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 >

第396章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第396章

小说: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文帝的目光看向陆泰。

仿佛一把利剑射来,陆泰猛地跪了下去:“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等都是受了乙浑这厮蛊惑……”

弘文帝一拂袖子,龙行虎步。

居中,是一把硕大的椅子。

王者归来3

那椅子一直是空着的,就连之前主持大局的京兆王都没坐下去。此时,众人方明白,为何京兆王之前会是那么谦虚的语气了。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气氛忽然变得那么肃穆。

每个人的心跳都是咚咚咚的,尤其是护驾有功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喜气洋洋。尤其是李奕,他不经意地看着弘文帝,心里无比欣喜,自己昔日果然没有跟错人。

弘文帝,终于走出了他雄主的第一步。

如此漂亮的一个翻身仗。

但是,一些鲜卑老臣们,却暗自交换着眼色,怯怯的,惴惴的。那是一种奇怪的心情——他们昔日曾经以为的一只羊,忽然变成了狼。

但是,他们宰杀羊,却只能匍匐在狼的面前。

草原法则出来的人,最懂得这个道理。

一边是得意洋洋的汉臣,一边是垂头丧气的鲜卑老贵族们。但是,总体是非常欢喜的,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一场大规模的血腥政变,将北国毁了。

弘文帝居中,却不坐,先看着芳菲。

满屋子的文臣武将,只看到她一个人。

那是一种内心踊跃着的冲动,微妙的激动,几乎要冲破胸口——自己和她的命运,永远是牵连在一起的。

太子府时如此。

生死存亡的现在,更是如此。

甚至,他走过的时候,几乎碰到她的手——那是一种微妙的情绪,他差点碰到,却不经意地,保持着任何人都看不出来的距离,那是一种亲昵的距离,刻意的保护,却毫不掩饰自己跳跃的心事,连自己都不想再次隐瞒了——0

再也不想隐瞒自己了!

但是,那么轻微。轻微得连她都没感觉出来。

她就站在自己的对面,眼神那么明亮,仿佛一小簇属于战士的火焰在她的眼睛里燃烧。

他的眼里,也燃烧着这样一簇胜利的,欣喜的火焰。

王者归来4

某一瞬间,这火焰照亮了他,满面都是笑容,真诚,而恭敬:“太后,你先请。”

芳菲几乎很久都没见过他这样喜悦的笑容了。他的憔悴,他的不以为然,统统地不见了,整个人,意气风发,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气质。

他亲手拉动椅子,几乎是并列的位置,语调和笑容一样真诚:“太后,你请!”

两人的目光再次对上。

就连芳菲,也从未见过他这样的光彩照人——这个男人,终于迎来了他最光辉,最明亮的一天。

所有的阴霾,一扫而光。

昔日太子时的谨小慎微,日全食前后的颓废堕落,登基时的韬光养晦——再也没有一个男人,能把这一切,克制,隐忍,努力,上进成这个样子。

这一切,也有自己的功劳。

她眼睁睁地看着弘文帝,亲自把侍卫抬上来的龙椅,放在居中的凤椅旁边。龙椅,凤椅,金光闪闪的卧榻之侧,他竟然留了别人的位置。

芳菲都有瞬间的错愕,他的声音还是那么清朗,几乎人人都能听见:“太后,请!”

她微微一笑,在太后的位置上坐了。这一年多来,也第一次真正发自内心地欢喜。

群臣都被这个举动震惊了。

可是,弘文帝口口声声的“太后”——明明是儿子之于母亲。

可是,群臣却觉得很不对劲,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因为,于情于理,这样的举动,都无法辩驳。

彼时彼地,冯太后一手策划除掉了乙浑,尤其是关键时刻,稳住大局,她又是“太后”的身份,这个凤椅,自然坐得。

但是,大家却觉得那么不自然——儿子,母子!

弘文帝的样子,哪里像是母子?这二人,年岁相当,才貌相当,就如一对珠联璧合的王,后——

可是,谁敢多说什么?

