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是一种病-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謇吹拇盘B竽锢吹酱遄樱郧按遄邮瞧骄驳乃兰诺模亲源勇竽锏秸饫锊⑶铱四羌野茨υ褐螅遄泳筒坏冒材负跛械哪腥撕团硕嘉拍В窍蠓枇艘话恪⒆呕鹨话悖钡阶詈笳娴睦戳艘怀〈蠡鸾茨υ荷栈佟P∷瞪柚玫那榻谑俏私说挠铝⑷缓笸幌殖隼矗蚨榭樟巳说木衲诤挥腥说挠谌忌铡4诱饫镂颐强梢钥吹搅跫堂餍∷档男楣固卣鳌�
小说的展开是戏剧性的:麦娘刚刚来到时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困惑,这就引起了悬念,随着按摩院的开张,人们蠢蠢欲动,他们处于偷窥之中,然后海康第一次完成了按摩院之行,发现绝美的麦娘原来是梅毒患者,最后是按摩院化为灰烬,人们对麦娘的猜测终于无法证实……这是一种起承转合样样俱全 的戏剧性突出的小说结构。
在另外的小说中,如《蓍草之卜》、《失眠赞美诗》等篇,我们可以同样看到高峰期以来刘继明小说创作的这种趋向。在《海底村庄》中全体佴城人通宵达旦地享乐生活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他们迷失在城市的接头餐馆、歌舞厅之中,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很久以前一场地震突如其来地埋葬了他们的家,使之沉入海底,然而今天的佴城人却没有人记得他们那个曾经的家园了,只有外来的欧阳教授对他感兴趣……
在《海底村庄》以及《失眠赞美诗》、《预言》中他大量地谈论历史、典籍以及著述这些典籍的学者,但是这些都是他虚构的,可以想象虚构在刘继明那里是一项极大的快乐,在《预言》中他说:〃被虚构的人是王,而虚构者是王中之王。〃刘继明并不关心他的小说的现实性,进入高峰期以来的他也不关心读者对小说的仿真性要求,他关心的是想象中的乌托邦、绝对美的实现、人对自身存在的整体性的领悟。
4、意识流。高峰期以来的刘继明小说增加了对人的内心深度的挖掘。在《我爱麦娘》中,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描写人们面对按摩院,面对绝美的麦娘时产生的心灵骚动。他还利用阿斗这个小男孩的意识,写了一个老船长。老船长是一场海难中唯一幸存者,但是海难之后的老船长变得木讷、迟钝、沉默,他终日在海滩上修理他的破船。最终船长在阿斗的梦境中出海寻找那些在海难中死去的人了,梦中,船长对阿斗说:〃阿斗,船修好了,我也该出海了,那些人在叫我呢。麦娘也要跟我去。〃果然阿斗一觉醒来发现海滩上已经空空荡荡,船长船长已经离开村庄去寻找那些死去的人了,他同时也带走了象征欲望的麦娘。
文件来自www。www。87book。com
免费txt小说下载网站
六、恐慌与冷感
继明喜欢用外部叙述视角,他总是习惯于从外部观察叙述事件,用一种冷静的分析的语调写作。有的时候刘继明写得很冷酷,大多数时候他是一个不动声色的的叙述者。
但是在刘继明的小说中,冷静的外表下却常常隐含着另外的东西,它象一种潜流总是在刘继明的小说中时隐时现。
1、恐慌感。
刘继明生在江汉平原上,这里面对长江,得到了长江的恩泽同时也从长江那里得到了威胁。石首是长江沿岸最脆弱的地区,每年这是都要进行抗洪防洪,这里的人们生活在某种定期的恐惧中,这种恐惧也影响了刘继明──刘继明的小说中时时流露的恐慌感就是一个例证。
