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个优等生-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⑾稚湎叽┕谥降摹!卑蛩固菇ゴ事呒亓鹄粗埃氖且恢质泳鹾图∪庖兀ǹ赡苁且恍┯诚瘢┑淖楹匣蛄牍蹋皇窃谡庖院蟛趴佳罢蚁嘤Φ拇实募杩喙獭H漳谕咝睦硌纱词既似ぱ墙埽ㄈ鹗浚┮菜担拔业乃嘉歉诚穸皇歉柿翟谝黄鸬模鞘粲谇案拍罱锥蔚乃嘉!�
这里所说的两种情况并不矛盾。首先要注意到两点:其一是语言的工具性。其二是语言的基础性。即语言并不就是思维,因此并不是无时无刻必有语言才能有思维,那种短暂性的没有语言的思维状态是不违背工具性与基础性的。正如新闻电影有些镜头未加解说,不等于说新闻电影不要解说。其次要注意到语言的广义性,即思维的对象即使暂时还没有相应的严格的词语与之对应,但只要它是可被翻译成狭义语言来表示的,如手势或脑内景象,就算是“语言”了,比如聋哑人的手语。
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实现的。
思维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1。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
综合起来,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这里主要谈影响思维能力的后天因素,不仅是因为后天因素重要,更因为后天因素可以改造。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仅有聪明而没有刻苦奋斗的精神是成不了大业的,即仅有先天智力而无后天勤奋仍然不会有很大出息。世上科学家多是聪明而勤奋者,但也有勤奋而不“聪明”者,却没有聪明而不勤奋者。生活中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在中小学时仅凭自己的“小聪明”还算可以,但到了大学就不堪重负了。学问越到深处,年龄越大,后天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意思。
第8节: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关
2。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关
具有思维习惯的人在社会上的分布规律与知识层次有关。就同一知识层次来说,又与年龄有关。知识层次越高,或者说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具有思维习惯的人越多。
有一幅名叫《赤橙红绿青蓝紫》的漫画,描写在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七个代表着社会各个职业的人。他们站在那里,人人有事做,有看报纸的、看杂志的、看连环画的、织毛衣的,即使一个小偷也没闲着……正在施展他的技术,偷别人的钱包。这群人中,只有一个包里露出三角板直尺的工程师或数学教师模样的人,什么事也没有做,一门心思地沉浸在思维之中。
在真正养成思维习惯的人中,成年人和知识分子的比例较大,他们脑子里经常装着问题,他们也不时捕获到新问题,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3。思想的活跃性是思维能力的一个因素
这里的思想活跃包括思维敏捷性和灵感的频率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素质既来自先天遗传,也来自后天训练。对一个人来说,后天训练是可以经过自身努力来得到的。此外,教育者的教育风格也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多用开放式、启发示教学,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在科学的旷野里自由驰骋,坚持下去,必能产生思想活跃、思维能力强、创造发明多的人才。
4。思维的成熟性是体现思维能力的一个因素
思维的成熟性建立在经验和思维习惯上,经历是催熟的必要过程,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其有了观点、有了见解,才说得上对它认识的成熟性。我们说一个人成熟了,不仅指他的生理发育,更主要是指思维,指他经过生活历练,对人生必要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自己的主张。其次是行为,一个人在行为上不轻易人云亦云,而是显得持重、稳定、理智,这就是成熟性的表现。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少偏激、逻辑性较强,这是好的一面。但成熟的人固有观念强,一旦有落后的、错误的认识,也难以纠正,这是不好的一面。
影响思维能力培养的五个因素
1。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身心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的意向活动。注意力越强,印象就越深刻。
根据注意的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注意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意注意,即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它与人的直接指向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
第9节:思维力的发展
另一类是有意注意,即有自觉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它是靠间接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来支持的,是靠词汇和语言来维持的。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以转化。许多发明创造就是由一种偶然的无意注意诱发的。
注意能力较强往往更能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2。直觉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力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直觉力常常表现了人的领悟能力和创造力,是猛然觉察出事物的本来意义,使问题得到突然的醒悟,进入一种走出混沌的清晰状态。
3。分析力
分析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对事物的分析过程,实质上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比如写作文章时,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材料的本质和特定属性,敏锐发现材料中的新鲜因素和成分,推敲主题,安排结构,以及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而在写作实践中,有了分析,就能论证充分,逻辑严密,使人信服。
4。想像力
想像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回忆、加工和新的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把世界上许多事物联系起来,扩大认识范围,使我们的认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创造出一个广阔的世界。
无论是科学发明或是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像,也缘于此,想像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的想像力不够,他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不会强到哪里去。想像按有无创造性可以分为再造性想像和创造性想像;按其性质可分为理想、空想和幻想。
5。知识积累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思维是需要一定量的知识作支撑的。没有知识的支撑,思维是无法进行下去的。人类知识现已建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庞大系统,即知识体系。现在人类集聚的知识,仅靠有限的生命是学不完的。这就需要培养有效的思维能力,正确把握知识,运用知识,克服这种矛盾。
思维的分类
1。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行为思维:是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做感知运动思维。一个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是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它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文艺创作经常用具体形象思维。
第10节:思维的分类
形象观念是人的思维最初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思维开始向两个方面分化。一是以形象观念为逻辑起点的形象思维过程;二是以概念为逻辑起点的抽象思维过程。人们从概念出发,建构出抽象思维的概念系统;从形象观念出发,则建立起形象思维的观念系统。
(3)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因为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2。以目的性来看,思维又可以分为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决断性思维
