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217章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17章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日我教给你们的那些语句,可曾记得?”
“回先生的话。我们都记住了。”
“嗯,那你们一起背诵一遍,还是老规矩,谁没张口,谁没声音,便是滥竽充数,需要上前领戒尺五下!”
孩子们于是齐口朗诵,声音抑扬顿挫,不时的还摇晃一下脑袋,居然是全都记得,并无一人偷奸耍滑。
“好,温习就到这里。今日,我再教你们新的语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用我们现在的话语译出来,是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未知的事物的态度……”
袁先生讲完一段经文,然后停了下来,看着孩子们,说道:“下面到了提问的时间,你们谁有问题,可以问我。”
田大宝立即站了起来,然后说道:“先生,学生想问高句丽人到底会不会吃人?”
人怎么会去吃人呢!
似乎只是一个很简单、很幼稚的问题,却让袁先生的表情凝重起来。
良久之后,袁先生有些沉重地告诉孩子们:“当人们没有吃的东西时,不仅高句丽人会去吃人,汉人也会吃人。灵帝时,中原大旱,因为百姓没有吃的东西,所以传出“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这样悖逆人伦大道的骇人之事。”
孩子们被先生的话吓坏了,一个个瞪大惊恐的眼睛,实在无法想象那种人吃人的可怕场景。
“先生,最近外面都在传闻高句丽人从南面杀过来了,我们会不会被他们吃掉呢?”赵小四强忍着心中的恐惧,问出了孩子们都想问的问题。
袁先生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蹙眉沉思不语。便在此时,赵大宝的父亲一脸急色地跑了进来,对袁先生嚷嚷着说道:“袁先生,大事不好了,村口来了一队官兵,将村子围住,带头的那个头领让我们请你出去说话!”
孩子们闻言顿时炸了锅。“我要随先生一起去!”
“我也要去!”
“你们都留在庙中好好背书,谁敢乱跑,我就不认他是我的学生!” 袁先生说话的声音不高,但却充满了威严。
不多时,袁先生在一群村民的簇拥下来到了村口。
守在村口的官兵头领看到村中走出一位文士,知道此人正是鲜于将军要请的,于是恭恭敬敬地向袁先生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卑职受度辽将军所托,特来请子尼先生出山!”
“度辽将军?可是鲜于明辉派你前来?”
“回先生的话,鲜于明辉正是我家将军名讳。”
“呵呵,本人在此地隐姓埋名十年,还是被人发现了。”
袁先生有些自嘲地说道。
“子尼先生,卑职受将军所托,特奉上北海康成公的亲笔书信一封!”官兵头领说话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双手递于袁先生的面前。
袁先生闻言,脸露激动之色,双手有些颤抖地接过了书信,口中喃喃自语:“老师竟然还记得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
北海康成公,本名郑玄,字康成。而这个在辽东隐姓埋名多年的袁先生,便是郑玄的高足,青州人国渊。
“袁”者,“渊”也。
史载国渊在黄巾乱起之后便与郑玄在青州不其分别,然后避祸辽东,常常讲学于山岩乡野之中。另一时空中的国渊,是魏国著名内政大臣,一生的功绩比得上枣祗和袁涣等实干家,在最初归附曹氏政权时,主要负责屯田之事,在任期间“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使得“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当曹操征讨关中时,国渊作为将军府中的长史,统领后方诸多事务,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才干有多强。
对于国渊,他的老师郑玄曾经评价说:“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毕竟能够当得起“国器”这种称赞的人,总是需要过人之处的。
郑玄北上蓟城之后,刘和便派人秘密潜往辽东查到了国渊的下落,但因为怕引起公孙度的警觉和迫害,所以一直不曾与国渊接触联系。这次度辽军兵分两路,直逼襄平,鲜于银在初抵新昌时,便将辽队城内的名士邴原给接了过来,但还是被公孙度控制了王烈和管宁二人,若非国渊的藏身之处位于新昌以南的安市附近,公孙度的士兵已被度辽军所截,只怕国渊也要被公孙度抓到襄平城内充当人质。