这种恐慌感在刘继明早期小说《沉默的沙滩》中我们见到过,对于小龙崽来说,长江就是那个不断地夺掉亲人性命的鬼滩,小说在写到〃那个人〃(龙崽的叔叔──在前一次江难中的幸存者)代替龙崽的父亲闯滩时写道:一种神秘的死亡预感就已经在龙崽的心中布下了恐慌的引子,当〃娘象村子里的所有女人一样,几次跑到河边山坡上翘首愿远望,恐慌就已经种入了龙崽的心里。
在刘继明最早的小说之一《夜潮》中,刘继明则直接写了一个一夜潮水将水上人带走的故事,小说的结尾是两代人在岸边沿江寻找他们失去的亲人,他们的身影和茫茫的江面比起来是多么地渺小啊。
这种对于恐慌的潜意识在刘继明小说中常常表现为对灾难的预言。如《潭》中守怀老爹对潭水枯竭的预言,如《蓍草之卜》中晏先生对水灾的预知……
刘继明小说中常常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例如他的《鼠灾》,全村灭亡,倾村逃难的结局,如《我爱麦娘》中时刻笼罩着的不详的预感……
刘继明的小说中生活的平安的表面常常和险恶的内里相悖,《蓍草之卜》中村长将所有男人都派到江堤上去防洪,而将他们的女人留下来,他自己却把那些女人一个个搞过去,这一切都在晏先生的预言中发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继明所感到的恐慌是多么严重,他似乎象个先知一样地在感受着我们时代生活的危险,他意识到了危机,而人们却依然沉溺在欲望中,不能自拔。这些小说都写了人们对预言的漠视,他们一如既往地敲榨自然(《潭》),一如既往地发泄欲望(《蓍草之卜》),他们对灾难性后果一无所知。的确,大多数时候刘继明的恐慌不是来自自然本身,而是来自他对人的非理性冲动,对人的欲望的失控局面的担忧。
这种恐慌感在刘继明近期的小说中发展成对恐怖氛围的亲睐。刘继明在一篇访谈中说他最喜欢的外国小说家是艾伦·坡,刘继明近期小说中大量地出现艾伦·坡式的恐怖氛围,艾伦·坡那种神秘的恐慌体验一定和刘继明内心深处的恐慌感发生了契合。刘继明最近完成的一个长篇小说《柯克或我所经历的九桩案件》中恐怖体验被他发挥到了极点。他终于从侦探题材中找到了适合自己恐慌感的表达方式。
2、失落感。
我们可以说,刘继明小说在相当大的层面上是悲观的,他的小说中的人物许多不明所以地失踪,如《我爱麦娘》中的麦娘和船长,《一个存在客观主义者在郑州》中的山涛,《尴尬之年》中的柳明,《前往黄村》中的黄毛等等。
在《做鸟兽散》中〃我〃是一个寻梦者,来到佴城,但是佴城给我的结局却是梦灭人醒,小说中来到佴城的报人们都是心怀理想的,他们真诚地希望在这里干一番事业,但是当他们的事业真的有所起步,他们又因为私欲的膨胀而摧毁了刚刚萌芽中的事业,报纸垮了,他们自己也都伤心地离去。
刘继明的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失落感。寻找昔日的友人,而昔日的友人必然不在;寻找事业的成功,事业必然毁灭于自己的手中;寻找美,美必然是徒有其名;寻找善,善良者必在关键的时刻露出他的虚伪和欺瞒;寻找报偿,必然为报偿者所不齿;寻找爱情,必然为所爱者刺伤……
一种强烈的不安和失落在刘继明的小说中涌动着,似乎在刘继明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从来就是敌人而不是友人,他置身其中,必为其所伤。
刘继明有他心灰意懒的理由,他的新婚燕尔的妻子突然间得癌症死亡,眼见着自己所爱的人在自己面前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的心痛,他的对自己的失望可想而知。我曾经在他的书房墙上看到她妻子的照片,那是一个多么青春又多么清纯的女孩,但是她现在却不在我们这个世上了,她带着刘继明深深的伤痛离开了世界,是在刘继明无法抵达的地方了。这样的经历对一个人会构成怎样的影响?