(1)上升性思维:是指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知识。这种思维大多来自于个人日常的生活体验,因此有过于直接和个性化的特点,并且由于是来自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它们常常只作用于个体的行为,并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此外上升性思维的真实性并不确凿,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2)求解性思维:是指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就像我们解答数学题,先要分析已知的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是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它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具体性原则,具体决断某一事物;二是发展转化原则,要考虑事物可能发展变化;三是综合平衡原则,尽量缩短实际与可能的差距。
3。从一个人的智力品质上来划分,思维可以分为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
(1)再现思维:依靠过去的记忆,是以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的照搬套用。
(2)创造思维: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把它们综合组织而造成全新的东西。比如把已经学过的某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原有的东西照搬就可以了,可能还需要想像力的参与,中间也可能会有重新取舍与组合的问题。那些被称作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4。从思维的技巧上来看,思维还可能分为:
(1)归纳思维: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
第11节:思维训练的广与狭
演绎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其思维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结果比较确凿可靠。
(3)批判思维: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是否妥当,一面进行思维。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也包含对不同事物的批判。
具体来说,批判思维包括六大要素: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
(4)集中思维: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一种思维。
(5)侧向思维: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是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一样。
(6)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性的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即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
(8)逆向思维:从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
总之,关于思维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思维方式也就是那一些。比如求异思维按思维的方向性来分属于发散思维,但按照思维的逻辑性分也可能属于分析思维。而渗透思维、统摄思维和辩证思维,按思维的逻辑性可以是分析思维,按思维的科学性又可以是理论思维。
第二章每个优等生都要经过思维训练
(经过对北京十余所著名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优等生在思维上都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要成为优等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广与狭
在思维训练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一位总经理毕恭毕敬地将一张支票递给某位思维培训大师后,面带羞涩地小声问思维培训大师:“先生,我不太懂思维训练,请您先告诉我什么是思维训练好吗?免得我在员工面前丢丑。”这位思维训练大师想了想说:“思维训练不难理解,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与妈妈教小孩子吃饭很相似。”
思维训练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高深莫测,从广义上来看,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不论是母亲教孩子学吃饭走路,还是老师教学生写字画画;不论是接受某种观念,还是养成某种习惯,从本质来说都是一种思维训练。所有的这些思维训练塑造了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什么样的思维训练就塑造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思维训练是件简单容易的事呢?不是的,通常专类思维训练是指一种狭义的思维训练,或确切地讲它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训练。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广义的思维训练是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涂鸦乱抹,而狭义的思维训练是学生在大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创作。两质的本质虽然相同,但层次却有很大差别。
第12节:思维训练的虚与实
如果说绘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那么思维就是一门更高深的艺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没有思维活动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就更谈不上什么智力活动了。不仅如此,大脑思维的简单与复杂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一个没有良好思维素质的人,他的智力开发水平不会太高。而专业思维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即首先要知道什么思维是正确的思维、高级的思维和最佳的思维,只有弄清楚这些我们才知道训练的方向。
思维训练的虚与实
老子的智慧高远深广,名动四方,经常有人从远方赶来向他求教。但是熟悉老子的乡邻却并不觉得老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在他们眼里,他不过是儿时的一个玩伴,现在的一个看管书库的小吏,一个和蔼平易的老头。
有一天,老子的一位邻居遇到老子正在散步,不禁好奇地问他:“老子先生,我常常看到许多有名望的人来你家拜访,他们来做什么?”老子和蔼地看着他年轻的邻居说:“他们是来求道的。”年轻人疑惑不解地问:“道是什么?”老子笑着说:“道就是虚无。”年轻人听罢不禁大笑:“虚无有什么好请教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虚无的东西,与其这样还不如学点务农经商的本领更实用一些。”老子听后并不反驳,只是指着街道旁边的房子对年轻人说:“年轻人你告诉我,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年轻人望着老子说:“房子当然是用来住人的,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老子又问道:“那你告诉我,如果房子中间是实的而不是空的,它能住人吗?”年轻人说:“那当然不能住人。”老子笑道:“这样看来,‘空’并不是一无是处,它还是有用的。”年轻人听后若有所悟,忙恭敬地向老子施礼:“老先生请恕我愚钝,刚才听您所讲的道理我有些明白,但是不完全懂,请您再详细解释一下好吗?”老子接着说:“在常人看来,‘虚无’似乎是什么也没有,空空荡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一点用处。但是你知道吗?没有‘虚’就没有‘实’,没有‘无’就没有‘有’。就拿这房子来说,常人只看见‘实有’的用处,而不知‘虚无’的用处更大,‘虚无’其实是‘实有’的根本,要想真正把握‘实有’就得先认清‘虚无’是什么,所谓求道,其实就是指学习认识‘虚无’的过程。”
第13节: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许多人在初识思维训练的时候,都觉得训练思维是一件很“虚”的事情,它既不像绘画打字那样有实用价值,又不像学习数学语文那样有可见的知识积累。思维隐藏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