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国-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历皇帝拿起一张文卷。悠然的问道,屋中诸人都是一愣,张居正本来正在用手捋胡须。听到之后却转头望了望屋中诸人,文臣们脸上都有错愕的表情,倒是冯保在后面轻声细气的说道:
“船头香是运河码头上的劳力和船上的船工烧香结社。”冯保掌着东厂。这些消息自然明白,万历皇帝继续说道:
“人一多了,胆子就大,这船头香倚仗人多势众,居然在城内强迫商家烧香,这香都是要缴纳银两。民不聊生,叫苦不迭,冯大伴,这可是实情?”
“回万岁爷的话,的确如此。”
“王通不畏风险,扫清恶行,他那当街格杀,也不过是救下了被船头香逼迫的苦主。听说还有什么强抢民女,逼人破家的罪行,冯大伴。这些事,东厂的呈报上都有吧”
“回集岁爷的话,都有的。苦主画押的口供也都送过来了,还有些船头香其他恶行的举动。”
冯保在那里沉声回答,脸上带着些无奈的神情,不过回答的却不慢。万历皇帝笑着把文卷放回书案上,柔声问道:
“诸位爱卿,天津城内船头香横行不法这么久,天津卫的文武官员竟无一人呈报,冯大伴,张伴伴,司礼监收纳通政司的奏疏,是不是都打回去了,寡人看不到呢?”
司礼监阻碍言路,蒙蔽圣听。这样的罪过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冯保也承担不起,冯保转头看了看身侧的张诚和其余几名随堂太监,众人都是神色肯定的摇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朗声说道:
“回万岁爷的话,自奴婢入司礼监以来从未接到这样的呈报。派驻天津的东厂暗桩倒是在常情中提及。但照规矩,这等事归档即可,不必呈送圣上。”
万历边听边点头,等冯保说完,万历转向站在那边的吕光明和沈秉风。淡然道:
“船头香横行不法这么久,天津文武官员不曾有一封呈报,为何锦衣卫千户王通动手惩治,言官却立刻有人弹劾,这其中又有什么勾连呢?。
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两人对视一眼,都是跪了下来,屋中诸人神色都是不太自然,万历皇帝靠在椅背上。语气变得有些森然,开口道:
“天津兵备道、分守天津参将、河间府清军同知,无人参劾他们失察之罪,为何一个惩治恶徒出手做事的,却被弹劾,都察院就是这般监察吗!!?”
夏日褥热,文渊阁此时却突然冷了下来。
第二百七十章 激辩
在着两位都御史跪在地卜,两侧站着的大学十和各部脚行甥从有一个人敢说话,反倒是看向了坐在当中的皇帝和边上的张居正。
内阁辅张居正神色同样是淡然。只扫视了众人一圈,目光在大学士。户部尚书马自强的身上停了下。
户部尚书马自强低头一会,出列打破了这令人不安的尴尬,他跪下禀报说道:
“陛下,船头香这个,名目,微臣确实没听过,但说到这船工劳力结社之事,微臣却早有耳闻。”
看着万历和张居正都没有出声,马自强又是继续说道:
“从前户部各司最头疼的就是天津的粮食装卸。京师到天津,每逢河道清淤或天气干早时候,船只通行就会不畅,漕船不能等待,只能卸下,装卸粮食货物,壮丁劳力不是日常所需,每有需要,则要调派聚集,经常耽误事情,民间的船东船伙为了这运输顺畅,不在这上面耽误时间,私下结社,应该就是这船头香了,微臣也知道,这私人结社容易祸乱,可结社之后,河上岸上。征集民夫省了很多力气,船只也没有被耽误过行程,这是官民两便的好事,所以才留存了下来。”
边上的兵部尚书张四维也上前跪下说道:
“陛下,臣这边也有耳闻,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分守天津参将李大猛都曾说过,天津粮食转运迅捷。从未耽误军需支用,也是仰仗运河上的那些民夫劳力,天津的民夫劳力做事齐心不乱,最为有力,想来也是这结社之功了!”