当然我不是说刘继明的失落完全来自于生活中的这一偶然事件,我想在刘继明的骨子里是有一种悲观主义情绪的,这种情绪大多是与生俱来的,无法克服的,他在体验失败、痛苦方面有天才,而在体验成功和欢乐方面有障碍。事实上这个世界对刘继明似乎极为苛刻,他给这位小说家体验欢乐和成功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3、 冷感的语调。
刘继明的小说语言是书面化的,语流舒缓,节奏平淡。在小说中他似乎从来不冲动,我不是说他的小说中没用一种情感的冲力,而是说他的语言,即使是在《歌剧院的咏叹调》这种极为煽情的小说中,他的叙述语言也是如此,他不动声色,他几乎从不在小说中抒情,他让他的读者自己感动自己。
让我们看一看《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中的语言:
〃而小偷讲座这个故事里不可避免地出现。小偷的出现显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由于故事本身的逻辑,他拿着一束塑料玫瑰花……〃
这就是刘继明一贯的语言风格:一种书卷气的而不是口语化的,一种让我们感到了小说的虚构以及小说语言和生活的距离的冷感叙述,他的词汇是文绉绉的,他的语调是苍凉而平缓的,一种怀旧而感伤的气息在他的语调中隐伏着,但是从他的语言方式上看,他似乎一直在着意压抑着这种怀旧和感伤。
文件来自www。www。87book。com
免费txt小说下载网站
七、诗与歌
刘继明的诗歌是那样地矛盾。洁身自好与悲观厌世、追逐死亡和逃避死亡、优美温婉和残酷诡谲、朦胧神秘和赤裸直露、象征隐喻暗示──激情的自我克制和激情的宣泄颤栗统一;他是分裂的。
他的诗富于暗示性、音乐性,一种感伤的旋律在他的诗歌中轻轻地流淌着。而在另外的时候,他似乎又是另外一种姿态,既不是直露地显示自己,也不是隐藏自己,而是爆炸自己的那种冲动,他写诗不是为了写作这个事实,而是为了自己灵魂和肉体的安妥,为了自己的压抑能得到释放,为了自己的精神能得到松弛,为了自己的内心重新得到平静。诗歌,在刘继明,那是一种自我医疗的方式。对于诗歌这是一种神圣的动机吗?──他的动机在保护自己和自杀之间。
他的直觉那么好,直觉跨越思辨。虚无的、充实的、末世的,失落的、不幸的,打击着他,生活的不幸幻化成了思想的不幸,忧伤、凄婉、消沉、平缓,不,是哀婉,他失去了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一个他所爱的女人的离去可以带走那么多的东西吗?
他没有清吟浅唱的兴致,他生活在萎顿和亢奋的间隙里,他离开了生活──那种日常生活。这不是俗世的人生,他不会轻易地松开这生活的一点一滴的露水,但是也不会为这生活本身所倾倒──诗歌对他来说是一种灾难的延续,生活的灾难的延续。
但是在诗歌中他无法获得拯救,相反,他将在诗歌中跌入炼狱。这是一个诗人的注定的命运,是叹惜、是无声的哭泣,是纸上的纪念碑。
他的美感不是来自词汇,而是来自地心的深层,他不注重辞藻的华美和绚丽,但是他抗拒不了的美感,一种属于诗歌本身的美感折磨着他,侵袭着他,他是诗歌的工具,在回荡的、回环的、往复的、圆润的、流畅的、抒情的气氛中,他只是诗神表现自己的一个工具而已。
诗人的审美是内倾的。那种最集中、最充分地表达生命的方式,关于人的生命的艺术的宣言,生命的诗学,人的生命的形而上思考,内在的生命体验,这是一种艺术的宣言和艺术的生命方式。
刘继明诗歌的整体风貌:庄严、苦难、死亡。
刘继明诗歌的特质:异质性、欲望、毁灭、真实与梦幻、拒绝与求援、祷告……
刘继明是诗歌的异质者,他看到的是对立同时又是渗透,他将肉体感和形而上的玄思结合,给我们带来综合的感觉体验。
那是一种怎样冷酷的抒情方式。
文件来自www。www。87book。com
