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挖冬笋影响竹子繁殖,但合理采挖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许昆山笑道:“呵呵,你不会不知道田老板不但是迎源大酒店的董事长,而且还是东城大超市的股东吧?”
郭亮眼睛一亮,立即明白了许昆山的意思,高兴地说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超市呢?我们把冬笋放在他的超市里销售,那不双方都得利吗?而且冬笋放的时间也长。许老板,谢谢你,这下解决了我一个大难题。”
郭亮虽然是省城长大,但在楠竹坳的日子里听说了不少有关竹子、笋子的事。冬笋在正常情况下能保存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将它们竖起来埋放在湿黄沙里,还能保存二个多月。也就是说如果从元旦开始采集,一直可以留到过年。
许昆山提醒道:“只要不是供货太多,价格肯定还是不错的,能为当地农民增加好几万的收入呢。”
……
很客气地送许昆山回招待所休息后,郭亮心里一下想开了,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可行。而且跟田老板手下的超市搞好关系之后,销售的物品不局限于冬笋,农村里其他蔬菜什么的不也可以吗?甚至县里的本地酒、造纸厂的卫生纸、塑料厂的塑料制品等等不都可以利用超市上架?
想法归想法。郭亮知道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而且有超市帮助销货并不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甚至不一定能赚到钱。只要稳步进行,一步步来。先选一个好的产品,让超市和本镇的农民获利,等大家尝到甜头,然后镇里出面在组织农民种植大棚蔬菜、无公害蔬菜,慢慢打出名气慢慢占领市场,这样才可能使梅山镇这个贫穷之地逐步摆脱贫困。
有了新的思路,郭亮就开始了新行动。
第二天一上班郭亮就把自己的思路跟郑严庆说了,然后到招待所喊上去煤矿检查工作的许昆山坐上郑严庆的桑塔纳一起朝楠竹坳而去。虽然还有一处隧道没贯通,贯通了的那处隧道也没有完工,但他的桑塔纳还是一直开到第二处隧道的入口处。从这里步行上山到楠竹坳只有四里多山路。早晨九点出发。不到十一点半就到了楠竹坳警务室。
许昆山没有进警务室,而是直接到煤矿去了,他将在煤矿呆一天,让郭亮明天派车来接他。
在来这里之前,郭亮就跟警务室的洪杰打了电话。请他将楠竹坳村的村支书丁条石喊过来。所以当郭亮和司机步行到警务室的时候,不但警务室的老丁做好了饭菜在等他们,丁条石和曹樟木也跑出来迎接他。
丁条石以为郭亮是为村乡二级选举的事而来,一张老脸激动得通红:大权在握的郭亮这次是来为自己拉选票的,还是来帮我的?我也算是他的一个亲信,如果他能帮我,那我肯定能进镇里谋一个位置。就是普通的干部也行啊。
今天听到郭亮要来,丁条石跑了很多农户,特别是那些经常上山打猎的农户,从他们那里买了不少野味。又把自己藏了好多年的药酒拿过来:今天一定要拉下郭亮。
让他失望的是,郭亮今天来压根就不是为换届的事。进警务室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开始询问冬笋的产量、质量、采集办法。
丁条石也说不准几万亩竹林能生产冬笋,他只知道以前一些小贩用自行车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外运。农民挖出来出不完的就留着自己吃。每年这里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挖几十斤冬笋或春笋,有的还作为礼物送给远处的亲戚朋友。
春笋容易找,到春天的时候上山就能看见凸起的土壤、紫色的笋尖就能看出来。用锄刀等工具随便可以挖。在泥土松软的地方,下雨天用手都可以采集。
但冬笋寻找就困难多了,因为它们都埋藏在地下。由于地温的关系。冬笋常长在土层较深的地方,一般人在地面是看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植竹多年的行家辨别大竹根在土中行鞭的走向,凭观察力找到埋藏在地下的冬笋位置,做到既不损伤竹根,又将肥老鼠似的笋棵完整取出。
丁条石虽然一辈子都住在竹林附近,他却不知道如何寻找冬笋。而洪杰告诉郭亮说他叔叔洪维清是这方面的老手。洪维清在现在这个时节上山,只要眼睛朝竹林间的地面一瞧就知道哪里有没有冬笋,也知道哪些冬笋不能长成竹只能消耗竹根的营养必须挖掉,知道那些冬笋能长大成竹不能挖。
在郭亮的要求下,洪杰骑摩托车把他叔叔请了过来。他们在酒桌上一边吃饭一边谈冬笋的事。当然,在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民面前,郭亮只有听的份。他没有想到小小的冬笋还有这么多学问。
一口喝下杯子中的酒,洪维清摸着山羊胡须有点得意地说道:要找冬笋有四条必须记住,第一就是看竹林的地下,在山南面或东南面的竹林里冬笋多,生长得也早。只不过这里的冬笋多数能成竹,损失有点大尽量少挖。竹林的地势越高,冬笋转化为春笋的时间越长,一般退笋较多,成竹困难。可以挖。第二是要掌握挖笋的季节,俗话说“九前冬笋进春烂,九后冬笋清明出”。即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笋,只有少数能转化为春笋。一般可挖;冬至以后形成的冬笋,大都能转化为春笋出土成竹,不应该挖。第三是竹林的结构,地下竹鞭二三年生的发笋率高达85%。因此,1-2年生和3-4年生的母竹各占30%以上,亩立竹160-200株的竹林,冬笋产量高,可适量采挖。第四是看笋形,“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浆;上头细、下头粗、来春成新竹。”笋形弯曲、基部呈尖状或笋壳开裂老化的笋。不能转化为春笋,可以采挖;基部丰满,根系发达,竹壳叶嫩而紧裹笋肉的,能转化为春笋。不应该挖。
不知是这个叫洪维清的老头喝了酒还是因为第一次在干部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而激动,他的话特别多。当然,这也让郭亮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也想不到挖冬笋竟然也牵扯出这么多道道。
吃完饭让洪杰把他叔叔送走之后,郭亮和丁条石商量挖掘冬笋利用超市销售的事情,两人都担心如果在这里敞开收购冬笋的话,过高的价格将可能给这片竹林带来灭顶之灾。因为以前道路不通的时候。那些肩扛手提的小贩只是几分钱一斤收购,如果现在几元一斤的价格,想当与以前的几十上百倍,只要挖几个竹笋就还好几元,谁不上山挖?
