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37章

锦衣为王-第137章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熟人,其实彼此是不便打招呼的。原来正是崔浩和杨继宗等人,除了那三人外,又多了几个面生的人,不过,看服色和神情,显然都是杨继宗一伙的同道中人。

    “来了一伙头巾客曹翼低声说:“不如咱们走吧?”

    文官和武官不和是必然之事,因为彼此争权,而且大到国家大政小到为人处事,文武都很有区别,至于锦衣卫,则与文官更加不和,现在还算好,再过些年头,彼此都视为仇敌,已经是难以开解的怨敌了。

    “不必急”张佳木转过头来,面无表情的样子,但嘴里却道:,“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第二百四十六章 劝慰

    …众边酒巳经饱饮的差不多了,四两重的黑互罐凡经饮”岁如也。既然不让再添,店家就又送上两个下饭的菜来,京葱酱鸭和炎羊肉条,做的很是可口,再端上饭来配着吃。张佳木大口送食,很是吃了一饱。

    曹翼见他吃的香甜,不觉代他高兴。前一阵子,张佳木心事重,而且手头的事太多,颇有点“食少事烦”的样子。当然,他年轻体壮,不象武侯那样累倒了自己,不过底下人瞧着也很不是滋味,现在看他这样,曹翼自然是替他觉得安慰。

    如此饱餐一饭,但并没有即刻走,相反,叫了两杯茶来,又年人取了一些洗的很干净的水果,张佳木与曹翼对坐饮茶,摆出了一副对坐长谈的架势。

    其实两人没有什么话可说,卫里的公事,张佳木会和相应的人商量,曹翼和他的副手只管张佳木的护卫和张府家将的提调,这一点小小事如果张佳木也要管的话,那也未免太偏劳了一些。

    他要听的,实在是崔浩和杨继宗等人的对话。

    没听几句,到底是读书人,说话脉落分明,虽然偶用隐语,但张佳木是何人,就算对方用隐语,他微略一想,也就明白了。

    这一科,最得意的当然是三鼎甲,照例,状元榜眼探花全部入选翰林,而且,也全部挑成了庶吉士。

    明制与清不同,正统年间已经定下了死规矩,非翰林不入内阁。任何勋臣或是传奉官,又或是普通的文臣,不管勋业多么彪炳,但从正统年之后,入阁是没有希望了!

    从正统年开始,内阁总理大事,通政司送上来的全国各地的奏章,先呈内阁,提供意见后送交司礼,司礼批红,如果内阁没有疑议的话就加以副署,经过这样的程序之后,奏章就变成了具体的处理意见,而且是不可违抗的煌煌圣弄。

    如果不经内阁,径送内宫,由皇帝亲自下旨处断的政务,在法理上来说是欠缺程序的。用这种方法升投的官员便被称为传奉官。

    正统至天顺年间,传奉官并不多,成化年间,传奉官犹其泛滥。中旨频出,从工匠到怜优,都有被授官的可能,一个工匠世家的传人,因为手艺特别突出而被皇帝欣赏,传奉至工部尚书。在文官来说,武职官的泛滥正好可以用来攻击武官不堪其任,或是素质低下的口实,但如果传奉官泛滥,而且担任文职的话,对文官的自信也是极为沉重的打击,所以,在成化之后,孝宗即位,传奉官被一扫而空,天下文人为之大快胸臆。

    传奉官十之**不合格,不堪其任,但其中也有不少奇能特异之士被一同贬落,比如加上官职的农人中的佼佼者,工匠中的能工巧匠,他们不比那些黄冠僧尼之流,但也是一并对待,这一点以后世人的眼光来说,是犹为不公平的一件事。

    现在尚不及此,三鼎甲入翰林,并且全部为庶吉士,也就是正经的储相,又称留馆。三年之后散馆开坊,转侍读学士,或转部属,十年之后,就为三四品京官,到时候,养的望够了,就有机会入阁办事。