免费txt小说下载网站
八、睡眠与死亡
我在刘继明的诗歌中第一次看到睡眠的意象是在读《献给小鱼的安魂曲》的时候。这首诗是写给他已故的妻子孙远的,小鱼是刘继明对孙远的爱称。诗的前面有一个题引:〃现在,我来唱给你听,小鱼,我相信你一定能听见〃。诗中写道:
现在,我们上路吧
雨,早已经停了、停了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报纸做的伞
音符在上面跳动;哀伤在上面跳动
时间在上面跳动;被偷袭的欢乐在上面
跳动;石头在跳动;雨靴在跳动;七月的旅途
在跳动。只有你的心在安睡。你的幻想和梦在安睡
从九月到三月。从冬天到春天。从白天到黑夜。小鱼
有我的影子做伴,我跛足的言语搀扶着你26年的光阴
语法和修辞随风飘散。春天落叶萧萧。脚步比舞步更
庄重、更古典。如黄昏的排萧曲《孤独的牧羊人》
我们穿过预支的晚年,提前领受神恩:被神抛弃
又被神抚慰。这就是我们不可测量的命运。比
谁更悲惨?比谁更幸福?苍苍茫茫的天穹下
我们走着,摇摇晃晃地走着,渐渐地在
尘世走散:我和你的故事,仿佛一个
被雷电击中后分成两半的、完美的
句子。我的断臂伸出,只握住
一缕清风。小鱼,你且先行
一步。你慢些儿走,否则
你身后的青草会遮盖
我随之而来的
脚步
雨地的意象是跳动的、慌乱的,其中的人所无法把捉的,在这样的雨天里,我和小鱼一起上路,我为小鱼〃撑起一把报纸做的伞〃
〃音符在上面跳动;哀伤在上面跳动
时间在上面跳动;被偷袭的欢乐在上面
跳动;石头在跳动;雨靴在跳动;七月的旅途
在跳动。〃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和〃跳动〃对比的意象:睡眠。〃只有你的心在安睡。你的幻想和梦在安睡〃这就是小鱼,她已经不在这个人世了。
〃我的断臂伸出,只握住
一缕清风。小鱼,你且先行
一步。你慢些儿走,否则
你身后的青草会遮盖
我随之而来的
脚步〃
这里,我们看到诗人将亲人的离去理解成是一种睡眠,但是这场睡眠的结果不是亲人醒来,而是〃我〃向着亲人的睡眠而去,在睡眠中和她重逢。而现在则是一场〃睡眠〃隔开了我们。
但是,生活并没有给诗人以安眠的机会。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安眠〃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然而又有谁能享受它呢?我们生活在不安、焦虑、饥渴、失措之中,我们失去了和睡眠友好相处的能力。
生活中的诗人经受着失眠的折磨,他们无法正常地入眠,在他们的枕边除了漆黑的夜晚就是无数疯狂的难以克制的想象,他们的头脑在夜晚变得异常灵敏,坚硬的床板在他们身下发出怵人的嘎吱声,他们的夜晚注定得不到安慰,得不到怜悯,他们将在孤独中忍受失眠的打击。
这就是诗人的命运。
诗人是多么渴望一个安眠的夜。然而只有夜晚的大门对他来说是紧闭的,只有茶馆,能收容这些失眠的人:
四个男人、一壶绿茶、两副扑克
像贪得无厌的妓女
整个夜晚被洗劫一空,然后
歪歪倒倒地走出门
诗人对睡眠已经失去了期望,空虚的夜晚只能被被扑克填满,在另一首诗歌中,诗人写道:
让我以河流的名义
承领和亲吻你们珍贵的承诺
让我像浪花那样,栖居在你们的
头顶;让我在来世与你们结为旅伴
乘着一叶扁舟,绕过
被篡改的历史,在茂盛的
草场上露宿,沉溺于睡眠
让我在星光下醒来,把自己的姓名弄皱。
在诗人的意识中,睡眠只能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在来世。这里我们又回到了《献给小鱼的安魂曲》的主题上来,我们已经能够领略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