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中国武将列传 >

第28章

中国武将列传-第28章

小说: 中国武将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的记录完全加以漠视的状况下,要来述说这段历史的话,我认为也是一个问题。

  何况在蒙古的统治之下,从科举复活这一类的事情来看,其制度本身就有着破绽。本来元这个王朝是由忽必烈这种极具有能力的个人所建立的,当忽必烈不在时,它就开始趋于衰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正如刚才所言,极少数的蒙古人要来支配大多数在经济、文化上均较优越的中国人,这样的结构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此元朝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虽说如此,在忽必烈死后,元朝还继续保有了六十九年的统治局面,我认为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时的南方像杭州及泉州等都市,还持续着自宋代以来的高度繁荣,而在北方,则有着大都这个城市的繁盛。所谓的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北京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就是自这个时代开始的。由于其政治都市的属性,可说是经过相当的人工雕琢。除了有许多色目人居住其中外,国际色彩也十分丰富,是个相当具有魅力的都会。只是它在经济上必须要仰赖南方,“以南养北”的结构可说是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也因为如此,忽必烈全面地改修大运河,用以强化与南方之间的联系。

  没有多久,在元的朝廷之内就卷起了争夺势力的阴谋,暗杀和内乱相继不绝。有一说法是因为当时气候的条件变差,引起天灾不断。因此在研究蒙古的历史学家中就有人提出元乃是灭于人类不可抗力的天灾的说法。只是自古以来并没有哪一个王朝是真正因天灾而灭亡的,反倒是因为对天灾的防范没有作好,失去民心方才灭亡的,而元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黄河的洪水连年不绝,因此元朝便派脱脱(这个人是位非常认真的宰相)出马,他在下定决心之后集结了数百万的劳动者,准备进行黄河的大型整治工程。这应当是十分有益的事业才是,只是在工程结束之后,这数百万的劳动者就同时遭到解雇,一下子产生了数百万的失业人口。这些人全都是从事土木工程的人,健壮而有体力,为了要养家活口就只好选择成为盗贼一途。当然并非只有这么一个原因,总之天灾还是继续不断,而元的朝廷则忙于内部的抗争,根本没有办法对应,于是不久之后就酿成了全国性的叛乱。其中,最初自元的统治下脱离的,当然就是江南的部份。

  脱脱对此事的反应就是率领大军出击,一时之间虽然将反叛军加以击破,然却遭到嫉妒而因小人谗言,最后被逼到自杀的地步。如此一来,元再也没有足以支撑大局的人才,而只能眼看着叛乱之火不断扩散燎原。

  这时候,朱元璋于长江以南登场。这个人正是明太祖、洪武帝。他出身于贫困的农民,自小的时候就以到别人的家中帮佣为生。以下就是他在看管牛只时的故事。当时,一伙年轻的同伴们因为肚子饿到快要死了,于是他就大胆地杀了那只牛,然后将肉分而食之。为此,他遭到牛之主人的处分,不过,那时吃到肉的少年们却都因此而非常感动,发誓要一生跟随着他。第八十一位的徐达,就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这个人后来一时之间没有了工作,就以僧侣的身份开始流浪,不久后加入了叛乱军,以实力获得出仕的机会。据说朱元璋这个人的容貌十分地怪异,当叛乱军的首领见到他时也不由得大惊,说这人并不是个普通之人云云。

  当朱元璋开始崭露头角之后,以前的同伴们也都一一前来投靠,而逐渐地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像徐达是一开始就跟在朱元璋的身边,而当朱元璋往上爬时,第八十二位的常遇春出现了,他要求朱元璋将自己收为部下。常遇春这个人也是曾经做过盗贼的,当别人问他人生的志向为何时,他的回答是领着十万大军横行天下,因此就被取了个常十万的绰号。

  从类型上来说,徐达是名智将,而常遇春则是猛将。此外,在朱元璋之下也集结了许多的人才。后来徐达和常遇春皆受封为王,号称二王的两人也正是立下最多汗马功劳的人。

  当朱元璋的势力尚未完全成熟时,如果元以全军之势攻击的话,我想历史应该会有所不同才是,但就在元还搞不定内部的抗争之时,朱元璋在长江之南早已建立了稳固的势力。

  当时的朱元璋大致占有在长江中游的位置,而在其上游与下游则各自有不同的强敌。上游的敌人为陈友谅,而下游的敌人则是张士诚。这两个人在当初的势力皆较朱元璋强,朱元璋可说是处在不知何时会被这两人攻灭的状态之下。结果一开始,朱元璋就在鄱阳湖的决战之中解决了陈友谅。

  这个鄱阳湖乃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大湖,约有日本琵琶湖的六、七倍大,看起来就像海一样,两人便于其上进行大船团的决战。

  这时候,陈友谅这边是以锁链将船团连系在一起,因此朱元璋便以火攻之。这场鄱阳湖之战在当时乃是非常有名的战争,在我的想象中,也许《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便把它拿来作为描写赤壁之战时的参考也说不定。总之,以火将以锁链系在一起的船团全部烧尽的作法是相同的。