有两人出头,同为内阁大学士的吏部尚书李幼滋也出列奏道:
“陛下,民夫船工众多,疏于管教。其中有不法之徒趁机行恶也是难免,可听几位大人所讲,这船头香于漕运有大功,这漕运乃是国家的命脉所在,有不法之徒作恶,派有司严加管教就是,万不能因噎废食坏了大事。”
说了这么多,所有人的眼神都看向了张居正,张居正躬身奏报
:
“陛下,漕运不可轻忽,民间结社有利于漕政,这是大善,有一二不法之徒,此乃小恶,若以小恶废大善。非明智之举,若这船头香真的有什么阴谋对官府朝廷不利,东厂和锦衣卫都会有呈报送上,如今却没什么消息送上,想必真如各位大人所言,不过是小节不修而已,大处还是好的,陛下以为如何?”
万历皇帝脸上露出了笑容,点头说道:
“阁老和诸位大人考虑的周全。派有司整饬船头香的事情 联以为朝廷就不必再派出别的官员,锦衣卫千户王通既然已经着手此事,不如就让他继续做下去,内阁那边和兵部,锦衣亲军一起议下,然后报司礼监这边下旨吧!”
本以为是言官们攻许,大臣们借势力收拾王通,却没想到万历皇帝这边早有准备,各位大臣对这船头香没什么印象,更不知道好坏,但既然把王通定在了坏的那一面,那与其对立的船头香必然是好的。
但天子的位置高高在上,轻巧力,下面的人可要做许多的准备才能对付,屋中已经有人心中牢记。这小皇帝在朝堂之中从不争什么,辅和各位大学士所达成的政令也都是附和,但凡是说到这王通的,则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主事的是张阁老和冯公公,这是没差。可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将来如何谁知道,何苦去触犯这个霉头。
其他人缩了,内阁几位大学士不的不说,跪在那里的两位都御史却是坐蜡,要是按照圣上如此吩咐,两人这官也没法做下去了,旁人可以松手,他们却不行。
“陛下,言官所讲或有偏听偏信之处,可这王通行为有亏,贪墨腐坏却也是荆情,臣恳请陛下严查!!”
万历皇帝眉头皱了皱,盯着刚才说话的昌光明,这位都御史又是磕头在地,万历皇帝也知道这屋中的官员都是听谁的,他直接看向张居正。
不过让他奇怪的是,内阁辅张居正似乎有些走神,眼神正看舟别处。张居正的精神极为专注,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为何有这样的景象。
几乎同时,张居正已经恢复了正常,欠身说道:
“陛下,御史们断不会无的放矢。吕大人和沈大人身为总宪,了解想必更详细些,让吕大人说明,也免的用错了人,陛下觉得如何?”
这说法在万历皇帝预料之中。万历点了点头,他却不知方才张居正侧头和边上的冯保目光交流了下。
面对张居正的询问之意,冯保脸上露出几分无奈,摇了摇头。事情既然不在冯保的控制之中,那也不必责难,张居正迅的
“陛下,若那船头香真的敲诈商户百姓,王通驱除乃是善举,可此后。王通却下平安牌子,重复那船头香中恶徒敲诈之举,弄来的银钱尽数归入私囊,这便是贪污腐坏。”
“王通收的,可要比船头香收的少很多啊!”
听到万历皇帝语气轻松。吕光明心里一抽,不过还是直起身子说
:
“偌大个天津卫城,来往多少生意,王通倚仗锦衣卫权势坐地收钱,尽入私囊,陛下,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贪墨!”
“吕爱卿,这贪墨的人会把帐目一一给联禀报清楚吗,收上多少银子。花出多少银子,一笔笔记录的明白,这也叫贪墨吗?”
