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寐语者-帝王业(下) >

第12章

寐语者-帝王业(下)-第12章

小说: 寐语者-帝王业(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邯默然颔首。
“当日昭阳殿宫女能顺利逃出宫禁,也是他暗中相助。你带铁衣卫追至临梁关外,截杀了皇后的人,夺回密诏,却不知宋怀恩暗渡陈仓,早已派出亲信,潜入北疆向胡光烈告密。”
魏邯隐有愧色,“当日我只道宋怀恩暗害胡光远,是为报私仇,打击胡党,未曾想到他如此大胆,敢利用皇后,算计胡帅,竟至危害到王爷的安危!”
我长长叹息,一时无言相对。
宋怀恩未必有胆色直接陷害萧綦,只怕趁机铲除胡光烈,独霸朝野,成为第二个萧綦才是真。然而,两军阵前离间主帅,这样疯狂的事情,只有被权势刺激到疯魔的人才做得出来。无论为权,为名,还是为情,只怕彼时在宋怀恩心中,已然种下了取萧綦而代之的念头,铲除胡光烈只是他扫清障碍的第一步罢了。
良久沉默,我遥望北方天际,淡淡道,“杀回京畿勤王的前锋,可是胡光烈?”
魏邯一惊非小,“王妃何以猜道?”
果然如此,我抚胸长叹,心头悬念许久的最大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千幸万幸,总算没有错害了忠良,更痛悔当初一味抱持偏见,以至错怪了胡光烈。

 
魏邯叹道,“我跟随王爷多年,一直暗中策应,有密使与北疆传递消息,即便如此,也是日前才惊悉王爷的谋划,竟至深密如斯,万万想不到会有胡光烈这一步险棋。” 





我怅然一笑,“原本,我却该早早想到的。” 





偏见,终究是偏见误人,也险些自误。 





父亲从前常说我爱憎过于分明,总按自己的喜恶去看人,难免流于武断。 





当年不以为然,如今回头看来,恍然有汗流浃背之感。 





若不是我一向对胡光烈抱有陈见,厌恶他暴躁无礼,贪功好利,又怎会如此轻率地做作判断,仅仅因胡光远之死,因胡瑶一纸密诏就认定了胡光烈会反。 





——遮蔽了眼睛的,往往不是外人布置的假相,而是自己先入为主的偏见。 





“王妃是何时知晓?”魏邯赞许且惊疑道。 





我摇头苦笑,“王爷早已有过警示,我却忽略了。” 





旁人猜不到萧綦的心思倒也罢了,若我都猜不到,岂非白白与他共枕十年。 





当日守军相继战败,萧綦追究防务松弛之责,严斥胡光烈,罚去他半年俸禄,令他闭门思过。 





眼见纷乱已起,我担心胡光烈受罚不甘,多生是非,便温言劝萧綦道,“总要给人留三分颜面,你这样罚他,未免过厉了。” 





萧綦淡然道,“你也觉得过厉么,那我再变本加厉一些,如何?” 





果然他次日便令宋怀恩接掌京中政务,准备北伐,朝野震动。 





却听闻胡光烈被禁足府中,日日纵酒,大吵大闹。 





胡党眼见失势,纷纷倒向右相,争相献媚于宋怀恩,宋党风头一时无两。 





胡宋二人多年纷争不断,固然有旧怨之隙,名位之争,亦有萧綦的微妙安排,令他二人相互牵制,互为制掣,以此平衡全局。我深知萧綦不会一味偏袒,或抑或扬,总有他的道理。 





果然,十日之后,萧綦颁布亲征诏令,命胡光烈为前锋,统领十万精锐。 





我问他,之前一力打压胡党,可是有意挫他戾气? 





萧綦却道,“我不过试他一试。” 





“试他?”我诧异万分,转念一想,隐有忐忑之感,“你疑他有异?” 





萧綦笑而不答,揽了我坐到他膝上,含笑凝视我,“有些事,用眼睛看或用心看,全然不同,明面上的东西未必是真。人皆可试,人皆可疑,心中定要有数有备。” 





我不懂,却觉他话中有话,“你到底想说什么,怎么讲得如此玄虚?” 





