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东北谜踪 >

第55章

东北谜踪-第55章

小说: 东北谜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不吭。
  我从背包里取出绳子,一头牢牢的系在了我的腰上,另一头递给了大牙,告诉大牙,我下去后两分钟左右一定要把我拉上来。
  大牙下意识的接过绳子。瞅了瞅我:“来亮,你是来真的啊?得了,上阵亲兄弟,我陪你一起下去吧!”说着就要把绳子给柳叶。
  我赶紧拦住大牙,一是大牙刚刚清醒过来,身体还不适合,二是柳叶一个大姑娘,力气又小,根本就拉不动俩大老爷们。
  大牙转念一想也是这么回事,看了看我,冲我点了点头,随手把绳子在他自己的腰上缠了几圈,叮嘱我小心点,然后往远处走了几步,冲我打了个手势,示意已经准备妥当了。
  我在原地蹦跳了一阵,活动了活动手脚,这才把防水的头灯套在了头上,调好了头灯的焦距后,冲大牙和柳叶打了个手势后,一跃又潜入了水下。
  刚刚暖和过来的身子瞬间又冰凉刺骨,好在这回有了心理准备,没有第一次那么震惊慌乱了。我沿着大锁链开始往下潜。估计潜到了八九米左右,借着头灯放射的光线,隐约的看到锁链的底部吊着一口巨大的棺材。
  下潜到这个深度,才感觉到水下好像还有暗流,身子被冲得有些控制不好方向,赶紧用手把住锁链,又往下潜了一段距离,这才看清,眼前的这口大棺材全完是由青铜铸造的,体积威猛,庄严肃穆。
  记得考古发现的曾侯乙木椁铜棺还重个几吨。而这个大家伙,长有三米左右,宽有一米,高有一米,粗略的估计一下,最少也得五吨重,靠我们几个人,又在水里,根本连棺材盖子都没法弄开。
  正在这时感觉腰上的绳子一紧,知道是大牙开始在上面拉我了,我借力也开始往上游去,幸好没有碰到那种怪鱼,很顺利的爬回了岸上。
  等到我把水下的情况一说,大牙和柳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虽然听我说了,估计到下面可能有棺椁,但是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大的青铜棺材。
  柳叶看了看我和大牙,有些担忧的说:“我总感觉这棺材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不咱们别碰了,想办法出去吧。就是想碰,以我们几个人的力量也根本打不开水下的这口铜棺,我们没有潜水的设备,在水下有力气也用不上。”
  大牙倒是对这棺材很好奇,两眼有些放光,听柳叶说完,转头看了看柳叶:“妹子,话不能这么说,即然来了,就要弄个清楚再说,要不错过了,下次估计也轻易不能再回来了,何况现在怎么出去?还从那个豁口钻出去?就算那怪鱼没有发现咱们,那边出口的虫子估计也没走散呢。”
  一提到怪鱼和虫子,柳叶脸色霎时就变了,有些愠怒的看了看大牙,一瞪眼睛,不让大牙再往下说了。
  这么重的棺材下到水中。因为要保证密闭性,所以不可能是在水中组装的,那么也就是说是整棺入水的,这个明显靠人力是无法做到的,难道有机械设备或是绞车?绞车在商周时就有应用了,湖北发现的的曾侯乙铜棺重达几千斤,据考证就是绞车下放的,几千年以前的绞车技术与绳索的结实度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有些技术超过了目前的现代工艺。
  难道这口青铜巨棺也是用绞车放下的?我想到这里不禁又重新打量了一下那条粗壮的锁链,越看越像,估计当年就是把这口巨棺固定在锁链上,然后应该有一种类似绞车的机关,把这口大棺绞起后又慢慢的下放到水中,如果是这样,也就是说只要能找到机关,这口大铜再浮出水面也不是没有机会。
  我把我的猜想告诉了大牙和柳叶,他们听后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我,不过转念想了想,也频频点头,不管怎么说,只有这种方法还靠点谱,要不那么重的一个东西,靠人力根本难以完成。我们三个开始围绕着这根大锁链四处寻找起来,看看是否真有些控制的机关藏在哪里。
  找来找去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见那根锁链好就直接就钉在了洞顶一样,没入洞顶就看不见了,而且洞顶太高,看得也不是很清楚。
  我抬头看着洞顶,心里也不断的在琢磨,如果没有绞车,还会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口几吨重的青铜棺给老老实实的送入水下呢?金钩挂月,是谁能找到这样的一个风水贵穴呢?