万历皇帝笑着拿起了几张纸。在手里扬了扬,众人都是愣住,目光看着那几张纸,不知道为何,万历皇帝看着众人带着些诧异的面孔,心中异常的快意。
吕光明身子却挺得愈的直,一字一句的说道:
“天下事自有规条法度,锦衣卫为天子亲军,却没有在地方上收取钱财的职权,王通此举便是非法,所获得钱财便是敲诈抢夺,便是贪墨。陛下纵容,便是同罪!!”
万历皇帝重重的一拍桌子,猛的站了起来,他恶狠狠的盯着前面跪着的吕光明,怒声吼道:
“你说联也是贪墨,联也在敲诈抢夺吗?”
吕共明板着脸说道:
“陛下可曾有旨意,内阁可曾票拟,司礼监可曾核准批红,退一万步讲,连中旨都无,王通所做又有什么凭依!!”
他边上的右都御史沈秉风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可却听到身边有刷刷的声响,小心转头看过去,却现这奂音是因为沈秉风的袍服在不住的颤动,和地面摩擦的声音,地面已经能看到汗水滴落的痕迹,明明是怕到了极点,怪不得沈秉风奇怪,这左都御史吕光明从不是个有风骨的人。
沈秉风突然明白过来,要是闷声认了,到最后撤职罢官,还不如作出一副强顶令的模样来,左右也是罢官。没准能博个死地求生。
想明白这个关节,沈集风也是重重一个头磕下去,高声说道:
“陛下,天下间通衢大邑皆有堤骑驻扎,若人人如此,给陛下一份帐目便大肆搜刮,那岂不是天下大乱。陛下,祖宗规矩,朝廷法度,乃是这江山社稷的根本,万不可破,万不可破啊!” “来人!!来人!!把这两个无法无天的混帐拖下去,拖下去
万历皇帝眼睛已经红了起来,在那里大声的怒喝,门帘掀开,四名侍卫和两名宦官冲了进来,但这些人第一个动作不是去抓人,而是看向冯保和张诚。
这一错愕间,张居正率先跪下,屋中所有的臣子和司礼监的太监都是跟着跪下,齐声说道:
“陛下息怒!”
群臣跪下的这声势,让万历皇帝立刻是退了一步,剩下的话就没有喊出,张居正头一沾地就是直起上身,朗声说道:
“陛下,祖制不以言罪人,何况吕大人和沈大人所说,也不无道理。还望陛下明察!”
众人又都是齐齐的磕头下去,齐声说道:
“请陛下明察!!”
万历转头看司礼监那边,冯保和张诚等人都是低头,看着那些跪下的朝臣,万历皇帝又是退了一步。不小心碰到了龙椅,踉跄了下 又是坐了回去。
“陛下,武宗皇帝时,堤骑、内监遍布天下,民不聊生,到最后江彬、钱宁几乎倾覆天下,世宗肃皇帝英明天纵,约束内监武臣,这才中兴大明江山社稷,陛下,莫耍因亲信小人而失行,动摇国本,伤了二位太后娘娘的慈爱期望之心啊!”
兵部尚书张四维言辞恳切的说道。万历皇帝坐在椅子上看看进来的侍卫和宦官,那六个人都是低头垂手。噤若寒蝉,看看地面上跪着的太监和朝臣,那“二位太后娘娘。的话语更是让他心里一颤。
侍卫和宦官不敢奉命,屋中的人都在跪着,突然间,万历皇帝有一种错觉,好像是所有人都站着,自己却跪在那里,无比的憋气,无比的孤单寂宾。
文渊阁中静寂一片,万历皇帝轻吐了口气,用手捂在额头上额然说
:
“诸位爱卿起来吧,既然王通所为没有旨意法度,寡人下旨如何
大臣们松了口气站起,却听到这末尾一句,齐齐愕然的看向了万历。
第二百七十一章 取于民用于民难道错了吗
看着众臣错愕的样子,张居正沉声说了这么一句。
文渊阁中的大臣们这才是各个站起。按照平日的顺序分列两边,这屋中的气氛变得平静下来,看着又恢复到皇帝网进来的时候。
谁都能看出来万历的情绪已经很低沉,已经闹到了这样的地步,网才更是将太后娘娘这尊大神都抬了出来,难道还要继续争下去吗?
