那么,机会是不会自动来拜访的。“自古英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美辰良机等不来,艰苦奋斗人胜天。”这些诗句正表明了把握机会,寻求机会对我们的人生是多么重要。

    1793年9月,当时拿破仑才是一个小小的上尉,被派往参加围攻土伦的战役。拿破仑一到防守坚固的土伦,就仔细观察,然后向革命军南方面军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法。特派员对新方案十分欣赏,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他为少校。

    拿破仑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要尽力一搏,争取成功。于是,他以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显示出惊人的精力、才智和胆识。最后,土伦战役取得了胜利。

    土伦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拿破仑抓住机遇,终于一举成名,这也是他日后叱咤风云的开端。

    世界上有三种人,这三种人在机会面前的表现各不相同:弱者永远是等待机会,强者则是抓住机会,而智者从来都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创造机会。

    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它断然不会无缘无故就自动投向你的怀抱,也不会无缘由就跑过来要做你的亲密朋友。“天上不会掉下大馅饼”及“守株待兔”的寓言,早已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最能干的人并不是那些等待机会的人,而是那些能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运用机会及以机会为奴仆的人。”是啊,机会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否则,愿望永远无法实现。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创造机会,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4。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许多情况下,策略的结果会体现先动优势,双方都会得到好处,但是,先行动的一方得利益多些。也只有抓住时机,先发制人,才能赢得天下。

    我们知道,由于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其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他的父亲高祖李渊也给了他相当重的权力,他的官职是尚书令,而更重要的是他还掌握着大量军队。除此之外,他在随父起兵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条件,收罗了大批谋臣猛将,如尉迟敬德、李靖、房玄龄等,逐渐组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能取得战争中的胜利,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战争的人,也是一个会把握时机的人。这个文武具备的政治集团的形成使他在唐王朝中更具有了特殊地位,也正是这个不一般的集团引起了他哥哥李建成的嫉妒,同时也使他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太子李建成也大力收罗人马,扩充自己的势力。

    公元624年六月,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牵涉到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后立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和后妃的话,改了主意,这无异加剧了兄弟之间的争夺。公元626年,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去他府中饮酒。李建成在李世民的酒里偷偷放了毒『药』,李世民喝下去以后,心痛剧烈,吐了好多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李建成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更加紧了行动。他们在唐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想借父亲的手杀了他,于是他们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

    而就在兄弟们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两人密谋在为元吉送行的宴会上乘机杀掉秦王李世民。这样,李世民不得不用武力来谋求生存了。他首先在李渊面前揭『露』了太子和齐王的阴谋,取得高祖的同情。然后又策反了李建成、李元吉派去防守皇宫北门——玄武门的卫兵。六月四日,秦王又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待机行动。建成得知阴谋败『露』,忙和齐王商议对策,他们决定先带兵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当他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时,发觉有可疑情况,急忙掉马而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等人从后面喊杀而来,匆忙之中,元吉忘记打开弓箭上的机关,连『射』秦王三次,都未拉开弓。此时,李世民知道已经没有任何兄弟情可讲了,自己不下手,就会被别人杀死,于是他为天下,也为自身的安危,终于抛弃亲情,先于李建成下手,一箭『射』死皇太子李建成。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

    此时,唐高祖正在太极宫的湖里划船,李世民的部下跑来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以后,也就是626年8月,李渊自称太上皇,让李世民做了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这年27岁,次年正月,改年号为贞观。从此,李世民开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当情况危急,再不行动自己可能就没有命了,与其成为别人的刀下鬼,不如自己趁此机会走向成功,变被动为主动。有的时候,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社会、企业只能给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练,能演出什么精彩的节目,有什么样的收视率决定权在你自己。李世民也正因为先下手,才除掉了害他的人,否则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千古一帝”了。

    由此可见,不光要把握住时机,还要敢下手,先下手。要懂得先下手为自己创造机会,否则只有挨打的份,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把握一个好机会,创造一个好机会,会让你一步登天。所以,要想取得胜利,就要比别人先下手。