王者归来5

弘文帝朗声道:“众所周知,乙浑把持朝政,一手遮天,诬陷大臣,无恶不作。到了北武当,竟然还敢炮制千叶红剧毒毒杀朕,嫁祸太后,他丧心病狂,为了篡位,制造出嫁祸太后的效果,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毒死了。幸得太后和通灵道长识破了他的阴谋,朕就将计就计,和太后定下了计策,引蛇出洞。又得各位爱卿相助,才顺利将此逆贼除掉。”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方明白为何李将军当初一定要严守玄武宫,秘不发丧了。

“这一次诛灭乙浑,李将军,东阳王,京兆王三人居功甚伟;李将军加封威武将军,兵部尚书;东阳王官复原职,京兆王加封封地……”

三人喜气洋洋。

“此外,贾秀,李奕,高闾、王肃等人,协助太后,成功收复了乙浑的党羽,避免了事态的扩大,稳定了政局,皆有大功,众人调吏部和兵部任用……”

众人大喜,都跪地谢恩。吏部和兵部,都慢慢进入了北国的核心部门了。

其他人,也都有封赏。

只有源贺和陆泰二人站在一边,神情十分尴尬。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他俩身上。这二人,跟随乙浑起兵,居心叵测,处处安排伏击。二人自知大限到了,跪在地上,拼命求饶:“陛下请饶命……陛下,臣等无知……”

王琚甚至连求饶都不敢,只瘫软在地:“老奴死罪……”

弘文帝看着他,真是痛心疾首:“王琚,你服侍朕多年,竟然被乙浑收买,真是令朕失望……”

“老奴是鬼迷心窍……老奴自知死罪,不敢求陛下饶恕……”

“拉下去!”

几名侍卫上前,架起王琚就拖了出去。

源贺和陆泰二人更是害怕。

弘文帝的目光转向太后:“太后,这二人率众杀了你的侍卫,你说怎么办?”

王者归来6

芳菲对弘文帝的处理非常满意,尤其是对李奕和王肃等人的提拔使用更是感到欣慰,这样,李奕的均田制,王肃的那些设想,才会真正地开始发挥作用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功效,不亚于除掉乙浑的作用。

她朗声道:“乙浑作乱,源贺、陆泰等虽然跟随,但是,念其受到乙浑蛊惑,尚未酿成大乱。源贺战功赫赫,是先帝生前的股肱大臣,忠心耿耿,而且回头及时;陆泰也有战功,这是家族内部问题,所以,就要区别对待,我们不宜如南朝的刘宋一般,大肆骨肉相残,令得国家不安。既然乙浑伏诛,其他胁从,就从宽处置,不予追究。”

二人听得竟然可以死里逃生,一起跪下:“多谢陛下,多谢太后宽宏大量。”

皇帝喝道:“你们不用谢朕!”

二人一起转向冯太后,不停地叩头:“多谢太后,多谢太后宽宏大量。”

“至于宗子军,也是受到了乙浑的煽动,今后,要由皇家加强管理。”

一干宗子军的首领,得到宽恕,也都松了一口气。

就连群臣也不得不佩服,冯太后这一次的处置,外松内紧,把握机会的能力,尤其是当机立断诛杀乙浑的胆识——纵然大家明白这是一个借口,可是,臣强主弱,历来是国家隐患。

众人都看着冯太后——作为这一次政变的核心主导者,她的封赏又是什么?