  而朱元璋让陈友谅的有力部下看来似乎要造反,而由陈友谅自己亲手将之除去的计略,在赤壁之战的描写中也有十分类似的地方。

  还有,我也曾听闻被认为是《水浒传》作者的施耐庵、以及被认为其弟子的罗贯中等二人,在这时期便是于这一带话动的说法。不管如何,这此事都只有任凭大家的想象了。

  在这一场所谓的鄱阳湖之战中,一夜之间就造成了十万余的死伤,真的可说是一场大激战。当时有个名叫张定边的勇将曾经跃上朱元璋的船,就在差一点要将朱元璋的首级给切下的时候,常遇春从隔壁的船射了一箭将之射死,十分地惊险。当朱元璋在将陈友谅给灭了之后,紧接着就回头灭了张士诚,因而统一了江南。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被改编为京剧,剧名叫做“九江口”,还曾经在日本上演过。

  就这样,在统一南方之后,朱元璋正式登上帝位。立国号为明,而成为明太祖洪武帝。在这里,太祖当然还是死后所称的谥号,至于洪武帝的称呼,则是因为他的年号为洪武的关系。自朱元璋以后,中国开始了一世一元的制度,也就是一位皇帝只会有一个年号,因此就以他的年号来称呼这个皇帝,是以称其为洪武帝。

  接下来,为了要灭元以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自然就必须送出军队北征。这支北征军的总司令为徐达,而副司令则为常遇春,兵数号称有五十万。随着军队的北上,元军一一地遭到击破。这时,在元这一边死守的人据说不少,不过讽刺的是,这些人全都是科举合格的汉民族文官,却为了元朝而送死。

  在这儿登场的乃是第八○位的扩廓帖木儿。抱歉在顺序上有一些颠倒就是了。

  扩廓帖木儿这个人乃是蒙古的贵族出身,元朝廷内乱之时也在其中,而与其他的蒙古人同志之间相互讨伐。然而到了这个地步,这个人也只有为了屈居弱势的元朝而起来战斗了。只是虽然经过了一番奋战,最后还是为徐达所败,一直被追到黄河岸边,只有乘着水面的浮木渡过黄河脱逃的分。一般来说,这应该不是靠游泳就能够渡过的河流,然他竟能够游泳渡过黄河逃脱,也实在是蛮厉害的。大致上看来,蒙古人是一生下来大概就能够骑马的民族,对于游泳应该不是十分内行的,也因为这个缘故,更显得了不起。

  就这样,徐达和常遇春所率领的明军在渡过了黄河之后,以山岚一般的态势迫向了北京——也就是元的大都。

  当时在大都的乃是元最后的皇帝——顺帝。顺帝本来还想靠着大都的城壁来与明军一决生死,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打开城门往北边逃亡。是以明军就在不流一滴血的情况下进入了大都。

  顺帝这个人非常着迷西藏的佛教,本来这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他沉迷的却是怪异的西藏佛教,而且还耽溺于酒色,杀死忠臣,是被称为自取灭亡那一型的人。关于这个人也有一些奇妙的轶事,那就是顺帝其实并非蒙古人的说法。

  当宋朝——就是杭州临安府——在灭亡之际,当时幼年的皇帝一直逃往北方,结果这个人在成年之后当了和尚,还偷偷地跟一名女子生下了一个小孩,据说这个小孩就是顺帝。这个说法在年代之上似乎有些不合,所以也许是孙子也说不定。总之,这是一个传说,并没有要那么精致地求证的价值。

  在此,顺帝——基本上顺帝这个人确实并非前任皇帝的亲生儿子,而是不知从哪里抱来而后当上皇帝的,因此要说其从最初开始就身世奇怪也不是说不通。不过总之他应该还是个蒙古的皇族,只是因为皇帝没有后代所以才过继过来的吧!据说在当顺帝知道自己出生的秘密时,就私下做了一些让元加速灭亡的举动,但是这应当也只是传说,而不是真正的史实,我只是告诉大家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了。

  在普通的考量上,由于当时明军的支配并非十分地稳固,站在顺帝的情况来看,一时先回到根据地的蒙古去避难,然后再伺机夺归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只是明的支配在其后突然急速地稳固了下来,以致于再也没有重新将其夺回的余地。结果,元的朝廷就因为从大都逃出一事而放弃了对中国本土的支配。

  再提到蒙古的统治阶层,说他们是为了不流不必要的血而引兵退却,其实也没有这么美好的事,基本上,要说他们是痛快的退却其实也是很怪异的表现。从结果看来,元王朝毕竟还不是中国的王朝,而只不过是外国攻进来的占领军之证据就在于此。就像是强盗强硬地占了别人的家,而当这个家待不下去时,就拍拍屁股走人一般。

  不管怎样,明统一天下的大业成功了。像朱元璋这样从南方的长江流域兴起,而后北上统一天下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例子。

  于朱元璋的部下之中,除了徐达和常遇春外,要说到其他的有名人物,第一个要算是李文忠,他也是朱元璋的侄子。接下来还是邓愈、沫英、汤和,以上的四个人也都受到封王,和前述的徐达及常遇春合称“六王”。