鲜于银一开始并不急于惊动国渊,想的是等他拿下襄平之后,救出王烈和管宁,然后再郑重地请国渊出山,让王烈、邴原、管宁、国渊这四位名士协助自己治理辽东各郡,但因为忽然冒出来的高句丽人,为了确保国渊的安全,所以临时改变主意,这才派人手持郑玄的书信请国渊出山。
国渊避祸辽东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并非厌世或者不愿出仕,在天下纷乱,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不会轻易投效某个势力,但以刘和如今在黄河以北展示出来的力量和强势,加上郑玄的亲笔书信,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鲜于银的邀请,随前来迎接的官兵一起进了安市城。
鲜于银攻入辽东之后,接连请出了邴原和国渊,算是将刘和交待的人才招揽任务完成了一半,心中的压力总算减轻不少。见到国渊之后,鲜于银很客气地问道:“子尼先生,如今吾军孤军深入辽东腹地,公孙度的气数虽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付起来颇费力气。银虽不才,却也不愿在辽东之地多做杀伐,如今公孙度与高句丽人勾结起来对付我军,不知如何应对?”
国渊见鲜于银态度诚恳,没有摆出武将嚣张跋扈的样子,心中觉得满意,于是回答说道:“将军不必担忧。公孙度能够引动高句丽人前来,无非许下了一些利益好处而已,只要将军让这些高句丽人狠狠地吃上一些苦头,然后也许下一些好处和利益,他们就会舍了公孙度,转而为度辽军所用,襄平何愁不破?”
鲜于银听了国渊此言,心中一阵惊讶,因为国渊的建议居然与李儒定下的计谋基本吻合,看来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未完待续。。)




 第三七七章 春将近

安市城内,避祸辽东的名士邴原与国渊终于见面。
邴原为青州朱虚人氏,国渊为青州乐安人氏,两人在避祸辽东之前多有书信往来,到了辽东之后却因为防备公孙度,反倒是许多年不曾联络,如今在安市见面之后,自然是一番唏嘘感慨。
邴原问国渊:“子尼兄,公孙度覆灭在即,今后这辽东之地恐怕也不得安宁,不知你有何打算呢?”
国渊有些忧郁地说道:“公孙度虽然失了医巫闾山防线,可他麾下仍有数万兵马,襄平城内更是囤积了足够的粮草,这度辽军未必就能奈何得了他。若是战事一直持续下去,受伤害苦难的还是辽东的百姓,国某不愿坐视辽东百姓深陷战乱,却又无能为力,真是纠结彷徨。”
邴原摇头说道:“吾知子尼兄有治国之能,如今虽然身陷安市,却也并非无事可做。鲜于明辉长于治军,却不善治政,你我不妨先协助他打退来犯的高句丽人,然后将新昌、安市、汶县和沓氏城治理一番,也算是报答辽东百姓这些年来的收留之恩,不知子尼兄以为如何?”
“根矩兄能有此想法,实乃辽东百姓之福,国某不才,自当紧紧跟从!”国渊深深点头,向邴原投去敬佩的眼神。
邴原和国渊定下主意之后,便一起来见鲜于银,表示愿意协助鲜于银治理城池。正在忙着迎战高句丽人的鲜于银,等得就是他们的这句话,如今两位大能主动上门,自然是喜出望外,他立即便将安市县令和新昌县令的印信双手奉上,同时还委任国渊和邴原为度辽军的赞画,可以随时前来见自己。
鲜于银说的明白,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所占城池有限。以国渊和邴原的能力,他至少要举荐两人分别出任辽东郡太守和乐浪郡的太守。两人却是对此毫不在意,他们如果想当官的话,早在十几年前便能步入仕途,如今接受鲜于银的委任,主要还是想给鲜于银擦干净“屁股”,免得辽东之地在连番战乱之后变成一片白地。
鲜于银有了国渊和邴原这两个帮手,将安抚民众、治理城池的琐碎事情统统都丢了出去,然后率领两千度辽军步兵火速出了安市城。
在汶县前往安市的道旁密林之中,两千度辽军士兵分布在道路的两旁。他们的刀枪早已磨得锋利,他们的眼睛放出慑人的凶光。
“直娘贼,竟敢趁着我们大军北上新昌的时候偷袭沓氏,这帮高句丽人实在该死!”一个军司马小声对身边的队率小声嘀咕。
“原本以为等收拾了公孙度之后,才会与高句丽蛮子对上,结果这帮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摸到咱们后面来了,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杨麻子,今天敢不敢跟某比一比?”