“这一次除掉乙浑,首功当推太后……”弘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冯太后身上,眼神忽然变得那么灼热。

但是,这丝灼热很快被他遮掩了。

芳菲忽然微微不安,此次政变,她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但是,在弘文帝亲政的第一日,觉得如此大张旗鼓地盛赞太后,是很不恰当的。

在她的身后,是一帮子汉臣,李奕,王肃等人,他们可不觉得有什么不恰当,一个个,都觉得非常的荣耀。

王者归来7

就连一向不说奉承话的贾秀也不由得启奏:“太后节烈果敢,这一次又雷厉风行,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又在我北国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臣一定会大书特书,这精彩的一笔,以让后人瞻仰……”

所有大臣,立即跪礼:“太后英明。”仿佛之前觉得她不该坐在弘文帝身边的不安,也完全消失了。

这一次,倒是芳菲不安了,她微微皱眉,才淡淡道:“各位谬赞了,这一切,都是先帝的庇护,是当今皇上的英明。”

弘文帝这才继续道:“太后深明大义,果断建议,深谋远虑,今后,还请太后多多辅佐朕……”

众臣悄然交换了一下眼色。

弘文帝,这是在明目张胆地邀请冯太后共同主政?

但是,此时,又无人敢于公开纳谏,不许妇人干政。

芳菲立即道:“我一介女流之辈,哪里定得了什么大计?这一次,是侥幸得了先帝的保佑;我生性懒散,今后,还是愿意守在先帝陵墓之前……”

众人听她极力推辞,方松一口气。

弘文帝也不再劝。

芳菲也松了一口气。

弘文帝又朗声道:“之前,乙浑把持朝政,国内很多事情都是百废待兴。现在有两件大事情,必须着手解决,一是乙浑党羽众多,牵连甚广,上下腐败,沆瀣一气,给朝廷造成很大的损失,必须立即着手纠正;各位爱卿,你们有什么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其中,好些人利用乙浑重分土地的时候,被乙浑拉拢过,此时,听得弘文帝如此严厉的语气,完全答不上话来。

贾秀立即上前一步。他是吏部尚书,递上一个奏折:“陛下,这是臣早前准备好的新的法案;请陛下过目。”

弘文帝亲手接了,略略一看,放在一边:“贾秀,以后的考核,就交给你了。”

王者归来8

“臣遵旨。”

弘文帝这才继续道:“第二条,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现在刘宋战乱频繁,内部厮杀严重,来投奔我们的南朝户籍越来越多。尤其是李将军的几次战争,带回来了好几万户居民,如何安定这些人,提高我们的税收,也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另外,北国的财政,这两年也损失严重,到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即日起,停止一切大兴土木,将国家的财政,税收,要最大程度,用于武装我们的军队,达到粮草充足,富国强兵的目的,先帝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朕一定要继承祖先的意志,进军中原……”

老臣高允立即站出来:“陛下,关于这一点,老臣也有些准备。”

他拿出的是早已准备好的奏折,是关于一些缓解内部矛盾,安抚南朝投奔户籍的抚恤方法。

众臣再一次面面相觑。

方才明白,昔日吃喝玩乐的弘文帝,私下里,都做了些什么。他绝非一个傀儡,若是傀儡,就不会有这些老臣如此充分的准备了。

就连芳菲,都非常意外。

这两年的时间,弘文帝原来绝对没有荒废。

这才像昔日的太子——纵然是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在准备着彻底的反击。

所以,林贤妃母子能倒下,乙浑也能倒下。

她忽然想起李奕的那个提议,关于均田制的初稿;高允等人提出的方案虽然也不错,但是,比起均田制来,那是治标不治本;要解决北国的问题,一定要启用均田制。

她并不急于出声提醒,牢记着妇人不许干政的规矩;自己此时坐在弘文帝身边,那是一份“孝心”。开口了,则是僭越了。

她并不想给任何人以“僭越”的想法。

心想,另外找个合适的时候,让弘文帝推行。

她的目光看向弘文帝,碰巧弘文帝的目光也看来。

王者归来9

二人会心一笑。

尤其是弘文帝,他的那种笑容,几乎令他昔日所有的俊秀,全部在一瞬间复活了。仿佛太子府里下棋的少年,哈哈大笑:“芳菲,你看,你真笨,老是输……”

芳菲的手松了松,放在那描金绣漆的椅子上,慢慢地往上,那是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仿佛自己已经完成了一个极大的任务——关于罗迦的遗命;关于昔日的友情。

这一切,自己都完成了。

而且做得很好。

以后的日子,岂不就非常轻松了?

