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决定一生的机会 >

第9章

决定一生的机会-第9章

小说: 决定一生的机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假如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

    善于转换思路思考问题,常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有机地融入现代社会,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只要在行动中不断思考,在行动中不断成长,不断培养创新的思维,那么你就会在时间流沙上留上深刻的脚印,你就会获得辉煌的成就。

    3。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不懂得把自己推到独特的位置,不会创新。

    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也是缺乏生活激情的人,他们乐于平淡,安于平淡,喜欢无波折的生活。大喜大悲他们都不适应,他们需要稳定,一点风吹草动也会让他们寝食难安,其平庸的一生也是必然的。

    如果你想要成功,就不要随波逐流。请记住:成功的秘诀就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在经过一个工地时,看到一个穿着华丽、像老板模样的人在那儿指挥。

    “请问你们在盖什么?”他走上前去问那位老板模样的人。

    “要盖个摩天大楼,给我的百货公司和其他公司使用。”那人说道。

    “我长大后要怎样才能像你这样?”卡耐基以羡慕的口吻说道。

    “第一要勤奋工作……”

    “这我早知道,老生常谈,那第二呢?”

    “买件红衣服穿!”

    聪明的卡耐基满脸狐疑:“这……这和成功有关吗?”

    “有啊!”那人顺手指了指前面的工人道,“你看他们都是我的手下,但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衣服,所以我一个人也不认识……”说完他又特别指向其中一位工人:“但你看那个穿红衬衫的工人,我长时间注意到他,他的身手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我认识他,所以过几天我会请他做我的副手。”

    卡耐基凭借自己对“与众不同”四个字的理解,并适时运用,终于成为名震全球的一代钢铁大王。

    成功,就是敢走不寻常路。

    在法国一个城市的偏僻小巷里,很多人挤在一起。只见一位50多岁的男人,拿出一瓶强力胶水和一枚金币。他在金币的背后涂上一层薄薄的胶水,在粘到墙上。然后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来碰运气,看谁能揭下墙上的那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最终没有任何人拿下那枚金币,金币始终牢牢地粘在墙上。

    原来那个男人是个老板,由于他的商店位置偏僻,生意不景气,他便想出了这个奇怪的广告方法:用他出售的胶水把一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粘在墙上,谁把金币揭下来,那枚金币就归谁。那天,虽然没有一个人能揭下金币,但是,大家知道了一种强力胶水。从此,那家商店的胶水供不应求。

    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的人,总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到突破口,从而树立起自己与众不同的旗帜,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但凡要成功的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唯有如此,才能变平凡为不平凡。

    “埃尔科尔特?因格莱斯”之所以成名,与阿雷塞斯的不凡创业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埃尔科尔特?因格莱斯是西班牙一个非常有名的百货公司,它的年利润超过1亿美元,1990年初,其拥有的资产就已居欧洲第一位。它的创始人拉蒙?阿雷塞斯?罗德里格斯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0岁时跟着别人乘船漂洋过海,到古巴哈瓦那,边当童工边学习。他当时工作的单位是当地一家小百货公司,这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商业。1926年,他到美国纽约的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了一年半,在这家公司,他学习到了不少国际贸易知识,随后他又返回哈瓦那,受雇于一家百货公司。1934年,他花了3万杜罗(西班牙货币)在马德里买下一家名叫“埃尔科尔特?因格莱斯”的缝衣店,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当时,这家缝衣店只有4名员工,几十平方米的铺面。

    阿雷塞斯根据在哈瓦那及纽约当商业伙计时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缝衣店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他摒弃了单一经营的传统思想,开展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他认为,经营零售批发业务必须要有积少成多的策略,善于从量的积累中达到质的飞跃。

    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他首先将缝衣店改为成衣工业有限公司,不但自己承接裁缝衣服,并经营各种时装及缝纫衣服的工具,继而扩大到经营各类大小百货。经营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广,品种越来越齐全。经过阿雷塞斯的用心经营,他的公司成为了全国经营商品最多、最齐全的大型商场之一。

    虽然阿雷塞斯的企业得到了极佳的发展,但他审时度势,把公司的一些股份卖给本企业的两千多名员工。这看起来是把利润让给了大家,事实却对公司更有利。正因这一招,“埃尔科尔特?因格莱斯”很快成为全西班牙商品最丰富、服务最优良的百货公司,名声和口碑俱佳。

    阿雷塞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可谓是明智的做法,不仅给他带来了商机,同时也使他与整个公司具备了良好的口碑,真可谓“名利双收”。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才能使自己(企业)获得成功。

    曾有一瓜农种植了6亩西瓜,当西瓜将要成熟时,他将写有“幸福平安”、“生日快乐”等字的纸剪成空心字贴在西瓜上,通过阳光的照『射』作用,几天后,西瓜便长出清晰的文字来。结果“长”字的西瓜吸引了一大批瓜商前来抢购。在其他瓜农效益欠佳的情况下,这位瓜农所产的西瓜供不应求,效益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在这里,这位瓜农将创新运用于西瓜生产上,让消费者在买瓜的同时得到了一份精神上的享受,真可谓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当然产品创新并非可以凭空想象,需有一定的科技头脑,要改变思维方式,要有一套『摸』透消费者心理并投其所好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创新一举成功,使消费者一见钟情,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独秀一枝。

