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 >

第467章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第467章

小说: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喜道:“这是给太后的么?”

他悄悄地:“你别告诉太后,就说是父皇送你的……当然,你要交给太后保管着。”

孩子精灵地点头:“我明白,宏儿都明白。”

“宏儿,你今后完全要听太后的话,知道么?”

“会啦。父皇,我一直很听太后的话呢。呵呵,太后也告诉我,叫我要完全听父皇的话呢。”

“乖孩儿,父皇送你回去。”

“好耶,好耶,父皇好久没送我回去了。”

弘文帝亲自抱了儿子出门。

魏启元跟在他身边,本是要提醒他的,这么老大的小太子了,不能抱着。可是,弘文帝宠溺儿子,比冯太后更甚,他也不好说什么。

正在这时,却听得小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抱着父皇的脖子:“父皇,你累了一天啦,宏儿自己走吧……”

“宏儿,父皇不累。抱宏儿,父皇永远不会累。希望父皇八十岁的时候,还能抱得动宏儿呢。”

小孩子咯咯地笑,声音又清脆,又响亮,无忧无虑的,很响地在父皇脸上亲了一下。弘文帝心里一酸,想起他早前问的话“我觉得,父皇没有以前那么喜欢宏儿了呢!”——心里发誓,这一辈子,决不能让儿子走上自己的老路。

到了慈宁宫的门口,弘文帝停下脚步,将他放下来,十分温和:“宏儿,进去吧。”

罗迦出手6

侍卫,宫女和太监们都守在外面:“小殿下,快进来。”

“父皇,你不进去么?”

“太晚了,父皇还要回去看一会儿奏折,宏儿乖,父皇明日再来看你。”

“好吧,父皇再见。”

弘文帝拍了拍儿子的头,才大步离去。

芳菲悄然走在门口的时候,只见他已经走远了。

她松一口气,这才出来,只见孩子抱着一个东西。

“太后,你看,你看……”

她接过来,但见两个匣子,雕刻精美,做工精细,而且很有些年代了,古色古香的。打开一看,她吃了一惊,一个匣子里,是一颗罕见的夜明珠;另一个匣子里,却是一个极其翠绿的手镯,质地罕见上乘。

“宏儿,你这是哪里来的?”

“父皇给我玩儿的……太后,父皇说,这个夜明珠很好玩儿,放在屋子里,半夜里会发光的,说还可以安神镇定……太后,什么叫安神镇定?”

弘文帝,竟然随手给儿子这样价值连城的珠宝玩儿?

“宏儿,这手镯呢?”

孩子悄悄的:“父皇要我告诉你,别说是给太后的,只说是给宏儿玩儿的……”

芳菲哑然失笑,没有问下去。

牵着儿子的手,柔声道:“这么晚了,宏儿该休息了。”

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太后,父皇好喜欢吃拔丝苹果呢!以后,每次做了,宏儿都给父皇送去,好不好?”

“好。只要父皇喜欢,你就送去吧。”

心里,不是不酸楚的。

幼小的孩子,现在还是独占着父亲的宠爱。但是,明年呢?后年呢?弘文帝的子女成群结队地生出来之后呢?而且,并非是一母同胞;皇家的子孙,隔了一个母亲,往往比仇人的关系更加疏远,利益的争斗,血流成河。

尤其,宏儿从小就做了太子。

罗迦出手7

尤其,宏儿从小就做了太子。

这对他,到底是好还是坏?

