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见约莫过了七十多个回合,再战下去,典韦的双手非残不可,便策马后退,大喝道:“典都尉,可服气否?”
典韦丢掉大铁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主公本领高强,典韦心服口服,从今以后,典韦唯主公之命是从,尽忠报效,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说完竟然昏厥过去,原来吕布力气本就大过典韦,又借着青鬃马的马力,硬砸在典韦的大铁戟上,典韦咬牙硬撑,硬撑了六十多个回合,到后来肺腑都受伤了,只是靠着一股气支撑着,等吕布停手后,他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昏了过去。
吕布忙让许猛拿来上好的内伤药和外伤药给典韦服用,把他手上和身上崩裂的伤口都包扎起来,然后守在一旁,等待典韦苏醒。
休息了半日,典韦苏醒过来,见吕布守在一旁,便想爬起来给吕布施礼,吕布忙将他按在自己亲手打造的担架上:“典都尉,我出手不知轻重,误伤于你,还请你海涵一二。”
典韦回想了一下,惭愧地低下头:“是典韦不识好歹,不知进退。”
吕布哈哈笑道:“言重了,战至酣处不觉沉醉,我这番也战得痛快,已经有很久时间没有人能让我如此狼狈了。”
典韦见吕布如此态度,也不再担心自己刚才战斗前期险些伤到主公会让主公怀恨,其实像他们这种层次的高手,收放自如,不会存在误伤人的情况。
吕布恍然想起一事,便问典韦:“典都尉,你可有表字?”
典韦低下头,有些难为情道:“典出身贫寒,父母均不识字,故尚未有字。”
吕布拍拍典韦的肩膀,勉励道:“典都尉,英雄不怕出身低,我亦出身寒门,父亲只是一介县尉而且早逝,我是凭自己本事得封镇北将军兼冀州刺史之职,我看你之武勇,绝非久居下寮之人,早晚必会拜将封侯,封妻荫子。”
典韦得吕布勉励,满脸黯然一扫而光:“典韦必定辅佐主公再建战功,高升三公!请主公为典韦赐字。”言下之意就是主公升任三公,也会拉拔着我典韦做将军吧。典韦自然是看不透吕布心中志向岂是区区三公就能满足的。
吕布想了一下:“古有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我看你有恶来之本事却无恶来之功业,便给你取字为恶来,以此勉之。”
第57章 遇到徐元直
陈琳见主公收了一员虎将,甚为主公欣喜,又见天色已近中午,便道:“快到了午饭时间,不如我们在此安歇,烤虎肉,喝醇酒,不亦快哉?”虽然粮食奇缺,路有饿殍,但洛阳城内‘朱门酒肉臭’,依附于世家大族的酒肆依然售卖酒酿,吕布便趁酒价还没随着粮价高企的空档,多买了一些酒水带上,过过酒瘾,若是等回到冀州,为了节约粮食,吕布就要颁布禁酒令,以身作则滴酒不沾。
典韦是一个酷好酒食的家伙,一听说有酒喝有肉吃,就来精神了,浑身伤痛似是一扫而空,连忙爬起来,跟着几个赤卫队员一起把那老虎扛了过来,剥去虎皮留着装饰座椅,剪去虎鞭准备泡酒,肉都用刀割成条状,穿在长矛上,涂上盐巴,准备烧烤。
吕布忽然望了一眼远处的山林,问典韦:“恶来,此处可有蜂蜜?”
典韦咧嘴一笑:“主公可算问对人了,我久在山林,知道好多野蜂巢里有大量蜂蜜,我潜行山林之间多靠它来补充体力。不知主公要它作甚?”
吕布见典韦行走如飞,料想伤势无碍,便摆摆手:“你只管取来。”
吕布在离开洛阳之前,就预料到会有餐风露宿的时候,担心这个时代的食物和水有病源怕传染上瘟疫,便命人多买了一些锅子,随身携带,勒令所有饮用水都必须煮沸,碰触脏东西后要用温开水洗手。
典韦拿着一个锅子,潜入山林,过不多时,就取了满满一锅野蜂蜜。
吕布便拿起一个用开水消过毒的树枝,沾了一点儿菜油,又沾了一点儿蜂蜜,往那虎肉上涂抹,其他人有样学样,往那虎肉上涂抹蜂蜜。
看肉烤熟后,吕布亲自拿了一块给典韦:“你尝尝,跟你以前烤的有何不同?”
