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对于阿那克西米尼来说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因此他采取了泰勒斯的方式,选择集中在一种确定的物质上。同时,他也试图吸收阿那克西曼德已经取得的进展。
阿那克西米尼试图沟通他的两个前辈的不同观点,他提出气是万物由之而产生的原初物质。就像泰勒斯提出的水的思想,气也是一种确定的物质,我们可以很有理由的把它看作是所有事物的基础。例如,虽然气是不可见的,但是我们只有在可以呼吸时才能存活,〃就像我们的灵魂——它是气——把我们凝聚为一体,气息和气也包围了整个世界。〃就像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无限制者处于持续的运动中这种看法一样,气弥漫于所有的地方——虽然不像无限制者,它是一种特殊的、可以被实实在在把握到而加以识别的物质实体。此外,气的运动也是一个比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更加特殊的过程。为了解释气是如何作为万物本原的,阿那克西米尼指出,事物之成为它们所是的那个样子,取决于组成这些东西的气在多大程度上凝聚和扩张。在这样说的时候,他已经提出了一种重要的新思想:质上的差异,原因在于量上的差异。气的膨胀和收缩代表了量上的变化,发生在一种单一的物质中的这些变化解释了我们在世界上看到的不同事物的多样性。气的膨胀导致热,热到极点就产生火,而气的收缩或凝聚则导致冷,气(转)通过逐步的变化转变成为固体,如同阿那克西米尼所说,〃气凝聚起来就形成风……如果这一过程继续下去,就会产生水,再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土,最浓密的时候就会成为石头。〃
虽然这些米利都哲学家们让科学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风格初步成形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以现代科学家们所采用的方式来形成他们的假说,也没有设计任何实验来检验他们的理论。他们的思想具有独断的性质——其态度是进行肯定性的断言,而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假说的那种尝试性特点。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关于人类知识的本性和限度的批判性问题还未被提出。米利都哲学家们也没有以任何方式提到有关精神与身体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他们将所有的实在还原为一种原初物质,就肯定会产生这个问题,但是只是到了后来哲学家们才认识到它是一个问题。不论他们关于水、无限制者和气是事物的原始本质的思想是否有效,应该再次强调一下,米利都学派真正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的最终本性的问题,并且第一次迟疑不决地但却是直接地探究了自然实际上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三部分 1。智者派与苏格拉底
第一批希腊哲学家关注的是自然;而智者派和苏格拉底则将哲学的关注点转到了对人类的研究。他们不去问〃事物的终极原则是什么〃等一些关于宇宙的大问题,而是提出一些与道德行为有着更直接关系的问题。哲学由主要关注科学问题转而关注基本的伦理问题,这一转向能在下述事实中得到部分解释: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彼此之间并没有能达成任何一种统一的宇宙概念。他们对自然提出了各不相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彼此似乎无法调和。例如,赫拉克利特说自然由多种实体构成,所有事物都处于持续的变化过程中。巴门尼德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论证实在是单一的、静止的实体,是〃一〃,运动和变化只是由事物的现象投射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的幻觉。如果这些相互矛盾的宇宙论在破解自然之谜时所遇到的巨大困难产生的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智的疲倦,那么哲学也许就会在这里止步不前了。确实,关于事物终极原则的争论导致了一种怀疑主义的倾向:人类理性是否有能力发现自然的真理?但是这种怀疑主义为哲学转向一个新方向提供了推动力,因为怀疑主义自身成了被加以认真考虑的主题。
哲学家们现在不再就各种自然理论争论不休,他们现在想解决有关人类知识的问题,问道:我们有没有可能发现普遍的真理?各个种族和社群的文化差异使这个问题越发显得突出。结果,关于真的问题与关于善的问题深深地纠缠在了一起。如果人们没有能力认识到任何普遍的真理,那么还能够存在一个普遍的善的概念吗?这场新争论的主要参与方是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第三部分 2。苏格拉底
许多雅典人误把苏格拉底看作智者,事实上苏格拉底是智者派最尖锐的批判者之一。苏格拉底之所以被人们混同于智者,部分地是因为他对任何主题的不带感情的分析——智者们也运用了这一技术。然而在苏格拉底与智者派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差异。智者派挖空心思钻牛角尖,以表明对于一个问题的任何一面都可以作出同样好的论证。他们是怀疑主义者,不相信有任何确定的或可靠的知识。此外,他们还得出结论说,既然所有知识都是相对的,那么道德标准也是相对的。相反,苏格拉底坚持不懈地进行论辩却是怀着不同的动机。他坚定地追求真理,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为确定的知识寻找基础。他也试图发现善的生活的基础。苏格拉底在履行自己的使命时,发明了一种达到真理的方法:他将知和行联系起来,所以认识善就是行善。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就是美德〃。所以,与智者派不同,苏格拉底致力于进行讨论,不是为了破坏真理,也不是要为律师和政客们提供实用技巧,而是为了获得对真理和善的实质性概念。