像有技术的洪维清这种人上山挖冬笋,也许只是将地下的笋全部挖起来。不管它们明年能不能成竹,卖到钱就是好。他们因为知道哪里有冬笋,哪里没冬笋,破坏力不是很大。
那些没有任何技术的可不会理会这么,绝对是冲进竹林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挖特挖。管你是竹鞭还是竹根,管你地下有没有冬笋。一天只能碰中一个就行了。那竹林也就彻底毁了。
商量了好几,最后还是郭亮自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竹林视为集团的财产,也就是其地界属于哪个村,竹林的所有权就属于哪个村。所有挖出来的冬笋归相应村的村民所有,将来卖冬笋所得的钱将由村里按人头平均分配。然后,由村里出钱请洪维清这种技术高超的农民进竹林采挖冬笋,采挖方式和地域由村里决定。没有技术的人不容许进山采挖,否则取消该村民分配权。
这样做显然也有不公平,像洪维清这种人肯定占便宜,他们不但分配了平均得钱,还凭技术赚了钱。但只有采取这种办法才能保持竹林的不被滥采。
讨论好之后,丁条石按照郭亮的吩咐前往其他拥有竹林的村宣讲郭亮的办法,同时招聘采挖冬笋的农民。
郭亮则打电话和省城的田老板,说出了自己想租用他所拥有的东城大超市寄卖冬笋的主意。郭亮话说的很客气也提出愿意和超市一起分红,田老板原以为是郭亮自己做这个生意,表示无偿为他提供货位。在郭亮多次申明是为了公家,而且是一定要互惠互利之后,田老板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合作办法:双方共同议定冬笋上架价格,冬笋提供方拿出三分之一的营业额给超市。
郭亮听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营业额,马上说田老板的心太黑了。田老板只好耐心地说了这类商品的大致上架费用:“郭镇长,这真的是看在你的份上,一般我们不接这种散户。而且这三分之一里面还包括交给税务部门的费用,落到超市手里就没几个了。如果是临时性上的蔬菜,我们超市至少得收一半。”
郭亮一听,只好签下这个城下之盟。田老板最后确定收郭亮百分之三十的费用。
和田老板敲定了大致细节后,郭亮又和云海超市的王老板进行的协商,王老板早就想巴结郭亮,只是自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老板,郭亮对人家田老板都不是很在乎,他就没有过于献殷勤。接到郭亮的电话,又听说田老板接受了,他二话不说就同意按郭亮和田老板说的来,主动提出可以再降低一些手续费,费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找到了销售的超市,郭亮又赶到竹器厂,和这里的厂长聂世宏进行了“谈判”,所有冬笋由竹器厂收购。之后由竹器厂运送到省城超市,收购价格按市场价格来。但他告诉聂世宏必须遵守两条要求:第一就是冬笋的最低收购价格不得低于一元一斤,第二是只容许从村委会手里收购。收购的数量和价格每天公布在厂外的宣传栏里,防止有人在其中玩名堂把钱落入自己的口袋。
现在的聂世宏已经知道郭亮是竹器厂最大的老板了。虽然股东的名字是用郭亮外公的,自然对郭亮的话计听言从。他知道这次收购冬笋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维持不亏就可以了。他决定从本地招收几个员工专门负责这件事。
办完这件事,郭亮哼着小调走到隧道工地,跟施工老板和在现场监督冯利打了一个招呼,兴冲冲地回到了镇里。
进办公室的时候,郑严庆正准备出门,听郭亮说冬笋的事情办好了,郑严庆很是惊讶,不相信地问道:“这么快?人家要办这事不累掉一身肉不可能。”
郭亮笑道:“只是因为认识省城超市的一个人。现在的规模也不大。试试看,如果行,我在抽时间把这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也许还真是一件为农民创造效益的好事。”
郑严庆点头道:“肯定是好事,如果能把这条路子走通,将来不但可以销售冬笋、春笋。还可以销售野味、蔬菜什么的。”郑严庆显然也是一个精明人,很快就看出了里面的商机,“先试运行二个月,然后派人,或者我们一起到省城跑一跑,多找几个超市,农贸市场或菜市场。”
郭亮连忙说道:“好。我会密切关注这件事,有什么情况我就向你汇报。”
郭亮嘴里是这么说,实际上他几乎就不再理这件事了。因为他知道两家超市都已经拿了“高额”手续费,自己与他们又有以前那层关系,他们肯定会尽心尽力帮忙,能够销售多少就会努力销售多少。至于聂世宏更不会偷懒。一定会把这事办得妥帖。
他的心现在放到了大楼装饰的那些大理石上。自从许昆山提醒他说大楼装修所用的大理石辐射可能超标之后,他的心就是虚的。只是暂时不便伸张免得造成大的影响。他给县建委的丁世军打了电话,请他派一个对建筑材料特别是大理石建材很在行的专家过来,请他帮自己看看大理石地板的情况。
不到三天的时间,丁世军就从省建设厅下属的一个研究所里找来一名姓张的专家给郭亮送来了。这名专家还带来了便携式辐射测量仪。刚进大楼。张专家看着地板就摇了摇头,对郭亮道:“确实有问题,这是只能用于室外装饰的花岗岩,辐射肯定超标。”
郭亮问道:“也是大理石不?”