    曾有一家开业不久的鞋店,生意平平,因此,经理千方百计搞促销活动,但半年过去了,生意依旧不见起『色』。这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事故。在一次清点货物时,经理发现有五双劣质皮鞋不见了,原来是营业员不小心把它们当成正品卖出去了,经理立刻决定利用这次事故大做文章,在报纸上刊登“寻鞋启示”,声称不仅全额退还鞋款,而且还要送每位买主一双新鞋,以示歉意。店员们对经理的这一做法表示相当不理解,因为广告费用远远超过了皮鞋的价值。最后,鞋子终于退回来了,人们不但没有责怪鞋店营业员的疏忽大意,反而都觉得这家鞋店特别注重信誉。鞋店对顾客负责的形象迅速树立了起来,很快利润就提升了不少。

    在这个故事中,鞋店把劣质鞋当好鞋卖出,本来是一件坏事,极可能导致鞋店声誉受损,使本来就很平淡的生意更加萧条,但这家鞋店的经理却用创新思维,以此为契机,大做宣传,使鞋店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世界上有很多路,但是所有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一味走别人走过的路,只是跟着走,没有发现路是怎么走才叫路,最多也只是对路做一些简单的平整。到处是路,路只分死路与活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虽然曲折坎坷,但是收获的远远比后来跟进的人多,历史也只是活人重建死人的生活。所以要敢于改变自己,挑战自己,如此,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才能享用开创这条路的专利权。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生活中这种心理和现象比比皆是。

    一位心理学家曾向人们讲起一个有趣现象:某日,在大街上,突然一个行人向东跑起来,也许他猛然想起了一个约会,急着去赴约。随后一个卖报的孩子跑起来了,又一个急匆匆的绅士也跑起来了,大概他们都有要紧的事要办。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十几分钟以后,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而且人们嘴里还不断地喊着什么,嘈杂的人群中,有时可以听见人们在说“上帝”、“大堤”。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几千人像『潮』水一样恐慌地涌向东方,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人群的喊叫声中可以知道,“决堤了”、“向东”、“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路边有的人不明白怎么回事,问正在跑的一个人:“发生什么事了?”回答是:“别问我,问上帝去!”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好笑,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就是从众行为的盲目『性』。开始是一两个人由于自己的某种原因跑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人也跟着跑起来了,但后来跑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之所以跑,是因为别人也在跑。

    从众心理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意见不一致的事情,本来你有自己的态度、想法,但这种想法和大多数人相对立时,你也许会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迫于多数人“无形的意见压力”,最终你将自己的意见给压了下去。

    物理学家福尔顿,曾经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将这个研究结果公之于众,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不久后,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行为。我们不得不说,是他的从众埋没了他的创新成果。

    因此,我们应明白,一味盲目地从众,只会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在欧洲,曾有一个指挥家大赛,当时的参赛选手中,小泽征尔也是一分子。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于是指挥乐队停止再来一次,这一次的结果仍像上次一样。这时,场上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不是乐谱出现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小泽征尔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将自己的正确观点坚持到底。

    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或行为,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独树一帜,跨越从众的矮墙,告别平庸,走向卓越!

    

第一篇 机会在哪里? 第四章 细节隐藏机会

    细节孕育成功,细节隐藏机会。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显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一样。你做好了细节,未必会有平步青云的机会,但是如果你不做,你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只有把握好细节,才能在细节中发现机会。

    1。成功来自细节

    在这个世界上,细节无处不在,它微小而细致,存在于每天的生活中,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它从来不会叱咤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改变某些东西,但细节的竞争,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起着重要作用。

    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句话道出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往往因其小,常常被人们忽略。人们总觉得问题不大,无关紧要。细节因其细,也常使人感到繁琐,对其不屑一顾。然而,很多时候,细节决定着一件事情的成败。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马谡受命领兵驻守街亭,这位饱读兵书的将军排兵布阵,无懈可击,但却由于他的粗心,犯下了一个兵家大忌,忽略了围困的魏军倘若断其水源这一细节,导致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略决策失败,而马谡也因这次失误赔上了自己的『性』命,留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可悲可叹的故事。由此可见,注重细节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例子:国内一家颇具规模的制『药』企业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当外商来该企业考察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陪同外商参观车间生产流水线,并边走边介绍情况。这时,那位负责人突然咳嗽了一声,随即一口浓痰脱口而出,这一细节被外商看在眼里。虽然当时那位外商没有任何表示,但参观完毕后,外商告知随同官员,取消将进行的谈判。只是因为那一口痰,使那个企业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战场、商场的功败垂成,可能就取决于细节。一个开口销可以使汽车倾覆,一个蚁『穴』可以导致大坝垮塌,一个小洞可以让巨轮沉入海底,一个烟头可以引发森林大火。所有这些,带来的一切不良影响,都会对事情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各种教训告诉我们:细节虽小,却不能大意,不能疏忽。

    福特当初应聘他自己现在的公司时,对手的学历和才华都比他高出好几倍,他差点就没有勇气和他的对手竞争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伯乐。当他进到要对他进行面试的老总办公室时,看到地上有一张废纸,他便很自然地弯下腰捡了起来,作为公司老总的考官,没有细问他的文凭和才识,果断地将他录用了,后来大家都知道,他将福特公司发展成了世界一流的汽车公司。

    成功与否就在于那一点细节,如同99度的水虽然也很热,但是只有100度的水才可以质变成为另外一种形态——水蒸气。『毛』泽东『主席』说过:“成功往往就在于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咬牙挺住”。当你的对手都做到99分的时候,你只要比他多努力一分,把细节做得更好,那么胜利就属于你的了,也正是这一分细节的提升,证明你前99分的努力都有其价值。

    很多人并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最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