耳边,还是弘文帝的滔滔不绝的下令,一些功臣的任免升迁,一些乙浑党羽的打击排斥;几乎是雷厉风行。

许多人欢喜,一些人忧愁。

一群群人跪下去,一群群人站起来。

总的来说,这一战役,人人都有封赏,无不欢喜。

末了,芳菲听到弘文帝响亮的声音:“今晚,朕已经令人在玄武宫设宴,犒劳各位功臣。”

“谢陛下。”

众臣鱼贯退下。

京兆王留在最后。

弘文帝由衷一揖:“多谢皇叔鼎力相助。”

京兆王甚是欣慰:“皇上多礼了,若不是皇上和太后谋划得当,臣也挑不起这个大梁。”他笑着看着自己的“皇嫂”,这一刻,倒有点儿心悦诚服了,“太后,这一次要不是你率领群臣稳住外面的厮杀,只怕,北武当就会血流成河了。以前,我老是觉得那干汉臣,王肃,李奕等,都不是什么上得台面之人,现在方知道,他们很有大局观,深谋远虑,值得信任。”

芳菲大喜,甚至比诛杀了乙浑更有成就感。

京兆王长叹一声:“太后昔日火殉先帝,何等节烈?今日又计谋诛杀乙浑,先帝若是泉下有知,也当瞑目九泉了。”

芳菲心里一酸,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王者归来10

弘文帝却朗声一笑:“太后和皇叔的功劳,朕都会如实向父皇禀报,朕马上就要大祭天下,诏告天下。”

京兆王略略犹豫了一下,弘文帝看出他欲言又止,就问:“皇叔,但有何话,直说不妨。”

京兆王这才道:“皇上登基两年了,但是,后宫一直没有子嗣。皇储的位置,攸关国家大计,这次除掉了乙浑之后,当务之急,皇上应该广纳妃嫔,开枝散叶,早日确定继承人的问题……”

芳菲一怔,这也是她想提出来的。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此时,听得京兆王一说,立即看向弘文帝。

弘文帝干咳了一声:“多谢皇叔和太后替朕操心。不过,现在后宫的嫔妃已经够多了,目前,不是光选妃嫔的时候……”

京兆王听得他大打太极,求救的目光便看向了冯太后。

芳菲当然不好再躲藏了,直言不讳:“以我之见,后宫妃嫔成群,却无一所出,最主要的,还是那条‘子立母死’的规矩在作祟。”

妃嫔们害怕自己先生下皇子,被立为太子,那自己就死定了;所以,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其他人先生,所以,谁都不肯白白牺牲。要知道,所谓的“皇后”太后,都是死后,自己的儿子登基,才会追加的殊荣。谁愿意死了“享福”?

弘文帝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当初他自己的母亲也是这样死的。

这一次事变突然,不得不让自己的叔叔出来,本来就很令他有危机意识了。他正要开口,却听得京兆王大声道:“太后,此事万万不可,这是祖宗家法……”

祖宗家法,祖宗家法!

芳菲暗自冷笑一声,又要让人家死,又要让人家生孩子,哪有这样的好事?

京兆王更是忧心忡忡:“后宫的美人,都太自私了,她们不像以前的女人了,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

王者归来11

以前的皇帝,之所以很快有了子嗣,是因为那些刚进宫的美人儿,尤其是南朝,高丽等地来的无依无靠的美女们,是不知道有这条规矩的。所以,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这也是为什么连续这两三代,几乎很少有鲜卑的贵族妃嫔生育太子的原因,她们知道风险,早就避开了。

而弘文帝自从太子开始,府邸里就传开了“子立母死”这个秘密,所以,大家都不敢生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也很简单,废黜了不就得了?那样,弘文帝要如何开枝散叶,都不成问题了。

但是,越是简单的问题,越是被人为地弄得很复杂。

芳菲看了一眼弘文帝。

弘文帝却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