“只是闲话,讲点道理给你听。”他的笑容宠溺,仿佛讲的不是权谋机心,倒是蜜语甜言。 





我懒懒勾住他脖子,自有身孕后总是容易困倦,“我不想听,总说这些乏味的事……”
“现在就嫌我乏味了么?”他笑笑,无奈地抱起我步向床榻,让我安稳睡下,又亲手拉过锦衾盖好,俯身沉默地凝视我,久久不语。 





我朦胧睁眼,只觉他目光深沉,似有话对我说,便强打起精神问他,“怎么了?” 





“没什么,睡吧。”他轻抚我脸颊,叹息道,“把这话记在心里,总有用处。” 





我想问他有什么用处,一转头却沉沉睡了过去,梦里依稀还见他严厉如夫子,考较我可有记住他教的道理,我喃喃点头道,记得,记得了……

 





  


 


 


“王妃?” 





魏邯这一声将我蓦然唤醒,回过神来,夜风凉透,火光烈烈,哪有半分闺中情眷,分明是霜冷铁甲夜,征人犹未还……一念至此,心中酸楚莫名,眼底已觉发热。 





我侧过脸,任夜风吹干眼底潮意,不愿让魏邯看见我脆弱之态。 





他还愣愣等着我回答,果然是较真到底的硬汉子。 





我不禁笑了,沉吟片刻,对他细细道出本末—— 





“王爷疑忌胡光烈只是幌子,连我都以为胡光烈是最需防范之人,旁人更会被这一步所迷惑。其实,胡光烈是忠是奸,王爷心中早已有数,否则不会将十万大军相托。真正让王爷生疑的人却是宋怀恩,只是他心思细密,藏而不漏,人前人后并无破绽,只怕最初连王爷也举棋不定,拿不准宋怀恩究竟有没有异心。” 





我笑了笑,“王爷也不是神人,做不到无所不知。” 





魏邯哈哈一笑,接着往下说道,“是以王爷留下宋怀恩在京中,令铁衣卫暗中监控他言行动静。说起来,胡光远那小子委实生得蠢笨,无端端踏入宋怀恩圈套,连累了兄长妹子……宋怀恩苦心算计于人,却不料自己一早已落入王爷的掌心!” 





“胡光远虽是一念之差,犯下贪弊之罪,但他兄长心中想必也是有数的,否则以他的暴烈,在知晓胞弟死讯后,早已发难。”我垂眸沉吟道。 





魏邯冷笑,“发难,只怕他惶恐请罪还来不及,自家人犯下的丑事,他自然有数。” 





我苦笑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胡光烈自己何尝没有贪弊之举,只是他懂得轻重,不至犯下大错。” 





魏邯摇头叹道,“人非圣贤,老胡最大的毛病就是贪财,当年讨伐南疆七十二部,他第一个冲进南蛮王宫,竟偷偷藏起了王杖,被宋怀恩告到王爷那里,说他私藏王杖,有窥上不臣之心。王爷一问之下,才知他是贪图那王杖上镶的硕大一块祖母绿,早将宝石撬下,王杖却作废物丢了。” 





我有些忍俊不禁,想起胡光烈鲁莽暴烈又贪婪的模样,不觉啼笑皆非。 





此人虽好财,却多是贪图些小利,比起昔日朝中豪族权贵的胃口,只是小巫罢了。我早已见惯宗亲们的饕餮之相,动辄侵吞数万两之巨,少于万两还不屑受之。 





萧綦主政之后,狠挫朝中贪弊之风,昔日巨贪或贬谪,或徙放,或赐死。然而萧綦并未彻底追查,也未赶尽杀绝,只打虎,不杀猫,给一些为恶不深的官吏留了条生路。 





这正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把人逼到绝处,也就无人替你效命了。 





胡光烈的小贪也在他纵容之中,他曾说,“贪财之人,往往惜命惜福,反倒少了野心。” 





