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风范-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也很器重我。
在做业务过程中,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搭挡张君。他业务素质很不错,也挺有思想,我们的友谊很好。他经常给我灌输这样一些理念:做这项业务关键在掌握客户,取得方正代理权并不难,这行业可以说进入障碍很小,而我俩给公司创造了这么大的收益,自己才能得多少?赁着我俩的业务素质,自己单独组一摊肯定没问题,与其给人家做,何不如给自己做呢?而且我俩积累的钱加在一起,也有五六万,足够启动了。应该说张君属于那种具有相当鼓动『性』的人,而且从实际来看,我俩手中还有不少潜在客记,把盘子做起来问题确实不大。一开始我们合股,各出一半资金,张君是法人代表。我们很快就取得了方正的经销权。在帐号投入使用那天,我们就拿回了一张5万元的订单,形势喜人。当时做这种联机系统业务的公司在中关村不是很多,所以业务开展得比较顺利,但很快就受到了原来那家公司的挤压。他们实力较大,可以在价格和佣金上打击你,我们因此失去了好几笔业务。当时原来的招人计划遭到了张君的反对,但我觉得不应该收缩,所以坚持着接连招了5个人。公司一度陷于困境,最困难时帐上仅有几百块钱,连工资也发不出了。最后我哥借给我5000元度过了难关。此后业务出奇的顺利,我们的业务员一月订单最多的能达50多万。1997年各行各业都形势不错,我们这个项目也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众多公司一哄而上。因为相对而言,它的进入障碍很小,平均利润率又高。所以到1997年10月份之后,就感觉明显地不好做了。好在我们公司较之那些新兴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所以发展尚属正常,当然速度和利润率都已经下来了。
当时公司已有10名员工了,我就以内部管理协调为主,业务为辅;而张君则以业务为主,协调为辅。我俩配合得比较密切,工作起来也很愉快。
没想到今年春节,张君的姐姐几次联系,要张君去新加坡。他姐姐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全家都在新加坡定居。他姐说已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给他办好了入学手续,念mba,然后可去美国继续发展。张君当时动摇了,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至今我仍想不明白,他居然能放弃这儿辛苦建立起来的事业。他虽然颇为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要走;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女朋友也申请到了去新加坡留学的公派指标。我虽然不理解,是把公司解散,还是由我继续发展下去。当时我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着张君,所以我想解散公司,但古君不同意。我俩大吵了一架。我静静地想了一上午,终于决定继续把这公司支撑并发展下去。古君走时没有带走公司的一分钱,只是将法人代表换成了我的名字。不过,他走后第三个星期,我就将本该属于他的那部份钱全部汇给他姐了。接下来就开始了我独个儿的企业生涯。
既然答应了张君,就必须把公司做得更好。那实在是一个新的开始。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独挑担子的第一个星期,几个麻烦事接踵而至,工商税务的检查,一家客户取消订单,主要维修人员出了车祸,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也许也是对我的一次考验吧。但我还是一件件把这些事都处理妥当了。回过来想想,这实在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把心态调整好了,什么事都会迎刃而解。之后,我就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照顾业务和管理的平衡,我从别的公司挖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人才当公司总经理,就是老李,现在四十多了,人很稳重可靠,也有很好的闯劲,特别是我跟他合作双方都很愉快。
1998年年初各行业都雄心勃勃,但今年实在颇为萧务,我们这种项目蛋糕虽不小,但分的人实在太多,业务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张君在新加坡也很关心,时常与我探讨公司方针的问题。我也感觉已到必须要调整公司规划的时候了。在6月份,我们确定下来,在继续巩固并发展已有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向软件业拓展。并在7月份与清华和北大的有关部门签了两项合作协议。有一基现在已经得到国外风险资本的支持,大概有50万美元,应该是前景较为广阔。而公司整体规划之后,我也感觉到眼前豁然开朗。原先张君在时,老囿于原有项目,这当然也有利于搞好项目本身,但视界甚为狭隘,不知道怎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到现在我才真正有了做企业的感觉。