争,和皇帝闹僵了绝无好处。不争。要真是皇帝下旨,在天津也推行平安牌子,那万万不能。
商税一事,明初山西为下属某县县令请功,因为该县收取商税过了额度,并且大为增加,但请功的文报到京师之后,明太祖朱元樟却认为此人太能盘录,判了个,流放西北。自此之后,上下官员对收税该如何应对,就有个大概的判断了,税赋过重为苛刻,不收少收则为体恤民情。当然,田赋是不能少收的在农民出身的朱元障眼中,耕田的百姓平民缴纳田赋捐税,这是天经地
的。
大明立国前后,四下战乱,民生凋敬。地方上破坏的极为严重,工商业上也的确收不上什么税赋。
到了弘治年的时候,民生已经恢复元气,经济繁荣,工商业有了极大的展,但当时秉承的政策和明初没有什么区别。
有杭州地方官收税,只在衙门门口摆下一张桌子,一个箱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本账簿,箱子是个半开口的木箱。
贴的告示是请杭州商户自行在账簿上登记生意进出,然后朝着那箱子中丢进银钱算作缴税,桌子和箱子旁边并无人看守,全凭个人的自觉。没有人是傻子,这套家什在衙门门口摆了三个月,一共收上七百文钱。
这等像是笑话的举动,却被时人交相称颂。认为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事迹相提并论唐太宗李世民放死囚回家和家人团聚,然后死囚在约定的期限内都准时回来,李世民大赦了他们的事迹。
这门前自愿自行缴税的事情,也被认为是君子不贪钱财,不苛求百姓的美德,成为一时的美谈。
历经正德、嘉靖、隆庆到如今,收取商税,必然被称为是盘录百姓。拨刮民脂民膏的禽兽之行,反之则是让民生安乐君子之举。
唯一还有些效力的商税收取,就是自杭州到京师这条大运河上设置的七个税关,船只过税关都要进行货物查验,按照所载货物的价值进行收税,可这七个税关掬私贪墨极为的严重,更别说许多货物都是通过免税免检的漕船来运输,压根收不到什么。
商税税制败坏,形同虚设,前期有前期的原因,到了中后期,却又有不同,大明南方有远北方的经济繁荣。
这种经济繁荣又带来了教育程度的提高,江南的富农给子女提供的教育程度,北方往往要中小地主才能做到。
教育程度又决定了科举成绩的好坏,这又决定了在官场中江南人士的多寡,尽管科举取士有南六北四的硬性比例,但身在高位的文官大佬。几乎都是南人出身。
高官往往意味着他家里的富贵。即便家里短暂不能富贵,他也需要来自家乡的人脉和财力的支持。
换句话说,大明中上层官员往往都是出身于江南的富贵阶层,而这个阶层的繁荣富贵,是和工商业分不开的。
或许在初始的时候是依靠土地进行录削,但真正的增长是在工商业繁盛起来之后,江南大富之家,或许不是大地主,但肯定是大商人和大作坊主。
他们和海上贸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也是商税的税基主体,所以商税对他们来说是不可碰触的底线。
收取商税。就是对他们切身利益构成了损害。任何试图进行这个。举动的人都被视为敌人,都会面临整个江南士伸阶层的压力。
这个阶层,他们的子弟不断的成为大明中枢的高官显贵,不断的维护这个阶层,这个阶层又依靠着这个维护不断的膨胀,然后周而复返。成为了一个不能碰触的利益集团。
谁去谈收取商税,谁就是个这个阶层为敌,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