典韦受宠若惊,连忙接过,三两口就把那一大块虎肉吃完,然后闭上眼睛细细咀嚼了一番,脸上洋溢出十分愉悦的表情:“这样烤出来的虎肉色泽金黄,吃起来带有蜂蜜的甜味和虎肉的鲜味,我典韦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烤肉。可叹我以前潜行山林时烤肉时竟从没想过涂上蜂蜜,烤出来的肉都是焦糊的,真是浪费啊。”
连带着陈琳,大家都在一边拼命地吃着老虎肉,一边猛点头同意典韦的话。
吕布却有点遗憾:“可惜缺少西域的孜然,不然味道更好了。不过,人这一生能吃上几次虎肉呢?”
是啊,在后世和谐年间,老虎都成了濒危动物,以至于正龙拍虎都能成了大新闻,吃虎肉虎鞭是超有钱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一个贫二代大学生是无缘享受的。
典韦一边大口吃肉,一边大口喝酒:“这有何难,若是主公想吃,典韦每天为主公打上一只老虎。”
吕布大笑,摆摆手:“不劳恶来费心了。吾之本意,人要知足,才能常欢乐。”
吃完虎肉,虎皮、虎骨、虎鞭全数带走,一行人继续往颍川进发。
典韦挥动两支大铁戟,领着赤卫队员在前面披荆斩棘开路,吕布和陈琳骑马跟随其后。
一个时辰后,越过这片荒林,豁然开朗,面前是一大片坦荡无垠的平原,一行人纵马驰骋,不多时就来到了颍川郡郡治阳翟城。
颍川自古便是中原福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荒凉对比,已是繁华热闹不少,而且此处民风崇文,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
吕布细细一算,颍川郡内的名士有韩韶、荀淑、荀爽、荀彧、荀攸、陈寔、陈纪、陈群、钟皓、钟繇、郭嘉、徐庶、司马徽、胡昭,如果加上司马徽日后的弟子诸葛亮、庞统以及胡昭的徒弟司马懿、钟繇的儿子钟会、陈群儿子陈泰,可以说三分天下的源头不仅是群雄逐鹿,更应是在这颍川郡。
颍川郡以北便是连绵起伏的嵩山山脉,颍川书院便是坐落在颍川郡治所阳翟城郊,依托嵩山余脉而建。它原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那是颍川以荀家、陈家、钟家为首的几大家族,为方便自家子弟能更好的学习,在原来各家私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大私塾。由于教课的基本上是各大家族的名士,所以就成为了各地学子们求学和游学的圣地。
郭嘉的先祖郭躬曾在颍川书院讲授《小杜律》;钟繇的祖父钟皓讲授诗律有门徒千余人,荀淑在此讲授经学则“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陈群祖父陈寔隐在此居授徒;“北海人管宁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
不过吕布前来颍川书院绝非奔着那些刑律、经学传人而来。现如今阳翟人司马徽和胡昭在颍川书院教授《孙子兵法》《司马兵法》《六韬》《三略》等兵法战策,若非此二人讲授兵法,颍川学院里应该培养不出郭嘉、徐庶、荀攸等人。
找个客栈住下,沐浴更衣,整理衣冠后,吕布一行人才策马赶去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坐落在半山腰,青山绿水之间藏着一片青砖绿瓦,吕布远远看着这颍川书院,不禁想起自己在后世和谐年间曾游玩过的岳麓书院,崇敬之情悠然而生,便让赤卫队长许猛领百名赤卫队员们看守兵器、马匹、行李,吕布只带着陈琳和典韦二人,向颍川书院走去。
走到书院门口,吕布还是觉得有那里不对,回头一看,典韦还背着那张虎皮和大铁戟,便笑道:“恶来,卸去虎皮和大戟吧,莫要吓着学子们了。”
就在这时,书院那泛黄的大木门蓦然推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人,年约二十,剑眉星目,玉树临风,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整个人好似一把鞘中宝剑,虽没出鞘的宝剑那么寒光逼人,但正因为其英气内敛,更见可怕。
那人出得院门,便对着吕布笑道:“阁下为何小觑我颍川学子?我等虽非尔等悍勇猛将,却也曾目睹波才黄巾贼乱血流成河之状,某剑下亦有数条冤魂,区区一张虎皮、一对大戟安能吓得住我等?”