“比什么?”
“比谁砍的人头多!”
“比就比,我杨麻子从马城入伍以来。杀的鲜卑人、乌桓人和各种贼军头颅不知多少,还怕跟你这厮比么!”
“肃静!前方发现高句丽人踪迹!”
小半个时辰过后,高句丽的前锋部队大约三千人进入鲜于银布置好的伏击圈。
“放箭!”鲜于银一声令下,树林两侧顿时箭矢如雨。铺天盖地的向着道路中的高句丽士兵射来。
骤逢袭击,高句丽士兵一阵慌乱,不过很快平息下来,他们立即举起木盾。将身体要害部位躲在盾后,然后相互之间靠拢,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溃散。
鲜于银手持千里镜仔细观察高句丽士兵的反应。心中自忖:这高句丽蛮子不简单啊,似乎比公孙度手下的士兵厉害一些。
“传我命令,长枪兵结阵从东西两面出击,斧盾兵掩护弓弩手从北面出击,放开南面,先把高句丽蛮子撵回汶县去!”
鲜于银一声令下,两千士兵从三个方向呐喊着一起冲出,很快便与结阵自守的高句丽人战到一起。
高句丽士兵虽然悍勇不畏死,但他们的兵器和护具却远远落后于度辽军的士兵,而且度辽军士兵发起冲锋之后,都是以小队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配合补位,所以经过一番厮杀之后,高句丽士兵终于被度辽军杀得胆寒,在一片呼号惨叫声中向着南面的汶县城撤退。
眼见高句丽士兵向着南方撤退,鲜于银却不下令士兵追击,而是迅速撤回北面的安市城内,同时做好迎敌的准备。
三日之后,吃了亏的高句丽人蜂拥而来,汇聚于安市城外,这次他们毫无保留,一下子来了差不多上万人,看样子是想要报了前两日被伏击的仇。
鲜于银在城头仔细观察一番,然后面露不屑神色,对身旁的国渊说道:“高丽蛮子果然愚蠢,前几日不过吃了一个小亏,这就想着要来找补回去。若是他们退缩到汶县城内进行自保,我还要费点力气才能破城,如今他们倾巢而出,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不多时,高丽人开始围攻安市城。鲜于银在城头镇定指挥,五千度辽军士兵防守严密,将来犯的高句丽人打得满地找牙。高句丽人经过一番鏖战,在付出了两千多具尸体之后,却是连安市城的城头都没有摸到一下。
高句丽人攻城受挫,一时之间没有了主意。有头领坚持继续围攻安市城,因为不拿下安市城的话,他们就无法实现前往襄平城的目标。有头领认为安市城内守军太厉害,不如先退回汶县固守待援,伺机再战。
城内的度辽军伤亡很小,将士们刚刚打退了高句丽人的围攻,此时斗志十分旺盛,鲜于银于是尽起城中之兵,趁着高句丽人处于混乱之时,从安市城中冲了出来,对高句丽人发起了猛攻。高句丽人根本无法抵挡彻底发飙的度辽军将士,如同惊慌的鸟兽一般散去,其中有数千人选择了返回汶县,还有一些则成了俘虏,另有一些逃进了附近的山林之中。
鲜于银派出两千步兵紧紧咬住向南逃奔的高句丽人,两日之后数千高句丽残兵抵达汶县城外时,却发现汶县城头挂着度辽军的旗帜,早有汉军士兵占据了城池。
汶县城内的这股度辽军士兵从何而来?却是留守沓氏城的陈容率领三千步兵一路向北收复了平过城之后,趁着汶县城内的高句丽人倾巢前往安市时,悄无声息地摸了过来,将汶县城收入囊中。
问题又来了,陈容的职责是率领沓氏城内的三千步兵守住沓氏,确保度辽军在辽东有一处稳固的后勤转进基地,他带着所有兵力北上了,沓氏城岂不是成了无兵驻守的空城?万一公孙度从乐浪方向派出一支部队前来袭击沓氏城,登陆辽东半岛的这一支度辽军岂不是没有了后方?