她没有细想下去,只牵了儿子的手,夜晚,又是一天了。

午后的阳光,从紫藤花架上照射下来。

是张娘娘的通报:“太后,道长来了。”

芳菲站起来,只见须发花白的通灵道长拿了一把很有气势的弓箭走来。出家人,配上这么一把弓箭,看起来,着实有点不协调。

但是,无论如何看,道长身上也没有杀气,也因此,他身上的弓箭,就益发诡异了。

“道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通灵道长满面笑容:“老道许久不见小殿下,甚是挂念,所以来看看。”

热茶就奉在紫藤花架下。

两个人对坐,熟不拘礼,通灵道长细看冯太后,一身灰色的衣衫,头发盘成一个简单的发髻,没有佩戴任何的首饰。旁边,是一本法华经,还有一顶即将完工的小帽子。

冯太后,整个人十分低调,仿佛真正成了一个深居幽宫,连大字也不识一个的老太后了。也许正是这样的悠闲,没有什么可操劳的,她整个人反而显得年轻了一点儿,身子也更是好了一些。

“太后,这是老道送给小殿下的。”

“多谢道长。宏儿去玄武宫陪陛下用午膳,还没回来。”

这些日子,总是这样,每日午膳,宏儿都陪着弘文帝。这也是她希望的,纵然再多的隔阂,也不希望儿子走上弘文帝的老路。既然儿子迟早会离开自己,甚至秋日,又要回到平城了,那么,他越是依恋父皇,越是好事。

有意无意地,她甚至希望儿子,跟自己越来越生分才好。

生分了,分别才不会那么痛苦。

通灵道长心里却暗暗警惕,冯太后,连孩子都要放手了?如果真的连孩子都舍得放手,就别想指望她理会什么天下大事了。

罗迦出手8

这样的结果,是他完全不愿意看到,而且,也是李奕等人,根本无法接受的。但是,他牢记着罗迦的吩咐,只闲话叙旧:“太后这些日子神色好多了。”

“山中日月长,休闲不知事,道长,我对现在的生活,从未如此满意过。你看,你送我的法华经,真是好东西,我以前心绪烦乱的时候,只要念一阵子,情绪就好多了。现在,反而是养成了习惯,离不开了。”

她看一眼那把弓箭:“只是,出家人,送这样的利刃,反而令我意外了。”

道长一笑:“太后,这只是送给小殿下的一个小玩意。”

芳菲拿弓箭,沉甸甸的,一只手竟然还不怎么拿不起。她细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把上等的弓箭,纵然是鲜卑勇士,也很少能找到这么好的弓箭。

将这样的东西,送给小孩儿玩耍么?

“道长,这礼物实在太贵重了。”

“小殿下现在用不着,也许,长大了他会喜欢的。”

芳菲不经意一笑,岂能不知?通灵道长,能忍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他和李奕等人一样,一直抱着强烈的振兴汉人地位的理想,当年,自己难产后,被罗迦打入冷宫遣送北武当,他们甚至力劝自己和罗迦复合。

这一次,她倒是意外,为什么道长只送了一把弓箭,而对他十分关心的天下大事,绝口不提了?

道长意味深长的:“太后这些年来,也实在太累了。如果能有机会好好地休息,倒是好事。”

她眉毛一扬:“哈,道长,多谢你支持我!你是第一个支持我休息的人。”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太后能休息,当然是上上之选。而且,也可以趁这段时间,精力充沛,好好抚育小太子……小太子,他也许是振兴我们北国真正的希望呢!”

是的。所有人都在争取小太子。

罗迦出手9

鲜卑贵族们,希望获得小太子的教育权,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塑造一个鲜卑人的皇帝。纵然弘文帝,他们都认为不够,远远不够;毕竟,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法真正驾驭弘文帝。某种意义上来说,弘文帝只是因为骨子里的血缘关系,完全继承了鲜卑人的秉性而已。距离他们的要求,还差得太远,尤其,他们惧怕,弘文帝不时地会妥协——向冯太后妥协!

而汉人文臣们,何尝不是指望通过自己,把小太子塑造成一个他们要求的风雅天子?从汉人皇太后,冯太后的手里,培养出一个真正的超越秦皇汉武的皇帝,让北国的江山,从平城到洛阳,真正建立盖世不朽的功勋!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怕的是,留得青山在,已经没柴烧!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不是棋子!