  我重新又开始仔细的打量,一会看看水,一会看看地,一会又看了看锁链,猛然间发现那根粗装的锁链似乎恰好的处在“阴鱼”的“鱼眼”处,灵光一闪,心里有了主意。
  这里的水与地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太极图形状,水为阴,地为阳。太极图本身就是一个大圆圈,内含两条阴阳鱼,阴阳鱼各有一只鱼眼,阴鱼内是阳眼,而阳鱼内则是阴眼。而面前的这潭水就是太极图的阴鱼,锁链吊着的那口大铜棺正好就是“鱼眼”处。
  看来这“金钩挂月”,棺椁的下葬位置就是“钩”的阴鱼的鱼眼处,这种格局以前也只是听爷爷说起过,但是爷爷说的也是含糊不清,估计也是他没有见过的原因,现在却被我悟到了这种葬制的奥秘。
  我兴奋的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大牙和柳叶,大牙和柳叶相互看了一眼,脸上的表情几乎如出一辄,对我的判断说不出来是信还是不信,都皱着眉头打量着我。
  我无奈的摇了摇头,也不理会他们,如果阴鱼的鱼眼处是棺椁的位置,那么阳鱼的鱼眼处应该也有东西才对,或许就是机关。
  第二卷 叶赫诅咒 第十一章 青铜棺
  我估计了一下地上鱼眼的大概位置,小心的捧着罗盘,慢慢的移动着。
  柳叶看我这神神叨劝的样子,十分好奇,在她的认识里,罗盘就是指示方向的,和指南针差不多,倒是没有见过用这东西找机关的,所以小心的跟在我的后面,探头也看着盘面上的磁针。
  我走的极慢,每走一步都要停留一分钟左右,观察指针的细微变化。足足过了十五分钟,大牙和柳叶的好奇心也一点点的消失了,都坐在地上看我自己像皮影戏里的人偶一样走一步,停一会。
  走了一阵后,因为胳膊要一直保持水平不动,再加上精神又高度集中,不大一会,鼻尖鬓角都见了汗珠,但是罗盘的磁针稳稳当当,并没有什么异象,时间越拖,我心里越是没底了,难道是我估计错了?
  心里正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就看到罗盘上的指针的头浮了起来,左右乱动,不归子午线,正是“八奇”的“逆针”,看到这儿,我惊喜万分,赶紧把大牙和柳叶喊了过来,冲他们得意的笑了笑,告诉他们,在我脚下一定有东西。
  大牙蹲下来,用手电敲了敲我的脚下,与普通的地面一样,并没有什么异常,抬起头来冲我眨巴了几下眼睛:“来亮,聪明的人拢共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智商加自负;而另外一种,则是低智商加自格,我看你是太自信了吧?”
  看着蹲在脚下的大牙冲我直白话,我一脚就把他给蹬个腚墩,然后顺手抄过铲子就开始挖了起来。
  大牙揉了揉屁股,爬了起来,也不知道冲柳叶在嘀咕着什么,一看到我的眼神后立马就不吱声了。
  我也懒得和他浪费体力,把所有的劲都用在了铲子上,刚挖了能有三十厘米深,就听到“锵”的一声,铲头碰到了硬物。
  这动静在这个密闭的半圆山洞里传得十分响亮,嗡嗡作响。
  大牙和柳叶也被吓了一跳,转瞬也意识到是我挖到了什么东西,赶紧跑了过来。
  我用铲子小心的四外探了探,发现下面的石板不到半米见方,就小心的把上面的土都铲掉,终于露出了一块方方正正的石板。
  我回头瞅了瞅大牙,指了指这块石板,也没说话。
  大牙这人你不得不佩服,肉烂嘴不烂,冲我咧嘴傻笑了一下,然后对柳叶说:“要说来亮这本事,大得去了,就这‘下盘寻物’之术,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会的玩应儿,有时间你可以和来亮学习学习,深造一下。”说完后还冲我连挑大拇指,把旁边的柳叶逗得也是哭笑不得。
  柳叶走得近些看了看,然后问我这里面会不会有危险,或是有什么机关?