    这是条终南捷径,能入选的进士,当然也就是人中娇子。

    今日在场的进士,崔浩是二甲靠前的名次,所以也成为庶吉士的一员,由工部在东华门附近提供住处给他,光禄寺早晚供给食物,宫中的锦衣其官照料他的安全,每天他可以出入宫禁,查阅资料,礼部供给他笔墨纸砚等应用的东西,总之,挑成庶吉士后,崔浩已经不需要自己花一文钱,连安全问题都有了保障。

    现在这会儿,他手中提的灯笼就是有大明工部制的字样,提着这盏灯笼,谁都知道他是翰林庶吉士,除非是犯了极严重的罪过,不然的话,是不会有人敢来找他的麻烦了。

    辰光不早,要不是有崔浩这盏灯笼护着,这群进士老爷可不敢随便了来犯夜禁。至于杨继宗,名次也不低,挑的是刑部主事,虽不及庶吉士,将来入阁是无望了,但好歹也是京官,十几年熬资历下来,好歹也弄个堂官当当,比在地方上沉浮拼搏是好过太多了。

    他们来送的是程万里,这家伙考的不好,位在三甲,入翰林无望,留在京师也无望,而且,分的县份也不好。他是北方人,按大明的传统自然是异地为官,吏部好象和他开玩笑,这位新科进士的县份是海南临高,”天知道那是什么鬼地方?里,但一县正堂也是正印亲民官,仍可行大有为之事,到时候,吾辈在京静侯好音,佳名一成,则事必有望了。”这位是崔浩的同僚,也是新科进士,同样入选庶吉士,也是春风得意。如果是少年进士这么劝慰程万里,可能会激起对方的反感,而这位中年士子娓娓道来,说的极为恳切,所以也就格外有一种劝慰人的力量,程万里原本一脸沮丧,到这会儿,终于在脸上露出一点血色来。

    明朝考核官员一般是六年一次,京师京察,地方考核,此等事都是非常严格严肃的大事。不过,时间久了,文官们以进士乡谊同年等攀成了一张大网,进士任职知县,也要看同年的力量如何,有没有得力的大佬当后台,或是是否年轻干练,能力超群,一般来说,象程万里这样年纪,如果到任肯实心任事,加上一群同年好友替他吹捧,转同知,升知府,再进道员,最后到布政司,或是调入中枢,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特别是,今科同年好友多半得意,自己的沮丧虽然来自于此,但转念一想,如果一群好友全部不得意,大家海天四散,各自郁郁,到时候就想有所援手亦不可得,那样的话,可就是真的不大妙了。

    怕就怕的是三年一转,从一县到另一县,十几年下来,还是七品正堂,到时候年过中年,上司是科场后辈,自己却得俯首弯腰的伺候,当官到这种地步,也就灰心的很了。

    所以程万里听了这位庶吉士的劝说,自觉自己科运虽然不大好,官运却还是大有可为,并没有到灰心丧气的时候,于是振作起精神来,与各人推杯换盏,好好饮了几杯。

    “年兄”杨继宗与程万里是旧识,而且也是府试同年,现在更是进士同年,科场之中,这种关系是最为牢靠,根本无可斩断。

    一科之中,若是有人发达,对同年必定会施以援手,每科出个名人,同年们都是脸上生辉,不过杨继宗现在不是要说这个,他只是很简捷的道:“地方的事,不外刑名小钱谷最为要紧,刑名,一个案子是两家人,或是两个家族,至为要紧的事,不可不慎。到了地方,先除积案,查以明,断以情,惟以本心人情来断案,则无有不准。你把刑名案子断好了,地方上名声就好了,接着,就是却积弊,除陋规,把这个做好了,加上刑名打的底子,你在地方上就有威望了,再多和宗族长老,本地士伸交往,劝喻大义,到这时候,就能经手钱谷的事了。嗯,你可以申求减免一些收不上的为先声,接下来和百姓约以交赋的时期,不要动辄就打屁股,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如果把钱谷弄好了,你就威望大增,到时候就能做一些文教的事,修理学宫,办书院,给士子优遇,这样一来,你的名声非得扶摇直上,直达九重天的不可。”

