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84章

武夫当国-第184章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袁肃觉得这些报道当中有许多是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等到后世太平年代,必然会有无数学者、专家跳出来“打假”、“推敲”。不过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公还是在私,他都觉得中央政府确实有必要如此这般的大做文章。
在公而言,北洋政府目前正处于一个公信力攻坚难关的环节,由于南方革命党和军阀大肆舆论抨击,许多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存在极大的不信任。知识分子恰恰是这个年代中国发展的中坚群体,如果无法拉拢这一群人,非但会阻碍国家进步、发展,更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作用。
北洋军阀都是一些老派的人,不懂得运用新时代里资讯的力量。此次袁世凯原本是打算宣传中央军,歪打正着的变成了一次制造“北洋明星”的行动。往小一点说这是北洋政府开始懂得变动,学会利用舆论工具来造势;往大一点说则是利用一个“政治明星”来带给国人希望,有了希望便能缓解各种矛盾。
在私而言,就算袁世凯没有这次造势行动,袁肃也会秘密安排一些舆论声势,借着河南平乱先把自己的名声再抬高一个档次。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想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和个人资历,紧接着便可以利用这些资本、资历来打出少壮派的旗帜来。
不得不说,此次中央政府的舆论造势,给予袁肃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第61章,返回北京
从南阳返回商丘,刚到城门口就看到许多老百姓夹道相迎,可想而知这段时间省内省外袁肃名声的高涨。不过毕竟新闻舆论造势有许多掺水的地方,但袁肃在商丘的布政是真真切切获得了民心,正如他之前在山海关就任大都督时的一样,其实他所作所为并不是很好,仅仅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之所以能够让老百姓们大为感动,那是因为普天之下的大部分官员从来都没做到哪怕一半的份内职责。
当天,袁肃在民政公署召开了一次会议,确定将在月底之前启程返回北京。陆军部和河南都督府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中央政府方面提前在北京安排好了一场记者会,希望袁肃能尽快北上出席这次记者会。
河南这边大致上是没有其他问题了,就算白朗还会返回河南,可如今大局已定,到时候省内的几支部队出马,足以应对强弩之末的白朗残部。商丘和淮北的军务统一交由郭文远来主持,关于商丘、淮北两地分区驻扎的安排,等一切定夺下来后只消发一封电文到北京报备即可。让袁肃唯一有几分挂记的,还是周宝林独立团的整顿一事,他再三叮嘱独立团的消息要随时汇报。
又过了一天,袁肃在商丘再次接见了之前在南阳投诚的几个民军头领。豫南作战结束后,他曾经与李典进行过一次会谈,不过当时仅仅只是说了一些安抚、鼓励的话,如今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上报到陆军部的作战表彰名单也全部通过,是时候该正式给这些民军一个名分,顺带兑现当初的承诺。
这次接见的民军头领,除了李典及其麾下的几个骨干之外,还包括周宝林的几个心腹亲信。尽管周宝林出于严以律己、功过分明的原则,并不希望袁肃接见他的手下,可是在袁肃再三强调之下最终还是推荐了几个名单。
会面安排在商丘的一家酒楼,正是袁肃之前处决十七师那十八名军官的酒楼。经过袁肃的折腾,这家酒楼已经成了商丘最注明的地头,无论是店老板还是店伙计,每天都会乐此不疲的向往来客人绘声绘色的描述那天晚上所发生的情况。
袁肃再次大驾光临酒楼,酒楼上上下下都激动不已,连忙收拾了最好的包间,甚至还把隔壁的包间都清空了,以免打搅袁肃等人的雅兴。以李典为首的前民军头目,以前是过着大摇大摆、万事不求人的日子,如今却在袁肃这个年轻人面前一个个显得战战兢兢,十分拘谨。客套了一番,在袁肃的招呼之下,众人才陆续落座。
在酒席开始之前,袁肃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切入正题,对到场的所有人进行了一一称赞,并且将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正式军衔和军职官文派发了下去。他还特意提到李典在诱敌作战时,果断处决临阵脱逃的军官,对稳定军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正因为这件事,他专门保举李典荣升独立团团部司法官,是今天到场众人当中获升军衔最高的一人。
正经事谈完,宴席这才开始,袁肃还破例的准备了一些酒水,与众人一起喝上一碗酒。
他之所以还要专门与这些人见面,交代公务只是其次,毕竟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文件转交到独立团团部代办也是一样。他最主要的还是拉近与这些人关系,让这些昔日的民军能够尽快与过往的身份做一个决断,更快也更好的融入到自己麾下这个团体中。
五月二十八日,在早晨开完交接的会议之后,袁肃于正午时分启程返回北京。
这一路北上并不轻松,先是乘小船沿淮河北上到最近京汉线站点,再转火车到天津。每次中途转车都会有当地政府的官员以及社会名流到场迎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也要磨蹭好几个钟头。在天津时还被耽误了一整天时间,天津镇守使与当地官绅一定要邀请袁肃参加专门安排的宴席。