张专家认真地回答道:“花岗岩是花岗岩,大理石是大理石,二者不但外形不同,化学成分也不同。”
郭亮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又问道:“大理石是不是比花岗岩贵多了?”
张专家回答道:“这倒不一定。它们都是高级装饰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
在郭亮的办公室里,专家将他带领的便携式辐射测量仪拿出来,然后在里面进行测量。没有多久,他很简单地说道:“辐射超标!”
郭亮连忙问道:“那在这里上班会不会得白血病?”
张专家笑道:“呵呵,这个辐射量倒不至于有这么严重。不过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对身体肯定有害。”
丁世军对郭亮道:“郭亮,干脆将它们全部撬掉,重新装修。”
郭亮为难地说道:“哪有这么多钱?一栋这么大的楼重新装修肯定不少于五十万。”
丁世军说道:“你管别人干什么,只要你自己没危险就行了。”
郭亮没有理他,转而对那个专家道:“张教授,你能不能帮我出一个书面证明材料?”
张专家马上摇头道:“不行。我只是帮你一个忙,告诉你怎么一回事。如果需要书面材料,你必须和我们所里签订协议,然后我们拿更高级的仪器仪表给你们单位一个科学的鉴定。凭它可以向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或者相关部门索赔。如果因为测量引起纠纷,我们单位还可以陪对方打官司。”
郭亮问道:“签合同的话,大约需要多少钱?”
“五六万吧。”
“这么多?”
“不多,这还是少的。”
“据你的经验,我们可以要求装修方无条件重新装修不?”
“按规定是可以。就怕……”说到这里,他笑道,“就怕人家有来头。只要稍微有点建筑知识的,就能看出来。一般的人应该不会也不敢这么做。”
郭亮心道:“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猫腻不成?”
请张专家和丁世军吃了饭,感谢他们的帮忙。送他们走后,郭亮到党政办办公室找到了大楼的建筑合同和装修合同。当他看到了一个公司名称时一愣,心里道:糟糕!
(感谢czm100、乱了的烟的再次打赏,感谢各位的订阅)(未完待续,)
第167章 (掀开官员的老底)
他看到的公司名称赫然是绍城南山装饰有限公司,承担的正好是大楼装修。虽然这个公司和县委书记肖国华介绍给郭亮的绍城南山建筑公司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装饰公司一个是建筑公司,两者的交集似乎不大,后者承担的是梅山镇到县城公路建设。但郭亮发现合同上签字的法人代表名字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叫孙庆的人,也就是说两家公司是一个老板。
“这是怎么回事?”郭亮嘀咕道。他不关心这两个公司是不是实际上的一家公司,他关心的是这个孙庆是不是肖国华的什么人。现在自己发现大楼的装修存在质量问题,如果让这个装修公司返工免费重新装修的话,这个人会不会答应?按郭亮的想法,赚足了钱的老板很可能不想掏出这笔钱来,一定会抬出县委书记肖国华的牌子阻止自己的想法。
看到这个公司名称,想到装修费用的昂贵,又想起肖国华,郭亮真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即使郭亮再纯洁、再没有官场经验或者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他也能想象得出这个公司和肖国华有内幕有交易。因为肖国华在梅山镇到县城的公路建设工程中为这家公司打了招呼,如果不是他出面,这家市里的公司未必会获得那么大的合同。更何况郭亮还了解肖国华在煤矿中的事情,知道肖国华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廉政无私。
心情复杂的郭亮拿着合同仔细地读了好几遍,特别是大楼的装修合同几乎到了能背诵的地步。看完合同,他又仔细看了大楼的验收报告。
他有点悲哀地发现,如果自己让这个绍城南山装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