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 >

第12章

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第12章

小说: 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稳妥、高效地办理留学手续。
  以中国国情为背景,目前还有着相当的局限性。有条件选择这一道路的家庭多半处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小城市极少,农村就不用提了。我想在这里具体地谈一谈,需要考生家庭及其个人具备哪些先决条件。
  第一,家庭经济实力雄厚。孩子上大学是需要费用的,需要的费用更多。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家庭的普遍收入水平来看,我个人认为,多数家庭承担不起孩子的费用。即使是学费最低廉的国家,每年也至少花上五、六万元人民币。
  有人说,每年五、六万元,一般的工薪家庭都能承受。真是这样吗?
  让我们来仔细地算笔账。一般工薪家庭里,假如夫妻每人每月都有两、三千元的固定收入,一年的总收入也就是六万元左右。的确,够得上给出国的孩子交学费了,但难道大人在国内就不需要消费吗?万一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
  所以,假如有些以赚钱为目的的“黑中介”打出口号称“工薪家庭都能供孩子”,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能盲目轻信。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切合实际。
  第二,孩子的外语基础。首先要过语言关。孩子在国内学习时,再聪明、再有悟性,如果对所去国家的语言一点不会或会得很少,就很难适应留学生活,更谈不上听课学习了。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该首先帮孩子在国内选择一家语言学校,以出国学习和生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接受专业语言训练。
  有的家长一旦看到孩子高考失利,就急于联络中介机构,想赶在当年9月让孩子去国外入学。“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其实是一个误区,紧迫的时间容不得孩子做足思想准备,语言水平也相差甚远。出国以后,“又聋又瞎”,不要说学习,可能连日常生活都应付不了。
  第三,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辨别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的孩子我认为暂时不宜出国。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料理生活的训练和锻炼,在家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长到十七八岁还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的大有人在。留学的日子里,衣、食、居、行全靠自己解决。如果不能适应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不但感受不到异国的情趣,反倒增添了没完没了的负担。
  这样的孩子如果有心,父母不妨对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培养。让他从身边的生活做起,洗衣做饭、购买日常用品、操作家用电器、预订机票、找工人修理家居设施、办理各种繁琐手续、与找上门来的推销员打交道……等到孩子能够独立自如地应付这一切,再送他出国,家长就能比较放心了。
  关于孩子自身素质问题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强。在国内,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多少能够了解,还有老师和学校帮助监督、互通消息。而孩子到了国外,除非自己汇报,否则父母不可能了解他的生活轨迹。有些孩子不能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又很差,在陌生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第四,孩子自己要有的愿望。有些家长一厢情愿地想送孩子出国,认为国外教育体制好,洋文凭比土文凭“含金量”更高,却惟独忘记考虑孩子的意愿。
  有的孩子喜欢国外的环境和独立的生活,愿意、增加见识,这样正好与家长想法一致。可也有不少孩子不愿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不愿结交语言、文化背景都不同的外国朋友,或者对离家在外的生活感到畏惧。当孩子自己不想出国时,家长不要强行扭转他的意愿,否则就算出国也学不好,甚至可能出现其他预想不到的问题。可以再过一段时间,等他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陌生事物有了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再考虑留学的事。


