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不败-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靼琢恕!�
兰蕊一边点头一边说:“嗯,好的,东方哥哥的话,妹妹我一定带到。”
东方不败笑道:“那就好,你应该饿了吧!走,咱们去吃点东西。”说着就带她到大堂用膳。
用过膳后,东方不败就吩咐下人为兰蕊收拾行装,准备送她上路。
岂料就在这时,刘丹心持着一封密信奔到她面前,禀报道:“启禀东方元帅,紧急军情!”
东方不败接过密信,拆开一看,当即脸色阴沉下来,命令刘丹心道:“丹心,速速备马,我要进宫面圣!”
回头告诉兰蕊说自己有急事要办,因此无法送她离去了,只盼她路上多多保重,平安地将消息送达燕龙渊处。
别过兰蕊,东方不败骑了自己的焚云宝马,扬鞭直奔皇宫大内。
进宫一见耶律洪基,东方不败行过君臣之礼之后,赶紧奏道:“启奏陛下,东京辽阳府守将耶律榍,差人星夜兼程来报,那高丽国派出十五万大军,现下正气势汹汹,兵分三路,侵入我大辽国土。东路军直扑我辰州,中路军进犯我东京辽阳府,西路军向我渌州杀来。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耶律榍心急火燎,希望朝廷能立刻派兵增援。”
耶律洪基听罢,龙颜大怒,喝骂道:“什么?竟有此事?那高丽之主王晧老儿为何突然竟有了如此大的狗胆,来犯我境?”
东方不败立时跪地请罪:“都是臣弟不好,还请陛下责罚。”
耶律洪基闻言,大惑不解道:“这,这事怎么会与三弟你有关?”
东方不败解释说:“当初耶律重元起兵篡位,主要调动的是离上京较近的辽国南疆驻军和东疆驻军。而在平叛战争中,这两部兵马死伤最重。因此,在战后虽然又征召了不少青壮年男子入伍,但南部与东部边防军人数的差额还是很大。”
“考虑到宋国八十万大军中至少有一半对我国虎视眈眈,威胁远胜高丽,臣弟就把能调动的兵马主要布置在了宋辽边境上,所以与高丽接壤处的防备就空虚了些。近日高丽人想必查知了这一情形,是以提兵来犯。”
耶律洪基听了东方不败的话,沉吟半晌,摇头道:“东方兄弟,你的决定没有错,错的是那高丽国王王晧。为今之计,是要尽快打退敌军的进攻,保我大辽疆土。东方兄弟,你可有何良策?”
东方不败当即拱手道:“大哥,臣弟这就发布命令,让驻扎在中京大定府、锦州、沈州、通州、黄龙府的守军,和完颜部、回跋部中的勇士们,全都集结到我国东部边境上,而臣弟愿意亲自去统领他们,击退来犯之敌。”
耶律洪基闻言,当即大喜,笑道:“哈哈,有你东方不败出马,那些高丽蛮子准得惨败了,哈哈哈!”
第二日午时,在“江昂”“江昂”的军号声中,东方不败领着一部分驻守在上京的兵马,在辽帝的亲自送行下,启程了。
一路上,东方不败翻看着关于高丽国的史籍,不停地思考着对敌之策。
约莫一百八十年前,王建创立高丽政权后,积极北上扩张领土。为此与辽国发生矛盾、纠纷,甚至演化成冲突。
如果说在对待高丽国内豪族的问题上,王建采取了怀柔和推恩的策略,那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建在北部边境上采取积极北进的战略,大肆拓展领土。
有辽一代,高丽已将领土北界,由前朝新罗时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带,疆域大大超过了新罗。(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纳美复鏖兵(四)捷报
第三百零四章 纳美复鏖兵(四)捷报
一百七十年前辽国灭渤海国,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渤海遗民大量内迁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变得地广人稀。
西移渤海遗民,削弱了辽国在这里的力量,使其对原渤海地区特别是对高丽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
高丽乘机对这里的渤海人和原渤海统治下的小部分女真人等进行招诱、驱讨,不断扩张势力,甚至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激战。
王建以防御女真侵扰为由将平壤改称为西京,派遣从弟王式廉为长官驻守。在高丽王朝的早期,西京平壤的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他只需要对国王本人负责,其部下官员的任免完全由长官自己决定。
高丽一面积极经营西京,一面于清川江以北筑德川、长青、安朔等城,将高丽与辽国之边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同时积极讨伐居住于鸭绿江沿岸的女真人,蚕食女真故地。
为了防备辽国,高丽建立光军司,编成光军三十万。与此同时,王建采取了移民实边的策略,将大量的人口从高丽的南部迁往北部。
王建的这些措施增强了高丽北部的边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国土面积。王建经略北边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统治的末期,高丽的北境已经远及永兴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过了新罗。
