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

第14章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14章

小说: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7月13日,冉敬芳全家经过6小时的颠簸,来到了500多公里外的杨爷爷家。当天晚上 ,召开了家庭会议。协议签订后,冉敬芳严格规定了孩子们的生活费。通过考察核算, 把女儿张兰英和蒋丽的生活费从每月500块钱降到了300块钱,这包括她们在学校的伙食费 ,还有零用钱,还有每月回家的车钱。这个标准比普通家庭的同学还低,而班里花销厉害的 同学,每个月大约要800元。
  2004年,张敏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经过实地考察,冉敬芳给女儿制定的标准是每月50 0元的生活费,除此之外,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再也没有了压岁钱。要靠自己的实力去赚。 2004年春节,五个孩子就走上了街头,擦起了皮鞋,两天时间里,平均每个人赚了235元 。
  孩子们曾对母亲的举动很不理解,可是冉敬芳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她希望孩子吃一点苦, 目的是要孩子长大后能够自己赚钱。身处富贵中的孩子往往生存能力很 弱,她不让孩子继承财产,让他们有危机感,更懂得珍惜机会,有所作为。
  实例TIPS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做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就必须从小加强心理素 质教育,着力培养品格健全、意志坚定的精神。
  现在,许多青少年吃苦精神和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经不起挫折,受不住压力。 为此,许多国家都很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挫折和磨难教育,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 苦环境和恶劣条件,让孩子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要转变观念,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锻 炼的环境,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同时要重视培养未成年人快乐的情绪,改 进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现在,中国不少的父母把孩子看作未来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宁肯自己吃千 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累。于是,孩子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 惯,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有些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具备自立能力和 自强精神,现在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强。可是一个连袜子都不会洗的初中生,我们能对他寄 予多少希望呢?
  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
  柴可夫斯基的家长
  关于柴可夫斯基 》》》》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 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歌剧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都是他的作品。他的作品被 称为“俄罗斯之魂”。
  成长故事
  柴可夫斯基的父母都不是音乐家,但他们都很喜欢音乐,在无意中培养了柴可夫斯基敏锐的 节奏感。柴可夫斯基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父亲使我在婴儿时期就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 力,这是我走上音乐道路的起点。”
  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俄国沃金斯克,那是一座金属工业城。他的父亲在矿区工作,母 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家里没有一个人拥有艺术的才能。但是,柴可夫斯基的父母都 很喜欢音乐。父母对柴可夫斯基的出生非常欣喜,夫妻俩对这个儿子呵护备至。每天,父亲 上班后,母亲就在家照看尚在襁褓中的柴可夫斯基。他的母亲是一个温和、体贴、美丽又 深具教养的女性。有时候,小小的柴可夫斯基会大声哭闹,这时,母亲就一面哼着乡土味十 足的俄罗斯民歌,一面轻轻地拍打着他的小屁股,柴可夫斯基就在母 亲哼着的节奏和谐的“乐曲”中安然入睡,进入甜美的梦乡。
  黄昏的时候,小柴可夫斯基醒了过来。在摇篮里他一边玩着他的小玩具,一边听着外面“的 笃、的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那是他的父亲下班回家了。久而久之,每当他听到“的笃、 的笃”的马蹄声,就会随着那马蹄声挥动着胖嘟嘟的小手臂,仿佛是在欢迎父亲回家。 他的父亲一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摇篮里的儿子抱起来逗他玩耍。父亲把小柴可夫斯 基抱在双腿上,一面嘴里发出模拟马蹄的声音,一面轮流交换起左右腿,抱着儿子东摇西 晃,上下颤动,对小小的婴儿来说,这真是一种美妙的节奏。这些小小的音乐游戏与母亲的 催眠歌,使柴可夫斯基从小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48节: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2)
  柴可夫斯基从小就性格内向,缺乏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所以,家庭一直是他生活的重心之 一。柴可夫斯基从小和家人的关系很好,尤其和母亲、妹妹和弟弟的感情最密切。母亲是柴 可夫斯基最依赖的人。在他受到挫折的时候,母亲总是给他适时的安慰,平复他的心灵。从 小由父母那里受到的音乐熏陶,使他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他少年时期,常到父亲工作的矿山 附近的一所东正教堂玩耍,最爱听节奏分明的赞美诗歌曲,从中吸取了不少音乐养分,这为 他以后创作节奏明快的芭蕾舞曲《天鹅湖》打下了基础。还有一次,他的父母发现他能够把 在家乡圣彼得堡音乐会上听来的旋律用钢琴弹出来,他的父母相当惊讶,于是他们决定 送柴可夫斯基去上正式音乐课程。他的听力过人,这使他在音乐造诣上有所成就。 1863年,柴可夫斯基放弃了主修的法律,全力攻读音乐,在音乐世界中寻找乐趣与满足。
  柴可夫斯基的父母并非有意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但他们在唱催眠曲和逗孩子乐的过程里, 无意之中培养了孩子敏锐的节奏感,形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初的音乐记忆,并促使他走上了音 乐道路。
  理论点拨
  人的大脑内有1000亿个神经原,每一个神经原就像一棵“小树”,而新生儿的“小树”是稀 稀疏疏的,等孩子长大后才会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如何让宝宝的这棵“树”长得枝叶 茂密?这就需要家长进行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健康宝宝的智 能发育。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强迫孩子背唐诗或认字,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学习与探究的 动力,满足他的脑发育所迫切需要的感觉刺激和学习经历。因此,早期教育并不是单 纯地为了提高智商,而是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开发潜能,是一种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单纯追 求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的教育。而通常意义上的“神童”,一部分是早慧儿童,即比常态儿 童发育早些,但其后来的智力未必超过常人;另一部分则是很普通的儿童,只不过在识字、 背诵等方面经过特殊训练,或掌握了一技之长如弹钢琴等而被誉为“神童”的,他们与真正 意义上的神童——超常儿童是不一样的。超常儿童是智能高度发展的儿童,他们的智商都在 140 以上,只占儿童总数的2%~4%。早期教育努力造就的恰恰是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儿童,而 不是小大人似的神童。
  早期教育也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简单来说,更多的学者公认的是从0岁开始的 教育,一般3岁到6岁是学龄前教育,在这之前叫做早期教育。这个阶段,通过游戏、通过生 活的良好的安排与孩子交流,促进他发展的活动称作早期教育。
  内容上,我们现在把它分成几个方面。一个是生存能力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从不会 主动地活动,到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从原来不会动手,到动手的能力越来越 强。第二个是关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现在通过研 究都 知道,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学习的能力,所有的小宝宝都是爱学习的,关键看你怎么培养, 看 他学习能力有多高。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创新能力的学习,什么叫创新能力,孩子在摸索的 过程当中,就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虽然这是不具备社会意义的创新,但是具有很多本质 上的创新的因素,必须加以保护和培养。具体在教的过程中 ,有这样几个内容,一个是运动能力的发展,一个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一个是语言能 力的发展,一个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一个是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例TIPS
  我们都明白教育要早抓的道理,因此,当孩子还在孕育期,父母就开始对他进行有益的 胎教,这种做法是科学并且有效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孩子从降生时起,虽然对他周围 的世界一无所知,但他具有潜在的学习能力,而且这种潜在的学习能力需要父母进行挖掘 和引导。任何一个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教育才逐渐了解这个世界的,而 婴儿的可塑性是人的任何一个阶段中最强的,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妨经 常放一些好听的歌曲或者古典音乐给他听,甚至自己不时在家里哼哼唱唱,给孩子营造 一个音乐环境,让孩子生活于其中;如果你想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不妨经常给他看一 些色彩斑斓的图画,给孩子营造一个美术氛围。
                  