  复读生家长怎么办

  只要心态调整好,明年定比今年考得好

  我对一批复读生进行过心理健康侧试,结果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复读生占测试总人数的47。1%,其中:
  情绪不稳定者 62%
  适应不良者 59。5%
  学习压力大者 59。1%
  强迫现象者 52。1%
  焦虑者 49。4%
  心理不平衡者 47。4%
  人际关系紧张者 43。7%
  敌对者 40。9%
  偏执者 30。4%
  抑郁者 33。6%
  无论与疲于奔命的高三学生相比,还是与初入新环境的大一学生相比,复读生的心理问题都更为严重,主要原因就是高考失利造成的打击和伤害。
  据我考察,高考成功取决于实力加心态,是考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高考失利或落榜总体来说也是这两方面的原因。
  我的研究表明,复读生高考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解决复读生的心理问题,复读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复读生的心态。因此,复读生要高度重视心态调整,家长、复读学校、社会也要从各方面高度重视复读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驱散心理迷雾,确保复读效果,提高高考成绩。
  1.树立信心
  复读生要复读成功、高考成功,首先要闯心理关。信心不仅是高考成功的灵魂,是高考成功的心理支柱,也是复读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力量。复读生只要心态调整得好,树立高考成功的信心,一年以后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的。
  第一,复读一年不是高三的重复,是进入了“高四”。这一年,所有的知识点在过去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强化,考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必然会有所长进。
  第二,高考失利时总结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教训将成为成功的财富,考生吸取了经验教训就可以在复读时少走弯路。
  第三,经过一年的复读,考生的心态将比过去成熟。我的研究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从1999年起,连续五年访问了全国高考省级状元300多人,其中有10%左右是复读生。2003年北京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11。7%是往届生。
  在我的另一本书《高考成功实话实说》里,详细地记录了6位复读生对自己走出阴影、走向成功的回顾。他们都曾经被理想中的大学拒之门外,但又都重新拾起信心,终于在第二年考入了北大、清华,并成为省级高考状元。他们的心路历程和遇到的挑战,能够引起每一个复读生的共鸣,而他们的信心和意志也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2.稳定情绪
  复读生有什么心思和顾虑,都不要憋在心里,越憋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想办法去解决,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把心事说出来就是自我调整心态成功的一半。
  无论对老师、对朋友、还是对父母,只要说出来,就会得到亲朋好友的同情、关心与支持,会得到社会支持,对稳定情绪,找回信心大有好处。
  在复读这一年,经常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对稳定情绪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3.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有不少复读生整天精神恍惚、生活没有规律,白白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因此,要想以一种饱满的情绪进入状态,就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制订一个生活规律实践表,既切合实际,又利于坚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节律化,提高学习效率。
  4.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复读生每天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复读生误认为这些题老师都已经讲过,不用再听。其实讲过的未必消化了,未必理解了,未必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你会深化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些复读生认为:在上一年里,我做过的题已经太多了,现在再听老师讲讲就过去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一方面,考生需要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课后作业就是帮助考生检验、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所以,复读生每天要将学校留的作业基本完成,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渐获得充实感和力量感。学习实力是高考成功的硬件,硬件越来越强,当然会越来越有信心,情绪也会越来越稳定,心态也就越来越好。
  5.挺胸抬头走路
  人的内心体验与行动是一致的。人在有信心、情绪好时就会挺胸抬头,走路很有精神。人在缺乏信心、沮丧时也会低头耷脑、步履拖沓。
  所以,复读生明白了这个原理,就应该时刻告诉自己: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定有力,速度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给自己良好的正面的心理暗示,增强自己的信心,调整自己的心态。
  6.充分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唤起人的良好情绪。复读期间,可经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当心情烦躁时,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默念我行、我行、我行;当心理紧张时,默念放松、放松、放松……
  这样,对消除不良心态是有作用的。