吕布见这个学子气宇不凡,忙拱手施礼:“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那学子连忙回礼:“某姓徐名庶,字元直。阁下莫非便是在十常侍之乱中救下太后、天子、陈留王并官拜镇北将军、冀州刺史的奉先公?”
第58章 徐庶论天下
吕布惊喜交加,喜的是面前这位年轻学子竟然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空有大才却不得施展者徐庶,惊的是他怎么会一眼就认出自己,便径直问道:“元直,我记得咱们未曾谋过面,我现在又没穿戴那身盔甲战袍,也没拿方天画戟,也没骑着赤兔马,你是怎么判断出我的呢?”
徐庶微微一笑道:“将军,我虽未曾见过你,但我曾见过陈主簿。我已知道陈主簿已经投效将军,而将军身量极大,从这两点足以判断出将军身份。”陈琳点点头,他数月之前曾到颍川书院讲过文赋课程,似曾见过这位年轻人。
吕布便讶异地追问道:“你又是怎么知道孔璋投效于我的?”陈琳投靠过来也不过是前几天的事情,按说消息没传这么快吧。
陈琳陈孔璋亦是好奇地看着徐庶。
徐庶又是轻轻一笑:“自将军立下救驾大功名镇朝野之后,有关于你的一切,都迅速由京师传到颍川。将军自京师而来,当知京师距离颍川甚近,若是快马加鞭在一天一夜之间便可到达,而颍川书院所属的荀家、陈家、钟家皆有族人在京师为官,每两日便有快马送来京师最新传闻,因此,我颍川书院上下数百学子对将军这些天的举动了如指掌。”
吕布心底突然一凉,如此说来,被荀彧、荀攸、钟繇、华歆四人敬而远之的消息也传到了颍川书院,既然如此,自己这趟看来又是白跑了,不如不进去了,进去途遭冷遇羞辱。
想到这里,吕布转身准备离开。
徐庶上前拉住吕布的袍袖:“将军,莫要因为被荀彧四人所拒,便以为天下英才皆是囿于家族门第之见的鼠目之辈。”
典韦见徐庶上前扯着吕布袍袖,以为徐庶会对吕布不利,忙从背后扯出大铁戟,想要保护吕布,砍杀徐庶。
吕布回转身,喝住典韦的莽撞之举,对徐庶躬身施礼:“元直,请恕我妄自菲薄。我想听下元直对这所谓豪门世家、寒门庶族的看法。”
徐庶将吕布迎到山门另一侧,见四下无人,便开始了他的纵论天下:“现今天下大乱在即,汉室凋零,民不聊生,庸人皆以为是先帝昏庸十常侍专权所致,殊不知先帝与十常侍之举动皆是表皮,并非根本原因。”
吕布听徐庶这么一说,顿时对徐庶更加刮目相看,别说这东汉末年了,就是一千多年后的和谐年间,不是照样有很多人,甚至是有些砖家叫兽教条状说东汉末年大乱尽是汉灵帝宠信十常侍所致,吕布对此说法嗤之以鼻。
吕布再次稽首:“愿闻元直高见。”
徐庶脸上平静如水,叙说的事情却波澜横生:“一年前,我因为友报仇,除掉地方恶霸,被官府捉入大牢,幸得朋友上下打点,才得以脱身。后来我觉得仅靠个人的剑术,不足以铲除人间不平事,不足以诛尽天下害人虫,又见朝廷日趋腐朽,烽烟四起,决心弃武从文,掌握一身治国用兵的本领,造福于天下苍生,便进了这颍川学院,拜水镜先生为师。同窗得知我曾以武犯禁,都不愿与我来往。我便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正因为少与人来往,我身在局外,独立旁观,看透了许多世情。颍川书院的学子们多出于世家大族,深受父辈教导,全都认为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强大,威胁皇权,皇帝则依靠宦官除掉外戚势力,宦官得势,飞扬跋扈,卖官鬻爵,欺压良善,所以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我却不以为然。所谓外戚和宦官只不过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皇帝依仗此左膀右臂对抗另一个足以对抗皇权的势力。”
典韦在一旁听徐庶为友报仇,跟自己境遇一样,对这个白脸小子不禁刮目相看:“别看瘦不拉几,也是义气干云的好汉子。”
陈琳却抢着问道:“另一个足以对抗皇权的势力?莫非是黄巾贼的太平道?”