    有两个国家在沙漠中打仗,他们展开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拉锯战。结果一个月下来,双方的士兵都累得疲惫不堪。一天,战国双方的指挥官同时接到上级的命令,攻占一个荒废已久但具有战略价值的碉堡。军机大事是刻不容缓的,两军指挥官立即命令各方部队向碉堡出发。他们离碉堡的距离是相同的,他们的部队也同样的疲惫,以指挥官所命令的速度进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经过一个月的沙漠之战,他们实在是太累了。

    在这种情况下,甲军的指挥官下了命令:每一次停下来休息时,只准10分钟,到了时间就要立即前进。体力不支的人不必扶持也不必急救,免得影响进程。而乙军指挥官也一样下了命令:坚持到底!一刻也不能休息。为了减轻负担,除了水壶和武器,其余东西一律扔掉,甚至连干粮也不许带。如果有停下的,一律视为违抗军命,就地枪决。

    甲军出发时有500个士兵,到达碉堡的有400人。而乙军出发时也同甲军一样有500人,到碉堡时只剩200人。但是一阵枪响后,包括指挥官在内,甲军全死在了碉堡附近,没有一个得以生存。

    看到这人们肯定会有疑问,结果怎么会这样,明明甲军人多,为什么会失败呢?原来,乙军早到了10分钟,先架好机枪等着,关键就在这里,先下手使他们成为胜利者。

    商场如战场,要想领先,成为“先驱”,就必须先下手。因为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能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在企业里,如果你去主动地行动起来,你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相应的职位积蓄了力量。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时,你已经很落后了,你注定会失败,因为这样的职位已挤满了那些主动行动的人。所以,行动,就一定可以创造机会,而这个机会影响着你的一生。所以,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主动出击,并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机会。

    处在这个事事必须争先、竞争激烈无比的时代,后下手可能就永远无希望了,也只有先下手才能获得成功。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快速、加速、变速就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谁慢谁就会被吃掉。搏击以快打慢,军事先下手为强,商战已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所以,要先下手才能赢得财富。

    潘石屹是商场的红人,潘石屹成为红人有他成为红人的理由。恐怕没有人能够从别人的一句话里听出8亿元的商机,而且是隔着桌子的一句话,是几个不相干之人的一句话。别人不能,但潘石屹能。别人没有这个本事,潘石屹有这个本事。

    1992年时,潘石屹还在海南万通集团任财务部经理。万通集团由冯仑、王功权等人于1991年在海南创立。万通成立的头两年,通过在海南炒楼赚了不少钱。随着海南楼市泡沫的破灭,冯仑等人决定将万通移师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锋。潘石屹奉冯仑的指令,带着5万元差旅费来到了北京。

    这天,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听旁边吃饭的人说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钱,他不动声『色』地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边吃边聊:“我们来做一个行不行?”体改办主任说:“好哇,可是现在来不及了,要准备6份材料,下星期就报上去。”

    潘石屹马上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冯仑,冯仑立即让他找北京市体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这位领导说:“这是件好事,你们愿意做就是积极支持改革,可以宽限你们几天。”做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两个“中”字头的发起单位。通过各种关系,潘石屹最后找到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万事俱备,潘石屹打电话问冯仑:“准备做多大?”冯仑说:“要和王功权商量一下。”王功权说:“咱们现在做事情,肯定要上亿。”

    电话这边,潘石屹催促冯仑赶快做决定:“这边还等着上报材料呢。”冯仑就在电话那头告诉潘石屹:“8最吉利,就注册8个亿吧。”就这样,万通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拿到了8个亿的现金融资。

    这就是潘石屹“一言8亿”的传奇故事。后来万通在海南做赔了本,多亏了潘石屹这一耳朵“听”来的8个亿,才有了万通的今天。后来因为兄弟几个闹分家,所以才诞生了潘石屹现在的红石和北京大北窑旁边的现代城。

    潘石屹能赚到这笔钱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先下手。在机遇面前,谁行动快、抓得准,谁就能占得先机;如果一个人瞻前顾后、坐而论道,那么他就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因此,当我们发现机遇时,就要迅速出击,要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胜过别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二篇 如何把握机会? 第四章 冒险,发射机会

    戴尔?卡耐基曾说:“把握机遇时,不要忘记挑战自己,没有什么让人觉得可怕,只要你尝试冒险。”冒险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