她淡淡一笑:“我对孩子倒没这么大的奢望。现在,只求他平安长大,一生喜乐,庸俗平淡地过一辈子,快快活活,无忧无虑,才是好事。”

道长心里一凛,冯太后,真正地灰了心,一如天下所有的平凡母亲,昔日推出均田制的强势,已经一点都看不到了。

这时,才明白罗迦的心思,原来,最最了解她的人,还是他!他早就明白了冯太后会有的反应,所以,阻止了一切对她的逼迫——只要他自己不逼迫,这世界上,还有任何人能逼迫冯太后呢?

芳菲的目光只是一直落在那把沉甸甸的弓箭上,忽然问:“道长,你到底还藏着多少好东西?”

“这?”

“哈,每一次,宏儿想到要什么,你总会准时送来。我都在奇怪,觉得你有时比我还理解这个孩子。”

道长轻描淡写:“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老道也不知为何,一见了这个孩子,就非常的喜爱……”他加了一句,“是打心眼里喜爱这个孩子……”

罗迦出手10

就连他也是奇怪的,不明白罗迦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这个孩子——按照世俗的理解,孩子甚至该是他心底的一根刺。是他最不愿意目睹的一块疤痕!

天下,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伤人心的事情呢!

但是,罗迦,仿佛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喜爱之情,在他的寂寥岁月里,那么多漫长的日子,唯一的乐趣,便是悄然得知了孩子喜欢什么小玩意,就给他打磨什么玩意。

甚至花费的心血,关注的程度,比对芳菲还多!

道长暗叹一声,心想,也许,自己是出家人,不能了解这样的心事?

“道长,多谢你喜爱孩子。”

道长随手拿起弓箭,芳菲倒吃了一惊,不料,道长如此大的年纪了,竟然还能如此举重若轻。

道长拿了弓箭,瞄准,手一丝一毫都不曾颤抖:“太后,凡事讲究一个稳字——射箭也是一样,稳了才能准,然后,才能狠!”

稳了才能准!

芳菲一凛,这就是老道送来弓箭的意思?

以前,自己是否是因为太过激进?终究是女人,自然有软弱之处,忘了那一切的推进,都是建立在弘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之下——而一旦这信任去掉了,甚至变成了可怕的对立,就如一座建立在沙子上的房子,连地基都没有!

高楼大厦,岂能不倒下来?

她忽然问:“道长,这弓箭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道长轻描淡写:“这很重要么?太后,只要是弓箭,只要能射猎,何必管它来源如何?”

她反驳:“道长此言差矣。要得知了来源,才能真正学习人家制造弓箭的精华,然后,为我所用!”

“弓箭的原理十分简单,只要材质够了,太后当然随意能打磨自己想要的新弓箭。”

这个老道,一辈子都在打哑谜。

芳菲一笑,没法再刨根问底。

罗迦出手11

奴隶暴动的消息,还是如火如荼地传来。

转眼,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朝廷还是没有拿出任何像样的办法。只有零星的一支军队去了闹得最凶的一个地方,虽然暂时镇压了下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日,弘文帝在玄武宫召集群臣。唯一不同的是,除了鲜卑贵族们如数到场,李奕,王肃,李冲等人也被全部召回来。

双方,旗帜鲜明地分为了两派。

弘文帝问:“大家到底有什么办法?拖延了一个月了,奴隶们的暴动不但没有丝毫平息,反而越来越激烈……”

陆泰立即大声道:“臣等这些日子也了解了情况。只需要在暴动最多最大的几个地方派驻军队,杀鸡儆猴,那些暴民就不敢继续闹下去了……”

“对。在暴动最厉害的地方,把那些暴民全部杀走了,而且,实行最厉害的连坐法,宣布凡是参加的,就株连九族,这样大规模地杀下去,不怕他们不收敛……”

“汉人本来就是我们的奴隶,这几年,就是因为太过纵容他们,所以,他们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老臣也认为,这一次,绝对不能向他们妥协,一定要将他们的嚣张气焰彻底打压下去……”

……

以京兆王为首的老贵族们,几乎立场完全一致,甚至东阳王,都抱着相同的态度。

弘文帝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目光落在李将军身上,毕竟,这位昔日的老岳父,还是他很相信之人:“李将军,你专程从豫州赶回来,你对这次的暴乱怎么看?”