第三部分 3。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生平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70年出生在雅典。历史上很少有某时某地像此时的雅典这样出现了如此众多的天才人物。这个时候,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已经完成了他的几部戏剧杰作。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这两位剧作家此时还是小孩子,他们以后将要创作的伟大悲剧苏格拉底很有可能是到剧场看过的。这时伯里克利还是个年轻小伙,他将会开创一个政治民主、艺术繁荣的伟大时代。苏格拉底有可能看过帕特农神庙和菲狄亚斯①的雕塑,它们就是完成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这个时候,波斯已经被打败,雅典已经成为海上霸主,基本上控制了爱琴海。雅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和辉煌。虽然苏格拉底成长于一个黄金时代,但在垂暮之年,他目睹了雅典在战争中的失败,而他自己的生命也在狱中结束。公元前399年,也就是苏格拉底71岁时,他遵从法庭对他的判决喝下了毒药。
苏格拉底没有写下文字作品。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由他的三个著名的年轻的同代人记载下来的,他们是阿里斯托芬、色诺芬以及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位——柏拉图。从这些资料里看,苏格拉底天资过人,不仅思维严谨超乎群伦,为人也热情友善,秉性幽默。他体格健壮,颇能吃苦耐劳。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里把苏格拉底描绘得像一只自负的水鸟,取笑他转眼珠的习惯,俏皮地提到他的〃学徒们〃及〃思想的作坊〃。而色诺芬所描绘的则是一位忠诚的战士,他充满激情地探讨着道德的要求,对那些想在他这里得到指点的年轻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柏拉图肯定了对苏格拉底的这个总的写照,并进一步把苏格拉底描绘为一个有着深沉的使命感和绝对的道德纯洁性的人。在《会饮篇》中,柏拉图讲述了一位美少年阿尔西比亚德斯是如何希望赢得苏格拉底的爱情的,他想方设法要和苏格拉底单独相处。但是,阿尔西比亚德斯说,〃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他只愿意用他通常的方式和我交谈,和我呆了一整个白天后,他就会离开我,自顾自走了。〃苏格拉底在从军征战时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忍饥挨饿。其他人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用〃毡子加羊毛〃裹在鞋子外面,以抵御冬日的严寒。而苏格拉底,阿尔西比亚德斯说,〃就穿着他平常穿的一件外套在那样的天气里出门,他光着脚在冰面上行走比我们穿着鞋走还要轻快。〃
苏格拉底的注意力能长时间地高度集中。在一次战役中,他曾经站着沉思了一天一夜,〃直到黎明来临,太阳升起;在向着太阳做了一次祷告之后,他才走开〃。他经常从一个神秘的〃声音〃那里获得信息或警告,他称这个声音为自己的灵异(daimon)。虽然这种〃超自然的〃征兆从小就侵扰着他的思想,但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苏格拉底具有〃宗教梦幻式〃的气质,尤其是具有对人类行为的道德品质的敏感,正是这些道德品质赋予生活以价值。他对早期希腊哲学家们的自然科学必定是非常熟悉的,虽然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他说过,〃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雅典人、我与对自然的思索没有任何关系。〃对他而言,这样的思索已经让位于那些更紧迫的问题,即人的本性、真理和善。一个决定性的事件确认了苏格拉底的使命是做一个道德哲学家,这就是德尔斐神庙的神谕。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名叫凯勒丰的虔信宗教的青年到德尔斐附近的阿波罗神庙去问,这世上是否还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女祭司回答说没有。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回答的意思是,他之所以是最聪明的,是因为他意识到并且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就是以这样的态度开始了他对不可动摇的真理和智慧的探求。
第三部分 4。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
由于苏格拉底自己没有留下文字作品,究竟哪些哲学思想可以确认是他的,现在还是有争议的。关于他的思想,我们所拥有的最全面丰富的资料来源是柏拉图的《对话集》,他是这些对话中的主角。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这里柏拉图所描绘的是苏格拉底确实教导过的东西,还是在假托苏格拉底的形象来表达他自己的思想。有些人认为柏拉图《对话集》中的苏格拉底就是历史上的那个苏格拉底。这将意味着这些对话中包含的创造性的哲学工作全都要归功于苏格拉底。要是这样看的话,柏拉图就不过是发明了一种文学体裁,使苏格拉底的思想能够保存下来并得到详尽阐述、准确表达和文字上的润色。可是,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贡献作出了区分。亚里士多德将〃归纳论证和普遍定义〃归功于苏格拉底,而将理念论——普遍的原型独立于特殊事物而存在,特殊事物只是它们的具体化——的提出归功于柏拉图。