比之胡光烈,宋怀恩操行廉肃,自有高洁之相,在世人眼里高下立分。 





然而在主上看来,好财的俗人却比野心勃勃的君子可信得多。 





或许,后世永远不会知道今日的真相。 





恍然大悟之余,连我亦悚然生寒。 





萧綦是以胡光烈一党为线,以江山美人为饵,最终以自己为鱼钩,一步步引出了宋怀恩的野心,引着他一步步上钩,一步步踏入绝境。 





他留下警示的话,留下虎符,留下魏邯——为我做足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在这一局中,最诱人的饵是权位,最美丽的饵是我,最致命的一击也是我。 
夜风凉彻,已经是下半夜光景了。 





魏邯笑道,“照我算来,王爷应该会在发出密诏前,提早班师赶回,杀宋怀恩个措手不及。” 





“总算是……”我恍惚一笑,叹息甫一出口,却又忍回。 





“算路程,不出三日应该就能到了。”魏邯语带宽慰。 





我一笑,“你忘了前几日的暴雨……势必会阻碍行军,三日后未必能到。” 





魏邯一惊,旋即点头道,“王妃说的是,即便三日不到,我们也能坚守下去。” 





我点头,侧首凝望远处叛军营地,火光中,不知道宋怀恩正藏身何处,是否也在凝望宫门。 





心里有一丝凉意,夹杂着隐隐的痛。 





那样的一个人,永远不苟言笑,只在对我笑的时候,会露出孩子般明朗眼神。 





我闭上眼,竭力驱散心底绰绰阴影。 





“看起来,今夜叛军不会再有动静了,王妃不必挂虑,先回后殿歇息吧。” 





魏邯垂眼,神色淡淡,却仍被我瞧见了眼底一掠而过的不忍。 





“也好,” 





我点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一路缓缓走过,裙幅丝帛委地,旖旎拖曳过粗砾的砖石地面,沿途执戟守卫的将士纷纷低头,恭谨肃然——在他们的眼里,我大概是个可怕的女人,而在他们心里,或许又暗暗将我当作个可怜的女人。 





昔日右相温宗善向皇上弹劾萧綦,洋洋洒洒千余言,历数萧綦罪状,被姑姑嗤为荒唐。 





其中却有一句,令我过目难忘——“其人善诡断,性猜忍,厉行酷严,豺枭之心,昭昭若揭。” 





在世人眼里,我嫁了一个这样可怕的男人。 





也正是这个可怕的男人,一次次庇护我和我的亲族,为我们的儿女打下如此江山。 





我深信,我的澈儿绝不会变成第二个子澹,我的潇潇也不必再承担我所承担过的艰辛——因为,他们的父亲是萧綦。普天之下,只有他,才能为我们撑起一方没有风雨的天地。 





回到后殿,阖眼小睡了片刻,帘外夜色深浓,已近四更。 





快要天亮之前,是夜里最冷,也最暗的时刻。 





裹着锦被,仍觉得丝丝凉意逼人。 





熬了这大半夜,倦意终于袭来。 





梦中轰然一声巨响,仿佛震得地动屋摇。 





我蹙眉翻身,朦胧间,习惯性地伸手去推枕边人,触手却是冰冷的玉枕……忽然一下惊醒过来,猛的翻身坐起,帘外已是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 





叛军攻城了! 





我披上外袍,立即奔出门外,火光已映红了半天。 





“王妃小心!”随身侍卫赶上来。 





“何时开始攻城的?”我的话音刚落,又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脚下地面随之震颤。 





我驻足,按住急跳的胸口,火光映红的夜空仿佛即将燃烧,沉沉向我压来。 





“就在片刻前,叛军开始强攻宫门。”那侍卫站在我身后,声音坚定镇静。 





我回身看他一眼,轻轻点了下头,缓缓微笑。 





这年轻侍卫的眼神,提醒了我,此刻我已不是寻常娇贵的王妃,而是代替萧綦站在这里,与他们一起战斗,共同进退的领袖。 






 


 