对袁肃如此客气的人大多都是政客官僚或者是商人绅士,倒是并没有军中要职人员前来捧场。这一点袁肃自己还是心知肚明的,北洋政府可以打造出一个“新星”,只有沽名钓誉的人才会不耻的贴近过来。政客官僚是敏感的察觉到袁肃身份地位的变化,希望能先混一个面熟,算是为日后铺垫一个交情;商人绅士们则自是不比多说,不管说能否结下这个交情,只要能站在一起合一个影儿,挂在自家墙头上也能倍显面子。
然而对于北洋军人来说,在讲惯了资历、背景、政治派系的圈子里面,突然出现一个后来居上的“年轻人”,任谁都不会感到痛快。如果袁肃不姓袁,也不是大总统什么的亲戚,这件事反而还能过一个面子上,可偏偏袁肃还沾上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这就愈发让那些老资历的北洋旧臣感到嫉恨。
老一派北洋军人是不会在乎袁肃之前的事迹,也不管这个年轻人是否真有能力,在他们眼里他都是全靠着“家里的关系”才能有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嫉恨自然是最主要的情绪,除此之外也是因为对袁世凯的忌讳,毕竟这么多年来,袁世凯从来没有刻意培植袁氏一族的子弟,哪怕大公子袁克定也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瘸子罢了。
现在袁世凯突如其来的把自己的侄子捧上天,不仅一时半会无从适应,更是引得众人不可避免的想入非非。
对此,袁肃老早就有所觉悟,所以他根本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到达北京的这天,大前门火车站外车水马龙,总统府派来迎接的仪仗队很有气势,他在天津时还专门重新订做了一套礼服,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出火车站,坦然接受仪仗队奏乐和此起彼伏的镁光灯爆鸣。
总统府派来迎接的官员是袁肃的老相识李彬,在火车站大门口简单向记者回答了一些话之后,便在李彬的招呼之下乘上了小轿车。车队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向总统府。
“袁都督此行河南,当真是为大总统长了脸,连续已经有七八日了,大总统每天都是笑的合不拢嘴呢。”轿车上,李彬笑着说道。
“袁肃只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还是大总统领导有方,各部积极配合,方能这么快看见成效。”袁肃打着官腔的说道。
“太谦虚了,袁都督太谦虚了。大总统已经定下来,明日记者会结束之后,将会在瀛台正殿举行授勋仪式。在下要提前恭贺袁都督高升了。”李彬自是听出了袁肃的官腔,不过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犹是说道。
“是吗?大总统的提拔,真是叫人诚惶诚恐。无他,从今往后唯有更加卖力,一报大总统栽培之恩。”在这件事上袁肃没有太过谦虚,只是用客气的口吻说道。



第62章,青年北洋
接下来的几天全部是流水线一样的活动,所有事情无论大小都早已经被总统府安排好。袁肃接连出席记者会、授勋典礼以及各种贵宾宴席,期间几乎就没有任何多余的休息时间。不管怎么说,他此番名声得到高涨,让民间对北洋政府的改观也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民间的声音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单纯的不满,多多少少还是看到了一些新希望。
授勋典礼上,袁世凯亲自为袁肃佩戴了勋三位勋章,并且正式擢升其为陆军中将。不仅如此,总统府也取消山海关大都督一衔,增设直隶省军务会办,由袁肃继任此职。尽管之前外界都普遍认为山海关大都督与直隶省军务会办同级,但在官面的文件上,山海关大都督毕竟还是一个省下级地方性的官职。
再者直隶省除了在前清那会儿有过军务会办的补缺之外,从光绪后续到民国这几年,是从来没有设置这个官职。军务会办是省内军事第二号人物,随着军阀割据愈发严重,独掌大权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不仅近畿直隶省,就连其他省也都渐渐少有军务会办的安排。
如今直隶省都督是赵秉钧代为署理,而赵秉钧只是一个文人。自从二次革命时将曹锟的部队调入南方后,如今直隶省唯一的军事力量就只剩下袁肃麾下的中央军。袁世凯特别安排袁肃就任军务会办,其实也就是把直隶省的军务全部委托给其处理,别说赵秉钧常年不在直隶省这边办公,即便其入驻保定成为正职都督,没有一丝一毫的军事根基,军务方面照样还是要依赖袁肃这个会办来操持。
袁肃虽然并没有奢望立刻能爬到一省都督一职,但对于此次能够改任直隶省军务会办,心中还是由衷的感到兴奋。对于直隶省目前的局势状况,他自然是一清二楚,能够上任这个军务会办俨然就算是一手掌握了全省的军权,赵秉钧说白了仅仅只是一个象征罢了。甚至就有可能是袁世凯为了掩饰自己侄子资历不够,所以才将赵秉钧推出来当门面。
一直折腾到六月二日过后,行程才渐渐松弛下来。
袁肃抽空去总统府以侄子的身份拜访了袁世凯,正所谓得了好就好卖乖,他在袁世凯见面时立刻摆出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表示多谢袁世凯破格提拔、栽培之恩,今后势必会严格遵守中央政府的军令。不过话虽是这么说,他到最后仍然补充了一些在河南的见闻,包括那些许多地方军军纪败坏,作战不力,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袁世凯是一个典型吃软不吃硬的人,不管是在国际外交上,又或者是在国内政策的决断上,有关这一点的表现并不乏善可陈。既然袁肃能知道是谁给他恩惠,也能知道今后要听谁的命令,他心中的结自然又松开了一些。
袁世凯对袁肃所了一些安慰的话,又强调北洋军要想肃正纪律,就应该加快中央军的建设,以中央军做为典范来带领全国各地的军队进行改革。安慰归安徽,到最后他还是附带了一些调度的问题,借严正是因为各地拥兵自重比比皆是,才会导致军纪陷入荒唐,所以眼下最应该避免也最应该忌讳的问题就是“擅作主张”。
尽管表面上是在谈论各地军阀割据的问题,但是袁肃还是很清楚袁世凯的用意,他现在被中央政府一手捧上“神坛”,自然更应该做出一个忠事元首的表率。更何况自己这几年的仕途发展过程中,有过许多次“擅作主张”、“破坏大局”的前科,怎能不叫袁世凯多加提防几分心思?
