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追求无极限--个人成长 >

第2章

追求无极限--个人成长-第2章

小说: 追求无极限--个人成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磺靶小�

    有一家小公司,多年来都想得到美国陆军防毒面具的制造合同,但早有一家比它大五十倍的大公司全部揽下了这笔生意。这家大公司有几百位工程师,而这家小公司只有五位。35年来,陆军的防毒面具几乎全是由这家大公司承制,在以往,这家小公司从未得到过这类合约。

    但是这位小公司的经理却坚信他的公司有能力接下这笔生意。他愿意以他的名誉、公司资源和其他的工作机会做赌注,来争取为陆军生产两百万具防毒面具的合约。这家小公司以前接过的最大一笔合约,金额也没有超过20万。他说服了公司总裁,更重要的是,他说服了那五位工程师。

    他们阅读了所有能找得到有关防毒面具的资料;他们整整辛苦了30天,然后向陆军提出承制的申请,申请书也是尽可能保证完备。

    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准备,这家小公司仍然没能获得合约,但是,那家大公司也同样没能争取到这个机会。由于预算的关系,陆军方面决定将这项采购延后一年。两家公司都有机会再作研究,并提出新的申请。

    这样一来表示赌注又要增加。两公司都得在这项计划上投下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结果只有一家能赢得合约。显然,大公司的胜算要大得多,但是这家小公司的领导人还是决定冒这场险。他要求工程人员加倍努力,而这些工程师即使在过去有所怀疑,如今却也是信心十足。

    一年以后,他们重新提出申请,最后赢得了合约。单只这项合约,就使他们公司的营业额每年达到数百万美元。获胜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位敢于冒险的领导者。

    因此,人们常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就像中国有古话所谈到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行事之前考虑一下发生的最糟情况是什么,然后鼓起勇气前行,风雨之后,必见彩虹。

    记住:假若你敢冒险,最后你一定会成功,乌龟要想前进也须将头伸出来。假如您自己不是个领导者,在前进时也必须昂首挺胸,永往直前。

    2创新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还是一位38岁的准将,刚到法国就任一个美国步兵旅的旅长。他和部队共同生活在战壕里,每次攻击都身先士卒。

    有一次他对属下一位营长说:〃少校,当攻击信号发出时,我希望您亲自带头,走在部队的前面。〃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接着又说:〃如果您能够做到这一点,你这个营会跟着你前进,你就会得到'卓越服务奖章',而且我会看着您得到。〃

    然后他又对这位营长说:〃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现在你就已经得到了这枚奖章了。〃

    说完,麦克阿瑟就将自己军服上的〃卓越服务奖章〃取下来,佩带在这位营长胸前。

    现在你想一想:一旦攻击信号发出时,这位营长会怎样做呢?你一定知道的,这位出『色』的营长虽然没能得到由国家颁发的奖章,但他骄傲地佩带着麦克阿瑟的奖章,走在部队的最前面,正如麦克阿瑟所预料的,整个营都争先恐后地跟着他攻击,结果是成功地攻克了目标。

    到一个目的地绝不会只有一条路,行动之前不妨看看有没有新的路线,或许它就是一条捷径。

    3主动负责

    成功的领导者通常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可贵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如果你想领导好你的部下,你就必须对他们负责。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的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在唐尼尔森战役中首次指挥海陆两栖作战。在这项作战计划还未执行前,上级要他去参加一项会议,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战争已经开始。

    正如作战经常会发生的情形一样,这项作战未能按计划进行,中间有着很多意外和错误发生。北军海上攻击遭到击退;南军攻击格兰特的右翼,北军节节败退。当北军右翼快崩溃时,格兰特抵达了前线。

    危急之中,他并没有胡『乱』地指责他的部下。他只是抽出指挥刀,骑着马在前线来回奔跑,向部队大声喊着说:〃赶快将弹『药』装上;敌人正在企图逃跑,我们绝不能让他跑掉。〃

    部队真的照他的话做了。在格兰特的指挥下,北军又重振士气,赢得了这场战役。

    不负责任的人,绝不会成为好的领导者。当然负责任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你不能总是叫嚷着:〃我是你们的领导者。〃你得用行动来表达你的责任心,就像格兰特一样。

    4有远大目标

    胸怀远大的目标,对一个成大事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大卫·琼斯将军有着辉煌的军旅业绩,曾担任过空军参谋长,后又成为联席会议『主席』。他对领导又有什么看法呢?

