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长故事
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去世了。一年后,一个美丽亲切的女人出现在林肯家里,她是林肯 的继母萨拉。
自从萨拉来后,家务事就不用小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了。萨拉发现 ,小林肯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经常躺在地板上就着昏黄的灯光阅读那些神奇的故事。 《圣经》、《天路历程》、《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小屋里仅 有的这几 本书,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他的父亲不能理解小林肯的行为,但是,萨拉却对此表示理解和 支持。她认为在他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打扰他,直到他自己放弃为止;她帮他做了一个属于自 己的书架;此外,她还鼓励他建一个小火炉,这样他就可以借助火光来阅读了。
看到林肯如此爱读书,萨拉就给他找来更多的书。11岁生日时,林肯得到了一个惊喜:一本 他盼望已久的《英语缀字课本》。这些书可乐坏了他,他欣喜若狂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1823年秋末的一天,林肯忐忑不安地对萨拉说:“妈妈,人家说,阿泽尔·多西要办一所学 校。 我真希望也能去。”萨拉很高兴,她决定支持儿子。在她的坚持下,林肯的父亲终于同意了 他读书的请求。这对于林肯成为伟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理论点拨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身体和心灵像鸟的双翅一样缺一不可。知识,是母亲给儿女的另一种 营养丰富的“乳汁”,它使孩子不仅身体健康强壮,而且心灵和头脑也因不断得到滋养而不 会荒芜。有的母亲或许知识有限,才识平庸,有的家庭或许物质匮乏,境况困窘,一如林肯 的母亲和家庭,但是尽其所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读书,追求知识,丰富心灵,完善品格,也 一样可以造就伟大的人物。有教育专家说,很多孩子热爱读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无限的 学习欲。他们的头脑具有惊人的容量。林肯的母亲也曾说:“与其留给子女百顷土地 ,不如留给子女一本圣经。”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懂得,读书可以改造平庸和浅陋,书本能 把人带到一个广阔博大、内蕴丰厚的世界。如果因父母的漠视或者疏忽而让孩子错过这样一 个世界,那该是多么可惜。
第58节:对孩子严管但不束缚(1)
阅读除可令人快乐、获得知识与信息,还可启发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对图文的审美观, 更能借此探索自我、了解外在世界,进而树立对各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对幼儿而言,阅 读不但促进其语言发展,更是一种学习的媒介,能学习到自己穿衣服、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 ,或学习关怀周围的人事物、扩展生活经验;另如童话故事中发挥正义感、善有善报的情节 ,也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实例
4岁的齐齐好奇心很强,对什么都有兴趣,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然后问别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一天有一千个为什么!妈妈常常不耐 烦地说:“你别问了,真麻烦!”齐齐还是穷追不舍,“妈妈,什么叫麻烦?”问得妈妈哭 笑不得。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推动着齐齐想要获取更多知识。
一天,在公园里,齐齐依然和往常一样,这里看看那里摸摸,问了妈妈很多稀奇古 怪的问题:“妈妈,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小鸟在电线上不触电吗?”
“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什么树要掉叶子啊?”
面对齐齐的疑问,妈妈干脆买了很多少儿科普书籍,她对孩子说:“你想知道的书会告诉 你。”
齐齐很快被书里的世界迷住了,他一边看着图画,一边让妈妈讲解,开始了读书识字。以后 , 他只要在外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要妈妈给他找有关的书,不知不觉中,齐齐认识了很 多字,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齐齐周围的人都说,齐齐是个好问、好读书的孩子。
实例TIPS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的阅 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孩子特别喜欢阅读,可选择稍微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 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鼓励儿童自己选择读物,和儿童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 , 哪些是他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读物的权利 。如果为孩子订阅报刊,请孩子自己选择。
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 量保持安静。
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起阅读、编故事,与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讨论和交 流 。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 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启发儿童讨论思想、艺术方面的内容,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值。父母要鼓励孩子 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利用这种知识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和培养孩子的科学世界观。
对孩子严管但不束缚
罗斯福的家长
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 》》》》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残疾人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 一连任四届的总统,打破了美国总统不能连任两届以上的惯例,并树立了一个坚忍、机智、 奋斗不息的形象,创造了空前绝后的记录。他的业绩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美国社会的形成 ,功不可没。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不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他都能使自己 立于不败之地。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模式。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把孤立主义美国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由于他的提倡和支持,世界 上才有了联合国。
成长故事
罗斯福出身于富豪家庭,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也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 福的母亲。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要求孩子每天都严格执行。
第59节:对孩子严管但不束缚(2)
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是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 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 “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母亲也丝毫不过问孩 子一天的去向。
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但是家长应该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 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理论点拨