  家长怎样帮助复读生调整心态

  家长最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变化,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最容易以言行影响到孩子。因此,帮助复读生调整好心态,家长责无旁贷。
  1.尊重孩子的人格
  人和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家长和孩子在人格上就是平等的,孩子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格,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最基本的心理前提条件。
  有些家长抱着这样的观点:“我是你老子,我有教育你的权力,你就应该听我的,你不能和我平等,不能没大没小。”这样不对,对孩子极不公正。
  孩子高考落榜进入复读,大人不能欺侮孩子,不能给孩子心理压力,不能给孩子加码:
  “你就应该给我考好!”
  “你就得明年给我考上某某大学!”
  “你就应该给我考500分!”
  孩子不是为家长而高考,而是为他自己。家长这种指令性的规定,对他不仅人格上不尊重,还会误导他对自己不负责任。
  还有的家长习惯于威胁孩子:
  “明年再考不好可小心点!”
  “想想你的下场是什么!”
  这些话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更糟的是让孩子对原本最亲的父母产生畏惧感和不信任感。
  家长只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也会把心里话说给家长听。在复读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和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大家的经历、处境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些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大家要善于交流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然,家长尊重孩子的人格,也不要忽视对孩子的指点和必要时的一些批评。
  2.营造宽松、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
  孩子在复读期间,父母更要努力使家庭中充满温馨、关怀的气氛,使孩子得到心理安慰。家庭成员对孩子多一分微笑,少一分叹息,孩子自己就多一分自强不息,少一分自暴自弃。
  3.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否安静对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复读生,由于高考的失利,心里不太安宁,甚至有些烦躁。因此,复读生的家长更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让他安心学习。
  第一,尽量减少会客。孩子处于复读期间,一般不大愿意见客人。因为有的客人不一定知道他落榜的事,可能见了面会提出“上哪个大学了”一类的问题,勾起孩子的黯淡回忆。所以,孩子通常会回避家里来的客人,弄得气氛非常尴尬。在孩子复读期间,特别是9月到12月,家长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在家里会客。如果必须与人约见,不妨找一个外面的场所。
  第二,电话里长话短说。家长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尽量有什么事说什么事,不要拉家常。有时候聊得时间一长,情绪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大,自己还意识不到。别忘了孩子需要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三,电视音量放低。家长晚上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房间里整整一个晚上都吵吵闹闹的。就算是新闻联播,也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要说那些他喜欢看的电视剧和电影了。另外,电视的音量也要尽可能地调低,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听不到为宜。
  4.不要帮倒忙
  孩子在复读期间,看什么书、买什么书由他本人决定,如果孩子有时比较忙,委托家长帮着买一些辅导材料,家长就按照他的要求买,不要自作主张。
  复读学校会发一些教材,老师也会建议孩子看一些质量好的、针对性强的参考书和题集。有的家长一片好心,想为孩子的学习出点力,到书店里给孩子买参考书,实际上却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布置相冲突。
  好的复读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步骤,让孩子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向前走就可以了,家长不要好心帮倒忙。

  复读学校怎样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复读的考生每一个白天的时间都将在复读学校中度过,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心理表现老师都应该很了解。因此,老师如何做好复读生的心理调节工作,是复读学校的重要任务。
  1.切实重视心理教育
  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硬件”。考生进入复读学校,就是通过“高四”这一年,进一步扩充、强化自己的硬件水平,打牢基础。
  考生的心态状况则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具有调整的功能。它的好与不好,对于“硬件”能否正常发挥,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复读学校的老师不仅要为学生的“硬件”负责,更要为“软件”负责。在灌输知识的同时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乐于接受挑战。
  在有的复读学校里,老师只管讲课,讲完课就完成任务。他们很少与学生交流,也不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的老师带出的学生,在学习上不会有太大收效,实力很难提高。
  2.配有专职的班主任老师
  复读班的班主任老师工作重点就是心理教育。复读班的生源来自各个学校,水平和经历都不尽相同,既要解决普遍的心理问题,又不能忽视个别的心理现象。
  班主任的心态与精神面貌能够对学生的心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与学生交朋友,促膝谈心、互相沟通,使复读生能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再根据情况来帮助他们解决。
  最关键的时期是刚开学的两个月和高考前的两个月。
  开学时,复读生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来到了复读学校,如果不及时地和他们沟通,让他们以比较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恐怕复读就成了浪费时光。
  高考前,学生们已经有过一次相同的经历,而且是惨痛的经历,这时难免会想起来,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想法。班主任老师要在这一期间通过谈心、讲述成功者的事例、客观地分析情况,努力使学生相信:现在的我已经和去年不一样,所以去年的失败一定不会再重演。
  3.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复读学校要根据复读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复读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开学初的一到两个月,高的教学质量对复读生树立信心、稳定情绪会起很大的作用。

  怎样选择复读学校

  选好复读学校是复读成功的第一步,家长和考生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是否具有教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