    琼斯将军举了另一位空军参谋长寇提斯·李梅将军的例子。李梅将军将战略空军发展成主要的武力。他说:〃李梅将军为战略空军设定一个非常高的标准,然后坚持每个人都符合这个标准。李梅将军说,战略空军有一半的人员,要保持立即作战状态。有人说这根本做不到,但战略空军做到了。在李梅将军的领导下,安全措施、任务执行和战略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标准。〃

    订立一个远大目标,努力去做,你会取得成功,诸看下面一个例子。

    约翰·史考利38岁时就成为了百事可乐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短短时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不满足于此,他转到苹果电脑公司,希望在那也能铸就辉煌。到了苹果电脑公司,史考利刚上任就遭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夺去了兄弟提芬·杰伯(苹果电脑的创始者之一)的权力。史考利拟定了一些新策略,积极推行桌面出版的观念,并推动销售人员积极推销麦金塔电脑。这样一来,销售量大增,而公司也就开始赚钱。

    那么,他是如何使他的推销人员在业务上做的如此成功呢?他在《奥德赛》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记载得很清楚。他说:〃我们必须提高卓越的标准,而我也要提高对积压位的期望。在上个月我们的麦金塔电脑销路已好转,但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假若在你的领导下,所订的期望高,你的成就往往也就会如此。哪种人会得到胜利?哪种人会在领导中成功?……就是那种有了最高期望的人。

    因此,不论对你还是对你的部下都要充满信心,抱有更高的期望,这是你们取得更大成就的动力。

    □ 不拘一格惟才是用

    你想成大事就必须要有很多人帮助你,在你身边的形形『色』『色』的人中,他们的能力、情格各有不同,你必须善于用人,惟才是用,不然就不足以成大事。

    在识别和选择人才问题上,是惟贤是举,还是惟亲是举,历来是事业兴旺与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历史上,某些成就大事业的贤明之君,有识之士是比较愿意实行惟贤路线的。他们不管出身门第,远近亲疏,而是量才录用,惟贤是举,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是唯贤是举的例子。刘备善于识人与用人,英才集于麾下,力量不断壮大,使他从无立锥之地的困境中,一跃而霸业蜀中,与曹『操』,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凡以惟贤是举为原则。就会使从善者如流而来,大批人才拥到身边,事业就必然兴旺发达,如果从唯亲是举为原则,人才就会远离而去,一些『奸』佞好事之徒就会聚集左右,必然导致事业腐败衰落。

    选人为公还是为私,是检验领导者能否公正选人的试金石。许多古今史实证明,凡是心术不正,图谋私利,品德低下的,都不配作选拨人才的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几乎是所有封建王朝难以医治的社会顽症,直至今天这个顽症也并未根绝。现实中,突出表现为一种〃近亲繁殖〃,即在用人上排斥异己,任人唯亲,只重用亲朋好友,这势必使组织的智力结构越来越狭窄、单一,压抑人才的积极『性』,窒息了组织的生命与活力。

    1汉武帝不计微贱用大将

    汉武帝刘彻富有雄才大略,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武帝屡次派兵北进荒漠,痛击匈奴,安定了北部边境,而在这重大胜利中居功圣伟的两个人就是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人出身微贱,但武帝却不拘一格,大胆提拔,最终既成全了两位大将,也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卫青,本是私生子,后来又沦为家奴。他父亲郑季,原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与人私通生下卫青。卫青的母亲有一个女儿叫卫夫子,在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当歌女,卫青也随之在公主家作家奴。霍去病的父亲霍中孺在平阳公主家中当差时,与卫夫子的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因此这样算起来,霍去病虽然也是个私生子,但却是卫青的外甥。后来霍中孺离开离平阳公主家中以后,另外娶妻,霍去病母子生活十分困苦,于是霍去病自小就培养了坚定的『性』格。

    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先后从军,十分年轻时就被汉武帝委以重任,卫青出任大将军统帅大军时才20岁,英勇善战,智谋过人,人们都称赞他是将帅之才。霍去病因为连战连捷,战功显著,因此24岁时就已当上了骠骑将军。正是出身卑微而又血气方刚的卫青、霍去病两人先后三次用兵,指挥了北驱匈奴,安定边疆的三大战役。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统率大军出云中,攻击匈奴。卫青自西迂回,击败匈奴白羊王与楼烦王,收复了黄河河套以西的广大地区,『逼』迫匈奴将国都北迁至瀚海以北。卫青还在当地建立朔方郡,并招募贫民10万迁徙到朔方,将其巩固为汉朝北部边防之重镇,匈奴北退后,元气大伤,数十年都不敢轻言南下,汉朝边境的老百姓也终于能安居乐业。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奉汉武帝旨意两次出击陇西,一次翻越焉支山,一次翻越祁连山,共斩获匈奴将士10万余人,从而促使匈奴内部分裂,浑邪王率数万人向汉朝归降。

    第三次是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兵深入漠北,与匈奴主力决战。仅此一战,斩获匈奴后众9万余人,再次重创匈奴。从此以后,匈奴兵一见卫青、霍去病的旗帜就会四散而逃,再也不敢踏入中原半步了。