孩子的最主要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情绪的影 响。所以话题到了最后要强调的就是这重要的一点,从情感上去影响孩子。孩子是有自己自 尊的,情感很容易激动、变化,表现得很明显而且不稳定。很多家长严管得孩子过了度,往 往就给孩子带来了束缚,常见的束缚孩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强迫型。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需要,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孩子,孩子申辩、愤怒、 反抗等权利他们都认为是小孩子不懂事而把它们剥夺了。长期受到这种虐待的孩子一般都表 现得很顺从和胆小,缺少独立性,遇事退缩,甚至有点神经质,成年了以后也很难适应复杂 的社会生活。
二、冷漠型。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但是这种顺其自然并不是指发展孩子的天性,而是对 孩子漠不关心,没有同情心,也很少亲近孩子。不管孩子的行为是错还是对都 没有相应的回应,既不肯定表扬,也不帮助教育,完全是冷落和忽略。这样长大的孩子 一般都会长期感觉到孤独,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自闭症。
三、贬低型。这个类型很常见,当一个孩子取得了成绩,这些家长在第一时间往往不是 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而是吹毛求疵地为孩子的进步挑刺,甚至贬低孩子的进步,伤害孩子 的自尊心。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和主见。
四、抹煞型。孩子总是常常犯错误的,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从不在错误本身上 去教育孩子,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孩子过去的一切,甚至孩子 的成绩,并批评责骂孩子。这样长大的孩子一般来说都会很消极、悲观。
生活实例
一个叫夏斐的小女孩,聪明文静,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在学校是班长。她的妈妈和丈夫离异 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夏斐身上,尽力为夏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 斐的妈妈是很爱她的,但是她也是一个粗暴的母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 的程度,孩子做功课的速度慢了一点,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和小朋友出去玩的时间久了一点 都会招来一顿暴打,所以小夏斐的身上常常伤痕累累。
在某年的12月里,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试题特别难,所有功课都及格的全班只有13个同学 。夏斐的语文79分、算术82分应该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妈妈却因为孩子的分数没有到90 分而愤怒异常,她动用了巴掌、拳头以及竹棍、木板等东西来“教训”孩子,在这持续了一 个小时的暴打中,一块木头砸中了夏斐的头部,一个孩子就这样被自己的母亲亲手打死。
像夏斐妈妈这样的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简单粗暴,任何事情不问原因,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 碰到孩子有过失时一顿责打了事,对孩子教育缺少耐心,对孩子过分束缚,会让孩子变得 消极顺从、缺少主见,严重的甚至会有强迫性人格。
实例TIPS
放下对孩子的束缚
放下架子。家长的人生经验固然比孩子更丰富,但是家长的经验教训只适应当时 的社会和时代,世界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家长不能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判断现 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主角。所以要平等,你首先要放下架子 ,承认自己的经验也有可能和时代脱节,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说家长 的人生经验有用处的话,最大的用处应该体现在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周到,而不是总应用旧 的惯用的模式。
第60节: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不做定论。孩子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当他向你倾诉时,你千万不要随意给他下结论 、做评判。任何事情孩子都有能力去自己判断是非功过,家长没有必要在孩子自己想清楚之 前做出定论,何况这种定论常常都不见得是公正的。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父母不听我的倾诉,我是否也有怒火换个角度想想,我渴望 孩子去这样做,但是孩子愿意这样吗?如果不愿意是为什么 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惰性还是因为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我还不了解这样想一想,就尊重了孩子 ,即使他犯了错误,你也能知道他犯的错误往往不是故意的。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父亲
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 》》》》
列奥纳多·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父亲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亲是农妇 。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 人风格 已趋成熟。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 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研究自然科学。最终他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 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和发明家。
成长故事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 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 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 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 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 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 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并没有责备儿子 。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 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理论点拨
许多儿童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因素。一位著名的教育 家多 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 作用对教育孩子多么重要。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不重视鼓励,更关 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反映出怎样的心 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这种不对症下药的做法,往往是导致 鼓励法失败的原因。
人们往往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 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 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他做的某件事进行鼓励, 那么接受鼓励之后,他会干得更好更多。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老师应时 刻关注的步骤。没有自信的孩子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 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 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不问青 红皂白地随意训斥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 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第61节: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1)
生活实例
伟哲两岁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对伟哲的爷爷说:“伟哲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