  我看了看这块石板,瞅了瞅柳叶和大牙:“我估计不会吧,要是对咱不利的机关会也犯不上埋地下啊,这种机关是对付人还是对付耗子啊,估计没啥危险,我要是猜的不错应该是与那口大铜棺有关。”
  话一说完,我就让大牙和柳叶稍稍离远一些,然后把铲子别在石板之下,双膀一用力,慢慢的把这石板给翘了起来。
  下面露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洞口,里面竟然是一捆锁链,都是拇指粗细,比吊着棺材的那个可要细多了。
  我小心的把锁链押了出来,这才发现竟然是很长的一整根,根部被固定在了洞底,我用手试着拽了一下,感觉倒是很结实。
  大牙看了半天没吱声,这才小心翼翼的问我:“来亮,会不会这个是能拉动的,然后能把那边的棺材吊上来,类似滑轮的原理?”
  我其实也感觉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就把锁链的一头扔给了大牙,我和大牙都攥着锁链,在手里挽了个扣,拉住锁链就开始用力向后拽。
  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拉动了锁链,传来一阵“嘎吱”、“嘣嘣”的声音。
  我和大牙身子往后坠,全力的开始拉,把手中的锁链一点一点的往后倒,果不其然,就看到吊着大铜棺的那根粗大的锁链竟然真的动了起来。
  看到这里,我们都很兴奋,柳叶也跑过来帮忙。
  也不知道过去的人用了什么机关,感觉应该是类似滑轮组的原理差不多,虽然真正拉动起来以后没有想像中那样费力了,但也确实不是很轻松。
  拉了一会后,我们脑门上都见汗了,而水中的那口大铜棺也渐渐的浮出了水面,甚至露出了一多半了,拉到这里,无论我们怎么使劲,都拉不动了,估计可能是铜棺出水后要比在水中拉起来费力的多吧,以我们三个人的力气来看,估计没办法把大铜棺全部拉出。
  好在现在至少到了水面上,比在水下可方便多了。
  我四下看了看,把拉出的锁链死死的缠在了洞壁附近的一块山石之上,又怕不牢固,又把多余的锁链连着缠了好几块突出的山石,试着慢慢的放开手,锁链一下子绷得直直的,好在是成功了,把我们几个人解放了出来。
  走近了一些,用手电照了照,这口青铜大棺距岸边也就是三米多远,在三只手电筒强光的照射下,上面的纹饰看得清清楚楚。
  棺头呈梯形,上面的纹饰很被一个倒三角形分割成三部分,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拉环,应该只是个装饰用的,好像根本就不能活动。拉环内是雕的是一只凶猛的兽面,也认不出来具体画的到底是什么猛兽。其它的装饰底饰大都是些山水云纹,荷花蔓枝,都是与棺材一体浇铸而成的,工艺精美绝伦。
  而大铜棺的正面上却刻满了铭文,文字虽然刻的也不小,但是毕竟距离有些远,看得也不是很清楚,一般棺上的文字刻的肯定是关于墓主人的一些生平记载,对于验明墓主人的身份是至关重要的。
  我和大牙都不自觉的看向柳叶,柳叶见我和大牙都盯着她看,看了看那口大铜棺,嘟了一下嘴,叹了口气,有些不太情愿的走到了水边,估计心里还是对水里的那条怪鱼有所顾忌吧,但是这种事,我和大牙有力气也使不上,下去估计也是白搭,常用的汉字还行,生僻的字基本上认识不了几个,但是过去的人好像用的都是生僻字,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
  反正用不着潜水,我和大牙也一起陪着柳叶下了水,游到了棺材的正面,帮着柳叶用手电照着上面的文字。柳叶则认真的开始看了起来,柳叶一见看一边念给我们听,断断续续的念完后,我们听的倒是有些迷糊了。
  棺上的铭文最有价格的也是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就是上面清楚的写着,墓主人姓季,名云曜,师承廖公,廖兆保,然后就是一些生平治水筑堤、建城修塔之事。