    卫青、霍去病的三次北伐,既制止了匈奴对边境的『骚』『乱』,安定了内地的生产建设,又加强了民族融合,利于边疆的开发。在霍去病北征,深邪王归降之后,汉武帝把归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陇西、北地、朔方、上郡、云中等五郡的塞外,号称〃五属国〃,这一措施,既使各族人民获得了一个固定的地区发展生产安置乐业,也使得富庶的中原多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汉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繁荣的朝代,边疆稳定是个重要的原因,而汉武帝不拘一格用人才,重用名将卫青、霍去病两人,又是征伐成功,稳定边疆的直接原因。

    2曹『操』惟才是举四下求贤令

    从公元203年至217年这14年中,曹『操』曾连续颁发了四道〃求贤令〃。他极力提倡〃惟才是举〃。不管出身如何,不管品格怎样,只要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就能投入他的部下量才而用。

    曹『操』最先发出的求贤令,是借鉴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主张:〃让有才能的人做官获得俸禄,君主就有权威;对士兵们论功行赏,他们作战就不怕死。这两个原则在全国实行,国家就会兴旺。〃他认为评判军吏们最重要的因素是军事才能及谋略,道德品行只在其次罢了,如果仅因为某人道德品行不佳就不重用他,无异于管中窥豹。这种求全责备的用人做法,势必埋没许多可用人才。正是本着这种观点,他多方收用了各种人才,对他早期立业,颇多收益。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大败而归,但他对一匡天下统一中国仍是充满信心。为追求统一大业,他不但从物质、军事力量上积极准备南征,从组织上也采取有效措施。公元208年,他再次颁布〃求贤令〃,重申了他选人用人的标准,表达他广求贤才的深切愿望。他在这个求贤令中说:〃自古以来,各朝的开国皇帝与中兴的君主,都是得到贤才的帮助才治理好国家。而他们所得到的贤才,却往往出现乡野里巷,这绝非侥幸之遇,而是广为求索的结果。〃他认为,现天下尚未平定,正是急需贤才的时候。并且他再一次十分郑重地强调了他的选才标准……惟才是举,绝不求全责备。他指出,当年齐桓公如果用人苛刻,就不可以称霸于世!辅佐他建立霸业的名相管仲,就是当年曾要『射』杀他的仇人。他向众官部属发出了号召:现在天下难道就没有身穿布衣,胸怀大志,而在渭水之滨钓鱼的姜太公吗?又难道没有身负污名却很有才能,而未被魏无知发现的陈平吗?进而直接要求众官:〃在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所以你们要将我择才的标准准确地传达下去,不要丧失了民间的人才。〃其求贤若渴之情,跃然纸上。

    到公元214年,曹『操』又颁布了《取士毋废偏短令》,更加明确地指出:良好品德并不是衡量人是否能有所作为的标准。陈平、苏秦都有他们的不足,但陈平能辅佐汉高祖建立汉业,苏秦能救援弱小的燕国。由此说来,有才能的人,虽有不足,也不能偏废不用。因此他要求各级官吏都得懂得择才的标准,不要让任何有才的人失去被录用和提拔的机会。

    曹『操』的另一道《举贤勿拘品行令》,颁布于公元217年。再次重申选才要不计其出身,要不计微小过错。为了说服下属官员,他再次引鉴古代明主存拔贤才的大量事例。同时,他还指出:民间中必定还有不少人才未被发现,各地各级官吏务必要把知道的人才一一推举上来。

    3吕蒙正用人不偏私

    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从此名声大噪,平步青云,宋太宗、真宗时曾三度为相。

    吕蒙正之所以三朝元老稳坐钓鱼台,是因为他公正无私,因此他深得人心,极有威望。特别是在选拔贤能,推举人才方面,不徇私情,一心为公。宋代选官,父贵子荫是很平常的事,卢多逊当宰相时,他的儿子被授为员外郎(指设于名额之外的郎官)。吕蒙正当宰相后,朝延也要拔擢他的儿子为员外郎,吕蒙正不但一口拒绝,反而为此事专门上了一道奏章说:〃臣科甲及第,才授九品官,何况天下有很多有才之人,老死在岩『穴』,不能为国效力。臣的儿子刚刚出自襁褓,就授此恩荫,实在是不公道,最多像我当年那样,授以九品〃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九品官便成了〃定制〃。

    一次,宋太宗命令吕蒙正从中书省中选一人到北方(指西夏、今宁夏一带)出使,吕蒙正考察了许久,发现中书省中并没有人能够胜任,因此就从其他部门选了一个合适的官员推荐给了皇上。皇帝见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旨意选拔人才,就命令他重新物『色』。过了几天皇上又问及此事,他仍坚持推荐那个人。皇上急了,愤愤地说:〃你为什么这样固执呢?〃吕蒙正说:〃并不是臣固执己见,是陛下不能知人罢了。〃吕蒙正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此人才能出众,而且也擅长于出使这项重任,一定能圆满完成陛下您赋予的任务。臣不想把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小人推荐给陛下,以免这些人误了国家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