城头火光烈烈,杀声震天,箭石破空之间急如骤雨。 





我一路急奔,登上闸楼已汗透重衣,一眼望去,悬紧的心头为之一定。 





叛军趁禁军换防之际,闪电般掩杀至防御最弱的承恩门,以四人围抱的巨木撞击宫门。 





承恩门多年前元宵遇火,太仆认为此门方位与离位相冲,故而拆除重建。 





重建后的承恩门雕琢精巧,金壁辉煌,却忽略了防御之需,竟未设瓮道,闸楼也形同虚设。 





宋怀恩曾主持宫中修缮,对这一薄弱之处了若指掌。没有了瓮道阻隔,闸楼又难以屯守,一旦撞开了宫门,便可直杀入宫禁西侧。 





所幸魏邯已按事先商定,将最精锐的铁弩营八百余人尽数部署在此门。 





劲弩齐发,疾矢如雨,倾泻而下,将宫门罩在密不透风的箭雨中。 





叛军虽勇悍,也挡不住这密集的劲弩,仓皇退出百步之外。 





然而箭雨稍缓,叛军即又抢攻,以巨盾开道,源源不断涌上。 





攻城巨木在厚盾掩护下,一次次蓄足攻势,猛烈撞击宫门。 





魏邯身先士众,挺立城头,指挥铁弩营反击。 





攻防之间形成胶着拉锯,强攻之下,铁弩营五列纵队轮番射击撤换,完全没有喘息之机。叛军弓弩手也向城头仰射,不时有士兵被箭矢射中倒下,后面随即有人顶上。 





激烈的交战一直持续到拂晓时分。 





铁弩营居高临下渐渐占据了优势,以巨木强攻的叛军士兵纷纷中箭,后继乏力,多数未至城门就已被射杀,叛军强攻势头随之缓竭。 





最后一轮疯狂的强攻终于在拂晓时停歇。 





叛军第一轮夜袭强攻暂告失败。 





“还有两天!”魏邯红着眼睛,剑不还鞘,大步走来,对兵士们大声喝道,“叛军士气已挫,再坚持两天,豫章王的大军就要到了!” 





换防之后,魏邯与我一起检点士兵,所幸死伤甚少。 





死者与重伤者被抬下,轻伤者就地包扎,换岗休息的士兵就地卧倒,困极而眠。 





一旦迎战的号角吹向,他们又将勇敢的站起来,拚死抵御叛军的进攻! 





看着他们染血的战甲,酣睡中倦极的脸庞,我只能暗暗握紧双拳。 





这些年轻的士兵,甚至宫门外被射杀的叛军将士,本当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的热血应对洒在边塞黄沙,而不是白白葬送在天子脚下。
 我走过一队队休整的士兵面前,时时停下脚步,俯身察看他们的伤势。 





那翻卷的伤口,猩红的血污,真正的死亡与伤痛就在眼前。 





这样的杀伐,还能持续多久? 





要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这一刻,我强烈的思念萧綦,渴盼他立即出现在我眼前,终结这残忍的一切! 
晨光朗朗,一夜雨后,天地如洗。
叛军阵列鲜明,如黑铁色的潮水,在晨光下隐隐有刀兵冷光闪动,经过一夜激战,仍分毫不显乱像。此刻双方都趁着短暂的晨间休整蓄势,准备再战。
不知这片刻的宁静能够维持多久。
魏邯执意命侍卫送我回凤池宫休息。
昨夜一场激战,宫中虽宣布宵禁,封闭各殿,严禁外出,却仍隐瞒不了战况的激烈。
沿路所见宫人都面色惶惶,仿若大祸临头。自当年诸王之乱后,再未有过公然强攻宫城的大逆之事。饶是如此,各处宫人仍能进退有序,并无乱象。内廷总管王福是追随王氏多年的心腹老宫人,平常看似庸碌,危乱时方显出强硬手段,稳稳镇住宫禁。
王福赶来凤池宫,跪拜在地,头上纱帽与褚色锦服穿戴得一丝不苟,神色镇定如常。
“昨日虽事出非常,宫中仍能井然守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