  这六王有留下他们的画姿,其中李文忠和邓愈在图上还不见髭须,是以年轻男子的姿态描画的。可见他们应是在少年之时即建立了大功,很年轻就当上了高官才是。

  再接下去还有冯胜,这个人的外号是常胜将军。虽然他的功绩并不劣于前述的六王,但后来却为不实的罪名所杀。

  在这之后,元朝被流放至其本来出身地的蒙古高原,而明朝则管这样的元朝叫做北元,表示其已不再是正统王朝的状态。只是其势力依然存在,还曾有派大军南下的风头,因此徐达便率大军越过戈壁沙漠远征。迎击的依然还是扩廓帖木儿,这时是以胜利收场。实在来说,徐达这个人又不像唐代的李靖,他在骑兵战的部份真的是没有那么擅长,因此就算在以前于中国本土的战斗之中能够对扩廓帖木儿连战连胜,但在远征蒙古之时就反为扩廓帖木儿所败了。

  至于元顺帝,则在自大都逃出之后没有多久就死了,因此朱元璋就对扩廓帖木儿还能继续一直不断地对元尽忠作战感到钦佩。当扩廓帖木儿的妹妹被俘虏之后,朱元璋还不论其敌方的身份,把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再回到扩廓帖本儿身上,由于他击败了徐达,因此明军也不再前往蒙古的范围,造成了中国本土与蒙古完全地分裂。

  ※       ※       ※

  郭侃

  ?~西元一二七七?年。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出身。年轻之时即以武将身份活跃,西元一二五二年时跟随夫拉可汗远征西方,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还曾与阿拉伯及法兰克等作战,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而称为神人。他在听闻宪宗之讣报后率兵归国,除了向即位的世祖献策建国号与置国都之外,也曾进言制压南宋之事。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并因制压江南之功而被任命为海宁知州,于在职一年余之后去世。

  ——《元史》卷一四九《郭侃传》、《新元史》卷一四六《郭侃传》耶律楚材

  西元一一九○~一二四四年。辽王族的子孙,虽曾出仕于金,但于西元一二一五年蒙古陷落都城燕京之时遭到俘虏,而开始出仕于太祖成吉思汗。后来,因深得太祖的信赖而常伴其左右,帮助政治上的运作。当太祖死后,依其遗命继续辅佐太宗窝阔台,对其有相当大的助益。他不但压抑了蒙古苛酷的征服战争以及支配征服地的过分行为,对于蒙古帝国诸制度的整饬也有相当的评价。只不过,亦有关于其功迹经过夸张的说法存在。

  ——《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

  朱元璋

  西元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二六八~一三九八年。明的初代皇帝(太祖)。出身贫贱,在元末的混乱之中因一家离散而成为僧侣四处流流浪。后来因参加红巾之乱而崭露头角,逐渐扩展自己的势力。西元一三六四年自立称为吴王。在此前后持续着与周围其他有力人物的作战,在其他人依次灭亡,因将小明王韩山童杀死而与红巾军决别。四元一三六八年于南京即上帝位,而后则努力于国内的平定及对元的讨伐,完成了明帝国的开国,是兴于江南而统一了华北的第一个王朝。他也开始建立一世一元的制度,用心于民政而促使社会安定。但反面看来,他亦建立以锦衣卫为中心的间谍网,且因杀死不少功臣而给人冷酷薄情的印象。同时,他也建立了明的专制体制等黑暗的部分。

  ——《明史》卷一~三《太祖纪》

  徐达

  西元一三三二~一三八五年。濠(今安徽省凤阳县)出身。跟随趁着元末的动乱起兵的朱元璋,具有拥其建立明帝国的功绩。虽和朱元璋同为农民出身,惟因具有军事上的才能,因而能于江南尽力于地盘的确保,数度在危急之际解救朱元璋的事迹亦很有名。当朱元璋成为吴王后,他也尽力于确保其势力以及全国的平定之上。朱元璋即帝位后,更与在华北的元军进行对决,北上一路迫近大都。当元朝最后的顺帝逃至上都之际,便乘机进占大都。西元一三七○年亦曾以大将军的身份与扩廓帖木儿作战,将元军驱逐回外蒙古。他除对朱元璋,也就是洪武帝尽忠外,对待下属亦能苦乐共享,而深受部下之信赖。

  ——《明史》卷一二五《徐达传》

  常遇春

  西元一三三○~一三六九年。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出身。跟随朱元璋建立明帝国有功,其活跃仅次于徐达之后而有第二之称。他和徐达共同转战于各地,将朱元璋的对手一一打倒,而展开了朱元璋即位为吴王以及明帝国之皇帝的道路。其中在西元一六六三年,于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激战之末攻破通往扬子江之要冲,乃是其最大的功绩。后来在大破扩廓贴木儿进入陕西省,以及使元顺帝北走等事件中亦有功,之后猝死于柳河川。

  ——《明史》卷一二五《常遇春传》

  施耐庵、罗贯中

  两人皆为留名中国小说史上的人物。罗贯中除有留下西元一三四一年到一三六八年在世的记录之外,详细情况一切不明。出身地也有太原及杭州两种说法。罗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