不管是替《联合商情》拉广告,还是跟张君一块办公司,我都不是始作俑者。要是没有昔日男友,要是没有张君,我想我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如果说创业动力和创业精神,我想应该有,但肯定是潜藏着的。当初我认为不是自觉的,也许是自发的。真正变为自觉的行为,恐怕还在张君走了之后,没有可以依靠的了,潜力才得以释放。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有不少时候,我也会沾沾自喜。要是与同龄人相比,与某些更小的公司比,我做得算是不错了。这其实就是〃小富即安〃的心理。现在我把它排斥了,我要从潜意识里把这种竟识抹去。比下是毫元意义的,比上才是精神所在。赚钱有个适可而止,钱根本就不是一切;但事业没有止境。我现在是要做企业,而不是单纯赚钱。做企业就是做事业,本身当然是在创造财富,但终极意义并不这么简单……它将融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个人认为所谓生命的意义就是我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是我赖以依托的〃城堡〃。人的精神生活是动态的,只是有些变化发生了内质的反应,而有些变化只是表面的,或者只是形式上的修正。譬如信仰,人的信仰就是那种内质不变的生命价值。但不论在哪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一个预想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是适应这个阶段的生命价值体系。在这个阶段,他认为他的这个精神世界是亘古不变的,比如对事业的追求、爱情的呵护、友谊、亲情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精神世界里目前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我现在的事业,我现在认为我对这个事业的追求将是永恒不变的。其实,纵观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创业史,都是在创业者的领导下,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后建立起来的。
创业者不仅要培养自己面对失败坚韧不拔的品质,而且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宽容的机制,允许公司员工犯错误,鼓励员工勇敢地去创新。比如美国的一家计算机外部设备公司的宗旨中有一条:我们要求公司里的人一天至少犯10次错误,如果谁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工作不够努力?只有宽容员工的错误,员工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就不会去试图掩盖错误,而是积极地寻找对策去解决问题。当然,公司不能一味的宽容员工低层次的犯错误,因为每一次错误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怎样既允许员工犯错误又充分减少公司的损失是创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清华风范 第5章 在清华学领导(1)
作为清华的优秀学子,很多人在社会工作中都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了清华人的独特风采。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们的『性』格、他们做事的风范,无不对年轻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人生范本:张君用困难磨炼成功
张群,清华大清经管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多次获全国数理化竞赛大奖,实践能力突出。比业后在北京平安保险分公司外勤系统工作,现任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营业部副经理。
这是一段张群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学习成了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为了高考付出了许多,但那时候的追求是相对单纯的,也没有什么干扰,家里人全在支持我。当怀着一种优越的心境,一贯遥遥领先的成绩使我在考场尽情发挥。此前,我放弃了保送北大物理系的机会,此时我已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一等奖。就在1992年,我以理科成绩河南省第三、南阳市第一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时,一直被荣誉的光环所笼罩,也无法去体验什么是失败。
我的过于自信让自己相信成功永远围绕在我身边,曾经有位同学夸我:成功是你的影子。〃
进入清华园,感受到清华学子的气息,我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已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要抓住这一刻去让自己成长,成功。
在清华的每一天里,我都在不断地充实自自己,去学习、去交流、去实践;同时我又在表现着处信,我参加了校艺术团的话剧组,在演讲比赛、辩论中频频亮相,加入了校、院学生会工作。
就是因为没处理好,才使我第一个大挫折出现。第一年清华课程特紧,我为此忙得够呛,不仅要搞活动,还要上课、学习、都瘦了不少。
第一年倒是很顺利地下来了,拿了一等奖学金,同时上了党校,获得了不少参与学校活动的奖项。满以为这样的生活就可以了。于是继续保持一贯作风。
第二年恰巧学校参加〃可蒙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我被选进了辩论队。结果整整一个学期都把心思放在了辩论上,几乎不去上课,到了期末匆匆应试,成绩一下子全下去了,竟然数学不及格,重修。当时我受了重大的打击。从小到大,别说不及格,连低于前三名的成绩我都很少碰到过,于是就成了我巨大的思想包袱。也就在这年,我当选为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会主要干部,学生工作在我生活中的比重渐渐上长,但跑图书馆的次数减少了,论文的质量也下降了,都是由于时间实在太有限,要想鱼与熊掌兼得实在是个大困难。