宋太祖建隆三年十月。王建之子王昭遣其广评侍郎李兴佑、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等赴宋国朝贡。
大约一百年前,辽国第一次征伐高丽后,高丽战败被迫向辽称臣纳贡并与宋断交,辽则赐高丽“鸭绿江东数百里”。高丽率兵驱逐女真,修建了兴化、铁州、通州、龙州、龟州、郭州六城。
又过了十多年,高丽疆域已扩展到鸭绿江一带。从六十年到五十年前,高丽在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宣德、元兴三关。此后,辽国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
而今。高丽举兵越过长城与三关,入侵辽国女真所属的曷懒甸,并强筑九城,当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东方不败行军途中。各地驻军相继加入,还未过辽阳府,兵力已过二十万,想必到了东部边境上,集结两倍于敌军人数的兵士,应该不成问题。
可就在半道上,前线就捷报频传。
原来面对外敌入侵,完颜部联盟联盟长劾里钵。派次子阿骨打率领各部落兵马,在通州会合。这些完颜部落的勇士。总数虽然只有二千五百人,但战斗力极强。
阿骨打率领兵士祭告天地,执挺誓师,说:“大家同心尽力,有功的奴婢可以作平民,平民可以作官。原先有官职的,可以按功劳大小进升。倘若违反誓言,身死梃下,家属也不能赦免。”
次日,到达前线,与高丽军相遇。阿骨打射死敌将李龙海。高丽兵溃败,死者十之七八。
三日后,女真兵乘胜攻克渌州城外的高丽军驻地,俘获大量马匹和财物,胜利回师。
再接下来,女真勇士们一发不可收拾,数日内连拔高丽人所筑九座城寨,收复曷懒甸,并继续南下,突破高丽长城同定州、宣德、元兴三关,高呼着要攻入西京城,然后再到开京去放把火。
东方不败两眼看着手中写满辉煌胜利的战报,心里头的惊异却是非同小可:“怪不得由女真人组成的金军,能创造出仅用十二年就灭辽平宋的奇迹,他们的战斗力委实可怖之极。想当年,哦,不对,应该说是以后,那辽天祚帝亲率号称七十万的辽国大军,前去抗击阿骨打的二万金军,还是被打得大败亏输,我总算明白是为什么了。”
低头沉思一阵,又喃喃自语道:“高丽人悍然入侵我国的暴行固然可恶,然而要是阿骨打领着手下的女真兵杀入开京,将偌大一座都城付之一炬,让成千上万百姓流离失所的话,那便是更大的暴行了。我还是下道军令,让他只能攻城不可屠城的好!”而后提笔手书号令,让传令官骑快马给阿骨打送去。
可阿骨打还没接到东方不败的军令,东方不败就已经收到高丽国王王晧的降书了。信中说,高丽这次进犯大辽,乃是守边将领自作主张的结果,并非出于高丽国王和朝廷的意思。
那两个挑起事端的将领已被斩首,首级随着国书一并送到东方不败的手中,还请她大人不记小人过,领兵退出高丽境内。
东方不败看罢降书,又瞧了瞧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当即哂笑道:“哼,自作主张?擅自进军?你骗谁呢!且不说两个驻守边疆的大将有没有这个胆子,瞒着自家主上对外开战,光是看他们的进军路线,就可知这是一次精心策划、布置缜密的军事行动,其后有着整个高丽国的支持。”
高丽一向奉行“事大保国”政策,其军队打不过敌人便马上投降,以此玩弄别的国家,自以为是拿手好戏,但东方不败看在眼里,颇不以为然。
“不过嘛,既然高丽都已经求和了,那我们也算得胜了,还是要给他们一个台阶下。”东方不败转念又想。
在上报辽国朝廷,得到批准后,东方不败给王晧开出了四个受降条件:第一,高丽放弃以前侵占的鸭绿江以东女真故地;第二,高丽赔偿大辽军费白银三十万两;第三,高丽国王王晧亲自出城投降,东方不败将赶赴开京受降;第四,辽帝遣使至高丽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高丽此处成为大辽的藩属国,奉辽国为宗主,每年至少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四次固定朝贡。
此时,阿骨打率领的女真军,以及随后赶到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联军,总数不下十万人,已经兵临开京城下,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
面对东方不败开出的近乎苛刻的受降条件,和城外十多万气势汹汹的辽军,王晧同朝堂上的一班臣子们商议了几天几夜,一筹莫展之下,恳求东方不败派人前来谈判。
东方不败收到高丽朝廷的回信后,倒是同意跟对方谈判,还派出自己得力的部将赵汗青去谈。(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纳美复鏖兵(五)投降【二更求票】
第三百零五章 纳美复鏖兵(五)投降【二更求票】
可是,这谈判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战争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以战迫和,也就是说通过战争的手段迫使对方坐到谈判桌上来。
在双方实力相等的情况下,谈判是有用的。谈判就是实力,谁会谈,谁能说,谁就能取得最大利益。
可是如果双方的实力不等,实力就是谈判。“弱国无外交”,城下之盟有什么可谈的?