第49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1)
  宝宝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是0~3岁,这个时期是神经细胞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因此,从宝宝 出生起,家长就要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智力训练。
  1婴儿操
  母亲给幼儿做全身性的运动操,让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宝宝的身休更加健 康。
  做法:通过抚摸让婴儿全身得以放松,然后活动婴儿的肘关节,上举胳膊,做伸懒腰状,之 后抚摸婴儿的肚皮,活动脚踝,屈伸双腿,最后的结束动作和开始动作一样,抚摸婴儿全身 ,使其放松。
  2训练爬行
  当婴儿七八个月的时候,小宝宝可能就不会那么合作了,因为随着宝宝的成长和发育,他 的自主运动就会多起来,这些被动的训练法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因此,这时就 应该开始给孩子进行主动训练。
  宝宝爬行有两大好处,可以完善平衡机能,锻炼手脚的协调性。另外,宝宝学会爬行之后, 视野扩大了,活动范围大了,看到、触及到的东西也就多了,可有效刺激大脑的发育。
  有的家长说,孩子小时候没爬过,直接就能行走,这说明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其实不然,专 家告诉我们,孩子的爬行阶段最好不要逾越和失调,比如上学后出现平衡能力差,如写字歪 斜,跳绳、拍球等动作协调性较差等。
  数据显示,感觉系统失调的孩子,有90%在小时候不会爬行,或都爬行得比较少。因此, 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幼儿爬行的锻炼,决不能操之过急。
  3训练走路
  爬行之后,家长肯定会想到训练宝宝走路,有人会选择学步车等辅助工具,但是专家告诉我 们 ,使用学步车是学不会走路的,因为孩子在学步车里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容 易翻倒。专家建议,最好不使用学步车等辅助工具,让孩子自己学习走路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孩子学走路也不是越早越好,因为学走路要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状况而定, 一般是在会爬或扶着物体行走以后,才可以安全地学走路。如果行走得太早了,孩子可能会 出现X型腿或O型腿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因人而异地开展早期教育。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 点,并据此制订一些方案。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强,多学些、学快些自然不错,反之,必然是 揠苗助长,效果适得其反。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爱迪生的家长
  关于爱迪生 》》》》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电学家,也是最为著名的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 、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 和真 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2000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成长故事
  爱迪生1847年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 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老师讲一位 数 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 得张 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 :“去,问你妈去!”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爱迪生好像有了个惊人发现似的跑来,睁大眼睛问:“妈妈, 咱们家的那只母鸡真奇怪,它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为什么”妈妈呵呵笑了,她放下 手里的活,认真地对爱迪生说:“鸡妈妈那是在孵小宝贝呢!她把那些蛋暖热后,就会有小 鸡从里面爬出来。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鸡,它们都是被鸡妈妈这样暖出来的。”小爱迪 生听了,觉得真神奇。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难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 鸡就能出来”“对啊,就是这么回事!”妈妈微笑着点头。等到饭做好了,妈妈忽然发现小 爱迪生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妈妈急了,大声喊儿子的名字。这时,听到从库房里传来他 的答应声。妈妈觉得很奇怪,过去一看,原来爱迪生在那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多鸡 蛋,他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妈妈更奇怪了,问道:“你在干什么啊”爱迪生说:“妈 妈,你不知道吗我在孵小鸡啊!”
                  
第50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2)
  在学校,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爱迪生心 里不高兴,成绩总是没有提高。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 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 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 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 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老师听得愣住了,他实在不能 理解这个“奇怪”的孩子还有他的“奇怪”的母亲。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是她知道的 ,她就 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和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 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 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因为他有一颗好奇的心,有一种亲自试 验的本能,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像爱迪生一样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小脑瓜总是装满了“为什么”。 许多人都对孩子那些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加理会,或者轻易否定。爱迪生的妈 妈却认真地对待,细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