答案是沓氏城内来了增援!当远在辽西令支的刘和收到密报,得知公孙度跟高句丽人和东部鲜卑人勾结起来之后,刘和便立即派人从水路前往南皮,传令给振武将军鲜于辅,让他从振武营内抽调五千步兵,从南皮乘海阳水师的运兵船沿着漳水入海,然后向东航行,增援沓氏城。
从刘和给鲜于辅下令算起,时间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增援辽东的五千振武营步兵早在十多天前便抵达了沓氏城。陈容在见到援兵的第一时间,便立即率领三千士兵出城北上,目的便是要与鲜于银率领的主力部队来个南北夹击,将这股贸然深入辽东腹地的高句丽人一网打尽。
逃至汶县城外的高句丽残军遭受了度辽军的两面夹击,他们的斗志早已被前面的两仗消磨一空,稍微抵抗一番之后,便向度辽军投降。
安市城内,鲜于银得知陈容率军占了汶县,沓氏城内还有五千振武营的步兵供他调遣,心头压力骤减,他一面派出部队在安市至汶县之间搜捕逃亡的高句丽残余士兵,一面贴出安民告示,将早先从平郭、汶县逃到安市和新昌的两县百姓护送回县。
沿着马訾水一路侵入辽东半岛的上万高句丽人,在辽东各县折腾了小半年之后,被度辽军打杀了四千多,被捉住当了俘虏的五千多,还有七八百高句丽人则躲进了山林,从此胆战心惊地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辽东各县的猎户当成猎物围剿。
鲜于银担心自己离开安市之后,城内关押的五千多高句丽俘虏造反作乱,但他又不愿意做白起那样的刽子手,一下子将这些高句丽俘虏全部坑杀,于是便委派陈容率领部队将这些高句丽俘虏全部押解到沓氏城,再从水路运回雍奴,最终送往蓟城新建的工场新区。这些高句丽俘虏将作为免费的劳力,从此在高高的围墙之内度日,每天就像牛马一样挨着皮鞭,为幽州的建设贡献血汗。
鲜于银虽然没有听说过“奴隶交易”这个名词,但他却牢记着刘和的叮嘱,知道成年的男性劳力对于大汉和幽州有多么重要,所以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在辽东抓捕降兵充作奴隶的打算,这次转运高句丽降兵前往蓟城,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时间很快过去,已是三月时节,原本寒冷难耐的辽东终于有了春的气息,一切都向着有利于度辽军的方向发展。(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妖艳星辰月票支持!




 第三七八章 入谷

当鲜于银带着手下士兵将闯入辽东腹地的高句丽蛮子们揍得满地找牙时,重兵囤积的辽东西线也不安静,徐晃正在咬牙切齿地算计着阻挡了进军道路的辽东鲜卑人。
徐晃率军驻守的扶黎城,位于医无闾山的西南部,而医巫闾山脉呈南北走向,宽约两百多余里,正好横在辽东郡与辽西郡之间。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按照《周礼?职方》中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因山系得名甚早,已无明确的可考,大概与上古华夏先民的“医、巫文化崇拜有关”。医巫闾山历史悠久,相传在舜帝执掌华夏时,曾把全国分为十二州,而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闾山便被封为东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