当年金军打到汴梁城下,要什么宋国朝廷就得给什么: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宰相亲王为人质。
金人说什么宋人得同意什么,城下之盟是没得谈的。
一方只有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或者至少跟对方打一个平手,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回旋余地可以谈。
那么东方不败明知没什么好谈的,为何又要答应高丽方的谈判请求呢?
麻痹对手而已!
高丽国将士一听到和谈的消息,士气便即低落。而东方不败则趁着双方谈判的工夫,率领大辽的铁骑,将残留在辽境的高丽军队一扫而光,接着挥军南下。
高丽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境总面积的八成,因此进入高丽国领土后,大辽骑兵的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可东方不败带领手下在山地里展开了游击战。她命令各部兵马,潜伏深山老林之中,以白雪、树丛做掩护,遇到高丽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他一顿再说,打得他心惊胆战。不得安宁。
由于高丽军队此刻兵无斗志,被东方不败手下的辽军杀死的倒也不多,大多做了她的俘虏。
一时间。高丽国北部驻军已被东方不败肃清,大小城池沦陷三十余座。开京以北,唯有西京等少数大城还在苦苦支撑。
赵汗青在东方不败的授意下,于谈判桌上并不咄咄逼人、急于争取利益。而是尽量拖延时间。
等到东方不败率军和阿骨打会师开京城下之时。面对三十万辽军,高丽国王王晧唯有老泪纵横地答应了东方不败所提的一切要求,开城投降。
东方不败接受完王晧的投降之后,牵着他的手一同进入开京,路上边走边向他述说了萧峰父亲遭人污蔑而受伏击一事。
据萧峰推断,编造谎言的那个“妄人”多半来自高丽,或为西夏部属,总之是对宋辽两国用心险恶。
既然东方不败现下身处高丽。就请王晧彻查此事。
王晧听罢,哪敢不允。当即召集文武百官,颁布调查这一旧事的命令,并请东方不败进入王宫居住,敬候佳音。
既然王晧如此盛情,东方不败也不推辞,老大不客气地住进了王宫,吃起了正宗高丽宫廷泡菜。
王晧时不时还送来高丽美人侍寝,东方不败见了,只觉这些所谓美人还没自己府上的丫鬟美呢,而且自己作为一个女子,也用不着其他美女侍寝,哭笑不得之下,婉言谢绝了。
在等待“妄人”一事的调查结果时,东方不败也不闲着,赶紧找地方练习独孤求败传授给自己的功法。
这御气之术的第二层,须得在大海中练习。开京以西便是一片大海,名曰黄海,正是一个理想的练功之所。
这天正午,用过午膳后,东方不败便在几个高丽向导的带领下,来得海滨。她站在海边石上,远眺茫茫大海,眼见波涛汹涌,心中豪情顿生,不由自主,开口吟道: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该词是宋代宰相王安石所作的一首《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它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偶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正是写于他担任宰相之时。
王安石此作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
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
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古时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
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一开头,“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纳美复鏖兵(六)搏浪
第三百零六章 纳美复鏖兵(六)搏浪》, book )
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
《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