其实,争论就在于是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因为亚里士多德自己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在学园里已经和柏拉图对之进行过详尽的讨论,因此似乎有理由认为他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的区分是准确的。同时,柏拉图的一些早期对话似乎体现了苏格拉底自己的思想,比如《申辩篇》、《欧绪弗洛篇》。因此,对此问题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就是把两种观点各采纳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柏拉图早期的很多对话都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活动的描述,而柏拉图后期的对话则主要代表了他自己的哲学发展,包括系统地提出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理念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应当把苏格拉底看作是一个原创性的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进行理智的探究。
要想成功地克服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苏格拉底就必须为知识的大厦找到一个稳固的基础。苏格拉底在人之中,而不是在外部世界的种种事实中,发现了这个稳固的基础。苏格拉底说,内在生活是一种独特活动即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这一活动导致实践活动,也就是行为。为了描述这一活动,苏格拉底提出了灵魂或心灵(psyche)的概念。对他而言,灵魂不是任何特殊的官能,也不是任何一种特别的实体。相反,它是理智和性格的能力;它是一个人有意识的人格。苏格拉底进一步表述了他的灵魂概念的意义,灵魂是在〃我们之中的,我们由于它而被断定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是好的还是坏的〃。通过这样的描述,苏格拉底是把灵魂等同于理智和性格的正常能力,而不是什么幽灵般的实体。灵魂是人格的结构。虽然苏格拉底很难确切地描述灵魂究竟是什么,但他还是确信灵魂的活动乃是去认识和影响甚至指引和支配一个人的日常行为。虽然对苏格拉底而言灵魂不是一个事物(thing),他还是可以说,我们最应该关心的就是去照料我们的灵魂,〃使灵魂尽可能地善〃。当我们理解了事实与幻想的区别从而将我们的思想建基于对人类生活的真实状况的知识上时,我们就最好地照料了我们的灵魂。由于获得了这样的知识,那些在思想中照料好了自己灵魂的人也将根据他们对真实的道德价值的知识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简而言之,苏格拉底主要关注的是善的生活,而不是纯粹的沉思。
对苏格拉底而言,这种灵魂概念的要点涉及到我们对一些词语的意义的清醒意识。认识到一些事物与另一些事物相矛盾——比如,正义不能意味着伤害别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灵魂仅仅通过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就可以发现它。因而当我们在行动中违抗这种知识的时侯——例如当我们伤害一个人而同时又十分清楚这一行为违背了我们关于正义的知识的时候——就会破坏我们自己作为人的本性。苏格拉底确信人可以获得可靠的知识,而且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道德的正当基础。因而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他自己和他的追随者澄清一个人是如何得到可靠的知识的。
第三部分 5。苏格拉底的知识理论:思想的助产…
苏格拉底确信,得到可靠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受到规训的对话,这种对话所起的作用就像一名思想的助产士。他称这个方法为辩证法(dialectic),它看来非常简单,实则不然。不管面对什么问题,这方法总是先讨论它的最显而易见的方面。在对话的过程中,交谈的各方将不得不澄清他们的观点,最终的结论将是一个意义清晰的陈述。虽然这套方法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当苏格拉底将之运用到别人身上时,不管是谁,不久都会感受到它那极其严密的力量,也会因苏格拉底的讽刺而感到难堪。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就展示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假装对某个主题一无所知,然后设法从其他人的言谈中抽引出他们关于这一主题所能有的最完满的知识。他认为通过对不全面或不确切的思想进行一步步的修正,就可以诱导任何人得出真理。他常常揭示出潜藏在对方观点之下的矛盾——这种技术被称作〃问答法〃(elenchus)——从而迫使那人放弃自己误入歧途的观点。如果有些东西是人类的心灵所认识不了的,苏格拉底也要把这点论证出来。因此,他相信,没有经过仔细审视的观念是不值得拥有的,正如没有经过仔细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一样。有些对话的结尾没有结论,因为苏格拉底关心的不是提出一套教条式的思想强加给他的听众,而是引导他们去经历一个有条不紊的思想过程。
我们在柏拉图写的对话《欧绪弗洛篇》中发现了苏格拉底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对话发生在阿卡翁国王的宫邸前,苏格拉底等在那里想看看是谁指控他不虔敬,这可是一项死罪。年轻的欧绪弗洛赶到那里向他解释说,他想指控自己的父亲不虔敬。苏格拉底带着强烈的讽刺口吻说,有幸碰见欧绪弗洛真是让他不胜欣慰,因为欧绪弗洛指控他父亲的罪名和苏格拉底面临的指控是一样的。苏格拉底语带讥诮地对欧绪弗洛说,〃不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