  季云曜,好陌生的名字,听这名字倒是中原汉人,不像是满人,而廖兆保这个名字我却觉得有几分耳熟,但是却记不清在哪里听说过。
  我们几个上了岸,把身上的水又拧了拧,在原地活动了一阵,才不觉得那么冷了。
  柳叶不停的原地慢跑着,跑着跑着,突然停了下来,看了看我,然后瞪大了眼睛说:“我想起来廖兆保到底是什么人了,廖兆保就是廖均卿,字兆保,号玉峰,明永乐年间因为主持兴建明十三陵的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据说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也是出自于廖均卿之手。”
  我一听到柳叶说到廖均卿的名字,就想起来了,这个在明朝可是风水大家,赫赫有名。
  曾经看过古书上对这个人的记载,可以说是神乎其神。
  有一次,明成祖召见很多风水大师,询问天寿山皇陵的穴位工程进展如何?而众大臣都齐奏皇上,说是廖均卿戏弄朝廷,他挖伤了地脉,金井内涌泉不止。这种皇陵选址是很大的一件事,如果选好后金井漏水,那这处陵地一般就算废掉了,不能再用了,视为凶穴,要是出了这样的纰漏,肯定是要掉脑袋的。
  于是明成祖就问廖均卿这是怎么回事?廖均卿说:“这是真龙的聚处,穴法无偏,只要皇帝亲临其处,泉水立即停止。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处,看见泉水依然在喷,龙颜大怒,责问廖均卿为何戏弄于他。”
  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明成祖说他还没有喝山呢,只要他喊几声,把罗盘下地一照,泉水便会立即停止。
  说完后,摆好架式,向山上开始呼喝,说来也怪,廖均卿还没有喊完,金井内的泉水果然就停止。
  明成祖龙心大悦,不断赞叹,说廖均卿非凡人,诚乃仙风道骨,喊山山应,喊水水止,是大明的奇人也。
  想不到这里出现的这口青铜大棺的主人竟然是廖均卿的弟子,他的弟子,能找到这种世间少有的风水贵穴也不足为怪了。
  就在我们三个都在讨论这廖均卿的时候,突然,大牙冲我们“嘘”了一声,示意我们都不要说话。
  现场马上就静了下来,静的可怕。
  我刚要问大牙在弄什么玄虚,忽然隐隐的听到有小孩儿的哭声。
  “哇……哇……”
  哭的十分凄惨,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啜泣不止。而声音又像是憋在了嗓子眼里,听着让人揪心,心里直发堵。
  我们吓得都有些毛骨悚然,仔细的分辨着声音的来源方向,最后都把视线集中到了那口大铜棺上。
  第二卷 叶赫诅咒 第十二章 棺内哭声
  大牙用手指了指棺材。苦笑了一下:“我怎么感觉棺材里有人哭啊?”
  柳叶也冲我连连的点了点头。
  我心里暗叫倒霉,真是点背喝凉水都塞牙,外面有虫子,水里有怪鱼,好不容易才把棺材的来龙去脉理清一下,这棺材里还竟然有人在哭,真是邪事天天有,今天特别多。
  我看了看那口青铜大棺,棺材板子下的火漆封的严严实实的。再算了一下时间,这个大棺材最少也得在水下放了五百年了,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啥玩应能在棺才里不吃不喝不喘气的活上五百年啊?
  肯定不是人,难道是鬼,都说鬼哭狼嚎,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哭……
  不留意时还不打紧,现在一注意到哭声,就感觉是有人趴在我们的耳朵上哭一样,哭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哭得我们也都是心烦意乱,胆战心惊。就像有针在一下一下的扎着我们的耳膜一样,难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