徐庶和吕布同时摇摇头,两人相视一笑,吕布示意徐庶继续说下去。
徐庶往洛阳城方向望了望,摇头叹息道:“世人都认为皇帝是万人之尊,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实际上皇帝往往都是被架空的傀儡,又以本朝为最。
表面上皇帝是被外戚或宦官架空的,实际上外戚和宦官的权力都是皇帝赋予的,聪明的外戚如卫青等人都紧紧依托皇帝,愚蠢的外戚则如王莽篡国、何进轻信士大夫,与皇帝对着干,一旦外戚跟皇帝对着干,覆灭之际也就不远;而宦官更是紧紧依靠皇权,即便权若十常侍,也是靠着先帝信任才得以生存,先帝一旦驾崩,十常侍顿成无根之萍。
真正能够架空皇帝,让皇命不出洛阳城的便是袁家、杨家等世家大族,他们说是以经学传家,实际上靠的是荫庇子孙和这大汉最丑陋的门生故吏制度,他们利用已有的地位,提拔子孙后代和门生故吏,门生故吏效忠他们,视皇命如无物,久而久之,普天下的诸郡县官吏皆是世家子弟和依附于他们的门生故吏。那些官吏口口声声说效忠大汉效忠皇帝,实际上他们真正效忠的是他们的家族,为了他们家族的兴旺发达不惜牺牲天下人的利益。他们强取豪夺良田,包庇人口,拒不纳税,久而久之,天下良田皆归世家,不愿依附他们的草民无有立锥之地,朝廷能够征收税赋的人口田地越来越少。
而朝廷却要给这些官吏发放大量俸禄,要讨伐黄巾、西羌诸贼,要赈灾抚民,而这一切都要钱粮,而钱粮已经多归于世家,朝廷国库空虚。
先帝无奈,又见官员任命不出世家之外,索性就卖官鬻爵,来挣那些世家的钱来征讨黄巾、西羌诸贼。怎奈世家掌控舆论,先帝遂声名扫地。”
吕布听徐庶这么一说,就想起后世和谐年间那个没有监督、没有控制、官官相护、买官卖官的官僚集团,商人、叫兽依附他们,互相编织成一个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导致“万民皆苦唯有官僚不苦”的局面,恨得钢牙都要碎了,看来这两千年来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一直都是官欺民、官害民,一切的主义思想、道德宣传都是官僚集团粉饰太平麻木百姓的。
第59章 陈群陈长文
吕布抑制不住满心欢喜,他终于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来破除这两千年来未曾被人破除过的政治残局:“天下可分三种人,一种为皇室,一种为世家官吏,一种为黎民百姓,皇室想要江山稳固延绵万代,明智一点儿的皇帝以及依附于皇帝的外戚、宦官都不愿害民过甚,会监督、阻止世家官吏的贪得无厌;而世家官吏为了一己之私,往往不顾长期之利,欺民、害民、残民,夺民之财、霸民之田,即便有若干颇有清誉之世家,也是道貌岸然之辈,且他们掌握了诗书文字,对于如何欺上瞒下,他们驾轻就熟;黎民百姓是天底下所有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的人,因为世家垄断文化教育,黎民百姓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一直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里刨食,即便这样,世家也不愿意放过他们,强取豪夺他们的良田,一直到他们愿意沦为世家的佃户奴仆。”
吕布想起后世的东林党以及其他的某些党派,他们之所以一直能把自己塑造成正确光荣伟大的形象,是因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