    这一番话,都是杨继宗自己这么多年来精心访求的治吏能吏之道,当然,也是廉吏之道。用他的办法,其实不大倚靠刑房书办等蠢吏,而是自己凡事亲力亲为,不然的话,也就谈不到裁撤那些陋规和杜绝贿略了。

    他的留心治世之道,以经济致用为学的态度在场的同年都知道,所以不仅是程万里感激至深,就是一边的人,也是细细揣摩着杨继宗的治政之道,细思之下,都是觉得极有道理。

    “大爷”当着外人,曹翼以家人的称呼小声的向着张佳木道:“这个姓杨的,似乎是个有良心的好官儿“嗯”。张佳木点了点头,亦是轻声道:“不错。他的法子要是聪明人照样去做,几年之内,能吏廉吏之名必定就是有了,不坏的好法子。”

    确实,杨继宗的话虽然不多,但句句在点子上,而且以刑名入手,钱谷在后,在地方有威望之后,劝捐办学就有了资本,而大明现在以文治天下,文教再搞好了,则名声大起亦是势成必然之事了。

    程万里得杨继宗这般点拨,实在是等于捡了一顶三品文官的帽子在手里,好生去做,肯定不会以七品下僚终身归老了。

    “但是”张佳木在心里对自己道:“此非破立之法,不过,姓杨的是聪明人,这一点来说,倒是没错。”

第二百四十七章 摆队

    …在心里夸赞。不料杨继宗话锋转。却又转为凌厉。心,世四着在座诸人道:“我辈既然读圣贤书,所宗自然是孔孟之道。不论程年兄如何去做,将来总归造福百姓,上对得起天子和社稷,下对得起黎庶百姓,中者保有自身,亦得同年士伸之赞,晚年归养桑榆,俯仰无愧无心,岂不妙哉?今有人归于厂卫之役,为赢犬当鹰犬,吾未见其可,简直是,简直是

    杨继宗虽然为人刻板,私底下被人称为杨石头,但好歹忠厚底子,在这里抨击同年,颇有点下不了嘴的感觉,但在他一边的一位庶吉士却懒得顾忌太多,当下便冷冷接嘴,只道:“简直就是斯文尽丧!”

    “二兄,慎言崔浩原本就是聪明人,十年苦读,中了进士又选了翰林庶吉士,自觉要好生做一番车业。将来好青史留名。他能在山崖里苦读十年,自然是沉稳得下来,当下只是沉声道:“一样是食朝廷俸禄为朝廷办事,两位年兄未见得可以如此说。”

    “怎么不能?。杨继宗倒是恼了,冷然道:“瞧瞧他们跟的什么人?郭前辈一介不取,廉洁自律极好的地方官,就这样一索子拿到诏狱里头,到现在也没有结案,列位想,这般苦害爱民的官员,不就是一个小奸臣么?嗯,前两次我等见他,还说他似乎也是有良知的大臣,虽然年轻,毕竟胸有城府,处事如让人如沐春风。现在看来,我等错了。唉。大错而特错”。

    “啊?杨兄,慎言!”崔浩这一下可是真的大惊失色了,当下恨不得跑过去捂住杨继宗的嘴,不叫他再胡说八道才好。

    明朝制度有强过清朝的,也有远不及清朝的地方,清朝很少非刑杀人,更加不提随便杀害官员,开国头些年,对汉官也只是苛刻,乾隆之后,就是皇帝也不能非律抓人杀人,就算是同治帝毁在一个姓王的汉官手里,被他勾引着做了不少坏事。人尽皆知,两宫太后也恨之入骨但律令在。姓王的罪不当死,结果也就只能革职了事,要是放在明朝,恐怕就只有满门抄斩的下场了。

    现在张佳木的地位,岂是一个小小的刑部主事可以动摇的?要是有锦衣卫的校尉在这里,立刻就可以抓他入狱,而且不经刑部发驾帖,一样可以入他的罪,要是张佳木不原谅,杨继宗就非死不可,绝无生理。

    就算侥幸不死,只要张佳木在一天,杨继宗就只能在云南贵州当官,行同流放,一生也不要想有所成就了。

    念及于此,崔浩的话就很严厉了,他道:”杨兄,读书人岂能信口开河?抓捕郭前辈的事,亦是皇上首肯,你在这里攻许,岂是臣子当做的?”