在北京一直留到六月中旬,与蒋百里一起在东交民巷置办了一所物业。
物业没有挂在袁肃或者蒋百里的名义下,反而是邀请了陆军大学教务总长胡龙骧出面,由其在物业房契上签了名。
这栋物业的作用自然是为了成立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所用,不过在回到北京的这段时间,袁肃又经过了一些思考,认为即便是挂牌成立俱乐部也应该先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在与叔父袁世凯谈过话之后,已然了解到袁世凯对他始终是有忌惮,自己愈发觉得在这个时候不应该太过张扬。
他暂时希望将这个俱乐部打造成“陆军大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联谊俱乐部,表面上先以这两所军校来做为掩护,就好像是袁肃和蒋百里发起的同学会一样。办一个同学会总比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要好,再者北洋内部军校派系由来已久,早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
一开始蒋百里是有所不情愿的,毕竟之前都说的好好的,就是应该趁着最近的风头,把少壮派的名号打出来。不过袁肃是再三进行解释,他并非是说到做不到,而是觉得少壮派的群体原本就是针对一些军校学员,一方面是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基础,另外一方面则有过更为专业的军事知识,所谓“开明”的人如果在这一群人里都找不到,还能去哪里找?
不仅如此,眼下正是他重新获得袁世凯信任的关键时刻,只要能完全取信于袁世凯,之后再大张旗鼓的打出少壮派的招牌,到时候势必能得到更多的支持、省掉更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蒋百里只能听从袁肃的安排,只是二人又经过了一些磋商,决定还是先将“青年军官俱乐部”名字打出来。
反正学员军官也属于青年军官,陆军大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两个前称太长了,索性就用“青年”模棱两可的一笔带过。只是在俱乐部的一些条文、规章、制度上,才用学员军官来做掩护,表面就是一个军校同学会罢了。
挑了一个好日子,“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正式开业。袁肃专门办了一场小型的典礼,邀请了个别几个嘉宾到场,嘉宾人数虽然不多,但一个个都代表着北洋政府中枢要职,包括总统府侍从长荫昌、大公子袁克定、陆军部次长徐树铮、参谋本部曲同丰、戴祥芝。这些还仅仅只是受邀前来捧场的嘉宾,还有几位北洋政府的元老不请自来,也为典礼增添了几分气势,如邮电交通部长梁士诒、陆海军元帅处主任王士珍等人。
这些不请自来的嘉宾也没有太过尴尬,而袁肃心中多少是猜出了一些意思,显然梁士诒和王士珍等人都是受了袁世凯之托才不请自来,表面上是为场面撑气势,实际上则极有可能是来打探这个俱乐部的内情。
典礼简单不算隆重,前后才半个钟头不到便结束了。
当然,袁肃是有在典礼上发表演讲,他精明简要的阐述了自己开办这个俱乐部的目的,以及这个俱乐部的宗旨。虽然并没有把“少壮派”的思路一针见血的全部抛出来,但也多多少少利用隐晦的手法做了描述。
他表示“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旨在团结北洋年轻一代的军事人员,确保北洋的血统能够纯正的延续下去,也希望能借俱乐部来提炼更为明确的“北洋军魂”。俱乐部所接纳的会员没有太多要求,唯一硬性要求必须是在陆军部或参谋本部备案军事学校正式毕业的军官。俱乐部将定期举行聚会,来引导、促成并且凝聚这些青年军官“团结、忠诚、报国”方面的精神思想。
他还特别强调,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将会提倡“不党主义”,军人的职责不是参加政治,而是保家卫国,党派之争只会分化军队、离间军人,应该被列为是军队中的大忌。
当天晚上的时候,袁世凯就收到了下面送上来的报告,报告中还有一份预计明天一早刊出的《顺天时报》模刊,模刊的第二版新闻就是关于“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的消息。无论是报告还是报纸上的草稿新闻,描述的情况基本上并无太多出入的地方。
………………
【这两天还没找到房子,悲剧啊!不仅如此,还感冒了,会不会是……】



第63章,制式产业
一开始他确实敏感的意识到这似乎是袁肃想要拉帮结派的举动,然而在看到袁肃再三强调“军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