开始只觉得该警醒自己,就当是前所未有的教训,还没和现实挂钩,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干部成绩较好者可以保送研究生,到了大三,我开始为自己争取保送,开头一切都很顺利,因为我是学生会干部,也受老师赏识,学分也因为后来的努力上升到了4。0。而保送的条件是学分绩在4。0以上即可。当一道道规定我都顺利过关,组织上准备确定保送生名单时,学校却临时下了一条新规定:为提高保送生质量,减少保送名额,如果在各门考试中有不及格者,不考虑保送。
这对我无疑是当头一棒,倒并不是太在乎名利,而是对我作出成绩的否认和我自己的失误相结合带来的双重打击。当时许多老师都在为我向领导说情,但规定下达后,不容宽怒与通融,我也不愿藉此去争个公平与否。
我一直很自信,即使有了这次的不幸,也没将希望全放在保送上,看着别人努力复习,以成绩考上研究生时,我觉得那种感觉更为充实。
我很快放下了无法保研的那颗不太服气的心,很快调整了心态。考研,我认真地对自己说。没有努力换不来的成果,还有一年时间。我开始准备考研,与几位立志考研的同学一起占通宵教室的座,每天披星戴月地回来,老使宿舍的同学感〃动〃。
当时我报考的是计算机专业,跨学科的幅度较大,挑战『性』很强,我的自信为我制定了一套缜密而又可行的考研计划,充分利用每分钟时间去听课,去上机编程,专业课的准备都放在了下年的最后冲刺上。这对于我是十分适应的。
可以说,我主观上考虑的很完善,前年的准备也很有效果,如果按计划进行,我一定能考上计算机系的研究生。
然而……八月中旬家里来了份急电,说父亲心脏病发作,处于危险状态。他一直有心脏病,心律也不齐,今年才53岁,……我也没心思复习了,匆匆赶回南阳,看着病床上经抢救暂时脱险的父亲,我都无法想像以前他关爱我的形象。之后,他的病情日益恶化,我在南阳照看了他两个月,什么心思都没有了,考研的计划都别提了。父亲一直让我回北京准备考研,我终于打起了精神回到清华这块宁静的校园。
此后我更加加倍学习,力图赶上暑假落下的两个月时间,可是,……那年年底,也就是我考研前三个星期,父亲……去世了。
我已没心思再等待成绩的公布,回家陪伴我的母亲。父亲生前是处级干部,家里还过得去,母亲也已病退,我也深知自己考研的希望成了泡影,但为了生活,我得找一份工作,这样就可能解决许多现实的问题,如经济上的。
毕业前夕有不少单位前来我班招聘,像清华紫华,摩托罗拉,四通,联想,可我虽知那儿待遇优厚,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我很后悔自己当初把这么多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当大四毕业时,我多么舍不得离开这块净土。父亲生前最信奉学无止境的道理,我搞学生活动他一直不同意,我的后悔是看着时光的流逝,毕业匆匆来临,以后来这儿读一本书的机会都将很少。因此我要争取再加来读书,让自己的知识在清华园中滋润、增长。
我终于选择了去保险公司,因为那儿的工作制度很具有挑战『性』,高内险,高收益,虽然属于中保的非编内人员,三个月试用期,基本工资400元/月,三个月内拉得的寿险费用本人可提成50%,有业绩再吸收为正式员工。〃
96年夏天,带着遗憾和忧郁,我离开了清华,加入中保北京分公司。走时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再回来进修。我的基本工资400元/月,仅够生存,而在96年8月至11月间,我共给公司吸收寿险170多万元,这样才奠定了我在保险业发展的决心。
那三个月也是充满了挫折。开始工作时,因为我的自信始终未因屡受挫折而减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逐步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难度,反而变得胆层起来,我才工作不到几个星期,不会培养主顾,没有市场;当我面对陌生人携销,技巧不够,总被拒绝,所以逐渐产生了低落的情绪,生活因工作而缺乏规律,看到一同进公司的其它几个新人同期内业绩都高于我自己,使我感到很没有面子,第一个月就陷入了情绪低『潮』,才拿了400元的生活最低标准费用,一个客户也没有发展到。我几乎要绝望放弃了。
但我很幸运,:在营销部,我们新人都有一个主管,主管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辅导老师。
针对我的情绪低落,当时我的主管经过仔细分析,单独找我长聊,就我的问题展开交谈,非常重视我。他对我前期的努力非常肯定,对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达成了共识,我感到他在真心帮助我。我逐步壮胆,顺利进入了角『色』。我在接触客户说明时,他在旁观察,回公司后集体会诊,反复演练,增强了我的信心。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完在敢第一张保单,那是一位退休老教授在我耐心交流下被感动而签定的。记得那位老教授这么对我说:孩子,我是研究金融的,对于保险是一清二楚,签这份合同不为别人,只是赏识你这份勇气和努力,好好干,你会成功的。第一次我的业绩在公司内展示时,我彻底感动了,因为这决非自信才能做到,其中综合了多少他人的信赖与关怀。这一张保单赋予了我努力的动力,我不再仅凭自信来开展业务,而是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时常看书以使自己的知识面拓展。社会是个多极化的综合体,我再也不能像清华园中一样自由地舒展自己。在认准了方向之后,我开始理『性』的探触这个复杂的社会。
因为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