    杨继宗虽然不大服气,但也不能不卖崔浩一个面子,当下只得点头道:“年兄不必再说,弟省得了

    虽然如此,他还是恨声加了一句:“现在弟分派在刑部,这件案子,非得好好过问一下不可郭某人的案子事涉内臣,已经是办成铁案。不要说一个刑部安事,就算是尚书和侍郎过问,再或是三法司齐上,甚至内阁大学士也为之说项,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这些事小臣们原本都不大清楚,但崔浩最近已经在内廷行走因为庶吉士都是储相,将来可能入阁办事的重要官员,所以一为庶吉士之后,就可以深入内廷,查阅档案学习政务律令,虽然日子还短,郭知县的这桩案子的内情,崔浩等人也就清楚的很了。

    不过,也不必和杨继宗说明,崔浩向着其余几个同事摇了摇头,意思很简单,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由得杨继宗去碰一鼻子灰去也好。

    不仅崔浩几个不以为然,张佳木也是连连摇头。杨继宗刚刚说地方政务的时候,看起来还是胸有成竹,井井有条,看起来如积年老吏一般,现在看来,地方的事可能这人研究过一些,所以还算入门,京师之中,他就是有如瞎子一般,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了。

    就是这些纸上谈兵的书生,背了几本书,会破题,写文字,就由白身一下子转为一司主事,几年过后,就是刑部员外,或是郎中,这样的人,负责天下刑狱,效率如何小是不是会有冤枉,那就可真难说的很了。

    由此来看,适才所说的清理刑狱一说,也是自信妄语,天下刑狱何其复杂,一地有一地的情况,上手就清理刑狱,而且是从未断事的书生去做,有人精明,有人庸懦,兽能事事顺手?

    友二北。张佳木差点要笑出声来!

    书生治国,果然是江河日下。象汉唐。官吏不分,吏亦可为官,而且为官者也不仅限于书生,事实上,晚唐时还是以世家子弟为主,唐皇曾责之以宰相,为什么任官多用世家子?宰相从容答道:“世家子幼学典籍制度,办事入手自然比普通的官员快,并不是有意任命。

    世家子弟如果失去约束,自然为恶更大,而且没有道德约束,自然品流容易低下。但书生治国,亦有纸上谈兵之患,象眼前这些士子,说起来已经是大明精英,不过论起治国来。连张佳木这个从未治郡的人都觉得好笑,真是遑论其他了。

    于是施施然起身,亦不和这些个呆书生招呼,杨继宗固然对他大为攻计,就算是崔浩等人,看起来也是畏惧多些,何必自讨没趣?大明的读书人,他总算也见识过了,真的是可以说是不敢领教!好在,现在有徐穆尘和年锡之几个,他已经交待下去,还是用他后世教书育人的办法,用速成班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办法来自己弄一群能办事的真正的读书人,至于眼前这些,谢谢了,以后他权力更大时,不怕没有这一类的书生来捧臭脚,只是那会儿自己的脚是不是教他们捧,那就两说了。

    从酒楼出来,已经是二更末快三更,后世算法,也快十一点了,月白风清,喝痛快了老酒,吃的也肚饱,坐了一会喝茶消食,再听听这群呆书生说话,张佳木很舒服的伸了个懒腰,向着气鼓鼓的曹翼道:,“何必同这些头巾客生气?早些回去,明天要进宫的。”

    “是勒,大人!”

    曹翼有意叫的响亮,又干脆叉腰大叫:“人呢,都死了?”

    他带的人,金部都很干练,并不是那种普通的大官仪仗,就知道穿彩衣,摆威风,骚拢百姓可以,真遇到事。则万万当不得大拜

    锦衣卫,其实也就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