李将军上前一步:“回陛下!老臣还是坚持均田制的意见!奴隶们的暴乱很简单,是不堪忍受生活刚刚有点希望,又被掐灭了!只要将均田制,以法令的形式彻底稳定下来,奴隶们的暴动,不攻自破。”

李奕也赶紧上前一步:“陛下,臣等也是相同的看法。”

罗迦出手12

王肃:“均田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第二年,带给国家的充足的赋税。只有少数别有用心的家伙,为了自己的私利,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明明是兵不血刃就能办到的事情,为何偏偏要弄得血流成河?”

源贺忍不住了:“就是你们这些书生乱事,在均田制之前,汉人奴隶们难道不是安安分分的?偏偏是你们煽风点火,让他们滋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变得游手好闲,狮子大开口……”

“对,就是这些汉人,整天不务正业,提什么改革变法,让那些奴隶们的胃口越来越刁……”

“书生败事,你们才是罪魁祸首……”

“你们只知道嚷嚷,流血流汗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凭什么打仗的时候就牺牲我们鲜卑的好男儿,轮到享福,反而成了你们?”

“杀!暴民就得杀!不杀不足以服众!杀了第一批,再杀第二批,就不相信把那些低贱的家伙镇压不下去……再说,我们刚派去的第一批镇压军队,不是把那些奴隶们杀怕了杀得了一地,就能杀另一地……杀完为止……”

“江山是我们鲜卑人的,要指望我们打江山,当然得听我们的……”

……

两派吵嚷成一团,谁也不让谁。

弘文帝怒吼一声:“闭嘴!”

众臣悻悻地停下来。

弘文帝以手撑着额头,脑子里乱成一团。

本来以为引进了汉臣,情况会有改观,不料,回来后,和鲜卑贵族们的对立,反倒是越来越尖锐。如此争吵下去,何时才能得出一个结论?

他怒了:“京兆王,李将军,你们三日之内,必须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彻底解决奴隶的暴乱问题,不管是疏导还是镇压,必须马上解决!”

说完,就拂袖而去。

众人跪在地上,一个个七嘴八舌,三日之内,能想出什么神机妙法?

罗迦出手13

李将军却和王肃等人交换了一下目光。弘文帝的话是怎么说来着?不管是疏导还是镇压!——

他和鲜卑贵族们终究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明确提到了——疏导二字!

众人眼里有了些微的窃喜之意。看来,弘文帝,对此时的局面,是了若指掌的,只是,他和冯太后的过节,又不肯那么痛痛快快地就认为冯太后一贯的主张是正确的。

就连京兆王等人,也开始若有所思。虽然陆泰等武夫尚未明白过来,但是,当他们看到汉人文臣那种奇怪的表情时,一个个忍不住心头火起。陆泰骂道:“就是你们这些家伙鬼鬼祟祟,坏了我们北国大好的江山……”

王肃毕竟年轻气盛,冷笑一声:“各位大人若是有好办法,自己领军去看看?难道你们忘记了当时是如何从豫州前线逃回来的了?”

陆泰几乎扑上去。

东阳王和李将军,分别喝止了二人。

这一日,宏儿陪着父皇用了午膳,早早地就回到慈宁宫。

芳菲见他闷闷不乐地,就问他:“宏儿,怎么了?今日的午膳不好吃么?”

“唉!”他小大人一般,叹息一声。

芳菲笑起来:“小孩子,叹息什么呢?”

“太后,我是担心父皇啊。”

“为什么?”

“父皇眼珠子里全是血丝。父皇说,现在奴隶们在前线闹事,造反,情况很不好……太后,什么叫奴隶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